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ddy78541 (teddy78541)
看板Singapore
标题[游记] 海峡殖民地三城记 之一 新加坡
时间Sat May 30 22:03:56 2020
痞客邦图文网志好读版:
https://teddy78541.pixnet.net/blo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 滨海湾2019.11.02
19世纪是新帝国主义的年代。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入主孟加拉湾东岸的槟榔屿、建立
海军基地;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从柔佛苏丹手中取得授权建立贸易据点;1824年
英荷签订条约,英人放弃苏门答腊岛明古连(Bencoolen)的控制权、换取荷兰退出海峡
东岸的马六甲城。182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整合三座港口城市,成立了海峡殖民地(
Straits Settlements),开启了殖民年代、海峡三城贸易发达、但却也非一帆风顺的风光
岁月。
海峡殖民地三城座落於兵家必争的东西航运要道、历史上众多马来王朝兴替、殖民地的发
展自然颇为复杂,领土与权力直属随着时空背景不同有所调整。由於东南亚的贸易日显其
重要性,1867年海峡殖民地由原本英属印度之下改直隶伦敦。二战之时日本入侵马来半岛
,海峡三城落入日本手中,直到二战过後,西方殖民帝国势力衰微,重回马来亚半岛的英
国人将海峡殖民地分拆,槟城与麻六甲成为马来亚的州属,於1948年成立马来亚联合邦(
Federation of Malaya),新加坡则单独成为皇家殖民地。1957年、1959年马来亚与新加
坡先後获得自治、1963年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英属北婆罗洲(沙巴)及砂劳越脱离伦
敦,成立马来西亚(Malaysia),两年之後的1965年八月,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正式建
国。
在2015年初访新加坡後,脑海里逐渐浮现起探访海峡殖民地三城的计画。直到2018年斋戒
月拜访马六甲,2019年末踏上槟岛,心念已久的三城计画终於告一段落。虽说当年海峡三
城都先後隶属加尔各答和伦敦、文化风俗略同、彼此往来也甚密,但三城的历史根源、发
展跟命运都各异。1965年新马分道扬镳之後、三城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拜访了三城
、我心依旧眷恋着狮城强烈对比的店屋与高楼、马六甲斑驳的街场、槟城晨光熹微的海墘
,总觉得需要以一些文字、纪录下这三城巡礼。三城记的写作方式,自然以到访时间顺序
排列:新加坡、马六甲、槟城。而2015年初次到访新加坡後,2016结束欧洲巡礼之年短短
三天的再访、2018年来到美丽的云南园读书、2019年开始在这北纬一度的城邦开始工作,
从旅人、变过客、再变居民,看待这座城市的角度也不同了。三城记中首篇新加坡,当然
也就写点不一样的。2015年之行走过了滨海湾、行政区、小印度及武吉士,以及圣淘沙和
乌敏岛等各拥风貌的区域,这次主要希望沿着海峡殖民地三城的历史脉络、记录一点我眼
中、狮城的历史记忆、现在、未来。
# 01 开埠
登上1965年李光耀在此宣布新加坡独立的市政厅(今日的国家艺廊)顶楼平台,望向新加
坡河畔的维多利亚歌剧院、莱佛士坊的金融区与相隔着滨海湾的金沙酒店,200年来新加
坡的发展,沧海桑田或许便是最好的注脚。
1819年2月6日,明古连总督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与柔佛苏丹签订了
合约。合约允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此建立贸易据点,新加坡开启了百余年的英治。过去新
加坡的历史主要承述殖民母国英国的史观,将1819年定为现代新加坡的起点,在此之前新
加坡不过是个小渔村,直到莱佛士的到来,逐渐将新加坡发展成现今的大都会。然而,新
加坡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3世纪,而历代的马来王朝:三佛齐、满者伯夷、马六甲与柔佛王
朝均在此建立据点,擅长航海与贸易的马来民族、下南洋的华人、以及来经商的阿拉伯人
们,早就将新加坡建立成一座南洋群岛中心繁忙的贸易转运站。˙
2019年,新加坡庆祝了自莱佛士开埠以来的200周年庆。2019年庆祝活动的一部份,相当
程度的重新叙述了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的历史,融入了各个种族在建立新加坡的贡献。位
在新加坡河沿岸的公共艺术,也符合新加坡政府一贯「多元民族、种族平等、齐心共创新
加坡」的叙述手法,呈现了这个主轴:原先矗立在河畔的莱佛士雕像旁、增加了另外四个
历史人物:来自13世纪末苏门答腊、相传於登陆新加坡时遇见猛狮的王子ang Nila
Utama、19世纪麻六甲的马来文学家 Munshi Abdullah、19世纪初年活跃的印度企业家
Naraina Pillai 、以及华人慈善家陈笃生(Tan Tock Seng),正好代表了新加坡的起始
(苏门答腊王子Sang Nila Utama正是传说中将这座岛屿命名为Singpura,意为狮子城的
人物)、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华、马、印、欧四大民族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今沿着新加坡河漫步、右岸是驳船码头的酒吧街、以莱佛士命名的金融区,左岸便是以
旧国会、维多利亚剧院、皇后坊、最高法院与市政厅一系列英式建筑为代表的行政区。虽
然主流历史叙述均将莱佛士视为新加坡开埠的大功臣,但事实上莱佛士在新加坡的时间极
为短暂,1819年2月6日签完条约之後,隔日莱佛士便乘船返回苏门答腊,留下第一任驻紮
官兼指挥官William Farquar处理新据点的事务,直到1822年才短暂返回。因此,殖民地
早期的建设,大都出自於William Farquar之手,虽然部分政策不全然符合莱佛士的愿景
,但却也为殖民地的早期打下基础。2019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The Old New World」
大展,将很大一部份的篇幅留给了William Farquar,莱佛士的照片直到展览的後段才在
出现在小小的角落,某种程度上也是为William Farquar平反(笑)。
# 02 河口
1832年,新加坡取代槟城,成为海峡殖民地的首府,反映了新加坡日渐兴盛的贸易、以及
掌握海峡南端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当年来自各地的船帆,驶入新加坡河口之後便会停泊
在现今的驳船码头(Boat Quay),码头旁边盖起商店街与仓库,河面上停满船只,是19
世纪到20世纪初期新加坡贸易繁忙的最佳写照。200年後的今天,新加坡河早已不流入大
海,而是流入滨海湾的蓄水池;驳船码头早已变身为酒吧街;河面上停泊的驳船也被挂着
红灯笼的游船所取代;当年莱佛士规划的中心商业区,成为以他命名的金融区莱佛士坊(
Raffles Place)。曾经作为新加坡最高楼的大华银行广场(UOB Plaza)以及贝聿铭设计
的华侨银行中心大厦(OCBC Centre),俯视着新加坡的母亲河与低矮的店屋,沿着河岸
步行,不知不觉脑海里又浮现起新加坡歌手陈洁仪(Kit Chan)那首脍炙人口的国庆日歌
曲 Home:
I will always recall the city
Know every street and shore
Sail down the river which brings us life
Winding through my Singapore.
# 03 南洋
由於来自各地的移民大量涌入,为避免冲突及便於行政,莱佛士在1822年的城市规划中,
将各族裔分区管理,新加坡河左岸定为殖民地的行政区,印度族裔聚集在实龙岗路一带、
马来族裔聚集在甘榜格南,而占总人口70%的华人则聚集在新加坡河的右岸,贸易繁忙的
河港边、以及前往吉宝港深水码头(今圣淘沙附近)的路上。由於当年新加坡尚未有自来
水设备,居民的饮水都必须用牛车从附近的安祥山(Ann Siang Hill)载运,因而新加坡
河右岸华人聚集的区域就得名为牛车水。
来自中国的移民常以有依地缘而居的趋势。人数最多、最早抵达的闽南人(Hokkien,新
加坡习称福建人),主要居住在当时滨海的直落亚逸、厦门街一带。第二多的潮州人,大
部分居住在靠新加坡河的驳船码头与桥南路(South Bridge Road)。广东移民则聚集在
牛车水的主要街道(登婆街、宝塔街、摩士街),也就是现今牛车水地铁站的附近。操着
不同方言的族群、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闽南人习於从事商业与贸易、潮州人种植甘蜜与
胡椒、广东人则擅长手工,从事泥匠、木匠、裁缝与铁匠方面的行业。而较晚抵达的海南
人,则进入了服务业领域、贩售食物饮料与面包。
牛车水繁忙拥挤,商铺、鸦片馆、餐室人潮终日络绎不绝。当年人们的住房「店屋(
Shophouse)」大多门面狭窄而纵深,一楼当作店面、居民则住在二楼以上的狭小空间。
由於清末战乱频繁、人口大量流入南洋、牛车水的人口暴增,一栋小小的店屋往往挤进数
十户居民,导致卫生堪虑、传染病不绝。两百年後的今天、牛车水的店屋早已不见居民的
踪影,当年拥挤的店屋在都市重建局的政策之下,大都保留原本的外貌,但内部早已化身
为餐厅、旅馆与酒吧。走在牛车水的大街上、两旁的商店贩售着大量观光意味浓厚的纪念
品、迎合观光客口味的小吃,沿街的叫卖声不绝於耳、倒也有点兴味索然。
# 04 雨季
每年的十二月开始,新加坡就会进入雨季。雨季给炽燠的热带城市带来了一阵透凉,倾盆
大雨也带走了数月的潮湿与躁动。面对赤道潮湿多雨的气候,五脚基(Five Foot Way)
的设计孕育而生,这种和台湾、华南的骑楼相同功能的设计,常见於海峡殖民地与其他东
南亚国家,最早源自於莱佛士的都市计画。当时规定道路两侧房屋必须留有通道以供行人
通行和遮风避雨,由於通道的宽度被规定在五尺,五脚基因而得名。这种骑楼不但给了居
民遮风避雨的走廊,也衍生出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由於下南洋的居民瞬间增多、工作职缺
供不应求,许多人开始沿着五脚基、在骑楼下从事小买卖,尤其以鞋匠、算命、说书、代
写信件、剪发等行业最为常见。
相较於拥挤嘈杂的牛车水大街,我更喜欢隔着桥南路(South Bridge Road)和牛车水相
望的安祥山街道。这在日间总是安静的街区,正是当年居民以牛车载水的水源地。顺着缓
坡步行而上、沿途大多是酒吧和个人工作室,傍晚时分才会逐渐热闹起来,远方高耸的办
公楼,和店屋形成鲜明的对比,见证着新加坡两百年来的华丽变身。
# 05 会馆
在牛车水以西的武吉巴梳(Bukit Pasoh),是19世纪牛车水市区的西缘,由於牛车水街
道过於拥挤,居住品质不佳,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居民、便逐渐往外迁徙,武吉巴梳离市
区不远,因此成为一个热门的落脚地点。
在殖民地的移民社会里,宗亲及原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初来乍到的移民,有求於人时自
然会寻求同乡、同姓氏的人帮助,依照原乡、血缘以及职业的会馆有如雨後春笋般成立。
因此来自福建的人成立了福建会馆、姓颜的成立了颜氏公会,也有依据职业成立的音乐社
、职业工会等等。会馆组织不仅帮移民解决疑难杂症,遇到纠纷时作为和事佬,逢年过节
筹划庆典,许多时候也作为殖民地政府与草根人民沟通的桥梁。
虽然会馆在牛车水各个角落皆可看到,但武吉巴梳的街道上、座落着许多历史尤为悠久、
文化传承兴盛的会馆。这些会馆虽然卸下了早年作为和事佬、政府代理人的角色,但在社
会的影响力依旧庞大,财力较为雄厚的会馆资助学校盖大楼、颁发奖学金,更多的是发扬
舞狮、书法等传统中华文化。
短短数百公尺的武吉巴梳街道,比起安祥山更加宁静,牛车水的游客鲜少踏足於此,正午
时分,散发着遗世独立之情。与隔壁曾是红灯区的恭锡路(Keong Saik Road)一样,都
市重建局近年积极振兴牛车水周围的历史街道,在此封街举办文化市集、工作坊、演讲与
露天电影院,假日还会有志工导览,带领游客走过这些不为人知的小巷、讲述着移民下南
洋辛苦奋斗的故事。
# 06 信仰
在牛车水往南与港口相交的一带,称作直落亚逸(Telok Ayer),在马来话中也就是指濒
水的海湾。隔着金融区办公室绿色的玻璃窗、可以看见高楼间的底矮店屋、寺庙、清真寺
。很难想像,如今花木扶疏的直落亚逸街道,在当年可是濒临海岸,也是来自各地的居民
、踏上新加坡的第一站。
这些自各方的移民来到新加坡,不仅带来了自身传统文化、也带来了家乡的信仰。每到
农历新年,牛车水便会点起满街的灯笼,直落亚逸的庙埕,也会亮起一片喜气的红。
身为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移民们在此登岸後便沿街建立了各自的信仰殿堂,短
短数百公尺的直落亚逸街,就有着主祀妈祖的天福宫、清真寺、卫理公会教堂,还有独特
的南印度伊斯兰教礼拜堂座落於此,在宗教和谐的国度,绿树成荫、檀香袅袅、诵祷声终
日不辍,这是一幅最美的风景。
和槟城一样,新加坡的老街近年开始流行起壁画。沿街壁画大都以历史为主题,位於天福
宫背面的庙墙上,便可以看到当年帆船停泊於天福宫前、与沿街店屋热闹无比的景象。
# 07 沧海
过去的直落亚逸街濒临港边,海峡的潮水可以打上庙埕、来自各地的移民乘着小舟在此登
陆新加坡。但自1878年以来一系列的填海工程,早已将海岸线推至一公里以外,原本近水
的海湾和沼泽全数填平,发展出罗宾森路、珊顿道等新兴的商业区。我上班的地点,就位
在填海而成的珊顿道街区,位於30楼的办公室视野极好,可以看到丹戎巴葛已经略显空荡
的码头、数百年以来船只繁忙的新加坡海峡、以及远方印尼廖内群岛的岛屿风光。
这平静的热带海峡风景,会在不远的将来再度改变。在2019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总理
正式宣布了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的计画细节。位在丹戎巴葛至圣淘沙、乃至国
大(NUS)附近巴西班让(Pasir Panjang)的货柜码头,将全数搬迁到岛屿最西边新落成
的大士巨港(Tuas Mega Port)。腾出来的空地将会规划成为新兴的组屋、亲水住宅区以
及公园绿地。滨海湾到圣淘沙将会联成一线,施工中的地铁环线六期也预计会在2025年通
车。
回想这几年来国庆大会演说中提到的项目,包括滨海湾、达士岭高耸的公共组屋、星耀樟
宜、裕廊东发展计画、榜鹅新市镇、都一一的成真,而过去几年宣布的樟宜第五航厦、马
新高铁、新地铁路线、大士巨港,都已经紧密锣鼓的筹备中。夕阳西下时分,晚霞在未来
将是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的海面上打上淡淡的金光,不禁令人惊喜於这座城市
的一切都充满想像。
# 08 高楼
如果说牛车水是新加坡过去、珊顿道一带填海而成的金融区是未来,那夹在之间的丹戎巴
葛(Tanjong Pagar),便是融合新旧元素的存在。
丹戎巴葛是个因为港口兴起的街区。由於新加坡河岸的旧码头过於壅挤,殖民地政府於在
市区的西侧,也就是今天的圣淘沙一带,兴建了吉宝港的深水码头。19世纪的70年代,新
加坡的航运业正迎来苏伊士运河完工启用的荣景,码头所在的丹戎巴葛成为富有华商和阿
拉伯商人聚集之处,繁忙的商业活动,更助长了人力车服务的兴起。而由於发展的较晚、
丹戎巴葛街头的店屋比起牛车水街区的更为华丽。这些兴建於20世纪早期的店屋,和19世
纪的店屋相比,正面增加了第三扇窗户以增加空气对流、窗户与阳台都有更西式的雕刻设
计,显示着殖民地的生活逐渐的富足起来。
当年的绚烂,今日归於平淡。和其他的历史街道一样,丹戎巴葛的老街,如今都转型成为
工作室、餐厅及酒吧,甚至还有两条聚集异国料理的韩国街与日本街。有时候驻足於各富
其趣的店屋前,也很好奇店屋的背後究竟有什麽。看似杂乱无章却整齐有序的後巷,是新
加坡的老街道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丹戎巴葛不只因码头而兴盛。隐身在港口边巨大的灰色建筑物,是当年马来亚铁路南端的
起点,载满殖民地货物的列车、一路通往北方700公里的槟城,来自马来半岛丰饶的物产
,也在此登船运送至日不落帝国的每个角落。由於新马两国特殊的历史纠葛,在新加坡独
立时,车站及沿线的铁路依旧属於马来西亚国土,马来西亚海关甚至就设立在丹戎巴葛车
站内。2011年,两国之间终於就铁路达成共识,6月30日午夜、柔佛苏丹亲自驾驶末班的
北上列车驶离丹戎巴葛总站,新加坡境内的铁路终止了百年来的服务、仅留下北方的兀兰
关口以北通往马来西亚新山的接驳路线,失去运输功能的老车站则预计在2025年变身成为
地铁环线的广东民站(Cantoment Station)。由於地铁工程的进行,处於开挖范围内的
两座水泥月台已经被大卸八块,堆放在邻近的空地等待重组,老旧的站房则被封闭起来,
破损的玻璃窗与斑驳的灰墙,对比着气派的挑高廊柱,有种淡淡的萧瑟。由於火车站远离
丹戎巴葛最主要的街道,附近除了码头与快速道路之外,便是宁静的住宅区,但根据附近
的居民口述,在火车尚在行驶的当年,车站内外有许多道地美味的马来小吃,夜晚站前的
广场还会搭起大萤幕播放电影,是十分热闹的当年。
码头边变身中的旧火车站是属於旧时代的丹戎巴葛;高耸入云的达士岭摩天组屋(
Pinnacle@Duxton),则是丹戎巴葛崭新的地标。这个座落於达士岭(Duxton Hill)的公
共住宅,在牛车水、丹戎巴葛一带都可以看到它巨大的身影。
完工於2009年的达士岭组屋,有着两座空桥、串连七座高塔,在同年由前总理、也是丹戎
巴葛集选区议员的李光耀先生宣布落成启用,取代了两栋兴建於1960年代、约莫十层楼高
的早期组屋,也宣告了新加坡的组屋设计迈入新时代。位在五十层楼的顶楼花园,非住户
也可以付费进入参观。夜晚的新加坡总是海风阵阵,尤其是在五十层楼的顶楼,走出电梯
,清爽的赤道海风顿时迎面而来。
虽然不像滨海湾的许多高楼酒吧可以一览滨海湾璀璨的夜景,从达士岭组屋往市中心的方
向眺望,却可以一览海峡殖民地首府开埠两百年来的变迁:沈浸在夜色阴影之下的低矮平
房、是移民们登岸的直落亚逸街道及安祥山,和热闹的牛车水集市,隔着车潮川流不息的
桥南路,沿着桥南路直行,就可抵达新加坡河河畔的驳船码头、过了河便是行政区。右後
方的灯火通明的高楼群,则是莱佛士的都市计画中,那片滨海的商业区。
在黑暗中宁静的楼顶静看眼前这座车水马龙的城市,魔幻的彷佛有些距离、有些不真实。
但也因为这距离感,新加坡的过去、现在、未来,两百年一瞬,无比清晰。
(续 海峡殖民地三城记 马六甲篇 槟城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访日期:2015/01/18-2015/01/27; 2016/06/25-2016/06/28;
2018/02/08-2019/02/26; 2019/09/08 至今
> 海峡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地铁欧南园站、克拉码头站、莱佛士
坊站与丹戎巴葛站围绕成的区域之内。区内景点彼此距离不远、徒步皆可抵达,惟须注意
赤道气候炎热多雨。
。新加坡河、驳船码头、莱佛士雕像、行政区:地铁东北线克拉码头站(NE5 Clarke
Quay)、东西线/南北线莱佛士坊站(EW14/NS26 Raffles Place)
。牛车水集市、安祥山:地铁东北线/滨海市区线牛车水站 (NE4/DT19 Chinatown)
。武吉巴梳、恭锡路:地铁东西线/东北线欧南园站(EW16/NE3 Outram Park)
。直落亚逸街:地铁滨海市区线直落亚逸站(DT18 Telok Ayer)
。达士岭、丹戎巴葛旧火车站:地铁东西线丹戎巴葛站(EW15 Tanjong Pagar)
。老巴刹、金融区:地铁滨海市区线市中心站(DT17 Downtown)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218.212.131.44 (新加坡)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Singapore/M.1590847438.A.BE9.html
※ teddy78541:转录至看板 Ind-travel 05/31 10:25
1F:推 bernicefaye: 很好的文章 08/20 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