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homasJP (笔剑春秋梁父吟)
看板Warfare
标题Re: [讨论] 古代军事比较问题
时间Wed Feb 23 20:16:44 2005
在下先说
在下是基於兴趣而参与讨论
到现在讨论串已经超过我个人的程度
以下的发言只是我的一些个人的观点与疑问
希望能继续发挥抛砖引玉的效果
※ 引述《Morisato (萤ちゃん)》之铭言:
: ※ 引述《ThomasJP (笔剑春秋梁父吟)》之铭言:
: : 至於文明会发展出怎样的战争风格更是这个文明的特徵之一
: : 希腊跟罗马两个文明在希腊化後期的发展程度近式
: : 却有重步兵方阵跟步兵军团两种不同的作战模式
: : 交战的结果证明步兵军团较强
: : 因为希腊以前用重步兵方阵就可以解决问题
: : 因此当然不会发展步兵军团
: : 而罗马的步兵军团似乎也没什麽理由发展出来
: : 但他就是被发展出来了
: : 像中国这样讲求战略条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的战争思想
: : 而非团队战术或单兵战技的
: : 我相信也是中国的特色
: : 由於古代中国相较於四邻有绝对优势的战略条件
: : 因此阵型战术和单兵战技就都被摆在次要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吗?
: 照你的讲法,看来火攻已经变成战略武器了..:p
火攻是非常基本的战术
只要会用火的文明(也就是每一个文明)
在有一定规模的战争的前提下
火攻几乎或多或少都会用到
(美洲的几个文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美洲文明的记载相对来说是非常贫乏的)
因此这跟罗马军团的复杂战术不同
我讲的是各文明战争风格的特色而非普遍的战术
因此也许包围也不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要说洽当的例子的话
发生在西元前一千年的「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可说是中国最早的战略思考
虽然记载的年代可能没有这麽早
不过也不会晚於西元前五百年的春秋时代
同时期希腊军攻一个城市都可以打到十年之久...
: 又或者是军争篇有
: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譁
: ,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
: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
: 邱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 此用兵之法也。
: 阵型战术和单兵战技在古中国并没有被摆在次要地位,而是中国古代的史官大
: 多是文人出身,行军列队对他们而言是火星人才做的事,所以在史书的记录上
: 大多是砍敌首三千之类的记载,真正在战场上仍然是行武出身的武人在调动部
: 队,他们仍然会有所谓的阵型运用,所以才会有所谓的"以正合,以奇胜"这种
: 较原则性的做法。
这点我并不否定
我想表达的是
阵型在中国的意义与应用并不能类比希腊或罗马的阵型意义与应用
而相对於战略在古代西方战争中的比重
中国古代战略在战争中的比重显然更高而且更具代表性
阵型则相对不占有与古希腊罗马同样重要的意义
: 至於古中国把单兵战技摆在次要地位更是奇怪的推论,上古士大夫应该要学的
: 有"礼乐射御书数",照讲一个合格的士大夫可是要会射箭以及驾车(後来变成骑
: 马了XD)这些个人战技。可见在战场上,仍然相当重视这些个人战技。
我该文讨论的范围主要是在汉朝的时代
针对的是普遍存在的一般徵召服役的士兵
而非士大夫阶级的军官或将领
我的文章也提到像五百校刀手(请恕用通俗文本中的名词)这种亲随部队是例外的
就像我提到中国钢刀的技术水准相当高
但却无法普遍配置到部队中一样
史中也有记载「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之锐士」等等强调战技的部队
不过我怀疑长平之战秦发全国十五岁以上少年助战时还能注意什麽战技的
这就是我说的中国的战略思考
相同的情况希腊罗马碰到了可能要操兵至少半年才能派部队上阵
汉尼拔横行义大利的时候罗马就几乎是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派出一次军团与之作战
因为一但军团被汉尼拔消灭要重建是非常费工夫的
--
卧龙岗上梁父吟~
夜观春秋笔剑鸣...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7.54.107
※ 编辑: ThomasJP 来自: 218.167.54.107 (02/23 20:51)
※ 编辑: ThomasJP 来自: 218.167.54.107 (02/23 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