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NTU-Archery
标题转贴文章--2003诺贝尔奖系列‧医学之旅
时间Fri Dec 12 08:20:24 2003
※ [本文转录自 NTU-Karate 看板]
作者: 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 NTU-Karate
标题: 转贴文章--2003诺贝尔奖系列‧医学之旅
时间: Fri Dec 12 08:20:10 2003
《2003诺贝尔奖系列‧医学之旅》 MRI的美丽新境界
2003.11.16 中国时报
屈指数来,
与MRI(核磁共振影像)相关的领域,
已获得了五次诺贝尔奖,
并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新宠…
核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近年来已成为
放射诊断医学上一个重要的工具。MRI是利用射频无线电波作为刺激,以
观察特定种类之原子核在强大的静磁场下,受到扰动後於恢复平衡过程
中,所发出来的磁矩变化信号。我们可以利用法拉第定律,转换磁矩变
化信号为电信号,并经由二维傅立叶转换运算,求得物体中原来的原子
密度的影像。这个技术的优点除了不须要侵入人体,即可得人体的任意
方向剖面图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人体软组织任意截面的结构,及
其他众多的物理参数讯息,而且尚未发现其对人体造成伤害。
核磁共振(NMR)的研究最早是由史丹佛大学的Felix Bloch以及哈佛大学
Edward Purcell二组研究团队在1946年所发表,但是那段时期有关核磁共
振的研究集中於使用连续变化的无线电波进行化学结构之分析。第一张二
度空间水标本的氢原子NMR影像,由在纽约州立大学 Stony Brook分校的
保罗‧劳特布尔(Paul Lauterbur,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於1973年
所发表;位於英国诺丁罕大学的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
2003诺贝尔医学奖另一得主)则在同年提出「NMR之固态绕射条纹」。这些
实验最主要的共同点,是使用具有线性梯度的静磁场来显示物质於空间之
分布,这个重大观念使NMR 迈进了MRI的领域。
MRI之得奖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在1991年Sir Ernst因Pulse N MR及
2D NMR获得当年的化学奖以後,匆匆又过了12个年头。回顾NMR 的诺贝尔
史,1944年拉比(I. Rabi)即因量测原子核的磁矩而获颁物理奖;1952年
发现NMR现象并精确量测出来之F. Bloch和E. Purce ll也共同获得诺贝尔
物理奖;连同2002年K. Wuthrich因应用NMR来决定生医巨型分子之三维空间
结构而荣膺化学桂冠;屈指数来,与NMR 相关之领域已获得过五次之诺贝尔
奖项。
今年得奖人的贡献何在?
一般NMR实验均须将磁场调整均匀,以求得不同结构的精确频谱讯息。不均匀
的磁场将导致异常过宽之频带,因而丧失了据以分析不同物质结构之频谱监
别率;此一调整磁场过程称做shimming,这是一个入门者必须学习的基础功
夫,物理学家及化学家以前已用了数十年。我们今天回顾历史,的确很难想
像二十多年来,竟然没有文献显示曾经有人想到过用这些平常想要去之而後
快的「杂讯」,来形成有用的「空间物质分布」信息。
劳特布尔及曼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即明确指出利用不均匀的磁场「梯度」
来形成「空间解析度」,利用可控制之梯度大小,将空间讯息直接转换成频
谱之讯息,将NMR原理由结构分析,贯穿至空间物质数量分布之影像。仔细
想想,这两个完全互斥的讯息,一般人的确很难跳出传统训练的巢臼,想像
出其中的关联。一般化学家总觉得要不就在频谱上根据位置告诉我们这是什
麽物质,不然就是从影像的观点出发,只要能将特定空间上的物资多寡显示
出来即可。时至今日,MRI的发展迅速,除了可将物质之立体空间分布显示出
来,更可以结合NMR光谱分析特色,将一个组织中不同成份如脂肪、水分、
化合物之浓度影像,於MRI中分别显示出来,以作为诊断及手术治疗之依据。
曼斯菲尔德的贡献
除最先提出线性梯度之外,曼斯菲尔德所在的诺丁罕大学,在MRI 上亦有长期
而重要之贡献。现今使用的超快速成像方法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 EPI),乃由曼斯菲尔德於1977年提出。此一理论整整领先科技达
20年,直至90年代末,工业科技才有能力将其构想呈现出来。在梯度技术方
面,曼斯菲尔德於1986年提出主动遮蔽梯度系统,可说是现在MRI能够快速而
准确测量许多物理参数之重要基石。其他如应用在三度成像之回波立体成像
(Echo Volumar Imag ing, 1989)及无噪音之MRI系统,至今均仍走在现代
科技的前端;其在诺丁罕的实验室与另一个亚伯汀大学的实验室,亦可说是
全球MRI 产业人才的摇篮与进步动力。
MRI的应用
MRI自劳特布尔发表第一篇的论文後,历经另一个十年的软硬体发展期,於
1980年初方才有临床之仪器上市。直至今日,MRI仍在快速的蜕变中,硬体
不断创新、功能不断增加。整个MRI领域丝毫未见任何发展之迟滞。简单说
来,MR之应用由早期1980年代之T1、T2及密度影像开始,发展至1986年左右
之流场分布影像,研究者可以在不注射显影剂下,将身体内部的血液流速场
V(X, Y, Z, t)显示出来。同时为配合医生的诊断,亦发展出MR之血管摄影。
在1987~1989年,为缩短病人之检查时间,MRI在於软硬体方面均有长足的改
进,一方面使用快速成像方式,一方面也从事如前所述更精确之梯度波形仪
器设计。其同时之研究则以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影像之应用
为最,得以藉此从事脑中风之早期诊断。此外,MR温度影像亦同时发展,今
天医师已可以在热治疗中观察病人之即时温度影像,以观测组织之加热治疗
效果。
自1990年後,MR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总的来说,由静态进入动态,由解
剖进入功能;成像不断加速,内容不断功能化。1990年开始的功能性影像
(fMRI)将MRI的影响,由医学带入认知科学界,全球由1995年开始进入fMRI
之热潮。直至今日,MRI的就业市场一直处於居高不下的人才需求状态。超快
速的影像仪使用曼斯菲尔德在1977年所提出的EPI方法,将成像时间大幅缩短,
连跳动中的心脏及位於其上之冠状动脉,都得以在1995年之後直接呈现出来,
MRI几乎已成为医学影像中之透视V8摄影机。
另一方面,结合NMR分析光谱与MRI成像於一体之光谱MRI(Spectroscopic MRI)
也大幅提昇MRI之功能面,得以在人体上直接观察到特定组织的生化反应及异
常组织的范围。其他如MR弹性影像、MR压力影像、MR电流场之影像,均正在发
展中。即时监测之手术用影像系统(MR Intervention)亦开始使用,其影像
本身不但使用在手术前的计画,更直接应用在手术中,以得到即时之反馈。如
此之手术,伤口更小,癒合亦快,住院时间也跟着缩短,加上其手术成功率高,
业已成为未来手术房之新面貌。
随着基因体的发展,21世纪的MRI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纪元。生医分子影像得以在
活体上直接观测到特定的基因表现与蛋白质表现;新的多通道成像MRI
(Multi-channel Parallel Imaging)将再向下缩短既有的成像时间;生医分
子影像对空间解析度、时间解析度及信号杂讯比的需求,预期将使MRI在可见的
未来内,产生划时代的改变;除了医用MRI系统将不断成长,配合生技制药使用
的小型MRI系统亦将不断推陈出新,朝微米级、微机电、及可携带式之MRI来发展。
对国内研究的期许
分析国内三大MR研究中心,荣总以大脑科学为主;台大以创新科技为主轴,
未来将与台大医院加强临床研究;而中研院生医所则以生技为其特色。这三
大研究中心各有其发展重点,唯规模均小,且缺乏完整架构,目前虽已於特
定领域领先,但很难与国外之大中心做全面竞争。我们最近与国外相关学者
接触,一方面感受到国外着名实验室对我们成果的高度兴趣与肯定,一方面
也为国内如何继续更上一层楼而思索。
前人的一念之间,造就了MRI之美丽新境界。如何为後人创造更好之环境,实
为我们今天之当务之急。
--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39.223.28.55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39.223.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