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ka (裁作短歌行)
看板Teacher
标题Re: ﹝新闻﹞改掉5000用词 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
时间Sat Jul 21 20:18:20 2007
本身是本省人、国文&历史双科任教,研究所也攻台湾史部分,
谨从教育和社群等角度看此争议变革...
※ 引述《solidok (JACK)》之铭言:
: 教部半年前委托「台湾历史学会」进行一项「教科书不当用词检核」计画,
这个会本身就......本所教授也有一位在其中,实在是......
: 检核对象含括国小、国中及高中各版本教科书。
: 这项检核计画日前完成,教部随即函转各教科书出版社「参考」。
知道「参考」与日後开学前「审定」版本间微妙关系的学者、老师们,
相信都能看出其中真意......算是国家权力对教科书意识型态的再介入
(不见得是坏事、坏意识,但介入是事实...只能说"「爱国教育」本身就是政治"...)
: 教部强调无关意识形态
......
会相信这话的人,应该都是教育、文史哲、政治媒体界的圈外人了...
: 教育部国教司长潘文忠表示,中小学教科书开放民编後,用词混淆,
: 对中小学生造成困扰,部长杜正胜发现这项问题後,才指示委托学者专家进行检核。
这样的一元化思维,跟国编版何异?那为何又要开放审定版敎科书@@
: 几经琢磨,教育部决定委托「台湾历史学会」进行这项研究,因为较混淆的用词,
: 几乎都是历史造成的。
历史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诠释的後人....问题是後世的在上位者所造成的。
Ex.「日治」or「日据」?......
其实在台湾民间根本没有这个问题...本省人(闽客)都说"日本时代"(不信的问公嬷)
,只有政客与其文胆,会去玩文字游戏...曾有某位历史学者倡导中性且贴近民间的
「日本时代」做为教科书用语....但因为他是外省人!所以此议被排斥,甚为可惜~
: 他强调此举是专业的研究,和意识形态无关,也无强制修改之意。
再想想前述的「参考」与日後开学前「审定」版本间的微妙关系吧....
知道教科书审定运作的应该懂我意思......
: 这份厚约三百页的检核报告,是教育部废除「统编本」实施「审定本」教材以来,
: 首度发函各教科书出版社,统一规范攸关国家认同的相关用词。
: 现行的中小学各版本教科书,被检核出来的不当用词,总计不下五千词。
: 这份报告检核检核标准不外乎以下几项:
谨就以下变革实例,提出见解供教育界人士(尤其是文史科)与普罗民众参考,
共同检验未来台湾的文史教育意识型态:
: 第一、不客观的历史价值判断,刻意褒扬或贬抑的非中性词汇。
: 例如「国父孙中山先生说……」,应改为「孙中山先生……」。
: 「全省各地」用法不标准
1.就情感来说,孙文是否仍为我国人之国父,是有待商榷;
但就理性来说,今天仍旧明文规定的国父,未经公投or国会修法,仍应承认之。
(否则法律都不法律了...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
2.当时既然有省级单位,「全省各地」并无不妥(相对的,也要承认日本时代台湾州郡)
;重点是文献、史料的年代及其时空背景,应忠实之。(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态度)
: 第二、自我矮化为地区或主体意识不清。
: 例如,「台湾地区」、「全省各地」、「两岸」等,都是不适合用词。
1.「台湾地区、全省各地」若在文献、史料的年代是如此用,就不必刻意更动,
至於现在可以不称之→但不表示既存历史就隳灭之。
2.「两岸」是很中性的词→地理角度之诠释....即便日本教科书也有自称日本四岛者,
难道这样日本就被矮化为四岛而非主权国家了吗@@ 只有满脑子政治、没有史地情怀
的政客才会介意吧..........
: 第三、对中国的称呼未反应历史事实与政治现况。
: 例如,应称「中国」却称「我国」,
: 如:「王羲之是我国着名的书法家」这段课文中的「我国」应改成「中国」。
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变革→但这样对台湾是一种文化损失....
「中国是台湾的一部份」,硬要切割...後果自由後人承担...
(故宫文物的正当性就是一大争议了)
: 第四、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属不同政权时期的叙述,
: 对中国的地名、历史朝代、特定人物等,未加注国名。
: 例如,「余光中,福建省永春县人……」,应当改为,
: 「余光中,原籍中国福建省永春县……」。
这是很吊诡的变革,影响甚钜,我非常反对:违反历史真实面、过於政治化!
余光中在彼岸的"原籍"是"中华民国",到了台湾还是ROC国民呀!
今天若硬要编派"中国"於"福建省"之前,试问:他的"原籍"有变吗?@@
是要改成台湾福建省永春县还是怎样....
再请教该学会委员:
‧「赖和,原籍日本台中州」打算这样陈述吗?→其人却痛恨殖民统治...
(我若是赖和,必从地下跳出来掐死这样改的书商...)
‧「宋晶宜,原籍中国天津市」打算这样陈述吗?→其人却出生於台北市...
(政府不是倡导"土断"吗?如今变革却适得其反,加深分化...)
: 第五、叙述日治时期台湾的人、事、物,却用大清帝国、中华民国纪年;
: 如应把日治时代的民国廿三年,改为西元一九三五年。
: 「中外」游客应说国内外
这点我相当赞成,是很正面的变革:
纪年本是记载工具,应忠实史事时空背景,如:
「台湾文化协会」成立於大正10年,就比民国10年有意义且切实。
至於「中外」游客倒无不妥-目前还是中华民国,於法有据。
: 第六、对於特定词汇的使用不够精确。
: 例如,指称中国特有的文物、书画等,却使用「国字」、「国画」、「国剧」、
: 「京剧」、「古典诗词」等词汇。
这点我也同意变革...但还是老话一句:要切割,就要承担文化认同损失。
: 第七、叙述时间或对象泛指中国古代或是古代之人,却用「历史上」、
: 「古时候」、「古代」、「上古时代」、「老祖宗」、「古人」等词汇,
: 应都改为「中国古人」。
这点也没啥问题....反正真的是中国的古人....读者以前知道,未来也知道....
(真是多此一举= =")
: 检核报告指出,在近现代「中华民族」一词未出现前,
: 应用「华夏民族」;「外省人」也应改成「中国各省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人士
1.中华民族确实是後设名词,可参考拙见historia板846篇M文,华夏民族较适当。
2.这也算是正面变革,去除台湾本省人本位(很难想像是台湾历史学会手笔XD)
: 或新住民」;「国历」应改为「阳历」;「中外游客」应改成「国内外游客」。
新住民就太无聊了...闽客也非原住民,比较不"新"而已= ="
国历已法定之,干麻又多生混淆@@ 游客问题已有前述....
: 报告检核出来的不适合用词中,以中国地名前未加注「我国」用词最多,
: 逾二千个。
慢慢改吧.....旧教科书又不能用了= =" 书商应该很高兴吧,每年都改好了>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9.112.177.114
※ 编辑: Leika 来自: 59.112.177.114 (07/21 20:27)
1F:→ Leika:我最讨厌图利书商的事情了> < 07/21 20:27
2F:推 haklim:搞到外省人变外国人 07/21 21:04
3F:推 yukiss:从出生地来看就不是外国人罗 07/21 23:41
4F:→ Leika:此言差矣...宋晶宜固然,但余光中、白先勇难道就是外国人?@@ 07/22 07:44
5F:推 Leika:其实从国籍身分来看最科学...不论是籍贯or土断,都无法反映 07/22 07:51
6F:→ Leika:作家真正的国籍从属身分(於史学必要但於文学较无必要)..... 07/22 07:52
7F:→ Leika:PS.有部份当代台湾艺文界人士,甚至是在美、日出生的@@ 07/22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