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E_gender 板


LINE

※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TQdyUgG ] 作者: HuangJC (吹笛牧童)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最後一次开光碟机是什麽时候? 时间: Sat Aug 31 22:07:24 2019 : 嘘 cs09312: 昨天 专辑转档 : 推 wavek: 刚刚 烧音乐光碟 哥从 64K 的小教授二号 开始玩电脑 之前发表过一篇随身听的历史 其实小教授二号也是从录音带储存体开始 还不能立体音喔!要 mono 的 所以店里还有卖电脑专用的 mono 放音机 小教授二号是仿 Apple II 的八位元电脑 记得苹果是这样载入的 call-151 >200.2FFR 这是什麽意思呢?其实当年的肥宅们已经超强,碰到比组合语言还原始的东西了 call 是 呼叫副程式 的意思, -151 是呼叫的位址,负号代表是补数 所以 65536 - 151 = 65385 = FF69h 也就是呼叫位址 FF69 的程式,这里是监督程式的入口 当年的 OS 都是小而美,在 64K 空间里可以塞进一套 OS (其实只占用了16K) 包含了 BASIC 解译器及监督程式(算是 debug 环境) 而 200.2FFR 意思是把放音机接下来读到的 binary code 载入这段位址 这段位址其实就是键盘缓冲区,於是一读完就会自动执行 小教授二号是仿的,略有修改以避免侵权,它的监督程式入口差一点点 其实就是把整个 OS 来个乾坤大挪移 call-159 接下来也是要以 R 指令来读,但比较没那麽自动 比如电玩要载入到 2000h 这位址, 那可能是 >2000R >2000G 这里 G 是执行的意思,所以是执行 2000G 的程式 比起来就没有用键盘缓冲区方式来得一致 每个不同的电玩都要看说明书,载入自己的位置,执行自己的位置 -------------- 在录音带之後,我们也迎来了八位元电脑的软碟机 这东西在小教授二号上我们就没钻研了 回到苹果;因为小教授仿苹果时出了很多问题,监督程式乾坤大挪移造成一堆相容性问题 还是原版比较好学 软碟机有一块介面卡,上面的 IC 一堆 TTL 族系,超级小而美的系统 把这块介面卡插进苹果电脑里 slot 6,它会定址在 C600 开机时软碟机会自动启动 如果开机时不使用,之後又想启动,要进监督程式,打入 C600G 当然照上面说过的换算,C600h = 50688, 65535 - 50688 = 14847 所以用 call - 14847 也可以有一样的效果;但好像难记多了 另一个好记的是指令 PR#6 以上都是 boot 要求 dos 启动而已 和 16位元电脑不同的是,16 位元一开机就一定要 boot 不做 boot 它也没有内建的 BASIC 环境 (还是有一点程式,就 BIOS 调整吧?) 空机一台只能闪给你看 八位元电脑因为有 BASIC,比空机多,所以必需安排事後手动启动 boot 的环境 boot 後,电脑会透过软碟机读取软碟片上前几轨,先载入 DOS,当年是 DOS 3.3 16位元的软碟片,一片就 1.2M, 已经远大於八位元电脑的 64K 了 所以八位元的 DOS 也还是小而美的系统 简单的同步协定,编码解码,而且这些还不用晶片做掉,全在 DOS 里 比如这段话:软碟系统无法辨别连续两个 0 这就代表八位元的变化里,00h~FFh 有 256 种变化,能使用的值少很多 记得是剩下 64 种了,因此所有的 binary data 都要重编码成为 64种变化 而这些全由软体完成,就塞在 DOS 里 (八位元软碟机,一台也是一万元起跳,两三台可以买现在一台笔电) 软碟机之後进入硬碟机时代,若不谈及损毁或中毒 可以说把硬碟视为电脑的标配 则 16位元电脑也和当年八位元电脑一样,一开机就能用,不是空机了 至少至少我们也会灌一套 DOS 进去,让一开机会有个 C> 在那边闪 这很原始吗?这其实和 unix shell 是同等级的,是命令列解译器啊! 当然 unix 是多人多工系统,强调这点就不叫同等级了,变成懒叫比鸡腿 我所谓的同等级是说它都是命令列,而且小而美 进入硬碟时代後,因为它等同数片软碟片 摩尔定律才要刚开始发威 所以光华商场的店家马上开始赠送 win 3.0 ;盗版! 电玩也从一片软碟可以玩,开始进入十片软碟要先灌完才可以玩的境界 (而当年的 autocad,很实用的绘图软体,也才两片软碟啊) 大量 win 3.0 及後来的 office,造成了微软堀起 其实很巧的,当年的 16位元 DOS,版本一样是 3.3 但不见得是 MS-DOS (另外还有 PC-DOS,相容性很高,因为根本一样,见 wiki) 反正之後别家不重要了,被 Win 独揽天下 在 Win 之前的时代,电玩等於自带 OS,都自己控制所有硬体的 但等什麽都需要 Win 之後,超级 301 也悄悄来临 超级 301 讲的是严打盗版,从此光华商场不能再灌给客户这些东西 但台湾的资讯电子业正在兴起,不能灌也就扼杀了台湾产业 所以政府出面买了全国一年版权缓冲 也就是在台湾境内,所有微软产品,自己去盗都有版权 (这些字眼都不算精确,大致上就是贸易战啦,哪些项目让让,哪些项目不计较 就会有这种效果) 但一年後又要重新检讨 301,大家也都在观望 你说不盗,但别家在盗,那订单不都跑去别家了? 只要还有人在盗,这行情就是打下来了 当年一套 autocad十万,一套 orcad十万,抓到盗版罚五百倍 也就是我的电脑被抓到就要罚一亿;那还不如有人来抓就砸烂它算了 实务上学生根本赔不起,所以也不会抓学生,浪费诉讼成本 但杀鸡儆猴,抓几个写写道歉声明也还是有的;一开始是抓学校教授 而这也促成了教学版软体的兴起 实务上 OS 大约两千元,这是以量制价的结果 Win OS 不见得没有 autocad 复杂 但 Win OS 每台电脑都要装,autocad 却只有用到的人要装,相对少众 当年自组桌机大约可以省一万元,笔电又贵又重速度又慢 可是笔电都是品牌电脑,品牌电脑一律附赠 OS 这些都推波助澜让 OS 有个基础量在,我也渐渐倾向购买笔电 (已经没心力自组电脑了,稳定性相容性都要顾,笔电则是一扔给维修中心就当大爷) 光碟的出现一开始是取代软碟, 在需要塞十片软碟以上的大型电玩改成只要塞一片光碟,是挺有感的;必需买 而音乐 CD的音质也是屌打录音带 当时固态记忆体(SD卡,USB姆指碟)的记忆量都远小於光碟,价格又太贵 渐渐的它们追上软碟片,就取代了软碟机 容量够大,电子速度又远快於软碟,只是一开始太贵;降到够便宜时已经没理由不用 现在追上了光碟片,就取代了光碟机 而且是取代很久了 回头看到最前面我引用的 : 嘘 cs09312: 昨天 专辑转档 : 推 wavek: 刚刚 烧音乐光碟 现在最尴尬的是这个了:音乐光碟 也才不过几年前,黄韵玲在记者会上宣布,金曲奖开放线上音乐报名 (抱歉之前有看到 youtube,现在好难找,有人要支援吗?) 这是什麽意思呢? 原来以前虽然早就有线上音乐,比如可以在苹果的 iTunes 或 kkbox 买到音乐 (既然是买的,就有版权;而且可以一首一首拆开来买,不必买整张) 但是这种音乐是不能报名金曲奖的! 因此不管 CD 被 USB姆指碟取代了多久,但音乐 CD 就是一个经典,不能轻易取代 (这话有语病,姆指碟也不算线上音乐,也还是有实体,但能不能报名金曲奖还要查证) 从这里我们发现,音乐 CD其实维护了 CD 很久的市场 再加上车用电子总是进步缓慢,所以车上音乐用 CD 也是特别久 (安规的问题,车上要让什麽成为标配,都必需经过碰撞实验 不符安规就容易了,去汽车改装厂自己换,破保固就行) 现在我也是破保固装了台 sd 卡音响,很方便啊 在那之前,原厂给我前置吸入六片式 CD 机 副厂给我行李箱後置 12片式 CD 机(搬行李时很常撞到,超心疼) 现在我只要用手机在用的 micro sd卡就可以塞个几十张 CD 进去了 不知还有车厂在用 CD 当车上音乐的标配吗? 即使听音乐也可以不用 CD 但 音乐CD 仍然是个经典 只是进货量一直在减少 大润发前不久我已经找不到了 现在要买支持歌手的 CD,还是去专业的 CD店找 而 CD店也倒了不少... 可是有些东西,音乐 CD 还是和线上音乐有极大的不同 1。保存,体积,面积 实体 CD 有歌词本,有 CD 封面 有这些东西就有照片,有封面形象设计,也可以拿给艺人签名 为此从前家里买了 CD 收藏架,它有两种隔层 横着放是放 CD,纵着放是放卡匣 算是为卡带走到 CD的适应期提供了最好的弹性 可是自从 CD 开始不规则包装,搞创意後 这收藏架就废了,改买乾燥箱 2。有歌词本,就有 作词,作曲,编曲,合音,演奏,行销 这些人露脸的机会 这些通通会在文案设计里占上一个位置 夜市的盗版 CD 经常很粗暴的只留下歌词 当然盗到极致,分不出真假的,会连文案都盗 但若是大合辑,一张取代一张半的,就不会有了 而现在买 CD,经常就是买一个认同,可以拿给艺人签名 但听音乐,还是上网路搜寻 youtube 比较方便;还有 MV 可以看 因为 CD 的量少,卖两千张已经可以夺冠 所以当歌迷嚷嚷"演唱会或MV可不可以出 DVD" 意义已经不大 唱片公司大可把影像丢上 youtube 解析度也可能反而比较高 原因是 youtube 与时并进,现在主流已经从 1080P 开始走向 4K 但是 卡啦 OK CD 为了相容性,有可能往下卡 VCD 的解析度而已 (是有 DVD 等级的伴唱CD,但後制成本也往上抬) 结果免费 youtube 解析度比随附於音乐专辑的影像CD解析度高,是真的发生过的悲剧 唱片公司不出,就殷殷期待;出了,又觉得品质不优 其实就是极少数歌迷嚷嚷而已 唱片公司老板头殻坏掉才做了错误的投资,没赚到钱又挨骂 (CD 一开模,没卖一千张就是赔,撒这钱干麻) 当然 CD 烧录机可以一片片烧;所以我们买的 CD 片,是开模用压的还是用烧的? 收入减少,接着就是 cost down, 裁员 现在看电子文案,都一堆错字 报纸也是,从纸上走到网路後,错字就一堆 音乐的歌词也是,从百万张的时代走到现在两千张 那个需要的 cost down, 裁员,公司合并 已经使整个产业萎缩到歌词里满满的错字 可是因为听歌,音乐是最重要的 耳机插上,有 MP3就好 所以歌词错似乎也不必重视了 一切就大家不重视,崩坏中 而艺人也从唱片公司切了出来 赚钱的在商演,商演和唱片公司无关 最小最小单位,就是一个艺人,一个经纪人;两人公司 甚至艺人经纪自己,一人公司也行 没了唱片公司,顶多不会有新歌 多多唱前辈的老歌也还是赚 顶多就不要报名金曲奖 然後唱片公司就可以消失了 或者,唱片公司觉悟,去主导演唱会,去和商演金主竞争 多办几场演唱会,少接几场商演 否则唱片公司分不到商演利润,无法和艺人站在同一边 创作型艺人的兴起或许也是个解法 因为这型艺人会直接和唱片公司接触 (或者自己开唱片公司) 可是作者与唱者合在一起总是比较.... 就好像罗大佑,李宗盛 可以说特别有味道,但也不会有陈淑桦那种优美 总感觉差了点 --
QR Code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42.76.204.117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Gossiping/M.1567260446.A.A90.html
1F:推 HELLDIVER: 你比我还老112.105.211.115 08/31 22:08
2F:推 sonyabear: 超专业,那像我只会发废文QQ 42.76.167.210 08/31 22:09
3F:推 fp737: 你写这篇文章花多久? 125.230.72.241 08/31 22:09
4F:→ OrzOGC: 靠北,你是多老...都我出生前的东西 61.224.15.130 08/31 22:09
5F:推 sjclivelo: 先推 你应该快60了吧 36.229.198.156 08/31 22:09
小学二年级学电脑,民国 62 年次,不是六十岁
6F:推 mvpdirk712: 干,比我老 49.216.5.82 08/31 22:12
7F:推 Kitakami: 这一篇文章值 1000 Ptt币 怕118.170.189.236 08/31 22:14
8F:推 juyac11: 推,好看的文 36.225.63.86 08/31 22:15
9F:推 ianyang: 114.25.2.65 08/31 22:18
10F:推 figowang: 认真回 给推 111.71.29.2 08/31 22:18
11F:推 eg860610: 赞 1.200.44.72 08/31 22:24
12F:推 brian127127: 推 39.12.139.31 08/31 22:24
13F:推 chenweichih: 从dos开始之後真是有回忆的好文 36.225.85.107 08/31 22:32
14F:推 kipi91718: 推 1.169.100.178 08/31 22:33
15F:推 s8402019: 推114.136.216.197 08/31 22:34
16F:推 TFsonG: 推老人 42.77.92.136 08/31 22:36
※ 转录者: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8/31/2019 22:37:10
17F:推 nobunobu: 你也太专业了吧! 08/31 23:01
18F:推 elfeana: 好优质的文章! 08/31 23:23
19F:推 tint: 还是喜欢音乐CD的音质 08/31 23:35
20F:→ HuangJC: 八卦板转来的,偶尔就发发这种.. 08/31 23:39
21F:→ HuangJC: 上一篇已经被洗掉了 08/31 23:39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Gossiping/M.1562355956.A.2FD.html
22F:→ HuangJC: 咦,还在耶 08/31 23:41
23F:推 nobunobu: 看来你是被PTT埋没的才人 08/31 23:44
24F:→ HuangJC: 这不是埋没吧,这东西不在 ptt 要在哪?出书还是上报? 08/31 23:50
25F:→ HuangJC: 大家年纪相当,应该说是我还记得,你们忘了不少 08/31 23:51
26F:推 tint: 和原po同样经历过这些东西 09/01 00:03
其实 CD 音质只是纯数位,那不要用 MP3,不要压缩 (mp3 经常是 10倍或 20倍压缩) 只是存原档在硬碟内 应该还是有不错的音质
27F:推 tint: 当年也是喜欢玩这些电脑、电子的事物 09/01 06:03
28F:→ tint: 音乐CD正式名称是CDDA 它制定的标准是2声道PCM 取样44.1KHz 09/01 06:06
29F:→ tint: 这後来就变成无损音质的标准 MP3、AAC这类型算是破坏性压缩 09/01 06:09
30F:→ tint: 它通常利用演算法删除一些人耳不常听到的声音资料来降低容量 09/01 06:10
31F:→ tint: 之後发展出一些无损压缩格式如APE、FLAC、Apple Lossless.. 09/01 06:14
32F:→ tint: 音乐CD要转存到电脑里 通常靠光碟机抓取音轨 但音乐CD的设计 09/01 06:19
33F:→ tint: 在读取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时基误差 这可能造成音质的差异 09/01 06:21
34F:→ tint: 所以当年有些光碟机抓取音轨能力很好 会受到大家的追捧 09/01 06:22
35F:→ tint: 那时很疯..收了不少台名机 09/01 06:24
你这段写的就是争议所在了 其实所谓的资料 CD,就是把音轨变成可以存放数位的格式 但是音轨并不是以数位型式存放在资料轨上面 (做得到,但当初不是这麽做) 原因是,资料有'绝对不可以误差一个位元'的要求 如果程式差了一个位元,那就是损毁了 把它当资料看是小事,比如照片上多了一颗痣 但把它当程式看就是大事,代表一道指令变了,那整个执行结果都会变,当机率大增 拿这种'绝不可以误差一个位元'的要求来存放音乐是很棒的 保证每次都会读取到一样 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入一些检查,检查到发现错误时就重读 读读读读到正确为止 因此如果资料开始不稳定,则光碟的读取会愈来愈慢 硬碟比较不怕,因为可以读出後重写入,这样不稳定的资料就稳定下来了 音乐不是'绝不可误差一个位元',相反的是要求'快点给我资料,不要delay就好' 所以音乐不需要检查与校正,如果是 CRC 检测,那也就是少了些 CRC 位元 事实上在资料 CD 进到五十多倍速的今天,已经轻易可以同时完成两个要求 既是'绝不可误差一个位元',也是'快点给我资料,不要 delay' 用资料 CD 的方式存放音乐即可,也会保证每次读取都完全相同 而传统音乐 CD 的方式虽然少了资料校正 如果连续读两次音轨都一模一样,那也差可比拟了 现在通常有这个水准 不过我没去试过,如果拿两片 CD(当然要出自同一专辑) 丢进两台不同电脑(所以当然是两台不同光碟机) 各别读音轨,存成两个档案 然後比对这两个档案会不会一模一样 这才是终极测试 另有一点是难以计较的:传统音乐 CD既然不需检查与校正,那会不会有时脉问题 当然快转至某一首歌的几秒处,大家听来也都一样 但以人耳的迟顿,其实只要准度有到 0.1 秒,那人就分不出来了 对 CD的音乐格式而言,0.1 秒里面还是可以前後位移很多资料,并不是绝对定址 如果一个数位资料可能前後位移,忽快忽慢,那音乐其实没有完全重现 (资料 CD 不会,它有标准,一个资料前後位移就代表了资料不同,这不可以) 说到底传统音乐 CD 少了检查与校正,它就不是完全数位化 它在容忍的东西就造成些许类比的特性 (类比本来就没要求资料不变,但要求资料尽量成正比重现) 就我的理解,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混合了数位与类比的特性 而这就是那时很常见到的 Jitter 这个字眼,也就是你说的时基误差 关於时基误差,到底完整解释是什麽,就翻译来看是说不清楚的 (即使 wiki 查到是中文,我也无法确定是不是我讲的这样) 为什麽会有这种疑问呢? 举例来说,我前主管, 主要工作是通讯,专门在设计 modem 传输,传真机传输这样的人才 连他都说"CD 拿去冰箱冰,声音会更脆" 我说这完全不是数位时代该听到的解释吧! 但他说:数位有 timing 问题,就是这样 喔?喔?他还专家呢。。。 也幸好有这块模糊地带,让发烧音响迷活了下来 继续炒作比黄金还贵的传导线 要不然照我说,数位时代就是数位资料可以传递到极远都不失真 传导线已经不重要了 除非你数位转类比之後又传了很远 (但我们现在就是在说纯数位传很远,竟然有人继续炒作比黄金还贵的传导线) 实务中,车用 CD 就有这个问题 以後置换片箱为例,就是 CD 拾取头在後车箱 但音响单元一律在前座,以让司机控制 所以在後座就数位转类比,再用类比传到前座 距离够远,车上杂讯也多 只能说车上就算音响不好也不容易听出来 吃粗饱的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1/2019 07:50:11
36F:推 st3336: 娃 我只知道CDPRO2 09/01 10:23
37F:推 blackyw: 碟机不只是机器,也是崇拜对象,需要开光。 09/01 12:45
38F:→ HuangJC: 你那个大概有碟仙,不太一样。。 09/01 13:35
39F:推 tint: 音乐CD制定规范(红皮书)是CD家族中最早的 资料CD是之後才出 09/01 17:12
40F:→ tint: 所以资料CD的规范中有更完善错误校正的功能 09/01 17:12
41F:推 tint: 时基误差这个 的确这部份有不少讨论空间 09/01 17:17
43F:→ tint: 这篇写得满不错 可参考Jitter项目 09/01 17:19
44F:→ tint: 不过现在光碟机发展已经很成熟 一般在撷取音轨时 CD不要脏污 09/01 17:21
45F:→ tint: 用低倍速读取 也就差不多OK了 09/01 17:22
> 或许读者仍对所谓资料正确但是音质受到影响感到疑惑 其实光碟片上面储存资料是用等线速度而不是等角速度 因此在内圈必需转得快一点,在外圈应该转得慢一点 但是光碟机未必可以有任意速度(现在变频式马达很成熟,应该会改善这点) 以最简单的 on/off 控制来说,马达通电则渐渐加速,不通电则渐渐减速 这就好像如果我们开车时,因为油门踏板很不线性(老车经常如此) 导致我们只有踩和不踩两个选项 於是我们怎麽踩出时速六十和时速九十等不同的选项? 答案是调整踩和不踩的间隔时间 (和 DSD 那张图也很像) 但事实上这样踩是会造成速度一直变化,忽快忽慢 於是资料被拾取的速度也是忽快忽慢 在资料 CD 的观点来看,喂资料给我忽快忽慢没关系,只要正确就好 但在音乐 CD 的观念来看,忽快忽慢就有关系了,那就是正确的振幅出现在不正确的时间 如果 Jitter 真的讲这回事,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那我就用拾取音轨的方式去取资料,然後重新用正确的时间送出资料就好 > 要避免jitter发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re-clock, > 将接收的数位讯号先存到缓冲记忆体中,在精准的时钟运作下重新送出这些数位讯号 的确文中出现这句话 如果我的理解无误, 这意思是 Jitter 这问题只出现在'能每次拾取音轨都相同'的技术之前 因为音乐的播放是拿到资料就马上转成类比(振幅)并且马上送出至喇叭鼓膜 因此资料忽快忽慢当然就造成声音无法重现 但既然能每次拾取音轨都相同了,那在数位传输上就不该视为有错误 忽快忽慢也可以由 reclock 解决 那根本就是重现了啊,Jitter 根本不该影响音质 Jitter 会影响音轨资料的拾取,但加一个缓冲区就可以解决 资料忽快忽慢可能造成播放时断断续续 但若用数倍以上的读取速度,当然也可以解决问题 结论是冰冰箱我不认为有差,就算光碟片重量不均匀而使转速忽快忽慢也不该有差 这正是数位通讯的意义 我们的网路速度其实也是忽快忽慢 但网路电话也没让你的声音忽高忽低啊 只要别慢到断讯,只要网路速度在声音需求速度以上 那数位资料传来得忽快忽慢根本没关系 因为并不是一收到资料就马上播,而是会降速,稳定的去播放资讯流(stream) 只能这样理解了啊.. 就算是中文,同样的文字还是会有不同的解读的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2/2019 00:11:27
46F:推 tint: 等线速度CLV读取传输的资料量是固定的 比如2倍速光碟读取时 09/02 06:11
47F:→ tint: 不论内外圈都是每秒300KB的资料传输量 09/02 06:12
48F:→ tint: Jitter我的理解是影响取样点的时间 但振幅资料是正确的 09/02 06:18
49F:→ tint: 我觉得以现代来说 可以改善的手段非常多 但在当年时空背景下 09/02 06:19
50F:→ tint: 音乐CD(红皮书)制定的年代 那时读取速度只有1倍速(150KB/s) 09/02 06:21
51F:→ tint: 而且快取记忆体寸土寸金 所以可能就不完善的设计 09/02 06:25
52F:→ tint: 隔了几年後制定的资料CD(黄皮书)规范 就有加强了纠错机制 09/02 06:27
53F:推 tint: 我现在也不太在意这些了XD 是CD音质,听起来OK,就能接受了 09/02 06:32
54F:→ tint: 像耳机板 很常见比较玄学领域的讨论XD 09/02 06:33
等线速是要求,但等线速很难设计 因为马达是在轴心,轴心容易的是等角速度 (除非在读取头那边咬着 CD 转,那就可以轻易做到等线速) 实际上的设计是,等角速时,内圈资料会少,外圈资料会多 资料用自己的速度灌入读取头,读取头全部都收, 然後再依照同样存在 CD 上的时脉讯号去校正 以 0 1 0 1 间歇出现的资料而言 内圈可能读到很多重覆的0,很多重覆的1,或者说,每个讯号持续很久 但只要取样时间对就好(以下 ^ 符号代表取样) 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 ^ ^ ^ ^ ^ 上图是取样在中央,恰恰好的例子 我们以取样稍快为例重画 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 ^ ^ ^ ^ ^ ^ 第三个就会取样错误,它取到第二个的尾端,重覆了 然後第四个取样到第三个,依序错下去,看容易看懂吧.. 我做过通讯,做过 modem,这是我们内部文件,就这样讲解的 要解决这问题,就是用超高取样频率,去找到讯号改变的边界 然後用数学算出取样的正确频率 以上图而言,每个 0 或 1 出现 14 次 如果我以为出现 13次,每读一个就是 1/14 的误差 那麽连续读 8 个位元之後,会累积到 8/14 的误差,超过二分之一 而一开始取样到正中央,到最後一次就会取样到边界了 如果累积误差只会有 5/14,那就代表不会取样错误 总之只要能以超高频率去取样,就有法子找出正确的取样频率 外圈可能不会重覆到 14 次,可能重覆 3 次 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0001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样密集多了,资料灌进来也快了 但总之取样速度有变不是问题,得知正确的取样频率去取样就可以解决 当资料灌进来快之後,缓冲区就不够了,那就需要降低光碟机的速度 光碟机转速忽快忽慢这也不是我说的,是文件里有提及必需这麽做 因此唯一能说可能有问题的 就是读到资料就马上送出,没有 reclock 只有这样,才会有速度上的问题
55F:推 susna80: 推 09/02 21:30
56F:→ tint: 光碟技术推出一开始都是等线速度 之後的烧录机也是 09/02 21:46
57F:→ tint: 後来为了因应更高倍速的读写速度 才推出等线速度方式 09/02 21:47
58F:→ tint: 上面那行是说等角速度方式 09/02 21:48
需要替你改吗?但改了我还是看不懂你在说什麽 不如这五行全删,你全部重打
59F:→ tint: 其实之後推出的SACD 除了音质比音乐CD提高外 对於音乐CD一些 09/02 21:49
60F:→ tint: 设计不完善的部份也改进很多 但很多因素 最後没推行起来 09/02 21:50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2/2019 23:31:01 等线速度是'储存格式' 如果你能回忆一下,什麽是线速度,什麽是角速度的话 那你就能明白,马达由轴心带动,等线速度旋转的马达有多难做 从这里就能理解我前面在讲什麽 我没否认过等线速度储存这件事 但等线速度旋转的马达却很难做 了解这些後,要怎麽把你 "上面那行是说等角速度方式" 这句修进去 根本就无法理解 所以我建议是你全部重打,我把那五行删掉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3/2019 00:11:49
61F:推 tint: 1980年红皮书(CDDA)规范的1倍速(150KB/s)读取就是等线速度 09/03 12:00
62F:→ tint: 之後CD-ROM光碟机设计也都是等线速度读取的 09/03 12:01
63F:→ tint: 一直到12倍速後要提高更高读取速度 开始引入等角速度方式 09/03 12:03
64F:推 tint: 我前面要表达的意思就是 一开始光碟机就是设计等线速度读取 09/03 12:06
65F:→ tint: 你可以参考看看光碟机的发展历史 09/03 12:10
66F:→ tint: 事实上 光碟机的马达最初就是设计为等线速度方式去读取的 09/03 12:14
我们先不要计较对错,只计较有没有把自己的意思完整表达出来 你前面那五行我现在可以删没有 因为,不管你讲的对还是错,我甚至不知道你在讲什麽 然後,光蹀机的发展历史,那你给我个网址当标准好了 不然我们会各有自己记忆的不同 最後,我完全没有要反驳等线速度这句话 看来你还不懂我的意思 我是读电机的,我告诉你,等线速度做不到,这样你明白吗? 既然做不到那我又怎麽承认等线速度呢? 这我再重讲一次就跳针,鬼打墙了,前面都有写 所以我现在只想先把你那五行校对好 不管你对还是错,至少我不要误解你的意思,好吗? 你一句 "上面那行是说等角速度方式" 你是要告诉我,前面有打错字?该修正? 取代进去又不对,反正你一直要说等线速度 这样的文字真的很糟 tint: 光碟技术推出一开始都是等线速度 之後的烧录机也是 後来为了因应更高倍速的读写速度 才推出等角速度方式 其实之後推出的SACD 除了音质比音乐CD提高外 对於音乐CD一些 设计不完善的部份也改进很多 但很多因素 最後没推行起来 看来我只好硬干了,改这样行不行?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3/2019 13:11:37
67F:推 nobunobu: 觉得大家都有可能会打错字或理解方向和自己不同,所以 09/03 15:16
68F:→ nobunobu: 可以轻松一点看待 09/03 15:18
69F:→ HuangJC: 我再接着跟你讲为什麽无法'等线速度' 09/03 15:25
70F:→ HuangJC: 从这里进入,会发现红皮书的解读很有问题 09/03 15:26
可以介绍一下你的背景吗?既然一直提红皮书 我的理解是:文字是文字,红皮书怎麽解读是个问题 所以确定你要表达的後,我接着可以跟你说那些文字怎麽解读。 但如果你就是 CD Player 的工程师,那你的解读应该会比我好。 不然马达怎麽设计,好歹是我们电机科班的领域 我再接着跟你讲为什麽无法'等线速度' 从这里进入,会发现红皮书的解读很有问题 等线速度这句话我完全没否认,但它不是那样解释的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3/2019 15:28:37
71F:推 tint: HuangJC大 我觉得您太严肃了 其实只是轻松讨论而已 09/03 15:43
72F:→ tint: 我是当年接触到光碟烧录机後 因喜好研究一些历史和背景而已 09/03 15:47
73F:→ tint: 光碟机的读取方式 一开始是设计为等线速度读取(CLV)方式 09/03 15:49
74F:→ tint: 这种方式可以让传输资料的速度固定不变 但马达必须随着读取 09/03 15:50
75F:→ tint: 光碟内圈到外圈 改变旋转速度 读取内圈时转速要会比外圈时快 09/03 15:51
76F:→ tint: 但CLV读取方式随着光碟机读取速度的提昇 读内圈要达到标榜的 09/03 15:59
77F:→ tint: 传输速度时 马达转速必须提升到更高而可能会有瓶颈 09/03 16:00
78F:→ tint: 所以改采等角速度(CAV)读取方式 让光碟机的马达转速维持恒定 09/03 16:01
79F:→ tint: 所以 比如一台标榜50倍速读取速度的光碟机 实际上只有在读取 09/03 16:02
80F:→ tint: 外圈时才符合50倍速(150KB/s*50=7500KB/s)的资料传输速度 09/03 16:04
81F:→ tint: 这边又延伸出了PCAV(区域等角速度方式)和烧录用的Z-CLV 09/03 16:06
82F:→ tint: (区域等线速度)方式 可参考烧录板这篇文 #14ak7LsR (CD-R) 09/03 16:08
83F:→ tint: 所以前面我说的意思 就是初期低倍速光碟机是用等线速度方式 09/03 16:12
84F:→ tint: 去读取光碟资料 在更早年的雷射影碟(LD)播放机 初期也是采用 09/03 16:14
85F:推 tint: 等线速度方式去读取LD碟片(内圈1800rpm—外圈600rpm变速) 09/03 16:18
这不叫严肃啊,你都拿红皮书出来说你有凭有据了 结果打个句子,又说上一句要改 先不说你有没有误解 但你要表达的句子已经支离破碎 要改,就好好改进去 至於你後面又说出现 SACD,这还不用谈 这有未学跑先学飞的问题 我们先把最基础的红皮书读懂 而也许这样已经解决问题了,後面更高深的还不必谈 ------------------- 大家应该还记得录音带时代 那时的录音带,有两个圆心,如果你手很皮拆过录音带的话更好 当所有磁带在最左边时,左边会呈一个大圆饼,右边则只有裸盘 反之当所有磁带在最右边时,左边只有塑胶裸盘,右边变成大圆饼 所谓的角速度,就是正比於转速 当左边转最快时,右边会转最慢 而录音带的上方,有磁带裸录在外,供磁头读取;这里是等线速度 你文中说"这种方式可以让传输资料的速度固定不变 但马达必须随着读取 光碟内圈到外圈 改变旋转速度 读取内圈时转速要会比外圈时快" 这点,光碟和录音带有相同的现象 可是你回想一下录音带怎麽做到等线速度的 是带动马达计算好应该有的转速,运作精密的转刚好的速度吗? (知道目前磁带盘的半径,经数学计算,由等线速度计算出该有的角速度 然後下令叫马达转得刚刚好快) 如果录音带也有红皮书,那我完全可以说,红皮书上要写声音资讯必需以等线速度储存 但在实作上就得好好思考一下,马达既然会忽快忽慢,到底怎麽做的? 关於这点,因为我从小就会乱拆乱摸,我可以说出答案 答案是:马达以最高速运转,但磁带可以出力把马达拖慢 磁带在录音带的上方,裸露部份,有导轮夹住 这个导轮以等线速度在运转 逼使磁带也只能以等线速度运转 然後马达因为被拖慢,就会有恰恰好的速度 不知你有没有观察过这些,如果有,你会知道我说的是对的;或者我哪里说错 回过头来,光碟上也是这样的状况 我们都知道内圈外圈必需用不同的转速 但是去希望马达用正确的转速来转,是很难设计的 等线速度只是在强调储存在光碟上的资料,是等线速度的资料密度存放 如果说光碟机的读取头附近也有导轮,用夹的夹着光碟运转 那麽等线速度会很好设计 (未必要这样做,怎麽做是各凭本事,红皮书在写的不是这些,等线速度也不是指这些) 马达有分好几种,有一种叫 同步马达 它可以轻易达到和输入讯号成正比的频率 所以台电给 60HZ,那马达转速就是 3600转,稳稳的,不会是 3500,也不会是 3700 而经由接线方式不同,可以有 1800转,1800 是 3600 的一半;这都有函数关系在 因此同步马达的优点是:要什麽转速,就稳稳一定是那个转速 但是想要快一点点,慢一点点,都办不到 不过我们也可以改变这个 60HZ,把台电给的电力整流成直流,再振荡成 59HZ 如果这麽做,原本 3600转的马达就会变成 3600/60*59 = 3540 转 同样的,这 3540 转稳稳的就会是 3540转;这就是变频马达 目前变频马达的技术非常成熟,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冷气机 用得到的地方都在用,都有震动少及省电的优点 但当年光碟机没这麽进步 另一种则比较像传统果汁机,传统果汁机的转速是可变的,有多档 其实那个档位就是电压而已 台电给的 110V,如果用电路去分压,分成 30V,60V,90V,110V 那麽 30V就会转最慢,而 110V会转最快 60V会比 30V快,但不见得是快两倍 30V 打 100g 的苹果是一种速度 30V 打 200g 的苹果又将是另一种速度(会慢一点) 也就是说,它到处有和电压成正比,和负载成反比的特性;但未必很线性 依循的就是个能量守恒吧.. 负载在分母,能量在分子啊! 我不明说这马达叫什麽是因为,有好几种方式可以设计出这种马达 我也不知光碟机用哪一种;但很笼统的说它就是个线性马达 当负载稳定,马达供应电压稳定,那麽转速最终会稳定;这还算可以期待 可是你要用这种马达去达成圆周上的等线速度,那真的非常困难 我刚说了,如果在读取头那边有导轮用夹的夹住光碟,我就信了 等线速度难以达到,但也未必真要达到 反正等线速度是在描述资料的储存格式而已 光碟机的实作其实是这样的 在读取的时候,可以读入资料,也同时可以读入目前的线速度 (资料里必需编码有可以同步的东西,然後计数就可以知道线速度了) 如果目前线速度太快,那就降低电压;目前线速度太慢,那就升高电压 这就是我说实作上光碟必需忽快忽慢的原因 至於後来高倍速光碟变成等角速度那些,资料是很珍贵,也很让人重视没错 但其实都是另一个题目了 就好像台湾目前在准备选举,而你开始关心宇宙大爆炸,相对论造成的黑洞透镜 我也知道相对论很难,最近有新的证据令人振奋;但那是另一个题目了 我们原题不是在谈 jitter 吗? 好,那当我们期望光碟以 150bytes/sec 的速度运转 但光碟其实以稍快或稍慢运转时,会怎样? 它偶尔会用 140bytes/sec 运转,偶尔会用 160bytes/sec 运转 谈这个就可以谈 jitter 了,不用去谈到等角速度 这样,红皮书也算是解读了
86F:→ tint: 也许您提的等线速度读取和我提的是不同东西? 09/03 16:20
继续谈下去 在马达的控制里有两大题目 一个叫定位控制,一个叫定速控制 机械手臂必需运作至定位 (像光碟的读取头要由内至外分个上百圈,一道指令要到正确位置) 这个就是定位控制 而光碟的旋转速度,就是定速控制 要多快要多慢都行,而且调整得挺快 前面说定线速不是不行,而是没必要 因为如果资料以 140bytes/sec 汇入,我就用 140bytes/sec 把它存至暂存区就好 资料以 160bytes/sec 汇入,我就用 160byets/sec 把它存入就好 千万不要资料汇入的速度和存入的速度不同,结果一笔资料被存两次,或漏存 其实也没那麽复杂:每一笔资料进来时,就侦测到一个讯号,trigger 一下 那就把这笔资料存入就好了 资料 CD 就是这样读取的,所以不管 52倍速或一倍速,什麽速度都好 转得快资料就拾取得快,因为用适当的速度储存就好 但是资料可以快快读,音乐却不能快快放 用 52倍读资料是好事,你不能把一首歌用 52倍速给我听完 那样一张 52分钟的音乐 CD,你会一分钟就播完了,这怎麽听... 把资料储存起来,然後 reclock,用原本的一倍速汇出变成声音,就指这回事 有这东西的话,那根本不用管几倍速,或忽快忽慢 但 reclock 当然是建立在暂存上,当年记忆体贵,不能用这技术,这说法可以接受 我也说了,存音轨时,存两次比较,未必会一样 看来是音轨和资料轨不同,没有够精密的同步讯号;因为以为人耳听不出来 而我的问题是发生在:当存音轨都一样时,当都可以拿到一样的数位讯号时 为什麽播放还是不一样 不过有一点可以讨论:存音轨并不是和播音乐一样,它会因为读取不顺而重读 看来这就是问题;因为播音轨时,要即时,它没有拾取到一样的东西 更甚至可能我们要说,当光碟的线速度在 140 ~ 160 间上下晃来晃去时 既然没有 reclock, 那播出的声音,是否也忽快忽慢? 那这就是问题了 别忘了,不管几倍速光碟机,高倍速只运作在读资料时 一但它运作在播放音乐时,都是一倍速 不然咧?资料读了暂存在哪里? 又不是有什麽播放机程式做了抓音轨然後从硬碟播放这种事 它就是从 CD 读取头马上抓马上播的 所以我们也根本不用讨论高倍速光碟机运作在等角速度的例子了 那都是资料 CD,不是音乐 CD 要谈的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3/2019 17:24:11
87F:推 tint: 光碟上贮存的资料密度是不变的 所以要符合传输速率固定时 09/03 17:23
88F:→ tint: 内圈读取转速就必须较快 外圈就必须较慢 在上个世纪80年代 09/03 17:24
89F:→ tint: 个人电脑上推出的1倍速光碟机 它内圈转速约495rpm到外圈约是 09/03 17:25
90F:→ tint: 212rpm递减 上世纪70年代的雷射影碟(LD)播放机 它CLV读取时 09/03 17:28
91F:→ tint: 是被设计为内圈1800rpm到外圈600rpm递减速度 这是厂商当年 09/03 17:29
92F:→ tint: 实作且推出产品 当然 是否能精确到完全资料传输速度不变 09/03 17:30
93F:→ tint: 我觉得不可能 传输速度可能会有些微变化 但就意义上和厂商的 09/03 17:31
94F:→ tint: 标榜上 它的读取方式是符合等线速度这个概念的 09/03 17:32
当然符合啊,其实就算有 jitter,你耳朵也听不出来啊 现在我们要谈 jitter,就是不能忽略这些细微变化 就是在谈'人耳听不出,但用仪器看得出'的变化 所以我的理解是:读资料大可忽快忽慢,但播音乐不可忽快忽慢 这个忽快忽慢造成了 jitter 这样算是很容易理解了 用网路串流播电影就有这感觉 我买了 56K 的传输速度 但它事实上忽快忽慢 用来抓网路上的 CD,可以做到资料完全无误的抓下来 (如果有一点错误,烧出来的光碟是不能执行的) 但是播电影时,忽快忽慢会让画面卡卡的 这就是 stream 必需计较时间的地方 用 stream 来理解 CD 的音乐读取, 它忽快忽慢不会造成资料错误 但会造成音乐失真 倒是很好理解
95F:→ tint: 所以即便1倍速读取 为了固定资料传输速度 转速也是要变化的 09/03 17:35
96F:推 tint: HuangJC大您电机系的专业 和您讨论其实我也获益不少 感谢 09/03 17:55
97F:→ tint: 关於jitter 这部份讨论范围真的很广 振荡器部份都可能影响 09/03 17:57
98F:→ tint: 我当年也是参考网路上的讨论 现在的话是就不会去太在意 09/03 17:58
99F:→ tint: 至於音乐CD(CD-DA)的规范 1980年红皮书(Red Book)制定内容 09/03 18:00
100F:→ tint: 就是定了音乐CD播放机是1倍速固定Bit rate传输数位音乐资料 09/03 18:01
101F:→ tint: 红皮书制定的内容 音乐CD是2声道 16bit PCM (Pulse-code 09/03 18:04
102F:→ tint: modulation)将类比讯号数位化 取样频率是44100 Hz 09/03 18:06
103F:→ tint: 所以Bit rate是44100samples/s*16bit/sample*2声道 等於 09/03 18:10
104F:→ tint: 1411.2 kbit/s的资料传输要求 而在光碟片制定的部份 09/03 18:11
105F:→ tint: 一张音乐CD可以容纳99个Track 一个Track通常是摆一首歌曲 09/03 18:12
106F:→ tint: 每Track可以分成数个sector(扇区) 一个sector存放的资料为 09/03 18:15
107F:→ tint: 2352 byte的数位音讯资料 读取头每秒读取75个sector(扇区) 09/03 18:16
108F:→ tint: 所以每秒可以读取的资料符合每秒1411.2kbit音讯播放要求 09/03 18:23
109F:推 tint: 这制定为音乐CD 1倍速读取 所以早年的CD播放机是没法耐震的 09/03 18:33
110F:→ tint: 1倍速读取时 马达转速约为内圈495rpm到外圈212rpm递减 09/03 18:39
这些都是在讲储存格式,而不是说必需以这个速度去读取 你有本事用等角速度去读取也行 只不过等角速度时,资料被拾取的速度会变而已 所以真的会出现'你的等线速度不是我讲的等线速度'这回事 文章不能死背,必需理解,这才叫理工科 不然就叫做背科了 即使我知道我的罩门是英文,找到中文很有帮助 但常常连中文也是看不懂的 这些必需以实际的经验代入,才知道每个句子的意义 再继续说到资料偏移 我们以一串递增的资料来说好了,以下都是 16 进位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A 假设我在读取时发生偏移,读成了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A XX (XX 是没读到东西,就偏移了嘛) 这就你说的"振幅不变,但时间改变" 可是资料不是长成这样的,资料是成串的二进位 谁跟你一次偏八个 bit 刚刚好? 如果偏四个 bit 呢?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AX 不就变这种东西?看得懂吗? 那偏 三个 bit 呢? 01 的二进位是 0000 0001 变成 0000 1000 後面三个 0 是由 02 补上的 02 的二进位是 0000 0010 变成 0001 0000 03 0000 0011 0001 1000 好,所以结果整串是 08 10 84 .... 我不想算了,总之乱到无法想像 这样根本连振幅都变了 何况真的没校正吗?你之前附的网址不要只看 jitter 那块 就可以看到其实已经有不少校正,有在防堵这个问题 所以说真的会有什麽问题,这些文章想要深入浅出写出来,却根本没讲清楚 还不如说一句:应该要有更多校正用的多余位元,但设计得还不够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3/2019 19:11:48
111F:推 tint: 红皮书音乐CD是规划2层错误校正ECC(Error Correction Code) 09/03 19:59
112F:→ tint: 之後1984年推出的资料光碟CD-ROM黄皮书(Yeloow Book)规范 09/03 20:00
113F:→ tint: 因为要存放资料 错误校正部份就更完善了 09/03 20:01
114F:→ tint: 黄皮书是建构在1980年红皮书基础上 制定资料存放方式分二种 09/03 20:02
115F:→ tint: CD-ROM Mode 1:用於存放电脑资料,相对於红皮书的每一扇区 09/03 20:03
116F:→ tint: 容量减少为2048 bytes 减少的空间用於EDC/ECC 错误校正用途 09/03 20:05
117F:→ tint: CD-ROM Mode 2:就是同音乐CD的存放规划来摆资料,每一扇区 09/03 20:06
118F:→ tint: 2352 byte,一般用於音乐、影像、图像资料用途 09/03 20:07
119F:→ tint: CD-ROM Mode2比Mode1少了EDC/ECC 错误校正功能 但好处是整张 09/03 20:09
120F:→ tint: 光碟片可以比Mode1存放更多资料 09/03 20:09
121F:→ tint: 音乐CD是最初光碟片的规范,其实可看到愈後来的规范愈完善 09/03 20:11
122F:→ tint: 再之後是绿皮书的CD-I,白皮书的VCD、橘皮书的CD-MO、CD-R和 09/03 20:14
123F:→ tint: CD-ReWritable.. CD-ROM家族的制定是经过多年才愈来愈完整 09/03 20:14
124F:推 tint: 关於CLV(等线速度)和CAV(等角速度)不同读取方式的光碟机 09/03 20:58
125F:→ tint: 其实我们用程式可以看得出来不同 09/03 20:59
126F:→ tint: 举二台使用不同读取方式的BD-ROM光碟机为例子 09/03 21:00
127F:→ tint: 因为网路上没古老低倍速CD-ROM光碟机的测试了 09/03 21:00
128F:→ tint: https://i.imgur.com/ouSTQ9O.jpg 09/03 21:02
129F:→ tint: 这台是4倍速等线速度方式读取BD-R,蓝线代表资料传输速度 09/03 21:02
130F:→ tint: 从内圈到外圈资料传输速度都是维持4倍速恒定 09/03 21:03
131F:→ tint: 绿线是马达转速,可以看到马达转速由内圈到外圈转速递减 09/03 21:03
132F:→ tint: https://i.imgur.com/mbvI16P.jpg 09/03 21:04
133F:→ tint: 这台是4倍速等角速度方式读取BD-R,可看到蓝线资料传输速度 09/03 21:05
134F:→ tint: 在内圈是不到2倍速的,随着读取到外圈最後才达到4倍速读取 09/03 21:06
135F:→ tint: 而绿线马达转速则是维持定速 09/03 21:06
136F:→ tint: 如果手边有古老的低倍速等线速度CLV读取方式的光碟机 09/03 21:07
137F:→ tint: 拿来测试就可看到资料读取速度恒定,马达转速递减的图形 09/03 21:08
138F:→ tint: 光碟机马达以等线速度读取方式 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09/03 21:09
其实这些图表不够 我继续用定速和定位控制来说明好了 如果今天我要设计定位控制 举由左到右一百单位为例 x=0~99 当我下指令 x=1, x 就走到 1 当我下指令 x=50, x 就走到 50 那定位控制的难度在哪里? 1。速度与路径 别人花十秒才能从 x=0 走到 x=50 我花一秒而已,那我的肯定比较优秀;这是达成要求的速度 你是直接线性冲到,还是一开始很快冲到 x=49, 然後减慢,小心慢慢的走到 x=50 还是一开始冲过头到 x=51, 再往回修正到 x=50 ? 这是达成要求的路径 2。干扰 我们知道移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克服摩擦力 如果路径上的摩擦力都很平均 那麽 x 走 10 单位,要花的力气当然就是 x 走 1 单位的 10 倍 但如果路径上不均匀,比如机油抹得不匀 那麽会不会花的力气不是十倍,而是二十倍? 上面是静态干扰,再说到动态干扰 我已经走到 x=10 了,会不会风一吹手一拨,变成 x=5 那得再修正回来 要不然 x 走到定位,然後停电不就好了,就会留在原处啊~ 定速控制也有它的难度 就算你已经到了定速,我夹一下马达的轴心,给它多一点阻力 它是不是会慢下来? 所以你看文件里有提及,光碟片均不均匀都会影响 我都提及有定速控制了,那定速就一定做得出来 今天 jitter 在谈的就是'误差' 所以我说这些图表不够 比如我要求速度 v=1000 然後我们看到有张图,速度对时间是一直线,稳稳的在 1000 你说:定速早就设计出来了 我说不够是因为,我希望看的图是'误差量' 如果今天 v 会抖动,一下 999 一下 1001 在这张呈直线的图是看不出来的,但在 jitter 来说它肯定是仪器可发现的 所以对我有意义的图,应该是 v 与 1000 的误差量,而且必需放大 当然眼睛眯着看直线直不直也可以 但你只能看得模模糊糊,没有放大误差量来关注啊! 这些图的意义就只在於向你讲解 定线速去转动马达,来读取定线速的资料格式 或者 定角速去转动马达,来读取定线速的资料格式 它拾取资料的差别 但它没表达出难度,误差 所以我才说:最能说服我的,就是在读取头的旁边,用导轮夹着光碟转 XD 因为我强烈要求导轮多快,那我保证光碟就是那麽快 事实上这只是用夸张的物理来讲解这件事 导轮也可能忽紧忽松,我们耳朵是听不出这差别的 而光碟应该也够均匀,忽快忽慢我们也感觉不出来 但 jitter 应该是够大,够影响量测了 所以真正釜底抽薪的做法,仍然是"即使线速度忽快忽慢,也能等速送出资料的模组" 因为电子速度的反应远快於机械速度 所以在成本上,我们不会用机械去适应电子 我们会以电子去适应机械 方法就是在光碟上布满时脉讯号 每送出一笔资料,就送出一个时脉 那如果光碟忽快忽慢,时脉也会跟着忽快忽慢 照着取就好了,资料就不会重覆,也不会遗漏 上面那句话还可以打个折 比如,每送出八笔资料,就送出一个时脉 别忘了资料是以 bit 为单位,不是 byte 如果以 byte 为单位,代表你认为一读就是一个 byte,没有困扰 但事实上我们蛮担心连一个 bit 都可能重覆或遗漏 所以每读一个 bit 我都有必要计较一次 而每八笔资料,就是每八个 bit, 也就是一个 byte 我们可以每八笔送一个时脉 也可以每一千笔送一个时脉;省很多 这就是文件中常看到的 一圈有多少个大单位,大单位里有多少中单位,中单位里有多少小单位 省很多时脉也是可以的;学会跑後就可以学飞了 而事实上光碟上面好像没有单纯的时脉讯号 通讯上的做法都是"编码" 也就是本来要送出资料 010101, 把它编成 010100 之类 总之编码有一套数学,它可以把资料和时脉混在一起 而我现在在说的就是:我认为音乐光碟没有完整的,稳定的线速度 它总是有微小误差,而这误差就会造成 jitter 不是没有等线速度的设计,但你要知道这设计难在哪里 照我看设计到人耳听不出来 但每次读取资料都不会一模一样 是可以想像的 ----------------- 稳定的角速度容易多了 自动控制其实讲的都是'回授' 刚才说:万一 x 移动 10 格,它的摩擦力是 x 移动一格的 20倍,不成正比怎麽办 答案就是:侦测结果,出回授讯号,修正到正确 修正好稳定後,因为没有其他意外状况 (光碟片算是均匀,不会忽轻忽重;手去拍打这不能算,因为那时代也没达成这要求 所以我们检讨到那时代的水准就好) 所以等角度很容易,就是维持控制回路的现状就好 可是稳定的等线速度怎麽设计? 如果读写头附近有导轮,那把导轮控制成定速就好 但没这东西啊,所以等线速度,也就等於承诺了角速度会一直变 那你就不能跟我说控制回路(我指的是送入马达,造成正比於转速的那个电压) 保持不变就好 当然更外圈的黑盒子能看到控制回路仍然是保持不变啦 如果线速度也是一个电压来表达 那这个电压保持不变就是线速度不变啊 XD 我们不能这样讨论问题嘛,值钱的在这里,得钻进去 所以我们还是钻进去来说明 在转速上,其实必需愈来愈慢(内圈往外圈时) 慢多少?由线速度读取模组回馈给我 这可以很稳,但还是会抖动,算正常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4/2019 01:52:20 ※ 编辑: HuangJC (42.76.204.117 台湾), 09/04/2019 01:54:31
139F:→ tint: 其实我引用的都是厂商的规格和资料 当然有不同想法也是很好 12/07 00:40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Gossiping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