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rSun (斜阳只乞照书城。)
看板TW-history
标题[情报] 专访:若林正丈与他的台湾研究人生[2/2]
时间Fri May 22 17:54:15 2020
(续前文)
Q4:您在《台湾抗日运动史研究》的初版後记提到,做学问时一般而言应该要避免
「见面三分情」,您强调面对研究对象保持冷静是必要的,但您不以对台湾的「三
分情」为耻,反而认为这「三分情」是让您执着於台湾研究的动力之一。作为您在
台湾的读者的我们,也感受到了您在文字背後对台湾的热情。
自去年(2019年)中开始,您陆续在网站上发表了〈我的台湾研究人生〉系列文章
,回顾您与台湾从陌生到熟悉的历程、与台湾友人的交往,以及与研究并进的点点
滴滴。请问您这个系列文章是否会继续写下去?在未来是否考虑改写为回忆录出版
呢?我们非常期盼继续拜读您的回忆文章。
若林:
学生时代我被教导,不要一头栽进自己的研究对象,要与研究对象保持适切的距离
(detachment)。但是,台湾研究作为现代日本「区域研究」(地域研究)的其中
一个学门,可说是为了相互理解而进行研究,这种学问不是过去那种「帝国的学知
」,也不是「敌情研究」。
我不太记得正确的出处,不过,我十分尊敬的学者班纳迪克.安德森曾说(大意是
),对研究对象的「亲近感」(attachment)很重要,我很受到这句话鼓励。也就
是说,detachment和attachment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关於〈我的台湾研究人生〉
这个系列的文章,我是打算继续写,但是会以怎样的风格往下写、要写到什麽时期
,我现在还没有办法预测。应该会一回一回慢慢摸索,继续写下去。
Q5:请问您如何解读今年(2020年)初台湾的这场总统大选及其结果?在选战的过
程中,台湾社会(特别是在许多台湾年轻人心里)弥漫着一股名为「亡国感」的集
体焦虑,许多年轻世代的选民认为这场总统大选是「守护台湾价值」的关键一战,
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以及今後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以您作为对台湾再熟悉不
过的「台湾研究者」的角度,您会给台湾关心政治的年轻世代什麽样的建议?
若林:
今日台湾也有可说是「二十一世纪版的青年导师」般的人物,这个问题轮不到我来
回答吧,而且也不应该以外国人的立场来说。
但是,被问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1920年代台湾从事抗日民族运动的知识分子曾经
主张,台湾可以成为「东方的瑞士」。即使在殖民地支配的重重压力之下,还能堂
堂正正提出这种台湾视野,这种思想的力量,我认为非常了不起。
Q6:今年二月底,东大出版会出版了由您担任共同主编的《台湾研究入门》一书,
该书集结日本与台湾许多重要学者在其各自研究领域所写的文章,并收录了您的大
作〈「台湾という来歴」を求めて──方法的「帝国」主义试论〉。由於此书目前
尚无中译本,可否请您与我们聊聊您的这篇文章的主要论旨以及重要发现?
若林:
2018 年 3 月 16 日,我在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演讲,这场演讲的内容架构
与〈「台湾という来歴」を求めて──方法的「帝国」主义试论〉(追寻「台湾之
来历」──方法式的「帝国」主义试论)相同(细部或许稍有不同)。台湾师范大
学台湾史研究所已将演讲的录影上传至网路,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接下来
大概三年左右的时间,我想针对这个主题,将上述这篇文章扩大、扩充,写成一本
专书。这是我现在的抱负。
(演讲影片可参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ZGMssdapI)
Q7:您在今年三月底自早稻田大学退休,并卸下了早稻田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的职
务。我们很关心您未来的研究动向,请问您在退休的生活之外,是否安排了读书或
研究计画?是否您会重新回到台湾近代史研究的行列,多做一些战前的台湾史研究
?或是您目前有其他更关切的研究主题?
若林:
我会继续写〈我的台湾研究人生〉,然後,我想以前述〈「台湾という来歴」を求
めて──方法的「帝国」主义试论〉这篇文章为中心,写一本题为《台湾研究序说
》的书。
(访问结束)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211.72.2.226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TW-history/M.1590141257.A.B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