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BSystem (VocalBalanceSystem)
看板Vocal
标题VBS教师网志-「好懂所以好听」
时间Fri Feb 6 18:04:32 2015
许多人会认为一首歌的好听程度
跟表演者在舞台上所展现的东西多寡是对等的。
当然这种因应大补帖的法则也不是什麽邪门歪道的概念,
只是我们可曾想过,
一首歌里面,短短的5分钟,
听众是否可以接收到这麽多的讯息量。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种想法的歌唱者,
所以以前我唱歌,
在一首歌里面会希望自己可以展现全部的能力。
在短暂的五分钟里,我不会浪费丝毫空隙,
一定要唱得包山包海应有尽有。
对於当时的状况,自己并没有太多的自觉与感想。
直至一次偶然,我的友人偷录下了我的声音,
并且给我听之後,
我才了解在这样的想法下唱歌,
歌声听起来实在不太对劲。
听着那段录音,我发现转换成听众角色的我,
并不了解自己在干嘛─就是做出一堆声音,
然後搭在那些歌词上,
总感觉有种肉不贴骨,刀不配鞘的感觉,很凌乱。
再来就是急於表现的态度
让我觉得这整段录音很像在大呼小叫,
说穿了,
对於当时自己的歌声的总结是,既吵又不知所谓。
曾经有人说过,
当我们要表现一件事情的时候,
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刻意,
要传达出去的感受就会被复杂化。
那麽一旦感受被复杂化,
接收的那一方就会不知道传达者到底想要说什麽,
那麽这些刻意的表现对接收者来说其实就会是多余的杂讯,
杂讯一多就容易听不懂,接着他们就会无所适从。
但是当我们想要好好的表达一件事情,
那麽事件就会单纯化,讯息反而容易传达。
简单来说,
我们日常跟亲戚朋友说话也不会用舞台剧的方式
来刻意表现我们要说的话吧?
这样对方反而会看不懂你在干嘛。
久了就会嫌你吵,不想跟你说话。
相反的,要是用不复杂的文字和日常的语调来传达讯息,
别人就很容易理解我们所说的。
这个逻辑在歌唱里面也非常明显。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以下这种经验,
比如说你看到一段演唱,你熟悉这个演唱者的歌声,
而在这段表演里面你看到这位表演者不同以往的一面或是声音,
但不知道为什麽,你就是会觉得虽然很有新意,
不过其实并没有这麽好听。
这就是因为该位演唱者并没有这麽想要传达一个想法给听众,
而是想要展现某项新的能力给大家看。
而这时候就有一部分的人会觉得其实以前的声音比较好,
因为那个新的声音对他们来说是多出来的杂讯,
而出现这样的东西就显得糟蹋了美好的声音或是旋律。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
现在有许多歌手的成长模式是跟以上的方法完全相反过来的。
像大家所熟悉的傻大姐曾沛慈就是一个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歌手。
我们都知道她的演唱方式跟她的个性一样憨厚耿直,
而直来直往没有太多修饰的歌声也一直是听众喜欢她的原因。
所以再回头看看曾沛慈以前比赛的片段时,
就可以听得出来因为她的刻意表现而让演唱变得有一点点粗糙。
*曾沛慈-傻瓜(星光大道)
http://ppt.cc/s5iB
当然越是演唱,就越对同一首歌的意思有更多的了解。
在她多次的内化之後,
这首歌从原本有点模仿原唱味道的感觉,
慢慢的拉到自己的个性上,
然後用她自己的理解方式诉说给我们听:
*曾沛慈-傻瓜(演唱会)
http://ppt.cc/8FeA
两者相比很明显的,
後者少了很多急於展现某种能力的感觉,
但却让我们听的人更容易接收到由她所演唱的声音资讯,
这样一来所有的表达就可以更清楚更明确,
而听众就会觉得这样的演唱分外动听。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地聆听就会发现那些让我们觉得歌声动听的歌手,
都是用这种演唱逻辑在精进自己的。
他们多半都会在一首歌里面简单却好好地传达一种意思或是感受,
让表达变得很直接,一方面听的人容易懂,
另一方面声音的使用也将变得去芜存菁。
*曾沛慈-多年後
http://ppt.cc/4w7w
http://vbsystem.pixnet.net/blog/post/59987566
VBS声音平衡教学系统
By 府鑫老师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36.231.59.241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Vocal/M.1423217075.A.5FC.html
1F:推 adidas52088: 忘了自己才能创造~ 02/06 23:56
2F:推 yvesmao: 精准打中我的要害,受教了。 02/10 16:13
3F:推 MIN945: 谢谢教学 02/16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