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reker (星际旅行者)
看板TW-history
标题Re: [问题] 民国四.五十年代的外省人
时间Thu Jul 21 11:01:16 2005
大推 除法理论
以我这个芋头蕃薯本身的例子好了
我爸爸这边是本省籍 爷爷从台南佳里到台南市的东云纺织上班
我有四个姑姑 一个伯伯 能狗全部养大奶奶一直都蛮自傲的
那时後环境困苦 全家一起做家庭代工 管教方式自然是"一条鞭法"
一个犯错 全部一起受罚 当时子女很多的家庭要快速管教大部分都是这样
大姑结婚後前几个小孩也是在带回家里 当然要罚也是一起罚
大姑二姑都是国小毕业 三姑四姑职校 大伯跟我爸都是南一中
教育资源真的没有办法顾到每个子女 女孩子就很多都为家计牺牲了升学
後来大伯淡大 我爸成大 那都已经是民国六十年代经济起飞後的事了
我外公是大陆来台的老兵 带者我外婆一起来 (外婆在上海等船时差一点就上太平轮)
小时候她一直跟我说有条船沈了 我说奇怪怎麽没记载 到了最近我才知道是太平轮
外公徐蚌会战被俘掳 过了三个月才千辛万苦逃回南京 跟外婆在上海会合
但是他们没有生自己的孩子 我的妈妈是军队上的同袍过继过来
外公家本来在彰化牛铺子 後来他因为调往金门参加八二三炮战
争取了好久才能住在台南市的开元路长荣路口眷村 不然就只有上梨山种水果
外省的第二代是第一代的经历战乱後好不容易安身时上天赐的礼物
格外疼爱珍惜 造成他们这辈的孩子拥有一般家庭所有的教育资源
我妈妈南英毕业 这也是民国六十年代的事了
我爸常常亏我妈 不知道从小被打到大的管教有多苦 我妈则是很惊讶爸爸是这样长大的
她从小就在眷村邻居互相照应下长大 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现金 但精神上很满足
但是生活必需品很多也都是国家供应给军眷的 加上真的家里人口少 比较好养
(全村只有邻长一户生到第三个 其他都一个到两个 当然很多也不是自己生的 )
小时候每次去外公外婆家都一定要吃那种硬硬的口粮 咬的动就感觉自己很厉害
比比就业模式
本省家庭的大姑二姑三姑四姑都是去工厂作女工开始
但妈妈的邻居姊妹们就没有去工厂 大部分听说是语言问题 都去考铁路小姐 金马小姐
政战学校等等 认定公家的铁饭碗
考政战时体检有两个没过 我妈体重过轻 已经在大衣里放大锁了都没过
另一个阿姨是太矮 两个人被亏了好久
本省南部的男生大部分以作创业老板为第一志愿 做生意也都要靠台语为主
外省的男生大部分都以军事院校为主 考不到的很多就与朋友开创另类的事业 (竹联 四海)
以上是一点自己的观察感想 配合爸爸与妈妈 外公外婆 爷爷奶奶的口述
在经济没有完全成长前 人口过多真的会把经济成果吃光 (印度 ? )
当年200万青壮人口的移入 强大了内需市场 是否奠定了未来经济起飞的基础
战乱逃难下不敢生太多 甚至生不出来 造成教育资源集中培育一个
跟传统农业社会拼命生 增加人力 但田地不够又不得不来到都市谋生
其中微妙的变化真的很值得探讨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09.64.123
※ 编辑: treker 来自: 140.109.64.123 (07/21 11:27)
※ 编辑: treker 来自: 140.109.64.123 (07/21 11:31)
※ 编辑: treker 来自: 140.109.64.123 (07/21 11:33)
※ 编辑: treker 来自: 140.109.64.123 (07/21 11:37)
※ 编辑: treker 来自: 140.109.64.123 (07/21 11:39)
※ 编辑: treker 来自: 140.109.64.123 (07/21 11:40)
1F:推 Tbilisi:上梨山种水果不错呀, 民国60年代那里可是全省第 61.229.21.197 07/28
2F:→ Tbilisi:一富县耶, 年所得当时的四万元 61.229.21.197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