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uan55694 (yixuan)
看板Ourmovies
标题[新闻] 台电影剧本荒 官民共谋对策
时间Sun Nov 11 10:19:26 2012
旺报【记者李怡芸╱专题报导】
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总监饶紫娟则指出,过去台湾奖助电影多在於协拍和制片上,然而业界
的导演、制片、电影公司,包括侯孝贤、施南生等人均表示,好的电影,源头还在於好的
剧本,甚至直言:「钱还不是台湾电影最重要的问题,只要有好的剧本,可说一部电影就
成功了一半;好的剧本也不乏找不到资金。」因此,影委会近年致力於寻找好的剧本,并
希望藉着好的影视作品传递台北市文化观光形象,饶紫娟说:「例如《西雅图夜未眠》让
大家至今对西雅图印象深刻,好的电影就是有这麽大的效益。」
创立剧本辅导金制度
饶紫娟强调,虽然就奖金额度而言,台北市影委会的奖助不及文化部,但「拍台北」电影
剧本徵选从开办至今一直希望为剧作者做到「一条龙」式的辅导,即搭建起与产业的平台
,从找资金、找投资方,到电影协拍,担任国内外行销等,希望让国片真正做到与在地特
色连结,并在完整的产业链中获得真正需要的支援,「拍台北」第一届获首奖的《南方小
羊牧场》即将於11月初上映即是一例。饶紫娟认为,今年「拍台北」的徵件数倍增,也和
这个策略定位受到肯定有关。
台曾是观影密度第2高
在学者王亚维看来,政府或公部门应该做的事不仅於此,他认为每年拨出国片辅导金之外
,更应该有剧本的辅导金制度,以1年为期,固定每个月提供定额的辅导金额,并以审核
确认最终的成品,让编剧得以专心创作出高质量的剧本,同时也才能留住人才。
文化部影视司在原创剧本的辅导之外,另一个积极推动的方向则是嫁接媒合文学与电影,
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文化部重要政策,而长久以来影视市场上,从当代华文创作改编
的作品,例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星空》等,在质量上都相当可观。但参
考美国电影市场,直接改编自文学创作的电影占总产量的3成,因此可预见华文创作改编
成影视作品,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其次,文化部亦协助台北书展基金会於今年台北国际书展首度办理「华文出版与影视媒合
平台」,这个创举即受到港台影视界瞩目,书展期间共有近50家台、港、陆影视公司出席
活动并进行了132场一对一会议,在16部焦点推荐作品中,目前已有4本签订版权合约。文
化部指出2013年台北国际书展将扩大举办此出版与影视媒合平台,将焦点推荐书增加遴选
为24本。同时,为了让出版界更明确了解影视界对题材的需求,近期也举办了期前工作坊
,邀请香港资深监制施南生与台湾监制叶如芬,共同分享华语影视的现状与趋势。
已举办3届的「BenQ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同时向两岸剧本人才招手,第1届的收件数就
高达386件,明基友达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陈哲妮表示:「这代表两岸文字耕耘者相当多,
只是需要平台。」而电影小说的特色是让文字充满画面与视觉语言,这样的理念从6年前
推动「BenQ真善美奖」时已开始,而後感叹於台湾在30年前曾是全球看电影密度第2高的
国家,如今却已大不如前,才决定开始这样的奖助计画。就第1届首奖作品《赤鬼》来看
,陈哲妮表示:「不得不说,文字力似乎大陆作者更技高一筹。」这为台湾的剧本创作者
也敲了一记警钟!
前进大陆非长久之计
《西门町》导演王玮,十多年来游走於两岸,同时拥有两岸影视作品编剧经验的他不讳言
:「这几年,大陆市场太具吸引力,在台湾苦於无片可拍、无戏可写的创作人,纷纷西进
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也以自己的经验分享,这样的合作看似优渥却也非长久之计,由
於大陆的审核制度,台湾编剧很难拿捏出尺寸,最後往往只能朝向保守的古装戏发展,却
无法真正创作自己有兴趣的议题,对编剧人而言,久而久之逐渐趋於匠气未必是好事。
饶紫娟认为电影剧本荒是两岸共同的课题,对於大陆市场以及台湾的人才西进,她抱着「
谨慎而又如履薄冰」的心情面对,她认为相较於几年前,国片近年确实有复苏趋势,她犹
记得4年前搭计程车时,因电影工作者的角色还被司机视为「弱势团体」而给了折扣!在
她看来「近年台湾电影的尊严终於被看到」,虽然对於人才的西进令人忧心,但她仍相信
文化是由人与生活所累积的,两岸的交流,不论是质与量的改变,对创作来说亦是良性的
刺激。
参考好莱坞工业模式
王亚维则认为,作为剧本创作者必须有自己的创作策略,具备足够的国际视野,不妨参考
好莱坞模式,不将剧本视为纯粹的艺术作而是让自己进入市场化的工业模式,那麽市场不
仅可以是大陆,也可以是星马乃至欧美。若坚持艺术创作的策略,则要有「十年磨一剑」
的不躁进心态;再者,适应台湾小规模的产业现况,亦只是心态上的问题。
http://ppt.cc/xj3l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7.52.23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