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luelqe (水笔)
看板TW-history
标题[心得] 〈呈现在地观点与挖掘草根历史-彰化县「大家来写村史」丛书
时间Sat Jan 8 07:15:12 2022
顾敏耀,〈呈现在地观点与挖掘草根历史-彰化县「大家来写村史」丛书初探〉,《大叶
大学通识教育学报》,第7期,2011年5月,页239-269。
章节安排:
壹、 前言
贰、 各册内容简述
参、 内容特色分析
肆、 商榷与讨论
伍、 应可参考运用之文献与资料库
陆、 结语
摘要:
壹、前言
台湾战後的统治者具「迁占者政权」的特色,受大中国意识及流亡心态的局限,忽略脚下
这块母土大地。1980年代随着民主化进程上的推动,施政逐渐重视本土化与在地化。1994
年首次提出「社区总体营造观念」。1998年由中华民国社区营造学会与台湾省政府文化处
合作推动「大家来写村史-民众参与式社区史种籽村建立计画」。一年後举办成果发表会
,我们可以发现十个「种籽村」都不在彰化县境内。不过,至今为止(2011)出版最多村史
却刚好又是彰化县。
贰、各册内容简述
平均一年出版7册左右。在2005、2006年连续评定为「政府优良出版品」,而2008年出版
的张碧霞《再见百果山风华》亦获颁第一届国家出版奖,其内容品质受各界肯定。
第一册是周梁楷等《总论》,包括林琮盛〈土地采访与贴近〉,周梁楷〈大家来写村史:
彰化县民领导历史意识的自觉行动〉、康原〈文学创作与村庄历史:实践「在地人写在地
文」的心路历程〉等十篇。
参、内容特色分析
占最多册的是员林,共8册(全为张碧霞与邱美都所撰),其次为彰市的4册,第三名为永靖
与二水的3册。至於都没有村里被写到的是线西、和美、芬园、秀水、埔盐、社头、田尾
、埤头、大城、福兴。其中可发现大量集中在员林,此与康原在员林社区大学任课,鼓舞
学生投入村史写作有直接关系。
每册大部分都由一人独力完成,不过亦有两人合撰者,三人合撰者、四人合撰者。其中撰
写最多册的是邱美都与张碧霞(皆完成了5册)。作者群中有9位女性,其余21位为男性,虽
然女性作者表面上只占约三分之一,不过其撰写的册数为18本,与男性刚好平分秋色。
若从职业上来看,各级学校教师占最大宗,完成的总册数有20册。排名第二的是硕士生,
共有6册。其他则各行各业都有,确实能呈现「大众史学」兼容并蓄各种身分撰写者之特
色。
这一系列村史的作者群中,有许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在地人,有的是婚後嫁到此地,有的是
任职於此地的公家机关。总之都有与当地有或深或浅的因缘,此不仅具有「由在地人自己
撰写地方史」的「地方史文化权」之意义,而且有的作者自身之家族史便是构成村史的一
部分。
此外,这些作者因为跟在地有各种关系存在,往往能透过个人或亲友的人脉,找到适合的
访谈人物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信任,而获得珍贵的口述资料,这点是外地研究者难以企及
的。
部分撰述者是短暂来此就读的学生,如撰写《牛稠仔的历史》的彰师大台文所硕士生们,
「学术研究在地化」的取向十分值得肯定。
第十九册许嘉勇《鹿港许厝埔十二庄》虽是由硕论改编而成,但大部分亦能修改得让一般
民众能顺畅阅读;此套丛书亦有图文并茂的特色,多年以後也会成为珍贵的影像史料。
作者在行文间亦能兼顾各种视野,我们看到的史料往往是His Story,但在郭月媚《再见
泉厝》的〈後记〉关注记录下Her Story。第二,能注意到当前台湾最新一批的移民-外
籍配偶,2010年我国男女外籍配偶的人数共约51万人(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11万人),值得
纪录其来台经历与历史记忆。
另外,讲述某一村里的历史时,都能跳脱汉人中心的思考,而从更早期的原住民(主要是
平埔族)开始说起,甚至往前推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明,建立起脉络完整、叙述客观的村
庄历史;对於某些原本当局透过义务教育形成「真理」的历史论述,书中也被解构,使得
真相得以重新被认知,如1950年的「战後耕者有其田」政策。等於慷地主之慨而成为变相
的加重抽税,所以「这十年之中农村子弟的就学率相当低」。深入民间以倾听底层人民的
声音,有时候反倒能够摆脱当局制造的假象与谎言。
本丛书当中有几位作者会将访问过程用直接采录的方式,使得文艺脉络阻滞而显得乱。
肆、商榷与讨论
叙述相关大时代/大环境/历史大事时,应把焦点放在对此一村里的影响或互动上来讲,使
论述主题更为集中;此套丛书都能在书末附上一份年表,然而应该要注意的是,集中在与
此村落有关的史事上,其他全台大事甚至世界大事时则可以不用列入;部分在历史叙述的
过程当中发生了跳跃而无法连贯的现象。
此外,所谓「大家来写村史」的「大家」除了有「大众史学」、「人人都是史家」的意涵
外,亦有「民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总体营造之第二层涵义,但此套丛书到後来似乎口述访
谈与社区参与的部分淡薄,整理书面文献意味浓厚,殊为可惜。
有几册在行文之间出现一些颇有争议的用语,几个例子的原因可能在战後透过教育体系的
灌输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或论述。其他词语运用的问题还有「祭祀
圈」的误用。有的标题则有逻辑性与准确性的疑虑,有「限制不当」的现象。
另有一个严重而敏感的问题,有多处与网路文章相似度极高的段落,作者没有加注说明。
伍、应可参考运用之文献与资料库
对於村史的撰写,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献有:吴福助〈村史写作箴言〉、〈「村史」写作参
考文献举要〉、许俊雅〈日治时期台湾文学史料的蒐藏与应用-以报刊杂志为对象〉、石
美玲、张丽娟整理〈台湾乡土文化网站选介〉。
另外提出几项可供村史撰述者参考的资料,首先是日治时期历史文献的数位资料库「台湾
人物志」,其他还有《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时报》等数位资
料库。战後的各种报刊如《联合报》与《中国时报》都已经制成数位资料库。此外,中华
人民共和国对於村史(大部分称「村志」)撰述起步比台湾早,亦有许多相关论述可利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
似乎每册作者都有独特的章节安排,其实主管单位应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手册」或「体例
」。
陆、结语
核心的要点:
第一、 作者可以不用是村民,但心中要时时有村民。
第二、 如果村民喜欢读,外村人也可能喜欢;如果村民不喜欢读,外村人绝无喜欢
的理由。
心得:
作者高度评价的这套彰化村史丛书,一本都没读过,很好奇实际上是如何书写的,趁着寒
假时间,会从图书馆借一两本来看看,参考一番。
--
有闲来坐:D
~ 卵生水笔仔 ~
https://bluelqe.blogspot.com/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4.41.205.4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TW-history/M.1641597317.A.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