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saac07 (要开学了耶)
看板NTUcontinent
标题[转录]知识经济战争◎刘仲冬
时间Thu Feb 20 10:53:42 2003
※ [本文转录自 So-Edition 看板]
作者: smallgoose (所有的问题都是程度问题) 看板: So-Edition
标题: 知识经济战争◎刘仲冬
时间: Thu Feb 20 01:01:19 2003
知识经济战争
原刊於中时电子报0929开卷书评经由作者同意转载
◎刘仲冬(国防医学院医疗社会学教授) (2002.09.29)
近年来,支持智慧财产权呼声不断,究竟什麽可以专利私有化,什麽不可以?当涉及药物与仪器、基因改良等公共议题时,小国岛民是否应该顺从大国强权与跨国公司?请看本文犀利解析。
一九五六年美国的劳动人口,白领阶级超过了蓝领工人,成为劳动力的多数;许多公司赚大钱,不再因为他们制造的产品,而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概念。因为知识能降低原料、劳工、时间、空间、资本与其他投资要素的需求,故而成为现代企业的中心,及最珍贵的资产。当一个社会的财富主要来源,自制造业转移到思考,经济体系以知识为基础时,知识经济的时代遂告来临。
知识经济的特性是:除了研发初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以外,制造成本非常低廉(如:药品),甚至不会因为使用而耗损(如:电脑资料库),是可以「重复收割」的「非敌对性」商品(意即:个人使用不会损害其他消费人利益)。这样无限、大量几乎没有衍生成本的特性,使得知识经济不同於过去,而且利润庞大。
为了回馈及鼓励创新,欧美均设有专利制度。早期申请专利的产品是具体可见的,近来因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专利趋向「可能付诸行动的知识」,如医疗用的基因组成或软体程式技术。这些「可能付诸行动的知识」与原本具体形式的产品性质迥异,使原本「土地所有权」式的专利系统几乎无法应付,越来越多的专利战争於是开打,打到医院与研究员翻脸;基因工程公司互控;大学与教授对簿公堂。
坊间刚巧出版了几本这类的书,值得一读。《抢救头号病人》讲的是一项能救人命且很有前途的仪器,因为专利战失败,整个公司垮了,研究计划也泡汤;《一颗价值十亿的药丸》说的则是药界为维护专利无所不用其极的内幕。
在《抢救头号病人》中,一群年轻人把一个分离周边血液内干细胞的机器搞了起来,使得细胞捐赠者不必再忍受抽取骨髓的痛苦,增加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的机会,未来还有可能发展治疗其他癌症及免疫疾病。这项成就引起了具有干细胞专利权的大公司觊觎,企图吞噬他们。闹上法庭後,一审陪审团判他们胜诉,二审法官翻案改判败诉。问题的根本在专利审核人及法官对这个领域不了解。情况就像作者所言「专利审查人员手上只有双翼飞机的指导手册,却必需要驾驶喷射机」。因为不了解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有多大,以致他们把干细胞所有相关的专利权给了某人。故事叙述
者很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对法律系统的伤心与失望:「我确定法官从未想过,他的裁决会对那麽多生命造成影响……」「它跟财产有关,跟人无关;跟执法有关,跟人命无关。病患的健康不是问题所在,这个划时代先进医疗技术的未来不是问题」。甚至觉得「法庭执法与找出真相是两回事……它非关事实,只在乎输赢而已」。败诉後,这家小公司倒闭,被对方收购。
什麽可以专利?什麽不可以?原本活体生物不能申请专利,但一九八○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虽然「自然法则、物理现象和抽象观念不属於专利范围」,但若是「人造的新细菌,与自然界任何一种细菌之间,有显着不同的差异,并可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者,他的发现并非自然产物,而是个人创造」,就可以授给专利。这使得生命变成商品,生物科技的淘金热於焉展开。
其实,专利权之争是知识经济战。知识的智慧财产权之争关乎利益垄断,不但决定许多人生死存亡,未来更决定整个社会及人类资源的分配及贫富。这让我不得不对发明小儿麻痹疫苗的沙克肃然起敬,因为他坚持拒绝为其发明申请专利。《一颗价值十亿的药丸》描述的是药品专利权问题,药品是经济学「无弹性需求」的典型例子。人生病时非得不计代价解除痛苦,因此药界虽能趁机谋取暴利,但罔顾医学良知趁人之危,更为可耻。
药界认为药品研发及审核上市不但困难,而且一旦发生问题就须立刻下架回收,药价当然不能依制造成本定价,其保障利润的不二法门就是专利。本书作者对此不以为然,他指出《波士顿邮报》披露的事实:在最畅销的五十种药当中,四十五种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出来的;同时因为研发新药,政府还减免药厂的赋税,结果民众生病时还得再自掏腰包花大笔银钱买药,「纳税人真像被剥了两层皮的牛」。
制药如同软体,厂商须大量投资研发,不过一旦成功,生产成本就变得非常低廉。所有知识经济产业也都如此。只不过电脑年年降价,而药品除非专利过期竞争产品出现,否则从来不会,也不肯降价。作者认为专利权的初衷也许在鼓励研发,而非保护独占利益,但是大药厂获得专利後,最热中的不是研发新药,而是设法巧立名目延长专利时间,并砸下大笔银子派密探举世追踪其他同类药品。
本书揭露的药界黑盒子让人触目惊心,除了讨好医生医院、贿赂官员政客、操控学术机构、打压不同意见,还走私偷渡、打间谍战。药界处处只见「野兽的本质」,完全无关「良心制药」。至於,台湾市场的状况如何?值得媒体与学界去深入关心仔细探讨。
知识经济战危害的不只某人或某企业的权益,更有甚者是它侵犯到原本属於大众的公共知识领域。当意见、概念、蓝图、编码等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成为热门商品,人们开始竭尽所能的囤积、争夺与控制这些资财。目前许多大药厂已开始有系统的收集全球各地的野生植物、昆虫、及微生物,宣称他们对其中所含的成分具独占支配权。甚至人类的基因构造,目前也已有三分之一为私人拥有。将来因为阅读必须透过网站付费,图书馆有可能会变成仅仅收藏旧书的藏经楼。
知识经济战还造成国际紧张及冲突。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财产权生产者,它所拥有的智慧财产权内容从电脑软、硬体、药品到电影无所不包。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出口仰赖智慧财产权,未来这个比重还会增加。所以美国的贸易策略,从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到生物国际协约,一再强调保护智慧财产权。它不但利用贸易谈判巩固其智慧财产权,并假借自由贸易之名迫使其他国家接受美国公司与研究机构的权利主张。其他国家当然也开始采取对应策略,保护本土的知识资源或培育原生技术。不过美国的智慧财产权制度让这些国家很难在新的领域,如生物科技或电脑软体发展
上建立自己的基础。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做法,已在世界各地引起抗议声浪及反制行动。
这一波的知识经济战,处於中游的我国当然不可能自外。发展经济知识的呼声及动作,早已紧锣密鼓的展开。对一般社会大众,与美国一次次的贸易谈判、影歌星频频呼吁反盗版,以及八寸晶圆大陆设厂的争议,阅听大众都已耳熟能详。我国政府最新的大动作是九月二日国安会科技小组,动用「政府资助敏感科技研究安全管制作业手册」,指示国科会、经济部、农委会,就学术研究、产业及农业科技三大领域,筛选出一二六项敏感科技,必须经过审查核准或事先报备,否则禁止公开发表研究成果。
对於智慧财产权的看法,目前专家们的意见依然分歧。古典派的学者认为智慧财产权如果不能得到保护,大家就不会从事研发,未来知识的生产会减少。相反的意见是:因为知识经济的重叠性高,保护不但会使原本共享的知识领域萎缩,未来的发展也将因之受阻。对於知识经济,乐观主义的学者,将之视为充满发展机会的乐土,并且相信:只要大家遵从游戏规则,就可以保障公平正义,解决纷争。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学者也认为:知识经济自己能产生抑制效应而达到平衡。但事实是:「知识」并非传统产品,它不会遵从传统的市场原则,而且过去的思维已经不足以对应现代
的知识经济战争。
既然目前的知识依赖过去人类共有的基础,未来的发展也必须仰仗大家的共同努力,所以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学者开始接受:「智慧财产系统必须在公领域发展,而非移转到尚未开发、并筑有高墙的私人土地上」。应对新的经济型态,《知识的战争》作者赛斯.舒曼说:目前世界各国应当重新思考知识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配置,唯有直接面对新经济社会的恼人问题,才能针对这些新领域建立起一套公平正义的系统。
参考资料:
◆《知识的战争》,赛斯.舒曼着,吴书瑜译,联经出版公司
◆《一颗价值十亿的药丸》杰弗瑞.罗宾森着,童月娟译时报 文化公司
◆《抢救头号病人》 Rick Mur -dock & DavidFisher 着,陈 秋萍译,远流出版公司
--
而我到底是谁 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43.19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