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erypurple (紫)
看板NTU-Exam
标题[试题] 100上 陈东升 社会学甲 期中考
时间Tue Nov 8 14:42:37 2011
课程名称︰ 社会学甲
课程性质︰ 社会系必修
课程教师︰ 陈东升
开课学院: 社会科学院
开课系所︰ 社会学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 100.11.1
考试时限(分钟): 9:10~12:10
是否需发放奖励金: 是
(如未明确表示,则不予发放)
试题 :
1.芝加哥学派的George H.Mead 对於吴齐殷得到的结论是严酷教养是模仿的,
而不是经由社会学习的,他对於这样的结论会有什麽评论?为什麽?
三位对於儿童道德发展具有代表性学者 Margret Mead, Jean Piaget, Kohlberg,
假设他们在一起讨论冯函棣研究描述汉人家庭对於学龄前的儿童是透过
羞耻感教化进行,他们认为这样的社会化会产生什麽样的成果,又会有什麽评论,
为什麽?你认为这三位学者会有相同的评论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Edin and Kefalas 在"Why Poor women Put Motherhood Before Marriage?"
所提到未婚生子的贫穷女性,他们对於婚姻制度的观点是什麽?
他们为什麽选择在没有结婚之前就生小孩呢?
这篇论文透过社会行动者生命经验的探讨、听他们说故事来了解社会现象,
如何呼应 Mills 在社会学想像一文中提出「有些人耗费大量精力在淬链调查的方法
和技巧」的批评。
3.镜中之我是一个由芝加哥学派的学者 Cooley 所提出的关於社会化的重要概念,
他说「I am not what I think Iam and I am not what you think I am.
I am what I think and you think I am.」,这句话是什麽意思,请你用一般人
可以了解的方式来说明。
接着下来,请你用「镜中之我」这个概念来解释以下的两个范例,每个例子你要说明
显着他人或概括化他人是谁,它们对於行动者提出什麽样的意见,他们对於这些别人
的意见有什麽反应、用什麽样的策略反应(提示:Goffman),接着这些意见对於这些行
动者自我(self)的形成产生什麽样的影响。
两个例子指的是:1)Granfield 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在菁英法学院的自我形成
2)以长期工作为目标的脱衣舞者职业社会化中自我的形成。
4.监狱、军队、精神病疗养院都是再社会化发生的主要场所,当一位社会行动者被送到
这些全控机构,他们可能经历什麽样的社会化历程呢?这样的再社会化历程对於这位
社会行动者离开这些机构进入平常的社会可能会有什麽样的负面後果呢?为什麽?
5.如果你是在1945年从中国大陆到台湾来的社会学者,你会经历什麽样的重大政治或是
社会事件,这些事件将会如何影响台湾社会学的发展呢(例如,会创设什麽样的社会
学系、研究什麽样的主题、你在台湾成长留学日本的同事对於台湾社会之社会学研究
的定位等)?请说明之。当你创设社会学系後,几年後你就会教到1950年出生的大一
学生,他们大学毕业後到美国留学(例如萧新煌、叶启政、高承恕),他们可能学到
什麽样的社会学知识带回台湾呢?它们对於社会科学中国化的辩论会可能会采取什麽
样的观点呢?
6.C. Wright Mills 提到社会学的想像是将个人的麻烦(personal troubles)变成是
社会重要议题(social issues),他在书里举了失业的例子。我上课时也提到全世界
的就业人口是31亿,不过失业率是7%,也就是说大约有2.05亿人是处於失业状态,
有12%是兼职工作,就是超过3亿人是兼职的。不过根据联合国劳工处(ILO)2009年的
估计全世界有一半的工作是处於朝不保夕的工作(vulnerable employment)。
而以年龄别来说,十五岁到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是就业市场的受害者。在2007年年轻人
在OECD国家的失业率是14.2%,而青壮工作者则只有4.9%。到了2011年第一季
两群工作者的失业率分别是19.7%和7.3%,有些国家的状况是非常恶劣的,例如,
西班牙的年轻工作人口失业率从2007年的17.6%飙升到44%。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明为什麽
西班牙年轻人要发动抗争,OECD国家被归类为尼特族的年轻人有(NEETS as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将近一千七百万人(12.5% of all 15-24-year-
olds)。请你用一个人失业这种个人麻烦如何成为社会议题,来展现具有历史的、
非本位主义的与批判的社会学想像。(为什麽这是一个社会议题、为什麽失业会发生、
失业的现象对那些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什麽样的影响等)。
7.Sandel 指出社会成员是有团结义务的,团结义务和自然义务、自愿义务有什麽不同?
社群主义伦理学与自由至上主义伦理学两种立场,对於学校应不应该进行品德教育
会采取什麽样的想法,简单的说会是支持或反对,他们的理由各会是什麽?
如果现在在学校进行品德教育有两种作法,价值厘清模式(Value Clarification-
Models)与人格教育模式(Character Education Models),社群主义支持者、自由至上
主义支持者比较可能会选那一种?为什麽?
8.相对於假设人是自利的,我认为社会学的研究预设人是强互惠的社会行动者。
强互惠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即是自己付出的成本可能无法在未来得到回报,他仍然愿意
和别人合作,或者愿意惩罚不遵守合作规范的其他社会成员。
换句话说,强互惠的行动者除了回报别人对他的恩惠外,他也会考量、维护别人的利益
和福祉。请问强互惠的行动者是如何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出现的呢?接着,如果一个
社区内,有一些强互惠的行动者,也有一些自利的行动者,那这个社区如果要开始自力
维护社区一条小溪流的清洁,将会发生什麽事情呢?
9.一群瑞士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讨论三岁到八岁小孩的平等主义价值(对分资源)是如何变迁
的,他们分别以三岁到八岁的小朋友进行服从社会规范的游戏[(1,1)vs.(1,0)]、
嫉妒游戏[(1,1)vs.(1,2)]与分享游戏[(1,1)vs.(2,0)]来讨论这个议题。
请说明图一的资料分析结果代表什麽意思?三到四岁的受试者对待接受者有什麽特徵,
七到八岁的受试者对待接受者有什麽特徵(谁是平等主义者、谁是比较慷慨呢)?
图二是三种游戏针对我群(同班)与他群的接受者之资料分析结果代表什麽意思呢?
图三的资料分析结果代表什麽意思呢?请你简单的从儿童社会化过程来说明这些结果。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2.204.148
1F:→ Seanpan :社会系已收:) 11/09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