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标题[心得]
时间Mon May 29 05:41:57 2023
网志图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29.html
--
骑步象三国鼎立[下]
综观毘舍耶那伽与宝曼尼断断续续持续半世纪的冲突史,毘舍耶那伽基本上都是吃亏
的一方,然而宝曼尼却也没能扩张多少领土。这部分是因为现存的编年史全是16世纪以後
的穆斯林留下的,内容偏袒苏丹国自不必说,关於毘舍耶那伽的叙述也多含糊;毘舍耶那
伽本国并未留下信史,留存的史料大多是寺庙中的铭文,难以厘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连王
位传承的具体年代都只能大致推断。宝曼尼总能在战场上占优的另一原因则是骑步不相敌
,来自中亚的骑射手箭术精湛,骑着高头大马,而南印度骑兵不谙骑射,座下矮马,骑兵
对阵仍是吃亏。印度本地所使用的竹纤维弦竹长弓尺寸不小,在近距离能造成很大杀伤,
但苦於射不远又不能马上发箭,威力比中亚的复合弓低个档次;再说印度人还不晓得给手
指戴上开弓用的扳指,单靠指头肉引弦,撑不了多射几箭 。
毘舍耶那伽能够保境守土,主要多亏了境内地貌易守难攻。两国争夺的焦点、通戛波
多罗河流域土地肥沃,被称为黑棉土(black cotton soil);河流限制行动不说,河床遍
布砾石,也不欢迎骑兵驰骋,雨季降临後大片土地化为泥沼,更是行军恶梦。宝曼尼几次
战场得意,还多亏碰上了气候异常大旱不雨,地无翻浆,骑射手得以发挥 。毘舍耶那伽
也靠守城应敌,依托当地遍布的山城为据点。毘舍耶那伽城本身选址就相当刁钻,倚山面
河,既作屏障,又保水源;其城墙外砌巨石、内实夯土或石砾,内外据说多达七重,从现
存遗址来看至少三重内城相对明显,外城则不连续。更特别的是城周遭内外遍布的巨大圆
砾石,又称为绊马石(horse-stone),可迟滞敌骑 。依托地形与工事之外,毘舍耶那伽能
倚仗的只有大量步兵;南印度的天候不适合披甲,这些步兵手持剑盾或长弓短矛 ,战斗
力着实不怎地,得靠数量优势来抗衡,尽管穆斯林编年史动辄说毘舍耶那伽步兵九十万百
万的描述显然夸大其词。
除此之外,作为印度教政权的代表,毘舍耶那伽也没少用战象;战象身披铁甲,象鼻
象牙安装长镰利剑,视觉效果震撼,但毘舍耶那伽本地没那麽多育象林──盛产大象的主
要是毘舍耶那伽东北部、现在奥里萨(Orissa)邦的丛林,但在1430年代以後,这一带兴起
了另一个印度教邦国伽舍菩提(Gajapati),为了争夺、确保战象来源,毘舍耶那伽的德摩
罗耶二世少不了与其开仗。由於各自倚赖骑射手、大批步兵和战象,15世纪中叶呈鼎立之
势的三国,其王各自获得了「骑兵之王」(Ashvapati, 宝曼尼)、「步兵之王」
(Narapati, 毘舍耶那伽)、「象兵之王」(Gajapati, 即伽舍菩提名称的由来)的称号。
德摩罗耶二世对他的称号大概不是太满意,除了争抢战象之外,北方的敌骑马弓手他
也欣羡,全都要。大约在1442年,德摩罗耶二世检讨历来败绩,认为凭其疆土之广、黎庶
之众、府库充盈,却老是打不赢,就是骑兵的短板没补上所致。於是德摩罗耶开始招致穆
斯林佣兵到其麾下效力,不但打仗,更要紧是做为种子教官扩大培育印度人,让本地士兵
也学会马上控弦。据说这时期毘舍耶那伽的穆斯林骑射手有两千人,培养了印度骑射手六
万人,而传统的印度骑兵则维持了八万人、步兵二十万人。经过一番重整旗鼓,1443年,
德摩罗耶二世挥师北伐,不但攻占了穆噶尔城,还包围了莱楚尔城、邦卡普尔城。宝曼尼
援军五万骑、六万步同大批火炮赶往穆噶尔城,双方对峙,两个月内连战三合;在第一回
交锋中毘舍耶那伽占了上风,第二战则是穆斯林扳回颜面,三番战则大挫德摩罗耶二世,
其长子中矛阵亡,部队溃回穆噶尔城中。倒是穆斯林两名小将追得太紧跟入城里,反而遭
俘;以这两人交换大批印度人性命为契机,双方罢兵讲和。看来德摩罗耶二世胡服骑射虽
有成效,那也是与对手站上了同一起跑线,还不足以决定战场胜负 。
真正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的主要原因并非骑、步、象各霸一方,而是毘舍耶那伽、宝曼
尼南北两强各自的国内局势让伽舍菩提得以崛起。与北方的短暂交锋一结束,1443年,侍
从捧着一盘槟榔奉上,榔穷匕现,德摩罗耶二世被连刺数匕首倒下王座;刺客正召集众庶
宣布自己是新任国王,突然背後有人高叫「朕还活着!」原来德摩罗耶二世大命不死,拾
起座椅狠狠砸倒正准备来割头的刺客,接着宫中护卫清洗了一帮叛徒。政变固然平定,半
年後德摩罗耶二世仍然驾崩,此後毘舍耶那伽充满孔隙的政治体系开始分裂。在印度传统
的王权概念中,主权并非君主独享,而是与一帮臣下、大小酋长、罗闍一同共享
(dayada, shared sovereignty);君主除了透过征服的硬实力、透过受膏礼带来的影响力
之外,与其他罗闍没有甚麽区别。作为一个仪式性角色,君主也很难「独占」罗闍的忠诚
,有些酋长就臣服於三个君主。这就意味着君主若是冲龄软弱,中央的权威便难维系,政
权便处於各地方实际上各行其事的分裂状态 。
德摩罗耶二世努力想扭转分离倾向,尝试着扩大其直属的部队,招揽穆斯林佣兵其实
是整体计画的一部分;他用人唯才,那些靠世袭权利富贵的王公从此被排挤出政权不再掌
兵。但他既不能摧毁这些如繁星般存在的地方势力,军权交在豪杰手中也削弱了王室,在
德摩罗耶二世身後,中央就干不了啥事。以渠塘灌溉的建设为例,1347年至1450年间,在
毘舍耶那伽核心的高原地带就建设了35座水库,而在1450至1500年间只建了区区三座;
1347年至1446年间中央不断铸造金币与铜币,之後却只能发行铜币。最终,1485年,靠着
军功掌握实权的那罗僧诃(Narasimha)篡夺了王位,毘舍耶那伽的僧伽玛王朝於是寿终正
寝;第二个王朝只持续了两代,到了1505年又被军事强人篡夺了王统,建立了毘舍耶那伽
的第三个王朝──荼卢伐(Tuluva)王朝 。
毘舍耶那伽势力中衰,宝曼尼与伽舍菩提联手并进,各自攻取德干高原东西海岸。伽
舍菩提夺占育象林自不消说,而宝曼尼苏丹国拿下果阿(Goa)在内的海港,不但能从海上
贸易中获利,更重要的是切断了毘舍耶那伽获取中亚、阿拉伯战马的唯一管道。但宝曼尼
也有自己的内政难题,除了个别苏丹的暴虐昏庸之外──1458年-1461年在位的胡马元沙
(Humayun Shah)是有名的暴君,嗜好一边凌迟一边给囚犯喂食自身生肉在内的各种酷刑,
其後宫难忍荼毒,将其刺杀。宝曼尼虽然是个穆斯林苏丹国,但土生土长的穆斯林往往得
同来自波斯、中亚的穆斯林竞争权位,双方各自标榜「德干党」(Deccani)、「西人党」
(nayakwari, westerner),内斗不休。党争外又渗进宗教门派之见,「西人党」往往有来
自伊朗的什叶派信徒,而「德干党」则全是正统的逊尼派。1463年至1481年间,多亏有来
自伊朗的噶望(Mahmud Gawan)主政从中调和,国家纪纲得以不坠;但德干党还是阴谋得逞
,玩弄诡计教唆苏丹将其处死──噶望的印玺被人偷盖在空白纸上,稍後同张纸被写满悖
逆之语上呈苏丹;苏丹酒还未醒,便召见噶望,质问道勾结外国从中作乱,该当何罪?「
用剑处斩」,噶望话音刚落,才发现死刑落在自己头上,在连声抗辩中被宫内黑人奴隶拖
去斩首。噶望一死(1481年),内斗更为剧烈,不到十年宝曼尼一分为五,德干党、西人党
在德干北部凭依苏丹国的四大行省各自独立 。
不过,两大国分裂与式微的轨迹并非直线滑落。16世纪上半叶才是毘舍耶那伽帝国势
真正的如日中天,而到了该世纪下半,却又是宝曼尼的後继苏丹国们联手逆转了毘舍耶那
伽的胜势。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50.116.194.187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Warfare/M.1685310120.A.6AC.html
1F:推 karl7238: 推,感谢N大帮我补充了莫卧儿王朝前的印度历史 05/29 11:38
2F:推 ja23072008: 推 05/29 12:24
3F:推 sdd5426: 印度教徒的战力这麽弱喔 以前看马拉塔战史觉得他们很神勇 05/29 12:40
4F:推 andystupid: 推推 05/29 12:45
5F:推 atteleitus: 马拉塔人的环境不同吧 05/29 12:56
6F:→ atteleitus: 他们一开始就是靠刀剑吃饭出身的 05/29 12:57
7F:推 kingright: 推 05/29 14:56
8F:推 Gogoblue: 推 05/29 22:56
9F:推 want150: 推 05/30 00:04
10F:推 liuyushyr: 印度教徒也不是弱,只是相较西亚穆斯林稍微逊色 05/30 12:01
11F:推 efleet0714: 推,深入浅出 05/30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