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odfat (godfat 真常)
看板PLT
标题[心得] lazy evaluation
时间Sat Mar 3 13:46:49 2007
* 这篇打到一半忽然写不太下去了,不过既然都开头了,还是写完好了
1F:推 PsMonkey:囧.... (看不懂之推... [泣]) 03/02 02:17
虽然我懂得太少了,不过还是可以胡扯一下以增进讨论风气… XD
2F:推 ephesians:lazy是用来节省计算成本,结果仍浪费成本啊! XD 03/02 06:45
能越早做 eval 或 binding 执行效率当然会越高,我觉得大部份的情况下
还是需要 eager eval, 只有很少数是真的需要用 lazy eval. 当然,这是
指使用 imperative 之形式的话,funational 又是另一回事了 @@
(which 我不熟悉)
*
http://www.digitalmars.com/d/lazy-evaluation.html
这一页我觉得讲得满好的,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将简略描述一下这个网页的叙述。
详细的部份请直接参考该网页。
if( f() && g() );
这是一种 lazy eval 的概念,所谓 short-circuit evaluation,
即当 f() 传回 false 时,不管 g() 的值是什麽,整个 && 判断
一定会是 false,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g() 就不执行了。|| 亦然。
假设现在有一个做 log 的函数,而这个函数会检查一个 global value,
以之判断是否真的要进行 log 的动作:
void log(char[] message)
{
if (logging)
fwritefln(logfile, message);
}
而一般来说,使用这个函数会需要一个执行期的字串建构:
(因为是 runtime 建构,所以不可能预先做 binding)
void foo(int i)
{
// 这边有个操作比较诡异一点,D 语言字串相接是用 ~ 来相接。
log("Entering foo() with i set to " ~ toString(i));
}
不过这样做有一个效率问题,就是假设 logging 这个 global value
是 false 的话,那根本无须建构此字串。而这样写的情况下,
不管这个 logging 的值是多少,势必会建构一次。
最单纯的解决办法就是把 if 拉出来:
void foo(int i)
{
if (logging) log("Entering foo() with i set to " ~ toString(i));
}
这个做法的问题是把 log 这个函数的细节暴露出来了,
(不只逻辑被暴露,logging 也被暴露了)而且使用
log 需要打的字变多非常多。
当然,macro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像是在 C/C++
#define LOG(string) (logging && log(string))
先不管这样写能不能用,总之概念就是这样。我是不知道
Lisp 的 macro 是否强大到使用之会没有问题,但如果是
C/C++ 的话,相信每个人都会同意用起来绝对是问题良多。
在 D 里面,可以改用 delegate... 这个名词好像是从 C#
借来的,我个人是觉得这个词很诡异…。是觉得似乎用
lambda/closure 之类的来称呼好像比较合适?anyway:
void log(char[] delegate() dg)
{
if (logging)
fwritefln(logfile, dg());
}
void foo(int i)
{
log( { return "Entering foo() with i set to " ~ toString(i); });
}
log 的参数变成一个 delegate, 代表一个没有参数,回传是 char[] 的函数。
而在呼叫 log 时,则传入一个 lambda/closure, 内容就只是传回刚刚
想要建构的字串。
於是乎,原本会在 caller 建构的字串,变成在 callee 处建构了。
如果 logging 判断为 true, 才唤起 dg 去建构字串。不过看起来,
如果多次呼叫 dg 的话,他会重复建构字串,变成要 cache 起来…
D 再更进一步做了改良,直接引入 lazy 关键字:
(D 语言的变动速率真的是很夸张……)
void log(lazy char[] dg)
{
if (logging)
fwritefln(logfile, dg());
}
void foo(int i)
{
log("Entering foo() with i set to " ~ toString(i));
}
语法和语意细节其实我不太清楚,上次试了一阵子,还抓不太到感觉。
但至少这边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概念:如果参数由 lazy 修饰,则引数
将直接被转换为某个 lambda/closure, 回传值等同於该 expression 的值。
所以 dg 仍然用 dg() 唤起,而不是直接使用 dg.
(那 dg(); dg(); dg(); 会建构几次字串?
测试的结果是…三次 XD 所以还是要 cache...只是语法上比较简洁而已。
但这样好像也实在说不太上是 lazy eval :( 模拟罢了。)
该网页後面有一些比较复杂的例子,这边只想提概念,就不再继续写了。
总而言之,如果宣告出来的东西一定会用到,那 lazy eval 没有太多好处,
还会降低执行效能。但如果宣告出来的东西「不一定」要用到,或是没办法
知道要不要用到,那麽 lazy eval 就有很大的好处,程式写起来可以很简单
就达到还不错的效率。
--
By Gamers, For Gamers - from the past Interplay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5.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