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标题[心得]
时间Wed Jan 25 21:20:23 2023
网志图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25.html
--
印度巨炮[中]
但炮弹的售价并非唯一因素,很可能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这是因为有很多证据证明
,印度人并不吝惜以铜为原料铸造炮弹,尽管相较於铁,整个近代时期(1600年-1750年)
印度的铜价一直在上升,越来越贵 。1526年的Panipat战役中,蒙兀儿帝国就使用了32磅
重的铸铜炮弹 。而1540年代野战炮(zarb-zan)使用的28磅至3磅炮弹,其原料也是某种黄
铜合金。在1565年的Talikota会战中,穆斯林联军则把大包大包的铜币拿来当霰弹发射,
据说一轮齐射就击杀了五千印度教徒 。上述都是野战的例子,在1570年的Ranthambhor攻
城战当中,蒙兀儿帝国用上了重达540-660公斤的黄铜弹;由於其重量只有同体积石弹的
一半,这可能是某种空心开花弹(shell) 。使用昂贵的黄铜铸造开花弹并非基於技术因素
(虽然比较省原料、省钱),因为17世纪末印度也尝试过石弹壳开花弹(尽管杀伤力较弱),
18世纪中叶(1757年)在Ballabhgarh攻城战中也使用过铁壳开花弹,效果非常好 。
既然印度人不惜使用铜弹,那麽比铁弹便宜显然不足以解释为何仍旧使用石弹。真正
的原因或许是,由於不管使用甚麽原料都赶不上炮弹的消耗量,那麽只好不拘甚麽原料,
能用的都拿来用。在欧洲,铸铁(cast-iron)弹最终取代石弹,其根本条件在於中世纪末
高炉熔炼技术的普及,得以大量生产、以模具铸造铁弹。16世纪的欧洲高炉平均每年能生
产铸铁200公吨;在1500至1700年间,欧洲高炉的生产量从每天1.2至1.3公吨提升到每日
1.8至2.1公吨,18世纪以後又增长到2至2.5公吨。同时由於燃料使用更经济,每年开炉生
产的天数从1450年的6天提升到1700年的40周 ,也就是说1700年左右一座高炉理论上每年
能生产铸铁500公吨。
而在最早开始生产铸铁的中国,汉代的高炉就已经能够做到日产0.5公吨铸铁。到了
明清时期,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铁〉一条中的记载,明末清初的高炉每时辰能
生产铸铁一版,重约十钧(三百斤,180公斤),一日一夜便可生产铸铁2.16公吨;又根据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记载,晚明的高炉每时辰可生产铸铁约600斤,一日夜可产铸铁4.3
公吨。明代的高炉一般每年开炉六个月,意味着明清之际的高炉生产量大约是每年400至
700公吨左右 。
相较而言,印度直到19世纪也未发展出炉温够高、能够生产铸铁的高炉;这也就是说
在整个近代时期,印度的高炉都只能生产锻铁(wrought iron),产量非常之低──19世纪
初的印度炼铁炉每年每座只生产10-12公吨 。这已经是比较高的数字,在18世纪後半的迈
索尔(Mysore),尽管统治者积极鼓励铁生产,每座炼炉平均每日只生产锻铁100至250公斤
,年产量只有5.26至8.44公吨 。与中国或欧洲相较,这几个数字低得令人沮丧。
缺乏铸铁一般被认为是印度缺乏铁炮、更偏好铜炮的原因之一。16世纪以後印度也开
始像中世纪欧洲一样以锻铁制造巨炮(bombard),尽管其数量或许较铜炮来得少,而且在
欧洲已是落伍的把式。19世纪以前印度未曾造过铸铁炮,不过至少在陆地上,这并不意味
着落後,19世纪以前欧陆的陆军实际上也更偏好青铜炮而非较容易炸膛的铸铁炮;17世纪
中叶以後战列舰队急遽膨胀、火炮需求也快速扩张的英荷等国海军才大量使用铸铁炮。单
个冶铁炉出铁量少也未必意味着人均产量低,因为欧洲或中国的大型高炉往往需要数百甚
至上千工人来维持,而低产量的印度冶炉只需数十人,以人均计算其实未必吃太多亏。这
可以从铁炮子价格的对比上看出来。
前文已经提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出口到印度的铁炮子,一枚要价3.56卢比。17世纪末一
名蒙兀儿帝国的士兵,月饷大约在6至8卢比左右 ;而19世纪一名印度冶铁炉工人工作五
个月,只能拿到3卢比(也就是月薪仅0.6卢比)。换言之,一名士兵一个月薪水只够买2发
炮弹,冶铁工人五个月薪水都买不起一枚。也可拿炮子的价格比对印度武器的价格。16至
18世纪一把火绳枪的售价在0.5卢比至9卢比之间(大约是弓箭或刀剑的一半),一把弓的售
价在0.25至27卢比间,一发火箭的售价大约是2.5至4卢比 。两三发铁炮弹的花费就足以
给一名士兵装备火枪或弓矢。
相对而言,在16世纪初的荷兰,普通人一天的工资大约是3或4荷兰分(stuiver)。50
磅重的铁弹值33荷兰分,18磅重铁弹值12分,只相当於一般人月薪的1/3至1/10。荷兰火
绳枪的价格大约在6分至25分之间,一把长矛值4分,长戟值14分,钢弩售价则是30分起
跳 。可以换算出大约一至三发炮弹的价格即可给士兵装备火绳枪或钢弩,也就是说武器
间的价格比例大致与印度是差不多的,但荷兰较高的薪资水平使得武器价格总体而言相对
较低。直到17世纪,荷兰与英国开始大规模投资瑞典的冶铁工业後 ,才开始得到大量便
宜的铸铁;或许同样的原因解释了荷兰16世纪初较昂贵的铁价(以及都需要使用铁为原料
制作的武器价格)。到了17世纪末的英国,每公吨铁炮子只值10至11英镑,50磅重的炮子
值0.23至0.25英镑、18磅炮子只值不到0.1英镑,而同时期一名干练水手的月薪是1.2英镑
,操炮的助手(gunner’s mate)月薪1.8英镑 ,铁炮子只有薪资的1/4至1/12。
17世纪中国的数字也可堪比较。晚明士兵的月饷大约在1~2两白银间(请参考本文附录
)。至於铸铁炮子的价格,顺治末期(1659年)铸造7至8斤重(4.2至4.8公斤,相当於9至11
磅)的铁子,每斤铁价银0.022两 ,7至8斤重铁子价银0.15至0.18两 。若以一样比例计算
50磅与18磅铁子,分别值银约0.8两、0.3两,可以看出在薪水偏低的中国,铁炮子的价格
可能与印度差距不大,最多可以占到月薪近八成、或只至1/6。17世纪前半,一名士兵一
副腰刀兼长短兵,需银3两,一把鸟铳价格多至4两 ;入清以後,一把腰刀价银0.9两,一
把弓1两,一把鸟枪1.3两 。铁炮子与其他武器间的价格对比与印度的差别也不大。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50.116.194.187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Warfare/M.1674652826.A.E3E.html
1F:推 detonator: 太牛了 01/26 17:16
2F:推 hedgehogs: 弓的好坏居然可以差到100倍... 02/10 18:03
3F:→ hedgehogs: 有意思的是不同地区的炮弹价格居然差不多 02/10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