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rlMarx (保卫穆斯林!)
看板NTUcontinent
标题[转录]外劳诗学‧文化游击
时间Sat Apr 27 16:34:06 2002
※ [本文转录自 NTULabor 看板]
作者: KarlMarx (保卫穆斯林!) 看板: NTULabor
标题: [转录]外劳诗学‧文化游击
时间: Sat Apr 27 16:21:31 2002
外劳诗学‧文化游击
SMT 在台湾的跨国菲律宾人作家小组
文/丘德真
还记得改编自英国女作家沃尔夫(Virginia Woolf)的小说,并由
萨莉‧波特(Sally Potter)执导的电影《美丽佳人奥兰朵》
(Orlando),当中有一段提到家财万贯的贵族青年奥兰朵,因为对
诗甚为钟爱,甚至把贫穷的流浪诗人收养回家中。有一天,奥兰朵
向诗人表示想向他学习写诗时,诗人立刻按奈不住大笑了出来,并
且老实不客气地向奥兰朵表示爱莫能助,因为娇生惯养的人是不可
能懂得诗的。为避免日後大家尴尬,诗人情愿回去过贫穷的生活也
不再接受奥兰朵的接济……
‧SMT (SAMAHANG MAKATA-TAIWAN INTERNATIONAL FILIPINO GROUP
OF WRITERS IN TAIWAN)
在和这些外劳诗人朋友访谈过後,发现他们大部份都是在来台湾之
後才开始他们的写作生命。他们大部份都说,在菲律宾的时候,似
乎没有甚麽写诗的冲动。反倒是来了这里,在生产线上作业、在工
地从事体力劳动、在疗养机构当监护人员,甚至是在陌生家庭里当
家庭帮佣,结果因为生活的困厄,而在异地孤立无援,才激发起他
们集结创作。每逢假日放弃其他休闲活动,而更情愿聚合诗歌朗诵。
有别於台北其他文艺场景的形式主义氛围,这里所有的参与者都不
为了美学成就,也并未把艺术或写作当成是一门事业来发展。或许
他们并未以刻意在文化成就上有所追求,而且对於诗学进程未曾注
视,甚至对於诗坛状况大概也无意过问。余秋雨一句震动文艺圈子
的响亮名言:「面对文学,背对文坛」,放在他们身上恰如其份,
SMT的外劳诗人就是彻底实践这种诚恳创作精神的一群人。
‧突破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格局──从集结开始
和同事谈起和SMT外劳诗人们的接触经验,我着重表达对他们创作动
力的叹服及钦佩,以及对照自己生活条件相对优渥,却仅止於勉强应
付破报每周要求的稿量,爬格子力不从心之余还没写几篇好文章。SMT
外劳诗人们不单会写作,也不单对写作充满热情,而且更能诚恳看待
自己的文字。每一个字辞,都承载着由异乡人及受剥削劳工这双重身
份所带来的苦不堪言,结果呈现在作品上的文字美学却又足以令人悸
动。
同事向我说:「压迫是艺术的来源。」我一再追问这句话的脉胳,他
告诉我:「这是阿多诺(T. W. Adorno )说的。」姑且不论阿多诺是
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以及他如何理解艺术作为异化劳动个人突围策略
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但无庸置疑,致力争取在「特高级」之文化场
域上进行表达,是基层劳工的介入社会,并凸显自身处境的可能路径
之一。而且,从SMT的例子之中,我们看到诗歌──作为文化表达──
所产生的动员效果。
「当我来台湾才不到一周时,因为对母亲的思念,所以写了一首诗,
这是我的第一首诗,後来辗转听说有一个人叫Jun,听说他发起了SMT,
所以就来过来了。」头好壮壮、身材魁梧的性感建筑工人Lito,在SMT
里的绰号为「梦幻小子」,以迷幻书写作为对抗第一世界霸权的文化
进路。在SMT之中,大家都说他的作品带有反殖民情怀。
1999年4月,SMT成立。事缘於Jun──来台多年并和一名台湾女子结婚
的菲律宾男子,对过往在哲学研究中所受的知识启蒙念念不忘,在物质
基础缺乏时,对意志的作用依旧乐观。而写诗既不花钱又自由快速,於
是串连一票志同道合朋友发起成立SMT(SAMAHANG MAKATA-TAIWAN
INTERNATIONAL FILIPINO GROUP OF WRITERS INTAIWAN,中文大意为:
在台诗人团体──在台湾的跨国菲律宾人作家小组)。在面临资本、文
化全球化的大气候下,这批到处流窜的菲律宾外劳,放弃悲情本土自怨
自哎,活力十足的他们选择集结起来,以诗作进行就地随机发声。
‧以诗作为社会沟通工具 因写作而伟大
曾经在孟加拉、新加坡及利比利亚工作过的Ding说:「在台湾,我是一
个帮忙盖高速公路的建筑工人,我在电台广播节目之中知道了这个诗作
小组,而且我听说这个小组的聚会目的,是书写和郎诵诗作为主,我觉
得他们很棒。之後我就问自己为甚麽不和他们一起搞呢?」他期後向记
者补充,表示他觉得诗人都是比较有思想的人,而他更是一个思想家,
所以在工余时间内他有以写诗向社会进行表达。
已累积了两年写作经验的Blesie,是SMT的活跃成员之一,她提到:「以
前有一个朋友,她已经回菲律宾去了,两年前她告诉我SMT,并拉我一块
过来,起初我有些迟疑,只是想来看看,只是好奇。但来过之後,就觉得
很棒了。」亲临SMT聚会的现场感染力之後,实在无从摆脱这些诗作音韵
所带来的感染力。
他们见面时,大家轮流吟咏自己的诗作,过程中如七月的海岸般挟带灼
热气压及澎湃潮涌,一个人在朗读,其他的人也一同和应。在台北都会
中,除了直销说明会和若干基督教团契之外,大概难得能看见类似的情
景。备受现代工业文明腐蚀的今天,只有财迷心窍或是彼岸神话才足以
名唤内心躁动热情。但这群外劳,在日常生活的当下随机创作,保留住
消费主义以外的生价值。
「我在菲律宾时,只是普通人;现在,我不同了,我写诗。」Blesie庆
幸自己能加入SMT,对她来说,突破身份界限的不是金钱、国族及社经
地位。过去她在菲律宾是在跨国公司上班的白领阶级,後来想多出国走
走看看,最容易的管道就是透过仲介申请当外籍劳工。她指出一个人不
会因为职业身份而变得更特别或更普通。她旗帜鲜明地指出:她因写作
而伟大。
‧作为多元社会网络的文化艺术
来台己一年半的监护工Angelina,也是因为朋友口耳相传,结果知道有
SMT这团体,她回忆说:「当初是因为在教堂里,翻译了一些故事,结
果有个朋友见我好像很爱写,於是就叫我到SMT来。那时候是一年前的
事了。当时只有三十人在这个小组。」过往菲律宾外劳在台湾就只有
教堂可去,如果想作任何文化表达,也仅能在教会框架之内进行。但
SMT的出现,似乎是突破了的局面,开辟了更为多元的管道。但当记者
问及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时,就没有人说得准,可能是五十,也可能更多。
但较为活跃参与的,大概有二十多人。
SMT号召了各地的菲律宾外劳诗人,10个月前经朋友介绍到SMT的Ninet
强调:「我们不单止一同创作,而且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显然,
作为文艺团体之外,SMT也起着提供外劳一项社会支持的功能,他们更
利用SMT的聚会,以书写行动将现实生活的不满转换化约成为作品。这
些作品当中不乏佳作,其中Angelina就以一首《异乡人的希望》勇夺
"Taipei Listen to Me"外劳诗文大赛佳作。诗中她提到:
「……
我尽我所能 努力去配合
他们用最尖锐的喊叫来交代工作
…… 」
另外一位菲律宾籍监护工Zenaida,可能是因为破记者采访当天没有假
期,所以未能前来。她在外劳诗文大赛佳作得奖作品《谢谢 台湾》,
也是作为将压迫转换成美学有力示范文本:
「……
但许多时候 我默默的将心车关闭
因为我只是个陌生人 我只能卑屈顺从
温和的沟通是唯一的方式
…… 」
这样的艺术集结团体,除了是作品交流欣赏,更是相互情感支援。据
Lito说,在宿舍中的其他人都只能透过假日到处把马子舒解生活的苦
闷,异性关系往往既短暂又不稳定,而SMT因为成员间对文字的共同
使命,这样的社群却更为稳定。
在SMT的聚会现场中,像一般台北人到KTV一样,众外劳诗人轮流上场
表演,这样看来好像又更像是春天的呐喊。但分别是,在SMT内除了
人声吟诵之外,全部unplugged,而且连乐器都不需要,可说是民众
简约美学的示范。缺少了华丽物资,但现场气氛却毫不逊色。在诗作
分享的程中,朗读的抑扬顿挫的力度足以扣人心弦,而听众反应更是
令人意想不到,三、五分钟即出现一次转折的群众情绪,记者还在惊
奇叹服时,大家却又流泪和失声大笑好几回。
‧偏见之外……
奥兰朵收养的那位诗人,显是陷入「富人不懂诗」的意识形态牢笼。
如抛弃这种偏执视野,从SMT的例子之中,大家不难发现艺术的多元
展现与其「社会效果」,以及突破人们对於既定角色,特别是对於外
劳的看法。而他们的诗更是台湾社会的一面镜子,清楚照映我们在全
球化与迈向富裕国家的路途中,所逐渐变丑的容颜。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59.151.192
※ 编辑: KarlMarx 来自: 61.59.151.192 (04/27 16:26)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59.15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