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sfish09 (螯)
看板NCHU-PP87
标题彼得原理
时间Fri May 27 06:43:20 2011
卢希鹏@讲理专栏 经理人杂志 2011/05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银行中有一个怪制度,就是服务好的行员就会升迁做主管到後面盖图章,而服务不好
的行员,因为升不了官,继续留在第一线服务客户。结果,在第一线服务客户的,要
嘛就是没经验的新手,不然就是表现不好的老员工,凡是第一线表现良好的员工,就
被调成第二线的主管,从此不再面对客户。
软体公司好像也是如此,举凡程式写得好的程式设计师,就会升任为经理,而程式写
不好的员工,因为无法升迁,留在基层继续写程式。结果,留在基层写程式的,要嘛
就是新手,不然就是程式写不好的程式设计师。凡是表现良好的程式设计师,就被调
任成主管。从此不再写程式。
如果这个现象再发展下去,就是做得杰出的经理,将会升官成副总,不再继续做经
理。而继续做经理的,多半是做不好现职而无法升迁的人。这样下去,一个稳定的组
织,每个位置都是升不上去,或是不适任现职的人。
这个现象早在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於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书
就发现了,也就是人们会因为自己的能力特质限制,升迁到一个无法胜任的位置就停
住了,导致稳定组织中到处充满不适任的人。
彼得原理告诉我们,企业不应该以升迁做为奖励的方式,於是,好的银行行员可以继
续做行员,但是待遇需要比照经理。好的程式设计师可以继续留在基层写程式,待遇
甚至可以比照副总。如此一来,彼得原理的现象就可以稍微解除。
不过,当经理人所在的组织仍以升迁做为奖励途径的话,就要注意每次的升迁,都代
表着自己能力与特质的改变。通常基层员工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注意琐碎事务的逻辑
关系,但高阶主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强调直觉的人际关系。如果升迁後自己的特质
没有改变,自己可能就是下一个彼得原理的产物。或许,对一个升迁的经理人,要记
住: 「换了位置,一定要换脑袋」。
在组织中,不同阶层的人应该有着不同的脑袋。听说有一位贵妇到一家精品店买东
西,买回去觉得不适合,第二天来退货,不料基层店员说,我们公司的政策是货既售
出、概不退还,是不接受退货的。这位贵妇搞不过这位店员,就大声嚷嚷说要你们老
板出来。这位老板在後台听见了,一见这位贵妇是大户,急忙出来,并马上就改口
说,退,当然退,谁说不可退货的。这位店员还很生气的跟老板说,你怎麽这麽搞不
清楚,你不是才告诉我们不接受退货的。
谁才是搞不清楚的人?
基层员工的脑袋通常是「搞不清楚的清清楚楚」,搞不清楚的是不知老板的想法,清
清楚楚的是做事的细节。员工没有错,只是搞不清楚为什麽要那麽做。公司有标准作
业程序,但那是应付公司的标准状况,眼看的就要得罪一位公司重要的客户,这不是
标准状况,当然不适用标准作业程序。「搞不清楚的清清楚楚」的人最爱说按规定要
如何。基层经理人应该按制度来做事,只是他们搞不清楚,组织不是为制度而存在,
应该是制度是为企业组织而存在。
当你升迁成中阶主管时,你的脑袋就要变成「搞得清楚的清清楚楚」。你要先搞清楚
老板的想法,再去清清楚楚的做事。如果你凡事按制度来,你就是彼得原理的产物。
中阶主管知道,制度不是目的,制度是帮助企业完成使命的工具,当老板的意见与制
度不一致时,通常改的是制度,而不是老板的想法。听起来很狗腿,企业中不正是有
能力又狗腿的人升官吗?
当你有机会成为高阶主管,你就要学习「清清楚楚的搞不清楚」。清清楚楚的是企业
的方向,搞不清楚的是对人对事的细节。高阶主管面对的情境常常不是标准状况,搞
不清楚是给自己留弹性,但是心里却是清清楚楚的在盘算。他们知道「难得糊涂」的
重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和气不就生财了嘛。
管理学院就在训练这三种人,大学生没有老板,若不用功读书,就会成为搞不清楚的
搞不清楚。研究生渐渐知道你的指导教授就是老板,开始学习取悦老板,所以毕业後
有机会当中阶主管,是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而EMBA的学生呢? 自己可能就是老板,
所以学校对EMBA课程的设计可是清清楚楚,对期末的考试呢? 就难得糊涂吧。
不知道你/你是否也有同感 ?
--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说到心酸处 荒唐越可悲 由来同一梦 休笑世人痴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22.118.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