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phal (恒)
看板TAS
标题立报-社会偏见 比性骚扰更伤人
时间Sun Oct 24 22:42:20 2010
社会偏见 比性骚扰更伤人
2010-10-21 22:44 作者:史倩玲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1012
【记者史倩玲台北报导】由於社会污名化性骚扰受害者,造成许多受害者不敢求助。由
现代妇女基金会承办的大直妇女暨家庭中心主任吴毓婷表示,当性骚扰受害者申诉时,
亲人朋友往往都不愿支持,甚至指责受害者,让受害者受到二次伤害。
吴毓婷分析大直妇女暨家庭服务中心的11件性骚扰案件发现,每个案件中,受害人在申
诉後都会被同事或亲友指责。
申诉反被讲闲话
吴毓婷指出,在申诉或司法管道上,许多处理人员或法官等没有性别平等概念。例如,
曾有一位男性受害人个案,在公司中进行申诉,结果承办人员听完就说是其他人负责,
而该位受害人又找下一位承办员陈述受性骚扰的情况,反覆几次之後,案件不但未获处
理,中间听过受害人陈述性骚扰事实的人员,却将受害人的情况当成八卦,在公司中四
处散布取笑,让受害人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另外,许多司法人员对於性骚扰受害者有偏见,让受害人对司法失去信心。吴毓婷表示
,在陪伴性骚扰受害人上法庭时,就曾见到法官对受害人说,该案成立後,加害人要支
付罚金,但罚金不是给受害人,明显认为受害人控告就是为了要钱,在这样的污名以及
偏见之下,受害人很难走完司法途径。
亲友家属谴责被害人
性骚扰如果发生在工作场合,受害人只要提出受性骚扰的事实,同事都会说受害人太敏
感、开不起玩笑,或是认为受害人小题大作,甚至另有目的,质疑加害人是为了诬告或
报复。另一方面,同事也会认为加害人不可能做出性骚扰行为。
受害人在亲友间也得不到支持,受害人通常被亲友质疑:「你一定是做了甚麽,不然人
家为什麽要骚扰你?」或是「不要想就好」之类的话语。
性骚扰加害者在东窗事发或是在法庭上辩护时,常常以「要性骚扰也会挑选,像你这样
不具姿色的人,谁要骚扰你!」之类的话攻击被害人。吴毓婷指出,这些行为往往造成
被害人更严重的二度伤害。
社会冷漠 二次伤害
而旁人在性骚扰事件中,除了攻击被害人,也不愿意伸出援手。吴毓婷指出,许多在公
车上发生的性骚扰,受害人在求援时,往往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只会冷眼相看装作无
事,而旁人的冷漠往往比性骚扰本身更让受害人觉得受伤。吴毓婷表示,其实要帮助性
骚扰受害人非常简单,只要对加害人说一句:「你在做什麽?」往往就可以成功遏止性
骚扰的发生。
吴毓婷也表示,许多过度追求者的行为已经到达骚扰的程度,或是加害人假借追求的名
义性骚扰受害人,但受害人周遭的亲友同事却仅认为没甚麽大不了,而受害人在申诉性
骚扰时,也容易被在申诉或进行司法程序时,被曲解为追求行为。
吴毓婷指出,防治性骚扰的观念已经推广了10余年,但社会情况到现在跟10年前几乎没
有任何改变,同样都有谴责受害人的观念;也因此不少受害人往往不敢申诉,或是即使
申诉,也容易打退堂鼓。吴毓婷表示,由於所有人对受害人都不友善,因此只有意志最
坚强的受害者才能走完司法或申诉途径。
性骚扰也有伤痕
吴毓婷强调,以家暴与性骚扰案件相比,家暴受害人因为有具体可见的伤痕,因此较能
引起社会的同情;但性骚扰受害人却因为没有具体可见的身体伤害,就必须承受亲友同
事的质疑与遣责。吴毓婷表示,周遭人士的不友善,比起性骚扰本身而言,对受害人的
打击与伤害更大,而台湾性骚扰防治的观念教育还需要继续加强。
如果民众对於性骚扰事件的创伤与处理流程有任何疑问,可与台北市大直妇女暨家庭服
务中心联络,将有专业社工提供谘询服务或安排免费法律谘询。
洽询电话:02-2532-1213,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4.33.182.52
※ 编辑: raphal 来自: 114.33.182.52 (10/24 22:42)
※ raphal:转录至看板 TO-LesQu 10/24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