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104 (s104)
看板NTU-Archery
标题[资讯] 运动训练的旅程导航
时间Sat Jun 22 23:33:35 2019
这是五月底健身社的最後一场研讨,内容将涵盖完整的训练规划原则。
但由於期末较忙碌,迟至今天才把笔记摘要整理上来,内容可能有很多缺漏或记忆不全的地方。
==============================
《前言》
专项运动的训练是非常个人化的,不同的性别、年纪与体型会有不同的训练菜单,适合你的菜单不一定适合别人,反之亦然。
当前的运动训练,以「周期化训练」为主流,本文将陆续说明「周期化训练...」等专项训练的的具体原则内容。
健康 Fitness,包含Lifestyle、Diet、Exercise三方面,分别影响你的「贺尔蒙分泌、神经反应」、「身体组成、能量平衡」、「肌肉与骨骼、心肺与血管」。在这些面向中,很多人都会忽略「心肺血管能力」的加强,但如果心肺能力不好,可能会反过来限制你训练强度。
《你的目标》
要谈专项训练,必须先界定你的训练目标!
以讲者专精的篮球运动训练为例,要提升球员的敏捷度,就得先就追求的目标,详加分析有
Agility(敏捷性)──生理──技术─地面移动
│ │ │
│ │ └滞空跳跃
│ │
│ ├能力─肌力、心肺
│ │
│ └体态─身体质量
│
└知觉─心理能力....
所以要做射箭的专项训练,也要先分析射箭有哪些面向影响成绩表现,例如:肌力(是否足够驾驭弓的磅数)、心肺能力(是否能平顺的呼吸并维持长时间的运动表现)、神经系统(是否能精细的控制自己每一步的动作)...诸如此类。
《Plan的元素》
训练计画的基本内容,包含有强度intensity、类型Type、时间Time、目标Purpose、自我认知。
太低的强度是没有训练效果的,比如如果训练过程可以分心聊天、看东看西,很有可能就是训练强度太低,你没有把全副精力放在训练上;同样的过高的训练强度,对运动表现可能反而是有害的,这牵涉到自我认知的部分,忌讳好强要挑选对身体最有效、最适合的强度。但其实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通病是低估自己,所以训练强度都偏低的!记得不要对自己太好 XDD 要分清楚 You can't跟 You don't want to 的区别!
类型则取决於你的目标,是要增强肌力的阻力训练,还是增强心肺的有氧运动,或是针对专项进行的技术训练,都是训练要决定的一环!至於时间则是要看你有多少时间可以训练,还有要考量到训练後的恢复,依照这些条件,来安排训练计画的频率、时间...等等。
更进阶的问题,则要思考训练计画所要提升的,是你需要的(need)还是想要的(want)...等等,才能更好的在拟定训练计画时作取舍。
┌────┬─────┬────┬─────┐
│Purpose │Intesity │Time │Type │
├────┼─────┼────┼─────┤
│体脂 │RM │频率 │Cardio │
│心肺 │HR(心率) │Session │Resistnce │
│肌力 │VO2(摄氧)│Duration│Plyometric│
│... │RPE │速度 │Power │
│ │... │持续时间│Agility │
│ │ │TUT(注) │... │
│ │ │... │ │
└────┴─────┴────┴─────┘
《Plan的拟定流程》
训练计画拟定应该遵照,Measuring→Planning→Masterizing→Steering→...如此反覆循环。
Measuring是为了检测确认当前的身体状态与条件,并依照当前的状态作为起点,以安排後续的训练强度及内容。如果训练目标是肌力,通常是测RM,如果是针对专项能力的Measuring,就是检视目前的运动表现(田径秒数、射箭分数...)。再依照目标依序规划强度、时间、类型...完成训练计画。执行完一个周期後,再回头检视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以对计画作修正。然後再重新作一次测量,重新拟定新的强度(例如:增加负重)或安排新的训练菜单。
Planning的环节有些原则可以依循,依照不同的训练目标有不同的强度、组数、休息的指南。
以肌肉的阻力训练而言:
┌──────┬─────┬───┬────┬────┐
│Goal │Intensity │Sets │次数 │休息(分)│
├──────┼─────┼───┼────┼────┤
│Strength │>85% (1RM)│2~6组 │<6次 │2~5 │
├──────┼─────┼───┼────┼────┤
│Power │75~90% │3~5组 │1~5次 │2~5 │
├──────┼─────┼───┼────┼────┤
│Hypertrophy │67~85% │3~6组 │6~12次 │0.5~1.5 │
├──────┼─────┼───┼────┼────┤
│Endurance │<67% │2~3组 │>12次 │0.5 │
└──────┴─────┴───┴────┴────┘
而心肺的有氧训练,针对不同需求与训练类型,如:LSD、Pace tempo、Interval、HIIT...也有不同的训练频率、训练时间、心率强度的建议指南。(这部分我的笔记没抄录完全 QQ)
《训练理论》
主流的训练理论,普遍认为训练会给予身体压力,短期而言抑制运动表现(比如酸痛或没力...),但经过适当的休息与恢复,运动表现会进一步提升。因此适当的训练也要搭配休息,否则会适得其反。训练正是藉由训练与休息的周期化安排,不断刺激运动表现提升,促使比赛当下的运动表现达到最高,这就是主流的「周期化训练」的目的,理论请参照以下各图表或词条。
1.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Supercompensation
https://imgur.com/vmu7GM2
2.Stimulus-Fatigue-Recovery-Adapation Theory
3.Supercompensaion Theory
4.Fitness-Fatigue Paradigm
https://imgur.com/gSji4Xv
单一次训练遵循以下流程,Warm up→Training→Cool down→Recovery→...(Repeat)。并有以下的不同尺度的周期性区间。
┌─────┬────┐
│Period │Duration│
├─────┼────┤
│Session │~Hours │→Training with rest < 30min
├─────┼────┤
│Day │1 day │
├─────┼────┤
│Microcycle│1 week │
├─────┼────┤
│Mesocycle │1 month │→Traing block! 针对特定目的产生效果的周期单位
├─────┼────┤
│Macrocycle│月~年 │
├─────┼────┤
│Multiyear │年s │
└─────┴────┘
而对於专项训练而言,可以粗略的区分体能基础打底,以及技术训练期,相关理论可google「Matveyev Mode」(可见下图),大意是训练前阶段,强度低但训练量高,随之训练强度逐步提高,在越靠近比赛训练总量下降,并且在赛前提升技术训练,使的比赛日当下的运动表现能达到高峰!
https://imgur.com/bzXqwIb
而一个完整而且长期的专项运动训练,在前阶段的体能打底,可能相当的长,并且因不同的目标,而区分有不同阶段,大体而言越难提升的指标,要摆在越前面。比如今天如果要分别调整身体组成、加强心肺能力(体力),或加强肌肉无氧能力(肌力、肌肥大、肌耐力),可能心肺或减肢要在前头先做训练,再接续肌力训练,完成体能基础提升後,再进入技术训练阶段。
但上述是在有完整时间的前提下(比如一年期),如果时间所剩不多,可能同一阶段内会有多项目标的训练同时并进,比如同时在重训,也有在做有氧运动训练,也定期去射箭做技术训练,这种情况才是我们的日常...。
所以我们势必要面临不得已的情况-同时做重量训练以及有氧训练...等等,请务必注意不同类型的训练可能会互相干扰,讲师特别提醒如果要同时做重训与有氧,务必先做有氧再做重训後,避免有氧运动先把重训需要的能量耗乾,影响重训训练品质
(但相对的重训不太会消耗到有氧的能量系统,所以虽然重训後接着做有氧训练(跑步...等),对有氧训练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每次训练建议流程是,先跑步或其他有氧10分钟(暖身)→伸展做操→重训→有氧→收操。
但当然建议最好是,有氧与重训分天或分时段作(间隔30min以上,或分上下午训练),以避免互相影响。
《计画分析》
Cardiovascular function(Volume)→Strength、Power(Intensity)
↑ ↓
Skill(technique) ← Muscle、Mass(Life style)
一个训练计画,有以上四种可检视的面相,分别对应不同的训练内涵与检视标的。另外一个好的训练计划,也要秉持 Intensity、Volume、Recovery、Adaptation的原则缺一不可。
而训练计画中的各种训练动作,也要注意避免有彼此干扰的状况,单以肌力训练(重训)而言,要注意前面的训练动作,会不会造成後面动作训练效果不彰。比如通常要注意
大肌群先小肌群後,尤其是会互相辅助的大小肌群,另外
多关节动作先单关节後。
最後,训练的强度也要随着身体的进步来调整,除了完成一个training block重新做Measuring,来调整强度外,也可以参照所谓的「2-for-2 rule」(指的是当一个动作可以连续2次做超过设定的次数2次以上,代表该动作的负重可以往上调整。负重调整的幅度,对一般新手而言,上半身通常可一次加2.5kgw,下半身肌群较大较强可一次加5kgw;但如果是已经训练两三年以上的老鸟,进步一点点都很困难,所以还是要看自己所处的训练等阶与需求而定。但总之训练一定会进步,所以训练要维持相同效果,负荷一定要增加!否则效果会持续递减(身体会逐步适应)!
《重训组合法》
最後特别针对重训的训练组合,提供一个表格做说明,供大家依照需求加入自己的训练规画当中。大家也可就这些词汇去google获得更丰富详细的资讯。
┌──────┬────────┬──┬───┬───┐
│Type │purpose │强度│训练量│时间 │
├──────┼────────┼──┼───┼───┤
│Super set │成对拮抗肌交替 │3☆ │4☆ │3☆ │
├──────┼────────┼──┼───┼───┤
│Compund set │同一肌群多种动作│4☆ │3☆ │3☆ │
├──────┼────────┼──┼───┼───┤
│Giant set │相近肌肉群 │5☆ │5☆ │5☆ │
├──────┼────────┼──┼───┼───┤
│Cluster set │Increase output │5☆ │4☆ │2☆ │
├──────┼────────┼──┼───┼───┤
│Warm-up set │活化肌群 │1☆ │1☆ │1☆ │
└──────┴────────┴──┴───┴───┘
另外在训练当中,也可以搭配不同的类型,来缓解训练特定部位或类型造成的疲劳感。比如射箭射累了,可以安排其他种类的运动,像是游泳、瑜珈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网路上也会有很多的参考菜单,诸如力量5x5、Push-Pull-Leg、German Volume Training...等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多搜寻了解。(行之有年的特殊目的重训菜单,很多健身youtuber都会介绍。)
《Q&A》
研讨结束後的QA时间,摘要几点值得讲的~
◎关於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要有效果,重点在於持续性,不能只是跑一下下,重训前建议的暖身,大多落在5分钟到10分钟不等,其目的在於提升身体温度、心律...,好让身体准备好迎接後续的训练,但这麽短的时间,完全不会对心肺能力有所提升喔,尤其以减脂为目的的有氧运动更是如此!
肌肉的阻力训练(无氧),能有 RM 、组数、训练量(组数*次数*负重)、休息间隔等概念与参数,来判断训练强度(intensity)。相对的有氧运动,也有 VO2(摄氧量)、HR(心律)、RPE(自觉强度)可作为依据,但摄氧量需要精密仪器,自觉强度又太主观,所以建议以心律(HR 或 HRR)作为衡量标准!
一、HR(心律)
HR 要高於65%~75%的 HR_max(最大心跳率),并维持30min以上,而 HR_max有两种估算公式,「HR_max=220-年纪」或「HR_max=207-0.7年纪」,可以两种都算算看,取高的数值来做标准。举例来说一个20岁的大学生,HR_max大概为200或193。他的有氧运动建议强度,落在心跳每分钟140下以上并维持30min。
二、HRR(心备储率)
所谓的心备储率,是指 HR_max-HR_rest(静止心率),以心跳可变化的范围作为衡量基准,建议有效的有氧训练,要让 HR 达到(0.7* HRR + HR_rest)以上并维持一定时间。举例来说,一个20岁的大学生,HR_max估算为200,静止心率经过测量,为72,HRR=200-72=128,那他的建议心率就要在(128*0.7+72=161.6)以上,这种算法排除了静止心率被打折计算,所以标准会较高,训练强度也会比以 HR 直接计算更扎实。
当然每次训练都要测量自己的心率是否达到标准,是一件很累很繁琐的事情,所以在前几次的训练,确认过自己的心率以後,後续可以以 REP(自觉强度)作为判准,当觉得跑步机/自己跑步的速度太轻松,就可以加快,直到觉得自觉强度跟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一样累、一样喘。
◎关於新手怎麽入门
对於还没有重训的习惯的人,随便训练都会有大幅的进度(蜜月期),所以重点在於 一、养成运动习惯 二、避免受伤。等到熟悉动作了再来做 Measuring(测RM)。
对於新手(我自己的判准是接触重训不到一个月),直接测 1RM 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一来身体动作不够熟悉,可能会有严重代偿或肌肉拉伤的风险,二来再有代偿的机制下,测出来的 1RM 也不是该肌群真实的 1RM,直接照着这个假的「1RM」估算出来的强度,可能都是超过你身体能力的,反而会阻碍你在各种动作所需要掌握的「感受度」(牵涉肌肉发力的神经连结与控制...)。
但新手可能会问,那怎麽判断自己该举多重?还是老话一句,新手随便练随便进步,重点在培养习惯!如果真的想估算,可以参考 RM 换算表(去google!),但换算法一定会有误差,误差大小随着输入的RM数越高而越大,比如20RM去换算的误差,一定大於用10RM去换算!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4.43.166.94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NTU-Archery/M.1561217619.A.BF2.html
※ 编辑: s104 (114.43.166.94 台湾), 06/22/2019 23:40:42
※ 编辑: s104 (140.112.25.27 台湾), 06/24/2019 09:37:35
※ 编辑: s104 (111.243.42.84 台湾), 06/24/2019 23:35:55
※ 编辑: s104 (111.243.42.84 台湾), 06/24/2019 23:37:39
※ 编辑: s104 (111.250.86.72 台湾), 06/27/2019 00:30:07
※ 编辑: s104 (111.250.86.72 台湾), 06/27/2019 00:31:33
1F:→ s104: 大致把摘要打完了,顶多之後有空再标色画重点... 06/27 00:34
2F:→ s104: 讲师在QA有示范怎麽排重训菜单,但那部份不好呈现,有需要 06/27 00:35
3F:→ s104: 找我或有经验的学长姐讨论吧! 06/27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