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ramaLogue (Stranger Than Fiction)
看板Scenarist
标题[新闻] 台湾电影之「七大怪现象」?……
时间Fri Jun 8 04:02:58 2012
新闻来源: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94315
台湾电影七大怪现象 资金都倒给侯孝贤、魏德圣、朱延平……
新新闻 2012/06/06 【文/张为竣、苏鹏元】
「最近你看国片了吗?」这几年国片热闹滚滚,继魏德圣、蔡岳勳等知名导
演之外,新锐导演更如过江之鲫,纷纷推出新片,光是一到三月就有十八部国
片排上首轮戏院,台北票房更是超过二亿五千万,与九八年以前全年只有几百、
几千万惨澹票房相比,现在真可说是国片继二十几年的「新浪潮」消退後,再
次涨潮,进入全面复苏时代。
为了显示行政院推动文创事业的成果,新闻局还抢在熄灯前公布「电影产业
旗舰计画执行成果」报告,指出一○○年国片观影人口是九九年的三点一五倍;
总票房市占率是九九年的二点四倍,高成长的数字看似欣欣向荣,但这些表象
看在许多电影人眼里,却难免心生忧虑。
点燃这波复苏应该是九七年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然而,四年来,国
片的「懵然」复苏已让电影圈出现许多怪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有可能侵蚀台湾
的电影实力,对於未来的台湾电影产业发展影响也极大,在新闻局电影处甫并
入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的时刻,点出这些问题更为重要。
怪现象一:补助金额少 分期拨款难救火
过去电影辅导金是导演拍片的救命钱,但现在却是拍片的「第一桶金」,因
为许多看到文创「商机」的投资人会根据拿到电影辅导金与否,来决定是否投
资,因此在补助金额固定的情况下,为了让更多部片开拍,每部片往往只能分
到少少的金额。曾担任《赤壁》、《天堂口》等多部大型影片监制的叶如芬提
到,虽然「一般组」的辅导金最高可以拿到两千万,但辅导金的总预算可能刚
好是两千万,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辅导金显得不够用。
而且,这第一桶金还分四阶段审核拨款,常常整个电影制作完成,申请者才
领到六○%的辅导金,让电影人叫苦连天。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之前文建会对
重点电影的补助。《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近期发表的文章就提到:「文
建会的补助款项一直到了电影要上映了才下来,并且其中有七五○○万是要低
利偿还的借款,但政府对外宣称补助《赛德克.巴莱》将近一亿元,事实上,
我们并没有拿到那麽多钱。」显然,政府还沾了该片的光呢。
对电影创作者来说,找钱一直是最大的困难,如果政府的补助都慢半拍,只
是折磨电影创作者而已。
怪现象二:票房奖励锦上添花 其他补助遭排挤
为了鼓励电影人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政府还发出票房奖励金,只要达到
一定的票房,就可以得到票房二○%的补助。但在《海角七号》之後,每年都
有几部国片拥有上亿票房,却因为新闻局的总预算并没有因此增加,其他补助
的预算因而被排挤。
这样的排挤现象就出现在电影辅导金上,九九年第一梯次的电影辅导金总共
发出八七五○万,第二梯次却只发了四○五○万,上下半年的数字就差了一倍,
而一○○年的辅导金预算两个梯次都各四○○○万,可见不但每年的预算不同,
上下半年的预算也不见得相同,这让整个制度出现不公平与不稳定性。
怪现象三:地方一窝蜂补助 行销箝制创作
因为《海角七号》带动垦丁的观光人潮,让许多县市嗅到城市行销的浓浓商
机,因此许多县市成立地方影委会,招揽电影人到当地拍摄电影。只是这些地
方影委会表面上补助电影拍摄,实际上是希望带动地方观光,因此出现干扰电
影创作的情况。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焦雄屏就批评,「地方政府以辅导产业
之名行城市行销之实,无形中箝制电影的多元性。」一个城市不是拍在胶卷上
就可以达到行销效果,在电影中,城市地标应该具有人性、文化的意义,而不
是刻意在电影中穿插的一张「明信片」。
怪现象四:资源流向大小眼 小导演仍旧苦哈哈
李安执导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海报日前出炉,因为背景看不出台中,
惹得市议员大肆批评台中市政府五千万花得浪费。
虽然从行销的角度来看,隐藏式行销更有影响力,但是五千万的补助对资金
雄厚的好莱坞团队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对其他负债拍片的导演来说,却是天降
甘霖的救命钱,这样的补助逻辑是否合理?
若是摊开辅导金的补助资料,九九年侯孝贤的《聂隐娘》补助两千万、魏德
圣的《赛德克.巴莱》两千五百万、九八年蔡岳勳的《痞子英雄电影版》两千
四百万、九七年朱延平的《刺陵》两千五百万,这些知名度高的导演就囊括了
大半,他们有一定的票房保证,筹钱不成问题,是否应该把补助留给更需要的
团队呢?
怪现象五:文创基金高调投资 电影人「乾瞪眼」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政府编列一百亿,透过国发基金与民间合资的十二
家文创基金,藉由民间公司来投资文创产业,这样的好康吸引包括正崴集团郭
台强成立中影创投(投资《赛德克.巴莱》)、联电集团名誉副董事长宣明智
成立台湾文创一号(投资《爱的面包魂》)。不过,对於这样庞大的资金,业
界似乎「无感」。曾负责《海角七号》行销统筹的资深电影人李亚梅直言:「
我没有看到钱啊!」
魏德圣则指出:「这些公司只在乎商业利润,不管创作本身。我一直无法理
解,为什麽要让不懂电影的人来告诉我,我的电影哪里不好,剧本哪里需要修
改,值不值得被投资!」
怪现象六:人才严重不足 影响评审公正性
当国片的开拍数量愈来愈多,制片、编剧、演员、特殊化妆、动作指导、行
销人才都严重缺乏,李亚梅指出,电影产业大家都在拍片,现在必须半年前敲
定工作人员,不然很容易「找不到人」。
另外,不论是电影节还是辅导金审查的评审,都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产业界
人士,「但是大家都去拍电影了,运气好一点可以找手上刚好没案子的人,否
则就只能邀请长期没在拍片的长辈或影评人,但这些人对电影产业现况未必了
解。」李亚梅就发现,曾有一年的金马奖评审多是外省人,所以大陆片的得奖
比例非常高,而近几年的辅导金审查,也常常发生「上半年当评审,下半年来
面试」的球员兼裁判状况。
怪现象七:文化部成立 产业人士却一头雾水
虽然电影处已经并入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但多位资深电影产业人
士对於整并以後会出现什麽改变都一头雾水,甚至指出近期一场电影事业发展
基金会开会时,「大家都在问(电影)处长『怎麽回事』?」而未来电影补助
的游戏规则会怎麽改变?大家都感到惶恐。
可以确定的是,国片复苏後,电影辅导政策创造出一些怪现象,产业也隐藏
诸多问题,如果连魏德圣都写下:「我只希望文化部能拿出诚意来帮助创作者,
不要让创作者觉得自己像乞丐般,到处要钱拍电影。」这样的字句同时,不禁
让人想问,台湾电影产业的未来是否乐观?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4.34.215.115
※ 编辑: DramaLogue 来自: 114.34.215.115 (06/09 14:47)
1F:推 ringfan:"他们有一定的票房保证,筹钱不成问题" 魏导表示: 06/14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