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ulsold (献给浮士德的灵魂)
看板Movie-Score
标题联副:从默片到有声片
时间Wed Mar 5 23:25:27 2003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6/1217888.shtml
今天的联合报副刊刊载了蓝祖蔚的一篇书摘文章,谈电影配乐的起源。
从默片到有声片
【蓝祖蔚】
奥斯卡金像奖刚刚宣布今年的入围名单,电影音乐奖项入围
的有老将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与艾默‧柏恩斯坦
(Elmer Bern-stein)交锋(两人合计被奥斯卡提名五十六
次),还有实验音乐大师菲立普‧葛拉斯(Philip Glass)
、汤玛斯‧纽曼(Thomas New-man)、艾略特‧高登索
(Elliot Goldenthal)虎视眈眈,堪称一场龙争虎斗。
我们早已习惯电影是影像与音乐的结合。当《铁达尼号》席
卷全球、创下千万销售佳绩後,我们也自然认为电影音乐是
电影不可分割、极为有利可图的周边产品。
但是少有人知道当电影还是默片时代,它就已经有音乐了,
而最早一首专为电影编写的音乐出自法国大作曲家圣桑
(Camille Saint-Saens)的手笔。即将出版的《奥斯卡奖
作曲家的故事》一书(商周出版),以三万字篇幅详细介绍
电影音乐的由来,以下是部分摘录。
默片电影的音乐
没有文献记载史上第一部加了音乐的电影是哪部,影史上第
一首电影伴奏的音乐叫什麽曲名?
最早,电影不会说话,也没有负载音乐,俗称「默片」。活
动的影像是最大的惊奇,生活的重现是最大的号召。卢米埃
兄弟(Auguste & Louis Lumiere)开始派人带着他们发明的
「活动电影机」四处巡回放映,电影纪元就从他们的放映行
动展开。
但是,卢米埃兄弟和他们的技师们很快就发现了音乐的妙用
。映演默片其实一点都不安静,一方面因为「活动电影机」
笨重又巨大,齿轮转动、木板震动都是嘈杂噪音;另一方面
则是因为默片内容简单,就算活动影像再新奇再刺激,看久
了,难免就觉得无聊。如果现场能找乐师伴奏,或者是用留
声机播放音乐,既可以压盖掉机器马达噪音,又可以增加看
电影的趣味,何乐不为?音乐伴奏就此逐步成为电影映演的
不成文规定。
默片时代的音乐伴奏分为乐师演奏或唱片播放两类。电影内
容是轻快喜剧,乐师就演奏轻松音乐,遇上悲剧就换成哀伤
音乐。演出的乐师有时是单人独奏,乐器是钢琴或小提琴,
有时是多人合奏,最多的时候就是乐团合奏了。
市场证明有音乐的默片就是比没有音乐的默片来得讨喜,所
以知名的电影院业者都全力投资,务求改善戏院的音响演出
效果,知名的「商标」和「首都」戏院的经理人山缪‧罗萨
菲尔(Sameul Rothafel)就曾经聘用百人管弦乐团来演奏
电影的背景音乐,洛依(Loew)连锁戏院也曾经雇用六百位
管弦乐师和二百位风琴演奏家,演出过六千多首音乐。
当时的音乐表情非常即兴自由,没有统一版本,全看乐师本
事,或是放映师能找到什麽样的唱片。以致一部电影公演时
音乐版本可能各不相同,观众的感受也就因「乐」而异。也
有一些电影,不论内容为何,观众听到的都是同样的乐曲,
因为驻戏院的乐师只会那几首曲子,不论换什麽片,配乐方
式和内容都一样。这样的映演效果当然是创作者和投资者都
无法容忍的。
默片电影配乐的发展
一九○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一群剧场工作者合组的「艺术电
影」公司(Film d 'Art)推出了一部十五分钟长的电影《刺
杀德吉斯公爵》(L 'Assassinat du Duc de Guise),导演
安德列‧卡梅特(Andr搸Calmettes)邀请了高龄已经七十三
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圣桑(Camille Saint-Saens)为该片特
别写下主题音乐,而且在戏院现场由乐团演出该曲。圣桑使
用了弦乐、钢琴和木管来表现这个十六世纪的王朝夺权悲剧
,而且他非常清楚电影中使用的音乐只是来搭配衬显电影的
戏剧力量。圣桑的这首作品,公认就是影史上的第一首专为
电影谱写的电影配乐。
圣桑的电影配乐概念给後世的电影工作者不少灵感,既然音
乐已经是电影映演不可或缺的表演艺术,演奏单一的音乐版
本成为创作者共同奉行的理念,不再像以往一样,各戏院自
行其是。有的人是随影片拷贝附带音乐乐谱和曲目单,要求
乐师们依序演出;有的人则是检附了唱片,要求放映师视影
片放映进度,适时透过留声机播放音乐。
一九一三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D, G, Griffith)拍摄《
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时,除了邀请作曲
家布列尔(Joseph Carl Breil)创作了一首交响乐,也视剧
情内容安排了华格纳、柴可夫斯基和李斯特等古典作曲家的
音乐作品,全片一共有二百二十六个段落,电影首演时由七十
位乐师在戏院演出布列尔和其他大师的音乐。格里菲斯的配乐
作法很快就蔚为风尚,电影配乐从此有了具体的表现形式。
有声电影的诞生
一九二七年十月六日,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The Jazz Singer)在纽约华纳戏院上映,电影终於能唱歌的
简单广告诉求成功打动人心,首映礼盛况空前,一票难求。
《爵士歌手》原本是一出歌舞剧,由艾伦‧克洛斯蓝(Alan
Cros_land)编导,原定的男主角乔治‧杰赛尔(George
Jessel)索价太高,最後改由着名的歌手艾尔‧约森(Al
Jolson)以七万五千美元的片酬演出了这部电影。虽然电影
的音响效果平平,剧情又只是传统的男儿奋斗传奇,但是「
声障」的突破,不但是科技的里程碑,也是全新的观影经验。
首映夜的新闻报导描写:「当Al Jolson又歌又舞演出『Toot,
Toot, Tootsie Goodbye!』时,观众为之疯狂……。」
疯狂的不只是观众,电影投资人和创作者也争相投入电影声音
新领域的开发。徒有外型不能开口、不会用声音诠释情感的默
片明星,立刻面临「声音失业潮」,迅速被时代大浪淘汰。另
一方面,用音乐来旁衬或说明剧情、以节奏旋律主导角色动机
,或者是靠歌曲替人物言志传情,也成为电影音乐百花齐放的
艳丽新粧,延续至今。
【2003/03/05 联合报】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59.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