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itanes (龙的传人)
看板JaneGoodall
标题[社论] 停止盲目放流 避免基因污染
时间Sun Feb 15 20:58:00 2009
作者:郭金泉(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
由於有许多天然水域(海洋及淡水)已遭到栖地破坏、污染或过度捕捞,造成渔获量大幅
下降,以水产养殖的方式,将水产生物(鱼、虾、贝)的幼苗或是种鱼放流至特定区域的
渔业资源管理模式(资源放流、栽培渔业),咸认是回复资源和增产的关键手段,是一项
有效的渔业管理模式。
自1980年起,台湾也开始推动种苗和种鱼人工放流後,政府每年均编列巨额经费进行此项
工作,但完全未考虑遗传因子。台湾各地方渔政公营单位或民间放流团体多不生产种苗和
种鱼,台湾在进行水产生物人工放流时,往往是由数个私人养殖场竞标,由得标者提供渔
政公营单位放流所需的物种与数量。在
种鱼来源及遗传资讯不明,鱼苗难以分辨(鱼苗辨
识不易、放流鱼苗是否是当地缺少的物种或是隐蔽物种),品质不清的情况下,以及缺乏
族群遗传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下,往往发生将台湾本岛南部的水产生物放流至台湾本岛北
部或离岛,淡水物种放流至海水的乖离现象和乌龙事件。因此人工放流对天然生态的影响
(甚至造成反效果)实在堪虑。
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无意识的水产养殖作业方式及不当的人工放流水产养殖生产的产品
至大自然,反而会造成
污染天然族群之遗传基因、混杂品系、无意间引进入侵种及病源菌
等副作用和反效果,严重破坏及搅乱当地原本物种的遗传结构,造成族群弱化,生态失衡
,加速自然资源的枯竭。即使使用当地养殖场所繁殖的鱼只进行人工放流,仍会对野外族
群的遗传结构带来莫大的冲击(种内杂交、扰乱或稀释基因库、传染疫病等)。因此,在
未进行遗传评估的盲目放流,往往弄巧成拙。
由於近年来分子标记的长足进展,研究水产生物的遗传因子及其在生态与演化上扮演的角
色变得可行。随着水产养殖及渔业活动对野生族群造成的影响开始受重视,以分子标记调
查野生族群之遗传结构、评估放流水产生物对复育之成效是目前国际之主流。目前欧美及
日本等渔业先进国家,均有专职机构进行放流前的种鱼管理、鱼苗遗传组成分析等工作,
不但可检定外部标记的可靠性,更可评估子代遗传基因组成及再生产率等,以外部标记无
法评估的研究。因此在资源放流方案实施前,了解放流当地物种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考量
种鱼管理及鱼苗遗传组成对当地天然野生族群的冲击,已是21世纪的趋势。
监於遗传多样性在渔业资源管理上的重要性,台湾应该马上
以分子标记调查放流对天然野
生族群遗传结构的冲击。避免如过去在缺乏族群遗传资讯的莽然推动下,反而有可能造成
天然野生族群资源量下降的不当後果。
--
很重要的一个提醒!!!
--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 希望 」
~~珍古德(Jane Goodall)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63.20.25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