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rolsp (小勇者卡洛)
看板Movie-Score
标题[心得] 生命三部曲 其一:Koyaanisqatsi
时间Tue Aug 13 15:16:55 2013
※ [本文转录自 movie 看板 #1I2TqD_q ]
作者: carolsp (小勇者卡洛) 看板: movie
标题: [心得] 生命三部曲 其一:Koyaanisqatsi
时间: Tue Aug 13 15:15:20 2013
配图见部落格
http://egocentricnotes.blogspot.tw/2013/08/qatsi-trilogy-koyaanisqatsi.html
以下纯文字复制。
----------
生命三部曲 (Qatsi Trilogy) 为 Godfrey Reggio (1940-) 所执导的三部
无语言 (non-verbal) 纪录片:Koyaanisqatsi、Powaqqatsi、Naqoyqatsi 之总
称。电影的片名来自霍皮语 (Hopi),"qatsi" 意为 "life" 或 "existence",
前方连写的词头则各有字义。根据导演的谈话,这三部无旁白对话的纪录片将诠
释权交给了观看者,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理解的方式。三部曲的音乐均由知名的
极限主义/极简主义 (Minimalism/Minimal music) 作曲家 Philip Glass (1937-)
操刀,[1] 而电影中的画面也与音乐特意配合,这使音乐的重要性被大幅提昇,
不仅只是「配乐」而已。
首部曲 Koyaanisqatsi 是 Godfrey Reggio 所执导的第一部电影。
"Koyaanisqatsi" 的字义是三部电影片名中最多样的,片尾列出了五种意思,其
中第三义 "Out of Balance" 偶尔会作为副标题加在电影名後,然只表述了部分
意思而已。此片常见的中文译名为《机械生活》,而「机械」一义反倒是原文中
所无的。语意多样的字词本就有翻译上的难处,我有本参考书乾脆直接将片名音
译为《科亚阿尼斯加奇》,真是帅极了 (当然我不排除译者因无法理解字意而只
好如此的可能性)。
◎片尾的释义画面:1. 疯狂的生活 2. 生活在混乱中 3. 失衡的生活 4. 崩解的生活
5. 寻求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生命状态。
此片的开拍故事颇长,简单说 1974 年 Reggio 创办的 IRE (Institute of
Regional Education,地区教育协会) 有一小笔来自 ACLU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的捐款结余,而当时受雇於 IRE 的摄影
师 Ron Fricke 说服了 Reggio 以此制作一部纪录片 (Fricke 的工作与取镜大
幅影响了最後成果,Reggio 称其为 "genius")。拍摄工作始於 1975 年,最先
完成的画面包括该年的 Pruitt-Igoe 拆除案 (St. Louis, MO) 与各大城市中的
人群活动,之後慢慢加入了城市的交通景象,以及流云的缩时摄影 (Time-lapse
Photography)。历经经费耗尽与改换胶卷规格等波折,摄影大约花了三年许完成,
其後又花了三年时间制作音乐与後制剪辑,於 1982 年 4 月首映。
◎电影的第一个画面,岩刻 The Great Gallery, Horseshoe Canyon, UT。刻凿年份约为
1500-4000 年前,监於无任何文字资料,刻画内容与刻凿者皆不明朗。
电影画面始於美国中西部粗犷的自然景观,由静态的奇岩、荒原慢慢推展到
动态的风吹沙、地热蒸腾与鸟类飞鸣,此前的画面与音乐大致是舒缓的。然後是
采用缩时摄影的云海翻涌 (Cloudscape) ,进入此主题後画面与音乐两者开始加
快了速度。虽然画面使用了快速播放,但中间却又插入了几个水波的正常速度镜
头,显示快转的云气流动也不过与自然界中可能出现的节奏相若而已。电影的前
1/4 镜头都徜徉在自然中,直到各色风光展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矿场与发电
厂──中被截断,合成管风琴的尖锐声音冲入耳际,音乐变得更加强烈 (Resource)。
◎被自己排出的黑烟逐渐吞没的运煤机,这幕配上强烈的音乐节奏,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镜头随後拉进城市。由城市中的交通工具与用於战争的飞机船舰 (Vessels),
到城市贫民区与各种建筑的拆毁 (Pruitt-Igoe)。音乐与画面在最後一个主题
(The Grid,或许是指城市街区如同方格般) 中如疯狂般升速,人群、车辆、生
产线等景象一路狂飙,达到令人目不暇给的高速。而後镜头往空中暂时抽离,合
成管风琴与霍皮的预言缓缓地一同响起 (Prophecies),画面也随之回归到正常
速度,甚至慢速播放。但火箭──与片头相同的 Saturn V──依然在
"Koyaanisqatsi" 的吟唱声中点火发射,然後陡然爆炸,引擎在燃烧中旋转着坠
落。The Great Gallery 的岩刻再次出现後,眼耳中只留下了片尾的黑暗与嘈杂。
◎燃烧着坠落的火箭引擎,为 Atlas-Centaur (1962) 或某个 1960 年代的 Atlas 系列
火箭,非之前点火的 Saturn V。
Koyaanisqatsi 一般说法呈现的是城市生活/科技与自然环境间的冲突与失
衡。片中大量运用了慢速与缩时摄影,使音乐节奏和画面速度 (指拍摄速度或画
面中的物体移动速度) 能彼此相合。自然环境部分大致是各主题连贯,逐渐迭加
速度与强度,主要使用的是真实乐器,合成器的存在感不强。而城市生活部分的
整体节奏则是由慢始,而後加快到极致,再回归慢,全程音乐几乎都很强烈,合
成器的角色比例也较前部分重。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活两部分的画面节奏与音乐构
成是不太一样的,我认为本片的「失衡」便是表现於此。
◎Wall Street 的幽魂,正播与倒转的残影们同时交叠着。
本片於 1983 年正式上映,而 Reggio 将其发行权卖给了 Island Records
新成立的分支公司 Island Alive。此公司之後被卖给了 PolyGram,PolyGram
的部分权利又被 MGM (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Inc.) 买下。於是版权仍
维持在 IRE 手上,发行权却因多次转手而混乱不已。直至 MGM 和 IRE 达成协
议後,家用版本的 DVD 才终於得以发行,和第三部电影 Naqoyqatsi 於 2002
年一同问世。
Koyaanisqatsi 除了是 Reggio 初次执导之作外,也是 Philip Glass 的第
一部电影音乐。当年导演辗转提出作曲邀请时,Glass 一开始还回答「我不写电
影音乐的」,结果这部成功作品大幅提昇了他的知名度,也让他巧妙地开始「转
型」了。目前 Glass 写作的电影配乐作品多达两位数,拿了三座奥斯卡奖,还
被定位为重要的电影配乐作曲者。从古至今的作曲家们多半得靠给委托者/赞助
人写曲子维生,这年头的电影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衣食父母罢了,但「严肃音
乐界」多半对此还是颇有意见。Glass 在涉足电影配乐工作前已有了不少备受推
崇的作品,包括他的歌剧三部曲 (Einstein on the Beach、Satyagraha、
Akhnaten,个人很喜欢这几部音乐),早累积了不受此影响的声望。但依然有作
曲家沾了电影配乐後就像甩不掉腥气似的被忽视,比方说近年来逐渐获得「平反」
的 Erich Korngold (1897-1957) 即如是。
此部的音乐也是生命三部曲中故事最多的,所以接着就来谈谈 CD 版本吧。
第一版原声带与电影同发行於 1983 年,正是 CD 这个新媒介刚开始正式商业化,
而 LP 仍稳占主流优势的年代。初版原声带共发行了卡带、LP、CD 三种形式,
但为了配合 LP 的容量,此版只收录了部分缩减长度的主题,内容仅有 46 分钟。
1998 年,Glass 在华纳的子厂牌 Nonesuch 重新录制了第二版 CD。除了增加收
录的主题外,也调整了音乐长度,收录时间达 73 分钟。此版 CD 摆脱了纯电影
原声带定位,而以 Glass 的作品名义发行。之後在 2009 年,Glass 的自有唱
片品牌 Orange Mountain Music 发行了 Koyaanisqatsi 的完整版原声带。除了
截去部分音效片段外,这版由影片母带中抽出的原声带,几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
片中使用的所有音乐。
◎三版 CD 封面,发行年代由左至右递增。
在市面上流通的这三版 CD 中,若只是想享受极限音乐的摧残,[2] 可购入
1998 年的重录版,此版录音效果最佳,且应是最易入手的。但若欣赏这部电影,
则不妨考虑其他两个原声带版本,特别是收录音效的完整版。由於音效在画面与
音乐间扮演着微妙的桥梁,故虽因母带转录之故,此版的录音效果并不佳,[3]
并带有母带中已有的声音瑕疵,但我认为还是有其价值──毕竟录音品质若完全
等同价值的话,那历史录音们就可以通通拿去填海啦。音质的缺陷对深受此片吸
引的人而言,应不至构成阻力。
◎片尾的霍皮预言:1. 若从大地中挖取珍宝,我们将迎来灾难。2. 净化之日将临时,空
中会有蛛网来回飘荡。3. 天上或将落下一匣灰烬,烧尽大地与海洋。
Koyaanisqatsi 的拍摄故事显示本片剧本与镜头并不是一开始即设计好的,
而是随着拍摄工作进行与团队阵容改变逐一添入影片中,因此若想由此片中勾勒
出个完整的脉络或许是不太可能的。如文章开头所言,导演对如何诠释此片完全
开放,也不认为观者能否与他有同样的理解是重要的。Reggio 认为一般使用的
语言已无法再描述这个世界,因而选择了一个无文字的语言作为片名,由是尽量
减少了象徵意涵,并增加了此片的不可描述性。他唯一相关的评论为自言所纪录
的是 "qatsi/life",即片中「呈现」的科技与城市生活,而非警醒世人它们
「造成的影响」。我认为 Reggio 想说的是:这就是我们呼吸与生活的世界,而
这就是了,仅仅如此而已。
──────────
[1]^ Philip Glass 在 1980 年代後风格开始转变,脱离了早期的极限主义形式,他宣称
不再写作「极限音乐」,并与这个标签保持距离。不过为了行文方便,就先姑且称之吧,
他的极限音乐领导者形象还是太强烈了。
[2]^ Amazon.com 有个商品评论说听 The Grid 时简直像在受水刑,我对此只能表示恭喜
进入极限主义的思考领域 (误)。
[3]^ 个人听感像是从单声道分离出来的假立体声,但常接触早期录音的爱乐者应知单声
道或立体声并非判定录音好坏的绝对标准。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4.25.203.11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转录者: carolsp (114.25.203.11), 时间: 08/13/2013 15:16:55
1F:推 Earendil:片名翻译大多是片商定稿,跟译者没甚麽关系 08/15 13:13
2F:→ carolsp:楼上是指参考书那边?该书不是电影领域,而且有点年纪了, 08/16 23:12
3F:→ carolsp:当时应该还没有片商或中文片名。 08/16 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