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eeling (单身新贵派)
看板PSY
标题Re: [Talk] 正向心理学
时间Sat Mar 7 16:20:14 2009
1.何谓正向心理学?
原文指的是
: 在遇到挑战或挫折时,
: 人们会产生「解决问题」的企图心,
: 并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
而负向则是
: 负面情绪打败,
: 责怪自己、环境,
: 最後选择退缩、放弃或报复。
再看看例子
: 赶不上公车时,
: 负面思考者的第一反应是「为何我会这麽慢到」、「公车为何开这麽快」,
: 怪罪自己或环境,
: 做出「那不去上班了」的决定。
: 然正面思考的人却思索:
: 那现在该找替代方案「例如坐计程车」、「或者告诉对方自己会晚点到」,
: 继续完成计画。
看起来文中的意思跟平常想的不同
因为对我而言,所谓的正向和负向是指两个对立的"东西"(ex.态度 行为 结果)
或也可以说成是"好"和"不好"的同义辞
又或是"乐观"和"悲观"的形容词
如果再将时间因素加进去的话,那麽对我而言 正向和负向的内涵则是可变的
ex.乐观在前一秒是正向的 但後一秒可能就是负向的。
因此我怀疑之所以会有问题可能是来自於"意义"的问题
也就是说同样的字眼 但有不同的解释 所以我转而去看英文单字
正向的英文是"positive" 意涵为
有事实根据的、确实的、有把握的、断然的、实际的、肯定的、直接的、正的
可以看到内涵确实跟想的不太一样,至少里头就没有"好"的意义
而我再将英文跟文中讲的内涵和例子做连结
发现所谓的正向并非指"好" 而是在讲"解决"、"成功"的意义
而负向则是指"逃避"、"失败"的意义
所以我现在知道了为何一开始看到会感觉很奇怪,因为文字的涵义并不同。
2.
使用正向心理学是好的?
原文有说到一个例子"公车"
我同样以公车的内容为例子 但差别在将时间拉长而非只看事件
第一天上学 但没赶上公车 所以我改搭计程车
第二天上学 又不小心睡过头 我还是改搭计程车
第三天上学 吃早餐吃到迟到 所以又搭计程车
依此类推到无数天都是如此
但其实可以想像的到 如果这种情结真实的发生在生活中
我可能到第四天就不会上学了 然後找藉口放假 第五天再想看看到底要不要去上学
当然这种情节发生的机率是很小 至少在我的经验中 不会连续几天都睡过头
所以可以想成是"问题" 许许多多的问题 如公车迟到 成绩不好 打球输比赛......等等
我刚刚还有说到:第四天不会上学。
是因为我觉得累了,不想再去面对了,就像一颗电池一样,已经花光了电量。
或着想成是运动完,把自己弄得完全精疲力竭,但这时有人来问你数学问题,
你可能会告诉他:等等,或改天。
我想说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似乎不可能一直在使用正向心理学。
不过这是个"可行性"的问题,而非"好"的问题,所以还是要回去跟"好"做连结。
由刚刚讲到的可行性,我们可以知道人是有极限的,或改说精神是有限的
(附注:极限因人而异,另外在这里我不谈恢复的因素,因为我觉得会让情况更复杂化。)
因此如果今天在精神(资源)还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正向心理学(或称克服),
我想这是没问题的,因为我们还有资源可以使用。
可是如果今天我缺乏了资源,或说将资源使用完之後呢?
就像第四天那样,我已经累了,但仍然强迫自己要去克服它。
我想最後必然会引发其他问题。
就像将手边的橡皮筋拉紧後,再持续拉的话会断掉一样。
或着报纸上较容易看到的事件,
失业的父亲,老婆又跟别人跑,最後在房贷压力下选择带小孩自杀。
所以使用正向心理学真的是好的吗? 并非如此
所谓的好是有条件的。
3.中庸
也许有人看到这会觉得我是满篇废话,就某些方面来说的确是。
因为我认为一定会有人跟我抱着同样的看法,在看到类似的文章时,
就会自动下注解(ex.物极必反的观念),所以我这篇也不过是把看到的打出来,
而非什麽特别、独特、标新立异的新见解。
但我还是必须强调,文章并未对相关的概念下清楚的意义,以及说明是否有情况不适用
所以在这方面来看,我的话语可能对某些人也不是那麽的废话。
不过我这边要说明的是为何有人会觉得我说的是废话。
那是因为在我们的脑子中早就因为大环境的因素(ex.文化)而有某些概念存在
而这些概念会影响我们对环境讯息的判断。
就像我前面说的,使用正向心理学并不必然是好的。
我会这样断定,是因为我根据前人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
确定"物极必反"的原则是可行的,也就是存在的。
但文章中有如此说吗?并没有。而我刚刚说的影响就在这边影响我接收到的资讯。
或着,更之前有提到我看到正向心理学的意涵时所感到的怪异感。
因为同样是"正向",我所认为的(被概念影响的)意义跟西方的"positive"是不同的。
所以才会有奇怪的感觉。
而在这边之所以要提到中庸,是因为我认为这跟正向心理学有些接近,
更重要的,中庸的概念确实存在於生活中,并影响生活中的思考(至少我本人是如此)
(西方也有类似中庸的概念,ex.dialectical:辩证)
当然我并非研究中庸的专有学者,所以只能稍微提出我知道的作为说明。
所谓的中庸,指的是在两个对立而共存的东西中,找寻一中点以维持其两方的存在。
但中点并非指数学上的平均数,两个加起来除以2就可得。
而是指根据两个东西的状况来去决定要呆在哪。
换句话说,中点可能稍微偏左、或偏右。
如以七点量表来看的话,那就是中点的位置可能在1~7任何一点上。
但不论在哪一点上,两方的东西都必须要同时存在才能成立中点。
而中庸,更重要的是"时间"的观念。
因为东西是瞬息万变的,下一秒和上一秒绝对会有所不同。
换句话说,当我们选择好中点的存在时,可能到了下秒就要再转换中点的位置以达到平衡
你可以想像有一张阴阳的两极图在面前,而两极图就是各式各样的东西(ex.情境)
中点则是一直围绕在两极图的圆外,
时而阴、时而阳、时而全阴、时而全阳、时而阳中有阴、时而阴中有阳。
而中庸的意涵就是在讲这现象。
我之所以认为中庸(心理学)跟正向心理学的接近在於。
他们同样都是面对事情的一种方法、概念、意涵、文化、态度。
如果以中庸来看待正向心理学的意涵,那我们就可以看到,
克服和逃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需要一直去努力的克服、克服、克服。
但我们也不能一直逃离、逃离、逃离。
因为唯有端视各个环境中的情况,然後去找寻中点才是我们更该做的,
意即让克服和逃离皆存在於现象中。
而实际上的生活也的确是如此。
试问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是都是一直克服(逃离)的?
我想多数的是有克服也有逃离吧?(至少我个人是如此)
4.总结
我打这篇文章并非要说"正向心理学"多烂、多差。
而是要说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属於我们自己的概念、文化。
没说出来,不代表不存在,当然说出来,也不代表多好。
更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文化内涵就能让我们生活过的更好。
我们又何必向西方取经?
意即,既然中庸能更顺利解释、应用生活,我们又何必去当正向心理学的殖民地?
另外如果有人对中庸心理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参考"杨中芳"写的相关文章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63.15.178.22
※ 编辑: joeeling 来自: 163.15.178.22 (03/07 16:28)
1F:→ lynner:曾经听过一个笑话关於中庸 03/07 16:50
2F:→ lynner:如果受试者真的中庸,你怎麽测得出来中庸 03/07 16:51
3F:→ lynner:(一群五点量表只会填三的受试者....) 03/07 16:52
4F:推 octopusy:请问有一些推荐的方法转换成正向思考吗? 03/08 18:31
5F:→ joeeling:如果你是指西方心理学的"正向" 无法回答 因为1.我不熟理 03/08 19:24
6F:→ joeeling:论. 2.我和你不熟 如果你是指我认为的正向 转换是不用 03/08 19:25
7F:→ joeeling:学的 问题是在於你没有看到曾经的正向 03/08 19:26
8F:推 chaos0807:有。四楼可以参考『情绪的惊人力量』 03/08 23:45
※ 编辑: joeeling 来自: 163.15.178.22 (03/11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