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BSystem (VocalBalanceSystem)
看板Vocal
标题VBS教师网志-「这样学唱歌一定学不好」
时间Fri Oct 3 18:10:47 2014
曾经,
我一直以为自己发出来的声音
始终都会是天生或是必须由自己不断练习才能改变,
不过很显然的,
歌唱是可以靠他人或是其他的方法来调整以及学习的。
大部分的才艺学习都跟练习一项运动一样
需要反覆地让肌肉去记忆一些公式化的动作,
进而做一些调动或是增减,
并且协调各种肌肉的运动过程,
最後吸收相应的理念或是实例来增加做这些动作的确定感,
之後练习才容易得以反覆,成效才会一天一天地堆叠。
不过现在有很多学习者不喜欢冗长的学习过程,
只乐於享受甜美的结果。
所以有一部份的学习者在第一时间
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也就是他们认为是有效率的答案时,
就会开始否定该位教学者。
拿打篮球来当做例子,
在篮球里最基础的规则是:
只要把球用脚以外的部位送进框里面就会有分数。
但是当我们真正去学习这项运动时,
就会被教练的教导影响原有认知,
开始被"运球时的手腕动作",
或是投篮时"左手只是辅助"等这些观念给左右,
让我们在学习的初期反而显得笨拙,
变得不会打篮球,但这并不表示这些篮球知识是错误的。
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如此。
更别说像是唱歌这种相较於其他才艺显得日常,
却在练习时意外虚拟的技能。
而学习歌唱原本就很难用言语一言蔽之,
但是假设我们完全用以下这些方式学唱歌的话,
唱歌这件事情将会是永远学不会的。
部位发声法: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很多人解惑的方式
都是会把问题归咎到没有用到身体某个器官去演唱,
导致声音不够完全。
可能会有人跟你说:
唱歌要用你的肚子、你的额头、
你的丹田、你的脚趾…诸如此类的。
但这些部位都不是发声器官,
它们有的是腔体空间,有的是肌群,
却没有发声的功能。
那为什麽却会有人说应该利用它们发声呢?
正确来说,
利用想要使用这些部位发声的想法确实会让我们的喉部,
也就是让人体为了要沟通而发出声音的最直接管道产生变化。
比如说最常见的用肚子唱歌,
就是刻意利用横膈膜肌维持向下伸展的力气,
去产生额外的憋气感,
同时利用横膈膜的支撑送出大量且吐气重心向下的气流,
与额外的憋气感配合。
但是我们把这些动作拆解开,
就会发现其实就只是要大量
且不影响喉咙冷静的气流吹过靠拢的声门,
制造出空间正常、气流顺畅,跟说话一样自然宽阔的声音。
所以只要声门与气流相当比例的配合,
就会有利用肚子或丹田唱歌的感觉。
你会发现,所谓的利用某某部位演唱,
其实重点在於当我们想利用这些部位唱歌时,
喉部会连带做出特定动作。
所以透过拆解动作,就更能把动作指令下得清晰明确,
而不是单纯只用近於空想的部位演唱法来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
共鸣演唱法:
相同於部位演唱法,
强调利用共鸣的转移
来提高演唱声音品质也是相对模棱两可的学习法。
会产生共鸣是因为人的身体里面有腔体空间,
那麽当震动传递过这些空间,
而空间内介质的频率相同时就会有共鸣现象,
但是空间不会平白无故地发出声音,
它必须要先让腔体内的空气柱有震动
或是外来的空气波动传递使它震动,
才会出现共鸣现象,
所以共鸣是被动下的产物,
它会是声音的最後一个环节,而且是附属品。
因此当别人跟我们说:
「你要用胸腔共鸣来演唱会比较好听」时,
试问,要怎麽做?
用手掌敲击胸口以制造上半身的震动,
进而让胸内腔体的空气产生震动,
以达到胸腔共鸣的效果吗…可以尝试但是我不建议。
这样的演唱学习问题一样都是来自於不明确的指令,
其实我们想做出某个共鸣比较强烈的声音时,
要在乎的是发出声音前的喉部动作以及传达声音波动的路径。
假设我们想要做出比较胸腔共鸣的声音,
我们可以利用声门贴近,
然後稳定的空气通过夹於声门之间的声带,
使两片声带拍打比较完全,
震动声响会比较大,声音听起来会比较沉,
会像由身体中段处,也就是由胸腔传递出去的感觉。
如果单纯的只是想要硬撑去制造胸腔共鸣的话,
那通常只会让我们的喉咙紧缩,身体重心向上,
反而离想要的胸腔共鸣越来越远。
公式演唱法:
再来就是公式演唱法,
通常想要参加比赛的人会希望教学者
直接给他们一个最可能赢得比赛的公式,
而这样学习的模式其实会是教学者觉得怎麽唱能够赢得比赛、
能够迎合比赛评审口味或是比较讨大众喜爱的声音,
但并不通用,而且不一定好听。
举例来说歌者想要唱出一个不确定或不安的情绪,
为了能加快学习,
教学者就会跟你说某个地方小声、气音一点,
然後加上快速的抖音来制造不安的氛围。
这确实是速成的方式,却不是每个地方都适用,
也容易使学习的人觉得茫然,
就像国小的时候老师宣布黑板上写的笔记会考,
学生再把它抄下来死背,但只单纯是为了应考。
如果没有加以解释动作与情绪的关系,
便不知道其中掺杂了程度也就是动作强弱上的问题,
永远只能做出一种特定的不安感,因为公式就是长那样。
所以与其用公式去死背,不如从沟通的层面开始着手。
我们可以先用演戏的方式读过歌词段落,
然後开始思考适合情绪以及程度,
以便了解当我们在说话的情况下,
针对该歌曲的特定情形需要用到什麽样的喉部动作
才能做到不安的感觉─可能会需要抬高喉头,
同时声门打开的动作,然後让零散的气流通过。
随後针对戏份的起伏调整动作程度,
再用一样的动作以及相对应的空气量(音量),放入旋律内,
以营造出所要的特定不安感。
如此一来学习者才会了解个中道理,
才能自行调整每次演出自己能掌控的氛围,
而不是抓着公式却不知如何使用。
所以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
喉部动作的解析都会是歌唱学习里最直接的一环。
透过了解动作,
我们可以把比较难以捉摸的部位感觉、
共鸣移动以及情感传递变得比较理性,
简单来说就是让它物理化,
不会让这项学习这麽天马行空,
同时让自己给肌肉下达指令时能够更加的简单明确,
喉咙的动态才得以协调,
也比较能够明了自己正在做什麽,
这样的歌唱学习才会是有效率的。
http://vbsystem.pixnet.net/blog/post/58925758
VBS声音平衡教学系统
By 府鑫老师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36.231.25.108
※ 文章网址: http://webptt.com/cn.aspx?n=bbs/Vocal/M.1412331050.A.873.html
1F:推 adidas52088: 了解~ 01/05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