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iao (LuxMe & Garnesh)
看板NTUAC88
标题环尾狐猴
时间Sun May 28 17:29:13 2000
PART I:
灵长类的起源、演化树和特徵:
灵长类为始新世中重要的一类动物,为"食虫类"的生物演变而来。最初的灵
长类生活在"古新世"(六千五百万年前~五千四百万年前),状似tree shrew(树鼩)。
依演化环境的不同(水中或是空中),演变成今日水獭和蝙蝠。有的利用树林而演
化成"原猴类"(始新世)。今天所要讲的主角-环尾狐猴,便是属於原猴类中的一
种。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灵长类的特色和演化的方向,将有助於我们稍後认
识狐猴。
灵长类的主要特徵和演化方向为:
(1):改变所有骨骼构造及运动方式。
(2):前肢,
也就是"手"的变化,使得手有
"散开的动作":五指张开,在原始的灵长类中此功能可以使其在奔跑、行走中有助於
体重的支撑
"合拢的特徵":使得双手可以弯曲成"杯状",以利进食。
"握的动作":这对树栖类的动物尤其重要,因为必须时时在树枝攀爬,故握
紧树枝便成为重要的技能。而指纹和指甲的演化皆与握的动作有关。
"可对立的动作":就是大拇指可和其他四指碰触
(3):强化的白昼视力、双眼视觉:适应树林中颜色和光强度的变化、距离的判断。
(4)齿列的改变:
(5)脑的增大与精致化:就狐猴等树栖类的动物来说,由於攀爬在树上需要能一个整合
不同刺激,继而作出正确、迅速、却具弹性变化的动作以为反应的神经系统,
由於在树林上层从事行走、摆荡和跳跃之前,必须先评估许多因子-距离、体重
、风力、估计错误时该如何补救,因此在化石中不难发现其脑容量渐增的现象。
而原始狐猴在始新世晚期(五千万年前)分化成较高等的灵长类,包括"阔
鼻猴"和"狭鼻猴类"。
PART II:
狐猴科总共八属十七种,全产於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其同类是原猴中比树
鼩更能适应树上生活的种类。狐猴的特徵为:趾爪除了第二趾为钩爪,可用来整
毛、搔耳外,其余四根趾爪均为扁爪,因为有了这四根扁爪,牠们才可以用「握」
这个动作来抓牢树枝;眼睛往脸部中央集中,所以已经具有「双眼视觉」。狐猴
的体型如猫,少数如鼠,长尾,口鼻似狐,主要在夜间活动,树栖,食物大多为
水果,偶而会吃小昆虫。这象徵着灵长类已进入杂食的状态。
狐猴中最大最有名的就是Ring-tailed lemur也就是所谓的环尾狐猴,牠的学名是
Lemur catta,仅产於马达加斯加南方乾燥森林中。牠的特徵是身体背面呈灰色,
腹面为白色,手、脸与尾上有黑色花样,尤其是在牠的尾巴上有黑、白毛所形成
的交错环纹,这也是牠被称为环尾狐猴的原因。
环尾狐猴的体型大约与猫一样大,眼大向前,鼻口似狗,有很大的犬齿,这些犬
齿在牠心情不好时会微向外暴,牠是动物园中最普遍常见的狐猴种,但也似乎是
最危险的其中之一,曾经有许多管理员被环尾狐猴严重咬伤。
环尾狐猴较偏地上性,当牠在地上行动时会将尾巴竖立成S型,这动作有着宣告主权的意味
,环尾狐猴基本上为草食性,会吃水果、花和树叶,很少吃动物性食物,日出之後才开始
活跃,日落後就休息。环尾狐猴所形成之群在所有狐猴中算是很大的,平均一群的成员大
约有十五只,到处移动,一起喂食与睡眠,虽然到处移动但喂食与睡眠都在一明
确之家范围中,当有外敌入侵时,牠们会全力防卫此范围。环尾狐猴从不筑巢,
晚上就以密集编制移动到传统的睡眠树上一起睡。
环尾狐猴具有狐猴中最丰富之叫声,包括卡塔、咕噜、爆破的哼鼻、唧喳、喵喵
与长嗥。晚上一起过夜时,若个体看到一只鹰或其他危险,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
惊叫声,而喵喵声则用作移动时使群体聚集在一起的讯号。牠们也使用视觉讯号
来传递信息,黑白相间的尾巴就具有这种功用。
环尾狐猴的交配期在四~五月,此时雄猴会将由手腕分泌的诱引液体涂擦在尾巴
上以引诱雌猴,雌猴在交配期结束後四个半月,也就是九~十月生产。每次通常
生一只,但双胞胎也是常有的事。幼猴在出生後会直接爬到母亲的毛上,由她携
带到独立为止,起初骑在母亲的腹部,两个月後改骑到背上,随着年纪增长,幼
猴会逐渐离开母亲,但一遇危险仍会立即爬回母亲身上。
环尾狐猴与其他狐猴之差异:
1. 其他狐猴为夜行性,环尾狐猴为昼行性。
2. 与一般狐猴长时间停留在树上不同,环尾狐猴在地面上与在树上的时间大致相同。
3. 幼猴在出生後会直接爬到母亲的毛上,由她携带到独立为止,起初骑在母亲的腹部,
两个月後改骑到背上,这种特性在其他狐猴中是很少见的。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twbbs.org)
◆ From: Dida.m7.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