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ustavSo (秋天的树)
看板TW-history
标题贺开板文--台湾共产党简介(1928-1932)
时间Wed Mar 16 02:28:56 2005
节录自日据时代台湾共产党史,卢修一着
当中国正处於纷扰和困苦的时代,尚未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时候,台湾在政
治上已与中国断绝了关系。当台湾以「殖民地」的身分反抗日本人的时候,中国
也正以「半殖民地」的身分在暗中摸索,寻求整体的解放,以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体系。
日本殖民统治的五十年间,台湾人对日本人进行许多不同形式的抵抗活动,
初期二十年的武装抵抗失败之後,抵抗运动改采一种政治运动的方式出现,并由
知识份子来领导。这些知识份子受到民主主义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并
且受到自决思想的鼓舞。这批知识份子均曾提出台湾解放与中国革命之关系的问
题—台湾人的抵抗行动应该隶属於中国革命之下,等待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来收
复台湾呢?或者日本殖民统治的解放应该采用与半殖民地中国不同的革命策略,
以瓦解日本的殖民统治,并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呢?
从一九二七年的文化协会分裂开始,台湾人的解放运动开始出现阶级运动和
所谓的民族主义运动对立,并衍生一个新的趋势,想藉革命行动推翻日本人的统
治,一九二八年台共成立就属於这第二条路线。
但是共产主义运动所代表的第二条路线,本身即含有造成它失败命运的因
素,这有下面五种主要原因:
(一) 第三国际的指导
一九二七年第三国际决定成立台湾共产党,它的成立是基於列宁「民族问
题与殖民地问题提纲」中的殖民地国家解放策略。虽然同一时期第三国际
内部正面临纷乱的局面,中国的国共联合阵线的政策遭遇失败也引发纠
纷,尽管党内曾有斗争,领导阶层也有所变化,而殖民地国家的解放策略
在台共存在的几年间却没有改变。但是即使这种策略不曾变化,在应用时
却改变了内容。一九二八年,史达林在第三国际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地位,
加以托洛斯基被罢黜,国际主义趋势便消失了。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地共
产主义运动更加激烈化,而且从此只用来抵抗帝国主义,以便保卫社会主
义祖国苏联的利益。在台湾,这种转变的结果是谢雪红路线的消灭,谢采
取的是较审慎的政策,因此比较能适应台湾当时的情势,但是这种政策正
好与第三国际正式路线冲突。因此可以说第三国际加诸台共的激进化路
线,加速了台共的消灭。
(二) 台共的双重臣属性
台共在成立的时候,原则上期望日本和中国共产党共同给予支持和协助。
台共一开始是以日共的一个民族支部面貌出现,日後预定要成为第三国际
的一个支部,但台共事实上也接受了中共的领导。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二年
对中国和日本的共党而言,都是艰苦的岁月。这两个大的党组织都不能给
台共带来它所指望的有效且具体的援助。台共的双重臣属性不但得不到别
人的支持,反而显得是一种负担,它的内部也产生了两极对立的趋势—倚
附中共和倚附日共两股力量的对立。这种双重的效忠造成台共发展上的障
碍,对原本已十分脆弱的内部凝聚力,以及指导力量的稳固性都是一项沉重的打击。
(三) 徵募党员的力量不足
台共是由十几个分别在中国、日本和莫斯科受共产主义影响的知识份子所
组成,党的真正数额从来不多—依据我们的估计,党员的数目并未超过数
百个。党员数额的稀少是由於受到持续地压制,使得党无法正常发展;甚
至有一个时期,所谓中央委员会只不过是一个人而已。来自知识阶层和小
资产阶级的党员,绝大多数都是受革命思想吸引的青年,至於要想在工农
阶层当中徵募党员,实际上很困难。
(四) 不甚有利的条件
由於狭长而封闭的岛屿地形,使得台湾革命斗争的规模比在中国大陆的要
小得多,因此日本能迅速地扑灭武力反抗行动。日本人建立在各个阶层以
及全岛上的殖民地压制系统极为有效率,殖民地政府同时也控制了社会、
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层面的生活,使得社会运动一直停留在萌芽的阶
段。在当时,无产阶级也只是边际份子,阶级斗争和团结国际无产阶级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个外来的学说而已,很难完全适用到台湾社会。
(五) 成效有限的秘密行动
由於秘密性的限制,台共无法以适当的原有面目出现,也无法公开提出共
产主义的政治纲领,它的活动因此被限制在殖民地政权所能容忍的左派组
织内,像文化协会和农民组合,以便将它们转变成台共外围组织。它事实
上成功地将这些运动激进化了,同时也加速了与民族主义阵营分道扬镳,
但是它无法更进一步建立一个大众组织。
虽然台湾的共产主义运动当时是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而诞生的,但是它却提出
了重建台湾社会的长远目标。以知识份子为领导中心的台共,自建党之初就明确
指出台湾应该做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於国际社会,并且在新国际秩序的重建上做出
一定的贡献。
--
我的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gustavso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7.9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