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rickyptt (Ooops~)
看板Terry
标题[分享] 我们的歌第三季第3期的评论
时间Sun Nov 6 00:39:53 2022
超长篇评论老大的文章,这是当论文在写吧XD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6461137/?_i=6539385834274f3&dt_dapp=1
出处:豆瓣
作者:周易
关於林志炫,可说的东西实在太多。这里我们先说一部分,後面遇到他在节目里表演的每首
歌时,再陆陆续续补充其他内容。
如果我们说「人人都爱林志炫,人人都喜欢林志炫唱歌」,那当然不符合事实。无论是互联
网时代,还是前互联网时代,对林志炫的演唱技术和风格,从来都没断了有人指指点点,品
头论足,批评之声一直都存在,来自业内和普通观众的都有。想必各位喜欢听歌的朋友都曾
在不同的地方见过、听过类似的批评声音。
然而,还有以下事实,我们不能忽视:
(1)即便一脚踢开营销文案和拥趸吹捧,林志炫出道的三十年间,一直可以持续吸引到新
的歌迷,至今不止,这种吸引力能够突破时间和流行趋势更迭的限制。
(2)他的歌迷年龄分布带很宽,几乎没有特别的年龄指向性,而且主要是对他的歌声感兴
趣,其他方面则不太关心,或者说林志炫除了歌声,其他方面对歌迷的吸引力不高。
(3)哪怕是再怎麽不喜欢他的人,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个具有专业能力的歌手,比如当初他
参加《我是歌手》第一季时,其他嘉宾和观众的反应如出一辙——「哇,他适合这个唱现场
的比赛诶」,基本没人觉得他不配。包括以唱功彪悍而在业内享有声誉的黄绮珊,她看到林
志炫出场时,也不禁露出会心的笑容,节目组很懂,镜头给了特写的。最终那一季是羽泉夺
冠,当时很多观众认为决赛是羽泉取巧了,冠军拿得不够实至名归,林志炫这个亚军比羽泉
更配拿冠军,历届冠军争议最大的就数第一届的羽泉和最後一届的华晨宇了。
(4)他有原唱的代表作,也有翻唱的代表作,很多人听过,即便不是他的歌迷。他不缺少
歌曲的流传度。
(5)他是风格很鲜明的歌手,通俗地说,有辨识度,人们一听就知道是他在唱。
(6)他对待音乐是认真的,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和方法,有时甚至会让旁人觉得他是在矫情
、事儿多,何必这麽计较呢,但他一贯如此,有音乐上的骄傲和执着,从出道坚持到现在,
所以他还能唱,五十多岁快奔六十了,他的唱功依然在线。
(7)三十岁以下的後辈们见到他,就算平时不是很喜欢他这个类型的歌手,听他的歌也没
有很多,但只要这个後辈是乾歌手这一行的,对林志炫基本还是会油然升起一种发自内心的
尊重,与其说这是对林志炫这个人的尊重,不如说这更像是对他的业务能力表示尊重,对他
的为了达到和保持这样的业务能力而付出的努力表示尊重。大家都是同行,同行最懂同行,
你有没有真材实料,有没有玩虚的,能骗得了观众,却很难骗得过那麽多同行。同为歌手,
你行不行,大家心里有数。
(8)音综请他来,节目组是放心的,乐队老师也放心,起码可以确信,他登台表演时,这
一段不会垮掉,让所有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尬在当场。
(9)他能独唱,也能与人合唱。
(10)人们谈论华语乐坛的唱功和经典现场时,林志炫属於经常被拿出来作为例子去分析的
,可能是正面的评价居多,也可能是负面的评价居多,这取决於谈论者的趣向,但无论是正
面还是负面,乐於谈论他,这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11)林志炫没拿过金曲奖,提名倒是有过几次,当年可能确实要算是个缺憾,对他来说曾
是个心结,也因此受到一些若有若无的贬低,但如今回头看,大众对於林志炫的口碑和专业
认可度,比某些金曲奖得主还高,而且是高很多。把某些金曲奖得主和他们的作品拎出来,
大家一听「呃,这是谁?这唱的是什麽?现场能唱一个吗?就这?」相比於这些名不副实的
金曲奖得主,大众更愿意把林志炫当成一个靠谱的口碑歌手。时间和更广泛的听众证明了这
一切。
(12)其他一些成名歌手,往往到了五十来岁、甚至是四十出头,现场唱砸了,倒嗓了,比
较友善的观众就会以这样的藉口表示谅解——「年纪大了,正常,正常,能真唱就不错了」
;但到了林志炫这里,他五十多岁了,不止是专业的评论,连普通观众的看法也会下意识地
保持与从前一样——「林志炫啊,那他应该是能唱好的,如果有瑕疵,哪怕是难度比较大的
歌曲,也不应该啊,是不是今天的状态不好?」 可以挑剔一下的。 似乎很少有人觉得林志
炫年纪大了,就放松要求。大家彷佛已经「约定俗成」了,习以为常地认定,林志炫的嗓音
不会老,他一直应该而且能够唱好现场,歌曲的难度大不大不影响,林志炫就应该挑战高难
度。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音乐家传记时,讲到七十年前,小提琴之王雅莎海菲兹在一次音乐会结
束後的第二天午茶时读报,看到报纸对前一天音乐会的报道,忍不住跟他的经纪人抱怨:「
为什麽我拉错了一个音,那些评论家和媒体就叮住不放?别人一场音乐会比我拉错的音多十
倍,他们视而不见?」经纪人劝慰他说:「因为你是海菲兹。别人是别人。你难得拉错了一
个音,值得一说,他们就......很平常。」
这种现象在网络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比如昨天唱完,就有不太喜欢林志炫的观众发表见解,
说林志炫哪里哪里唱疵了一点,然後我好奇地翻了一下这位朋友以前的发文,TA应该是个很
喜欢音乐、听过很多歌、也有相当见解的「听歌人」。他听过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
那时王菲47岁,整场演唱会的表现......非常幻灭,已经不能用失误来形容了,只能用「不
忍听」来形容。可是这位朋友选择了原谅,觉得一首歌走音十来次、气短气喘五六次的LIVE
表现没关系,不必挑剔。
这不是个例。有的网友所喜欢的「小众歌手」、Indie乐团,他们拿出一首歌来唱LIVE,走
音破音的次数可能比林志炫一场演唱会的还多,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气息没有,共鸣
没有,唱的什麽歌词听不清楚,乐队演奏水平纯业余,编曲要麽蚊子叫,要麽一窝蜂,除了
「精神和感情」,几乎什麽都没有,但他宽宥了这位歌手、这个乐团,他听出来里面蕴藏的
精华,却挑剔林志炫演唱的零星瑕疵。需要点明的是,能够具备这样的挑剔眼光,这样的网
友音乐欣赏水平已经在大众平均线之上了,属於「比较有音乐品位」的听众,能说出些门道
来,不是一般的听众。尚且会这样。
我之所以花了这麽多笔墨描述这种现象,倒不是为了特地去批评这些听众。听众喜欢听任何
人的歌、喜欢听任何种类的歌、喜欢听任何水平的歌,都是「对」的。听众有选择的自由。
没有谁能规定听众必须爱听什麽样的歌、什麽水平的演唱。人家愿意听,你管不着。
我做了上述对比,目的在於说明:无论喜不喜欢林志炫,听众主动地或者下意识地觉得林志
炫就应该唱LIVE唱得稳定、好,甚至在他五十岁以後,听众也没怎麽放松要求。对他的高标
准要求, 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这种事情放在其他歌手身上,可能不正常,属於苛求;
但放在林志炫身上,大家觉得没问题。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就是一种认可
。
像前面提到的王菲,比林志炫更大牌,影响力更大,是华语乐坛数得着的歌手,按理说应该
被更严格地审视吧?然而即便是在97年至01年期间,她还是巅峰期呢,便经常在演唱会的前
几首歌时,唱得瑕疵较多,嗓子发紧,大家自觉地还帮她解释——菲姐进状态进得慢,後面
就好了。10年左右的那一轮巡演,还有16年的那场「幻乐一场」,技能衰退,方法没有进步
,导致瑕疵更多了,但大家见惯不怪,自动过滤瑕疵,聆听她唱得出彩的部分。这固然说明
王菲有其他优点和魅力,足以提供这样的光环和滤镜,确实是有她的歌坛地位和影响力,同
时也说明,大家并不会因为她更大牌,就默认她现场唱得更有保证、更少失误。像林志炫这
样始终被听众严格要求的歌手,在华语歌坛并不多,屈指可数。
我们接下来详细说一说林志炫的经历,以及他为何会在听众心中形成这样的印象。
三十年前,林志炫最早出道是以组合的形式,两个男声,叫「优客李林」(有一种说法是这
个名字是谐音梗,谐音一种乐器「尤克里里」)。他和他的搭档都是理工男。是的,林志炫
非音乐科班出身,全靠自己琢磨、学习、练习。所以流行音乐领域,歌手不一定非要科班出
身才能唱得好,主要靠个人的练习和领悟。科班出身,唱流行唱得一塌糊涂的,我们也看到
很多例子,非科班出身的,把流行唱得很好,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在优客李林出道的十年後,内地又出现了一个组合,也有两个男声,他们也都是理工男,其
中也有一个成员是学土木建筑的,叫「水木年华」,後来单飞的那个成员叫李健,跟林志炫
一样,都参加过《我是歌手》,且《歌手》对於他们提升自己在华语歌坛的位置有很大帮助
。
优客李林与水木年华的风格不能说很像,但在某些方面,有点像。直到今天,林志炫的一些
老歌迷还怀念「优客李林」曾经的时光。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乐队形式的团体可能还有长
期合作的,组合形式的团体少有不单飞的,原因各种各样。
林志炫单飞以後,没了演唱形式上的束缚,发展得更好了。他最为人熟知的两首歌《蒙娜丽
莎的眼泪》和《单身情歌》都是「单身」以後发表的。《单身情歌》至今仍是KTV长红的点
唱热门,另外,它在很多年前就是一个热门「梗」了,相当於「凉凉」、「勇气」。
跟很多在那个时期出道的歌手不同,林志炫一直没有很大的个人生存压力,衣食无忧,从而
在音乐上的选择就更自在、更自我。他专注唱歌,很少涉及创作,但始终深度介入编曲和制
作的全过程,有很多好想法,他不是一个只懂唱歌的歌手,并且各种类型的歌都唱,——发
过(完全)原唱的歌,发过英文专辑,发过外文歌重填中文词的歌,发过翻唱的歌,甚至还
发过整张的翻唱专辑,当年流传很广。
在这个发展阶段,由於林志炫版本的歌编曲更顺畅、注重节奏性,他唱得也更符合大众的听
觉习惯,致使他的某些翻唱版本比原唱版本更流行。在KTV里,选择他的版本唱K的消费者很
多,这就是来自普通消费者的真心选择。有不少听众竟然完全没听过原唱的版本,多年以来
,一直把林志炫的版本当成了原唱。
以上情况大概持续到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在《超女·快男》系列选秀火起来的同期,林志炫
在另一档很火的华语乐坛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不是《星光大道》)中担任导师。这
让他本来慢慢有些失去曝光度的林志炫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焦点。那些年的《超级星光大道
》很捧人,林宥嘉、杨宗纬、萧敬腾、徐佳莹、胡夏、李佳薇都是从这个节目里出来的。该
节目的主持人和导师也因为这个热度而翻红,比如黄小琥。连节目里选手翻唱过的歌也跟着
沾光,歌火起来之後,它们的原唱也能翻红,比如曹格。总而言之,你可以把《超级星光大
道》 想象成第一季的《好声音》,关注度和影响力大致相当。这也是TW音综的余晖。
借着《超级星光大道》的东风,林志炫又可以热热闹闹地发专辑、开演唱会、上各种节目了
。但是,好景不长,热度总会慢慢消退,随着《超级星光大道》逐渐被观众看腻,里面的内
幕操作也越来越多,一切归於平静。林志炫也开始变得沈寂了。
与此同时,自出道以後,屡次错过金曲奖,後来连提名乾脆都变得很难了,这让林志炫在TW
流行歌坛承受了一些压力。相比而言,他在内地和HK的口碑就好很多,无论是业内还是大众
,偏见更少,大家更看重两点,最实在的两点——其一,有没有代表作;其二,唱得怎麽样
。有代表作,我听过,唱得不错,人们就给予认可;反之,人们就不认可。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历届的《金曲奖》,在很多时候,它的「小众关怀」和「小资情结」
是非常明显的,甚至是过分倾斜了。这既有利,也有弊。利在於,不容易被商业利益和广泛
俗流裹挟,可以更深入地探寻和鼓励作品的音乐性,也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选择,不会全部聚
焦於所谓的「主流」音乐;弊在於,金曲奖的有些评委缺乏健全的音乐审美,却又羞於认清
自己审美偏废的现状,於是变本加厉的卖弄和鼓吹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东西,这些东西太
「小」了,欠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没有形式的流行和普遍,最终导致生命力薄弱,很快
就湮灭掉了,无人问津,只能是评委们自嗨几天。这本质上演变成了一种「帝之新装」的行
为艺术。
内地的音乐奖项则相反,什麽流行就追逐什麽,谁名气大就给谁,哪个资本力推就顺从哪个
,现在更是沦为谁的数据好就归谁。没有骨头,没有态度,最终也便没了信用。如果一定要
从它们与金曲奖之间选一个,那还是只能选金曲奖罢。
林志炫的风格从来都不太「小资情结」,也不怎麽走「小众关怀」路线。他的唱法虽然也不
乏细腻的处理,但更多的是在大开大合的基础上进行雕琢,骨子里比较豪爽快意。既不会佯
死灭活、期期艾艾,也极少委顿黏糊、哽哽唧唧。他很少演唱一些大众听不懂、懒得听,但
小众群体经过脑补後衍生出千百深意的歌曲;他也很少演唱一些旋律走向严重偏离大众听觉
习惯,转来拐去故作脱俗的歌曲;贩卖意象和概念的难听歌曲,在他这里更是不可能出现的
。然而,金曲奖的很多评委喜欢那个调调。
人的观念往往是与他/她的人生经历有关。我们不妨假设,这种音乐观与林志炫早年的理工
男身份有一定因果关联。那些理工科的专业知识可能早已丢掉了,但留下的思维模式会影响
终生。那种故弄玄虚、故作深沈的小众文艺音乐观,无法与林志炫的思维相容。
这一点也反映在林志炫对於歌唱技术的钻研和练习上。林志炫的练声态度和习惯,显然具有
严密的体系和符合他自身特点的一套逻辑。他不但擅于思考和总结,并不断将之推陈出新,
找出更适合、更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诉诸语言的,而非「我也说不清啦,就是一种
感觉」。他很像是在完成一个严谨的工程,有设计,有实施,有总结,有解决。
具有这种音乐思维的歌手,在TW流行乐坛普遍的推崇小众文艺范儿风气之下,的确不怎麽吃
香。比较讽刺的是,如果很多歌手都在那里追逐「小众文艺范儿」,陷入孤芳自赏的情结中
难以自拔,从逻辑上讲,这种「小众」还「小众」吗?这种「孤芳」不也是一种跟风吗?
当然,在TW那一亩三分地上,这种风气是很难改的。在文艺理论里,一般认为,大陆(型)
文化与岛屿(型)文化本就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个话题涉及到的内容太多了,我们这里就不
展开了。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理解为:TW流行音乐的审美取向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徵,具有
一定的必然性,它与地理有关,又不完全是地理因素影响人文因素的结果。它很难摆脱这种
局限性,而且会越来越陷入其中,除非经历某种外来力量施加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林志炫的音乐风格更适合大陆文化概念下的音乐审美体系。
在2013年来内地参加《我是歌手》之前,林志炫在TW流行乐坛的地位一直处於不上不下的尴
尬位置。长期地,他去一些TW的综艺里唱歌,跟他同台比较的嘉宾尽是些不知名的新丁,或
者不知道是几流的业余水平选手,或者是些猎奇向的嘉宾,而坐在评委席上的「音乐人」、
「制作人」胡乱点评,嘴里讲得全是莫名其妙的意识流观点,还给林志炫一些不靠谱的改正
建议,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说来说去,想怎麽说都行,根本看不出这些 「音乐人」
、「制作人」 有什麽高深的音乐素养,尽管他们可能写过一些流行作品,写得也就那样稀
松。倒是他偶尔去HK的一些活动,主办方会让他秀一下唱功,然後给予很好的评价。
那麽,我们猜一猜,TW歌坛的业内人士,难道真不知道林志炫唱得是好是坏吗?其实也不是
。身为一个从业者,哪能真连唱得好坏都分辨不清呢?随着林志炫参加了第一季的《我是歌
手》,事业迎来第四春(组合第一春,单飞出金曲第二春,超级星光大道第三春,歌手可不
就是第四春吗?),那些TW的音乐人、制作人和歌手来到内地的节目,再遇到林志炫时,对
後者的唱功和综合演唱实力也是很服气的。
所以,打一开始,他们的心里就明镜似的。都不傻,都不聋。只不过在TW,他们就顺风跟着
一起装小众文艺范儿,显得自己不落俗套,审美品位高,基本靠演,虚伪得很。换了个环境
,这边不吃那一套,我管你文不文艺呢,你吹的那些歌我不喜欢,我就不听,你推崇的那套
小众文艺的东西我觉得没意思,我就不搭理你。你就不再装了,也能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
说起来,受TW那边的这种风气影响,内地也有一部分自诩文艺范儿的听众被忽悠到了,不肯
如实地面对自己的耳朵和内心,整天抱着一些「确实就很难听、内容也很空洞」的小众文艺
范儿歌曲,折磨自己的耳朵。听出什麽了吗?没有。好听吗?不好听。还听吗?听。为啥对
自己这麽「狠」?因为能显得自己文艺,与众不同,就像假日的午後坐在星巴克里喝着一杯
苦咖啡,尽管难喝,但自得於「有范儿」。一看旁边,坐得都是「同类」。
不过,这也不是说所有的喜欢听小众音乐、有点文艺范儿的听众都是这样。百人百味,有人
真心就喜欢那个调调。不可以吗?当然可以。如果真心喜欢,就去听。这很好。我前面说的
是那些逆着自己的本心,强行为了装而去折磨自己,硬听那些小众文艺范儿的音乐的听众。
大可不必啊!
林志炫作为一个具有完整、健全、成体系的音乐理念的歌手,他在内心里是很骄傲的。尽管
上了TW那些综艺,不得不被人胡乱指点、贬低,他表面上也不得不忍一下,但实际上,他还
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些坚持在2013年的《我是歌手》第一季得到了回报。它不光是让林志炫迎来了事业的「第
四春」,更让他在内地的歌坛站稳了脚跟,因为他同时具备——(1)热门的代表作;(2)
大众和业内对他唱功的肯定;(3)现场演唱的名场面;(4)新歌迷和路人缘。
从这以後,网友们一讨论音综,讨论谁会唱歌,经常会想到林志炫。可能有些讨论是为了挑
他的毛病,或是拿他当反面教材的,但主体上,认可的观点是主流。
歌手这个职业具有「後劲儿强」的特徵。一部热播剧,往往讨论了三个月,就淡了,只有极
个别的剧能在十几二十年後还经常被拿出来讨论。歌手和歌曲,只要你达到过那个位置,十
年二十年後还能被拿出来讨论的,这样的例子不能说很多,但绝对比剧多得多。
从2013年的《歌手》到今天,差不多十年时间了。这个节目对於林志炫、黄绮珊等歌手的事
业助力,仍然存在。如果没有《歌手》,林志炫现在在内地的综艺里,绝没有这个咖位,在
後辈歌手心目中,也绝对享受不到现在这种程度的尊重;黄绮珊更是肯定会糊得没几个人知
道,哪会一提「黄妈」,大家都「哦,知道知道」,《离不开你》连公园晨练的大爷大妈都
开着随身小喇叭播放。
《歌手》的事,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多说了。很有趣的是,随着林志炫在内地歌坛得到更多
的认可,C台的除夕晚会都上过好几次了(尽管这不能说明歌手的艺术成就,但可以作证他
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他在TW歌坛的地位也跟着上升了。
尽管林志炫这几年也不怎麽出专辑了,但新歌还是零星能蹦出来的。他参加了不少音综,留
下了很多经典现场,作为一位歌手,这也是他能留下的一种音乐痕迹,会持续发挥着影响力
。现在不比从前——从前,歌手唯一能留下的印记就是有声无形的唱片,现在,声音可以留
下,画面也可以留下,正式的唱片能够留下,现场的演绎也能够留下。不要小看多元化的印
记形式变化,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五十年多前,彩色录像和立体声录音技术同时取得重大
技术突破,一批意识超前的音乐家跟随潮流,录制了很多有声的彩色录像,而另一批比较保
守的音乐家觉得这玩意儿没意思,音乐是听声的,有黑胶唱片就足够了,便没去录像,嫌麻
烦。时至今日,证明那些录了彩色影像的音乐家太英明了,他们的音乐表演得以用更全面的
形式保存下来,供後人欣赏,後续的影响力也大大超过了那些保守的、没有留下什麽画面的
音乐家。这绝对影响他们的历史地位,越往後,这种影响力就越凸显。这很符合大家的感官
习惯,既然有带图像的,谁愿意看没图像的啊?
昨天半夜两三点,我找到一个林志炫的现场视频,以前的,不是最新的新视频,居然也有将
近一百人同时在线观看。有实力的歌手留下一个好现场,确实能让喜欢听歌的人在多年後依
然回味称赞。反之,如果是一个糟糕的现场,糟得非常离谱,也会持续发挥负面的影响,成
为歌手的黑历史,不如某天後唱的《小背篓》《Time to Say Goodbye》,某缝纫机男星的
《刀剑如梦》等。你看,我们不用刻意想,随便一说,都能提到这些个唱砸的,可不可怕。
不过,林志炫在TW歌坛的地位再怎麽提升,我们假设他也发了新专辑,可他依然拿不了金曲
奖,因为他的风格和特长与金曲奖看重的东西始终有偏离。金曲奖这几年愈发地走偏,对小
众和小资更加偏好。於是,林志炫与金曲奖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而非趋近。
金曲奖早期和中期的颁奖考量,还会涉及到歌手的唱功,但越到後期,金曲奖对唱功的重视
程度就越低,目前,哪怕这个歌手一唱现场就走音,音域一个八度,大白嗓,离了录音室完
全不能听,没关系,只要他/她能创作一些小众情调的作品,对了评委的口味,他/她就能拿
金曲奖。这等於把金曲奖变成了一个「曲风奖」和「题材奖」,唱不唱不重要了。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有些金曲奖得主跨海过我们这边来唱歌,一登台一开嗓......听众一
片哗然,「嘘,啥玩意儿啊?就这?逗我吧?」在这种趣向的鼓励下,TW年轻的歌手们普遍
唱功非常差,甭管成名的、不成名的,拿奖的、不拿奖的,越来越差,越年轻的越差,创作
的歌也越来越没流传度,只能小圈子自嗨。而且限於TW的市场,外传不出来,即便勉强推向
内地,也没什麽买账的,收益寥寥。而内地那些热门抖歌、热剧OST和流量艺人的「粉丝内
部消化歌曲」好歹还各有市场和对象,音乐性高不高是另一码事,起码有不错的收益。TW歌
手被金曲奖引导的那些「小众金曲」真就只能自己跟自己玩了,收益萎缩,无法流传,属於
走火入魔了。您说它是流行音乐,它不流行;想高攀艺术音乐,又够不到。您说尴尬不尴尬
?
估计林志炫也看开了。五十多岁,奔六十的人了,再去追逐那些虚名,意义不大了。在音乐
上,他更多的是为了喜欢而坚持,坚持得乐在其中。奖不奖的,就那麽回事了。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61.66.203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Terry/M.1667666396.A.8C4.html
1F:→ trickyptt: 虽然我对金曲奖的最佳男/女演唱这个奖一直有些疑惑, 11/06 01:01
2F:→ trickyptt: 但金曲奖也没那麽不堪,至少每年介绍了很多不同的音乐 11/06 01:01
3F:→ trickyptt: ,扩充一点歌单 11/06 01:01
4F:→ trickyptt: 然後我对老大拿不了奖这件事,很久以前就看开了;能被 11/06 01:03
5F:→ trickyptt: 打脸当然很好,但首先要出专辑对吧 囧 11/06 01:03
6F:推 neromeri: 谢谢分享,但想问倒数几段提到的天后跟男星是谁XD 11/06 11:50
8F:→ trickyptt: 但我觉得主要是对比太强烈,就悲剧了 11/06 12:19
10F:→ trickyptt: 我对改编都算宽容,就,有趣啦 11/06 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