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cas12417 (Lucas)
看板NTUfin01
标题[转录][转录][打达] 如何选择通识课〈一〉:评价可信 …
时间Wed Aug 20 12:48:50 2008
作者: YuDa (I'm Dada) 看板: dadadays
标题: [打达] 如何选择通识课〈一〉:评价可信否?
时间: Thu Jul 31 10:50:01 2008
一、导论
根据曾经选到或曾旁听的通识课,
评价文的可信度会随着评价的「内容」而有极大的差异。
此一「内容」所包含的层面甚广,不单只是每个人胡扯乱噜提出的个人想法,
尚包括评价次数、课程性质等诸因素参杂其中。
因此,想透过评价文来觅得一门好的通识课,实际上需要花点工夫。
二、名词解释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有必要针对一些名词做个简短的解释。
唯有明确的定义,才能帮助我们在寻找课程的时候有更清楚的目标,
也才能知道最适合自己的通识课到底是什麽。
1.「甜」与「凉」
大抵来说很多人把这两个词混用,其实两个词的意义有些微出入,
不宜完全混为一谈。「凉」指的是课程本身的性质,而「甜」指的是修课之後的结果。
ex1-1.这门课很甜→老师给的分数不错,但凉不凉是个未知数。
ex1-2.这门课很凉→老师上课爱管不管爱理不理,但给分可能很雷。
ex1-3.这门课又甜又凉→老师上课几乎都在睡觉,分数随便都有9X。
所以,给分甜不代表上课凉下课凉;上下课凉也不代表给分甜,
在读每一篇评价文时应从内容仔细分析究竟这门课是凉或甜。
2.「紮实」
这个词是普天之下最没意义的一个词,但很多人在读评价文时看到这两个字就很紧张。
所谓紮实,或可视为「读了就有分」,或可解为「抄笔记就有分」,
或可另做他解。唯解释之後的结果均可一并视为「认真上课就有分」。此非屁话邪?
因此看到这个词不用反应过度,只要有基本认知:这门课不凉,如此而已,
给分甜不甜则另当别论。
3.「雷」
雷的定义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定义都是「可甜可不甜,但甜的程度与『紮实』无关(那和什麽有关?)」。
这种课,要嘛老师给分很随兴吹电风扇,要嘛就是上课内容与考试结果呈零相关,
让你上了课也不知道怎麽考试,因此说紮实有失偏颇,
说凉则偏离事实(毕竟上课还是有个内容的)。
雷课不一定不凉,也不一定不甜,只是甜与凉的分际很难拿捏。
三、讨论与分析
1.请自动忽略星星。
星星除了误导大众以外我想不到它有什麽额外的功用。
2.评价文「正反两极化」越严重者,此课程「雷」的机率越高。
类似的例子如李锡锟政治学(A5)、李显峰经济学(A5)。
正反讨论愈是激烈,则愈有可能被老师莫名其妙的神来一雷劈到,
而致万劫不复者皆时有所闻。且文章样本数越多则此点越有可能成立。
3.评价文篇数越多者,其文中的可能结果越准确。
例如陈添枝经济学原理(A5)、林以正普通心理学(A8)等,
这种老师理论上要不是教得很好,要不就烂到某种极致境界,
所以才会有这麽多学生急着传承─好康斗相报,或歹康紧来走。
4.监往不一定知来
例如李君山海峡两岸关系史(A2),
从过去授课的经验来看李老师分数一向还不错,但那是共同必修的年代。
修海峡两岸关系史的同学被机机歪歪雷掉的也不在话下。
ex4.本人本学期报告95,点名都到,最终学期成绩84,
按照给分标准期末考40%,其余各30%来算,
95x0.3=28.5,点名全到30,58.5+25.5=84,换算回来期末考只有63.75。
扯远了。但主要还是提醒大家,过去的评价,尤其是课程性质差异的评价文,
多半仅供参考。通识课的上课模式难免与共必或系必修有差别,
此在选课时应审慎辨明。
四、结论
1.评价文年代越近参考价值越高,优先阅读。
2.想修凉课或甜课,优先考虑「通识课」评价多且历年甜与凉结果差异不大的课程。
3.想修好又紮实的课程,则可优先考虑「过去课程评价」完整且差异不大的课程。
4.想修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或刺激思考性的课程,优先考虑评价正反不一的课程。
同理,为避免修到雷课,则应尽量回避以下情形:
(1)正反不一且高度争议性的评价。
(2)只有过去开课的评价,且课程性质与通识课迥异(如共同必修→通识);
或首度开设通识课程者(无评价,此下篇将行分析)。
(3)评价曾经中断,如相隔五年後才有第二篇。此情形通常代表老师曾经放假一段时间,
或许性格大变,或许上课方式改变,没人能预料,过去评价之参考度已大为降低。
(4)评价皆一致同意该授课教师会「雷」人者。
5.评价文与通识课优劣的相关系数通常低於0.5。
6.绝对有又紮实又甜的通识课,但鲜少有又凉又甜的通识课。
下篇将讨论如何不透过评价文选择通识课。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9.104.99.249
※ 编辑: lucas12417 来自: 59.104.99.249 (08/20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