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nCNhistory 板


LINE

******************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 刘统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1) ------------   1948年1月,陈毅从华东前线长途跋涉,到达陕北米脂杨家沟中共中央驻地。毛泽东 让陈毅来陕北,一方面是听取华东野战军情况的详细汇报,另一方面是和陈毅商谈1948 年作战的问题。1月27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和陈毅商讨华野下一步作战的任务, 提出要华野主力向江南跃进。   华野主力挺进江南,是毛泽东考虑已久的一个战略设想。1947年7月23日他给刘邓和 陈粟谭的电报中明确指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同时,华野的一、四纵也向江南进军 。他设想:刘邓和华野两大主力南下,必将打乱蒋介石的进攻部署,迫使国民党军大量 回援,解放军可以转守?攻,在各个战区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1948年初,蒋介石鉴於对陕北和山东“重点进攻”的失败,?了改变被动局面,制订 了以固守东北、力争华北、集中兵力进剿中原?目的的“分区防御”战略。将徐州顾祝同 、九江白崇禧、西安胡宗南三个集团在中原战场的37个整编师约66万人,除以一部分配 属绥靖区担任防御外,以主力组成六个机动兵团和四个快速纵队。蒋介石要以陇海、平 汉铁路?依托,集中兵力对付刘邓大军和华野进军中原的部队,并加强长江防线,确保南 京和江南地区的安全。   这时,刘邓大军进至大别山区已有四个多月,长期无後方作战,部队的弹药、服装 和粮食越来越困难。1948年1月,国民党军出动5个师对大别山区进行清剿,刘邓大军又 面临险恶的局面。1月26日,刘邓向军委报告:“我们目前情况是部队极不充实,弹药亦 渐感困难。如无友邻协助,至少将11师(胡琏)全部调走,部队集结均发生困难。近日按 原战役计划,先以纵队?单位集结。   敌即部署全力寻我作战,致又被迫分散。而在分散时,敌则以师?单位,寻我分散之 旅作战,使我无法休息。两个月来减员不少,长此下去,士气将受很大影响,战力更加 削弱,极端被动。而我不能集结作战,使三大野战军陷入跛足状态,尤属不利。改变此 不利局面,则有赖於友邻协助和新兵早日到来。”   从电报中,可以体会到刘邓当时的艰难和他们迫切需要友军支援的愿望。毛泽东认 ?:扭转局面的最好办法,就是派一支精锐的主力兵团向长江以南作战略跃进,迫使国民 党军回援,使中原战局出现重大改变。华野过江的问题,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这 次毛泽东是下定了决心,并征得陈毅的同意。1月27日,中央军委致电粟裕,要他统率叶 (飞)、王(必成)、陶(勇)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机动作战任务。中央拟订了三个方 案,请粟裕“熟筹见复”。电报最後说:“此事只先由前委几个同志及叶、王、陶作极 机密讨论,不让他人知道。”[1]   1月31日,粟裕给中央军委发了一封长长的复电。电报中将叶、王、陶三个纵队的现 状作了如实汇报,说这三个纵队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减员很多,干部配备、物资装备也 很不足,马上出动确实有困难。在电报中,粟裕谈起过江後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当年他随 红七军团北上失利的教训:“我军渡汉水後,敌亦可能加强该段的江防;且渡江後须经 较长时间,才能转至闽浙赣地区,如是恐将有半数之减员。此种减员,沿途无游击区安 插,只能任其置於民家则几全部?弃,甚?可惜。忆1934年七军团北上之失败,其主要原 因是领导干部之不团结,但沿途无处安插伤员,故好仗亦不敢打。每战必须转移,士气 日低,同时不打算在沿途有基础之地区停脚生根,使减员更大,元气大损,加以当时整 个战局不利等原因,故此失败。”他建议:“於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 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於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是可能於短期内取 得较大胜利的。”[1]在这封电报中,粟裕表达了他在战略问题上的独立思考。   毛泽东、陈毅研究了粟裕的电报,2月1日复电同意粟裕的方案,以华野一、四、六 纵队组成华野第一兵团,到陇海线附近休整,补充新兵,准备渡江;华野其他纵队由刘 邓指挥,采取忽集忽分战法机动歼敌。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率华野一兵团於1948 年3月上旬转移到河南濮阳进行整训,作渡江南进的准备。   在濮阳那些日子,粟裕每天都在思考渡江的问题。反复权衡利弊,他认?:“从全局 来看,?了改变中原战局,进而协同全国其他各战场彻底打败蒋介石,中原和华东我军势 必还要同国民党军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 长江以北。从当时情况看,要打大歼灭战,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是做不到的。在山东战场 ,由於敌人坚固设防地域较多,我作战地区比较狭窄,暂时也难以打大的歼灭战。而在 中原黄淮地区,我军打大歼灭战的条件却正在成熟。”   从战略角度来看兵力运用,粟裕认?:“要在广阔的中原战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我 必须组成强大的野战兵团。在一个战役中,既要有足够数量的兵力担负突击任务,又要 有相当数量的兵力担负阻援和牵制敌人的任务。当时在中原战场上,中原野战军有四个 主力纵队,华东野战军有六个主力纵队,共十个主力纵队。再加上两广纵队及地方武装 ,是有力量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如果我三个纵队渡江南进,而又调不走敌人在中原的四 个主力军(师),则势将分散我军兵力,增加我军在中原战场打大歼灭战的困难。这样, 就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兵力对比,打掉敌人的优势,进一步改善中原战局;而我进入 江南的部队,由於作战环境的关系,也发挥不了他们善打野战的长处。”这样想来想去 ,粟裕认?华野三个纵队不过江,留在中原作战更?有利。[1]他决定把自己的意见逐级报 告,?了革命事业的胜利,没有什?可顾虑的。   4月初陈毅回到濮阳後,立即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在对一兵团 干部进行渡江南进动员时,他特别强调毛泽东的跃进战略方针,并引用毛泽东的话:“ 转入外线又有两个方式,一?北伐军方式,背靠後方,逐步前进;一?跃进方式的前进, 超越敌人。有阵地的前进是很合理想的,但依据我军性格,应采取跃进式的。”陈毅兴 致勃勃地说,中央的意图是“变江南?中原,变中原?华北,胜利就来了”。然而在会议 间隙,粟裕却把自己的设想完整地向陈毅作了汇报。   陈毅大感意外。毛泽东制订的战略决策,陈毅是完全赞成的。一个战略区负责人要 求中央改变战略方针,在解放军历史上尚无先例。陈毅不可能出尔反尔,但很尊重粟裕 的意见。他认?粟裕可以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2]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2) ------------   粟裕也是考虑问题很周密的人。在向中央报告之前,他於4月16日向刘邓发出一封长 电,陈述自己的建议,徵询刘邓的意见。18日,粟裕以个人名义向“中工委并请转中央 军委”发出电报,全面陈述他对南进战略的意见。这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 长途跋涉,从陕北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驻地。毛泽东仔细阅读了粟裕的电 报,陷入深深的沈思中。21日,他以军委名义发出电报,请陈毅、粟裕来开会。陈粟感 到事关重大,匆忙动身,於4月30日到达阜平城南庄,参加由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书记 处扩大会议。   城南庄会议开了七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同志详细听取了粟 裕关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战场情况的汇报,粟裕着重汇报了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 力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并说明了提出这个方案的根据。中央领导人听完汇报後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後一致同意了粟裕的方案。   5月5日,毛泽东致电刘邓和华东局,通报了中央领导与陈粟商讨的结果:“将战争 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逐一解决,正如去年秋季以後将战争引 向江淮河汉,使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解决一样,这是正 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难。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 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 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5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目标,完成 准备渡江之任务。”[1]   城南庄会议上,中央决定陈毅担任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协 助刘邓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负责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指挥。会议 结束後,朱德总司令在陈粟陪同下来到濮阳,看望华野一兵团的指战员。   5月14日,华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陈毅传达了中央指示,并通报了华野领导调整的 决定。晚上,朱德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华野在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提 出了华野下一步的作战任务:争取消灭国民党的两大主力——邱清泉的5军和胡琏的11师 。   在华东和中原战场上,5军与华野部队多次较量。中央军委指示下达後,华野一兵团 上下群情振奋,士气高昂。但是,作?指挥员的粟裕却不轻松。陈毅走後,他的担子更重 了。他向中央提出不过江,在中原地区歼敌,是向中央立下“军令状”。对5军的作战能 否打好,将对今後华野作战乃至中原战局?生重大影响。   这时,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获悉粟裕部渡黄河南下的消息,大?震惊。他原打算 让5军进至淮阳地区,寻机与解放军决战。   5军刚刚出动,顾祝同看到粟裕部南下,惟恐中原有失,又命令邱清泉马上率5军返 回商丘,并从苏北地区调来四个师的兵力,企图在鲁西南与华野决战。粟裕原来设计的 战场是在鲁西南的城武、曹县一带,没想到5军迅速收缩,与鲁西南国民党军抱成一团。 华野如果仓促投入战斗,把握不大。   作战之前的运筹,往往比战争过程更?复杂。粟裕决定观察一下再行动。6月2日,他 向中央军委发出请示电,毛泽东3日复电,要求“说服干部不要急於求赫赫之名,急於解 决大问题,而要坚忍沈着,随时保持主动。”[1]   2   6月初,陈唐兵团配合刘邓主力结束了宛西战役,遵照粟裕的命令东返,准备打5军 。6月15日,陈唐兵团到达睢县西北,粟裕当机立断,决定以陈唐兵团进攻开封,自己率 领一、四、六纵实行运动防御,阻止邱清泉西援。这叫“先打开封,後歼援敌”。   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人口约40万。这座古城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六门四关,守 城的是国民党军66师的13旅和地方部队两个保安旅,共3万余人。全城防卫名义上由国民 党河南省主席刘茂恩负责,但正规军由66师师长李仲辛指挥。两人互相扯皮。他们认?共 军不会来攻开封,城防工事都没完成。6月17日陈唐兵团将开封城团团包围,刘、李二人 才着了急,急征大量民夫赶修工事,并向郑州方面请求增援。   陈唐兵团到达开封城下,立即投入战斗。他们有洛阳攻坚的经验,大城市攻坚动作 一定要快,稍迟疑一天敌军的工事就可能大大增强,造成攻城的困难。三纵、八纵分别 主攻各城关和城外要点。经过一夜激战,扫清周边。19日淩晨,解放军以连续爆破炸开 城门,突击队冲入城中。与敌军进行巷战。李仲辛原以?解放军会把主攻方向定在城北, 没想到解放军主攻方向在城南和城东。国民党军在城内制高点设置的炮兵观察哨也被解 放军打掉,他们的火炮变成瞎子。而解放军炮兵指挥所就设在城外禹王台高地上,把城 里观察得很清楚,解放军的炮火指哪打哪。国民党军只得收缩到省府、龙亭、铁塔等核 心阵地内,作最後的抵抗。[1]   在开封守军的不断呼救下,20日国民党空军从徐州、郑州方向出动大批飞机,对开 封城进行残酷轰炸。成吨的炸弹、燃烧弹倾泻在开封的街道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着名 的相国寺、河南大学都成?一片废墟。老百姓死伤遍地,许多群??了逃生,前呼後拥冲向 城门。秩序大乱。陈士?、唐亮当机立断,下令打开城门放群?出城。有的干部着急地说 :“这城门好比华容道,开了门,敌人就要乘机逃跑了。”陈、唐解释说:“?了使人民 少受残害,只有这样做了。”解放军干部战士在城门扶老携幼,引导群?到城外隐蔽疏散 。国民党河南省省长刘茂恩化装成老百姓混出城外,逃脱了被俘的命运。   到21日晨,开封城内只剩下龙亭这个最後的核心阵地。龙亭坐落在宋代故宫遗址上 ,雄伟的台基高13米,四周围墙环绕,三面临水,易守难攻。陈士?等在城内制高点—— 教堂钟楼观察敌情。研究既能解决战斗,又能保护古?的攻击方案。炮兵指挥员提出:将 火炮推进到前沿,进行近距离抵近射击,虽然炮兵有生命危险,但可保证准确命中堡垒 工事。当日黄昏,解放军的炮火集中轰击龙亭。残存的国民党军被解放军炮火轰得丧失 斗志,从地堡和山洞中爬出来投降。师长李仲辛想从城北逃跑,被击毙在城墙上。22日 白天国民党飞机在开封上空盘旋侦察,报告说“龙亭附近遗屍甚多,并有汽车向南门开 。全城已无我军符号,东、南两门开放,城内沈静”。说明战斗已经结束。   当解放军进攻开封时,南京城里也闹得不可开交。听说开封城破,在南京的河南籍 “国大代表”、监察委员、立法委员都急了,大家一起到总统府求见蒋介石。国防部次 长秦德纯和参军长薛岳出来应付,代表们哭的哭,骂的骂,跪的跪,尤其是女代表们号 啕大哭,场面一片混乱。20日蒋介石乘飞机亲临上空视察,并督促郑州、徐州方向派部 队救援。胡琏的18军、邱清泉的5军分别从上蔡、城武增援,遭到中野、华野部队的阻击 ,未能前进。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3) ------------   开封是中原地区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城市,攻克开封打乱了国民党军中原作战的部署 ,使解放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粟裕密切注视战役的进展。到20日夜里,开封城内龙 亭虽未攻下,但胜利已经在握。粟裕马上考虑下一步的行动。他与张震副参谋长赶到开 封南郊陈唐兵团指挥部,督促大家不要恋战,除留下足够的兵力攻击龙亭外,迅速撤出 其他部队,把兵力集中起来,准备下面的作战行动。陈唐即组织部队和民工搬运缴获的 武器物资,运到黄河以北的解放区。6月26日,华野主动撤离开封。   开封之战,南京、上海舆论譁然,纷纷指责国民党军统帅部的无能。蒋介石决心收 复开封,寻找华野主力决战。6月26日解放军撤离後,邱清泉率5军先头部队进入开封。 国民党统帅部分析:共军经过大战,必定疲劳不堪,可以乘机寻求决战。遂命令:以邱 清泉5军主力南下通许追击;以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区寿年指挥第72、75师组成第7兵团, 由民权经睢县、杞县迂回;命令上蔡的胡琏第18军迅速北上。试图从三个方向包围华野 。   粟裕预料到了国民党军这步棋。这时战机又出现了。南京国防部令邱、区两兵团全 力追堵华野。邱清泉急於立功,将开封守备交华东野战军攻克开封   给刘汝明,率主力尾迫陈唐兵团。多疑的区寿年认?解放军“有向平汉路进攻模样” ,在睢杞地区举棋不定。这样,两个兵团一路急进,一路踌躇不前,一下拉开了40公里 的距离。粟裕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不待查明区寿年兵团的具体部署情况,即於27日下 达围歼区寿年兵团的命令,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开始了。   区寿年是广东罗定人,原属蔡廷锴将军部下。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他知道 解放军的厉害,行动比较谨慎。6月27日,他指挥72、75师进至睢县西北的龙王店、陈小 楼、杨拐一带,得到情报说西面发现共军,於是命令各部就地构筑工事,准备固守,等 待邱清泉前来会合。当日黄昏,华野一、四、六纵组成的突击集团就发起对区寿年兵团 的围攻。28日完成了对区寿年兵团的包围,一场“瓮中捉?”的围歼战开始了。   经过夜以继日的激烈战斗,到7月1日,解放军相继攻占陈小楼、杨拐等村庄,对区 寿年兵团部驻地龙王店形成包围。龙王店地处睢县西北,是豫东平原上一个比较大的镇 子。镇子周围有厚实的围墙。当6月28日区寿年兵团刚刚被华野包围时,75师师长沈澄年 曾建议:乘共军立足未稳,赶快组织突围,以免坐以待毙。区寿年想固守待援,夹击共 军,反败?胜。他不听沈澄年的劝告,命令挖壕沟,设鹿砦,构筑起纵横交错的防御工事 。区寿年自信地说:“龙王店不是陈小楼,这里有一丈高的围墙,有上万人的兵力,还 有上百门大炮,加上坦克,共军想吃掉我们,没那?容易。”   华野虽然包围了区寿年兵团,但形势相当严峻。在蒋介石的督促命令下,西线的邱 清泉5军从开封方向压过来,虽然遭到华野三、八、十纵的顽强阻击,仍在7月1日推进到 过庄、官庄、张阁一线,距离区寿年约10公里。在东边,整编第25师与第三快速纵队组 成一个兵团,以黄百韬?司令,到达距整编72师所在地铁佛寺以东10公里的帝丘店。华野 一方面包围区寿年兵团,同时又受到强大援敌的两面夹击,面临严峻考验。是坚持还是 改变原来的战役决心,需要刻不容缓地决断。粟裕和指挥员们对敌我形势作了全面分析 ,认?阻援部队能够顶住国民党援军的攻击,?歼灭区寿年兵团争取时间。粟裕决定:原 战役决心不变,1日晚间发起对龙王店总攻,一举歼灭区寿年兵团。   豫东战役菏泽   广纵、(中)11纵   河   北   (华)4纵   1948年6月17日-7月6日   国55、68师   山   定陶   河   国5师   封丘   河   (华)6纵   黄   城武   (华)1纵   国丘清泉兵团   兰封   曹县   (华)4、6纵   开封   国83师   (华)1纵   郑州   中牟   (华)8纵   (华)3纵   (中)11纵18师   东   国75师   国孙元良兵团   (华)3、4、广纵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4) ------------   国72师   民权   豫皖苏   军区一部   (中)9纵   杞县   蒙堤岭   国   72师   董店   通许   (华)10纵   新郑   尉氏   (华)8纵   (华)6纵   宁陵   商丘   睢县   国黄维兵团   虞城   豫东战役   菏泽   广纵、(中)11纵   (华)1纵   贾   涡   柘城   (华)3、8纵   太康   鲁   许昌   安   河   亳县   南   河   河   图例   (中)1、2、3、4纵   颖   解放军开进方向   解放军进攻方向   解放军阻击阵地   解放军歼敌地区   国民党军集结地域   国民党军增援方向   沙   周口市   河   (中)1、3纵   (华)10纵   漯河   洪   徽   西洪桥   河   上蔡   注:代字华-华东野战军;   中-中原野战军   国吴绍周兵团   国胡琏兵团   豫东战役地图   1日晚8时,华野开始总攻龙王店。炮火猛轰一小时後,突击部队沿着近迫作业挖成 的战壕迅速接近国民党军阵地,爆破队连续炸毁三层鹿砦,并将围墙炸开大口子。很快 攻破第一道防线,向村子纵深发展。区寿年眼看大势已去,与兵团参谋长林曦祥爬上坦 克突围逃跑。华野六纵的战士正在进行巷战,突然看到四辆坦克向东门冲去。印永鑫排 长从围墙上飞身一跃,跳到一辆坦克的甲板上。他用手榴弹敲着坦克的上盖,高声喊道 :“快停下来,缴枪不杀,不停我就炸死你们!”坦克缓缓停下,只听里面叫喊:“别炸 ,我们缴枪。”第一个爬出来的是个瘦高个中年人,肩章是中将军衔,他就是区寿年。 7月2日拂晓,龙王店战斗结束。75师师长沈澄年在突围时也被俘虏。至此,区寿年的兵 团部和75师被全歼。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5) ------------   区寿年兵团被包围後,蒋介石万分焦急。7月2日,他在空军司令周至柔陪同下,乘 飞机亲临战场视察。并给邱清泉写下手令,要他全力救援区寿年,并与黄百韬会合。手 令中说:“龙王店失陷,区寿年、沈澄年二同志若非阵亡,必已被俘。中原战局,严重 万分。两日来连电令弟全力东进增援,而弟违令迟滞,视友军危急不援,以致遭此最大 之损失。得报,五中惨烈,不知所止!故今午特飞杞县,甚望与弟空中通话,以救榆厢 铺与铁佛寺友军之危。此时,惟有弟军急进,一面救援75师在榆厢铺之一旅与铁佛寺之 72师,一面与西进之25师会合,方能挽坠势,亦所以保全弟军不致孤危被歼也。”[1]焦 急之情,跃然纸上。   如果说邱清泉对区寿年见死不救,确实冤枉。从6月27日到7月6日,华野三、八、十 纵在杞县以东地区顽强阻击,使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5军付出沈重代价。尤其是华野 十纵在桃林岗一线   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区寿年(左)和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年的防御作战,打得 十分残酷。邱清泉虽然距离龙王店不过20余里,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区寿年兵团全军覆灭 。另一支国民党军主力18军在胡琏指挥下到达太康,受到中原野战军的有力阻击。刘邓 向阻击部队下了严厉的命令:粟裕部队?了歼灭敌人,已经使用了所有的力量,再也没有 预备队。我们一定要配合粟裕部队作战,绝不让胡琏增援。中原野战军一、二、三纵队 在编制不满员(三个纵队总数42000人),弹药缺乏的困难条件下,紧紧咬住胡琏,使其无 力北上。陈唐兵团和十纵的西线阻击,中原野战军的配合,有力保障了粟裕指挥东线兵 团的歼灭战。国民党统帅部尽管调兵遣将,无奈该增援的来不了,该突围的出不去。在 咒?感叹之余,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豫东之战是一个转折,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能力 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南京国防部在战後的一份报告中说:“此次豫东会战,匪军所表 现特异三点:1.敢集中主力作大规模之会战决战;2.敢攻袭大据点,如开封、兖州、襄樊 等;3.对战场要点敢作顽强固守,反复争夺。如桃林岗、许岗、董店等。以上诸端,在 在足征匪军之战力逐渐强大,吾人应作加深一层之认识与努力者也。”[1]   7月2日清晨,华野全歼区寿年兵团後,粟裕认?预期的战役目的已经达到,部队连续 作战,减员较大,十分疲劳。下一步任务是如何组织部队顺利撤出战斗,转入休整。到 下午东面形势突然发生变化,黄百韬的25师突破防线,推进到距离龙王店二十多里的帝 丘店。粟裕听到报告,心头?之一震。黄百韬的到来对华野威胁较大,如果不给予有力打 击,华野携带大批伤员,难以顺利撤出战场。想到这里,粟裕下定决心,乘黄百韬长途 跋涉,部队尚未全部展开,即先声夺人,给25师以歼灭性打击。当天,华东野战军首长 发出给全体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说:“战役进行到现阶段,是全战役的重要关键。只要 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可以全歼守敌。”“部队伤亡、消耗、疲劳是事实,但敌人伤亡 更大,消耗更多,疲劳更甚,处在四面包围,随时准备就歼的恐怖中。我们必须咬紧牙 关,坚持下去,不要让吃到口边的东西给溜掉了。我们对敌人要狠,要有全歼敌人的雄 心,要善於打落水狗,要把一次可以消灭的敌人,不留给以後再麻烦。”[1]   豫东战役最後阶段的作战於7月3日中午打响。4日,华野一、四、六纵分别攻占各村 庄,完成了对黄百韬的包围。黄百韬?挽回局面,亲自登上坦克,指挥三个营部队从帝丘 店北门反攻。双方激烈战斗,黄百韬身边的卫士和一个团长也都打成重伤。但黄百韬困 兽犹斗,终於将田花园、刘楼阵地夺回。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双方都付出沈重代价, 疲劳不堪。[2]   经过三天激战,黄百韬的部队收缩在帝丘店周围十里的几个村庄里。帝丘店是个方 圆三里的土圩子,村内只有一眼水井,一个小水塘。时值盛夏,天气酷热。数万国民党 军只能喝带泥浆的水解渴,粮食告罄,空投的食品药品还不够近万名伤兵使用。7月6日 中午,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乘飞机到上空视察,找黄百韬通话。黄对杜说:“民 国22年庐山训练时,我们是上下铺,当时我叫黄新。我从未叫过苦,但是今天我不能不 告急,免误全局。”他请求杜聿明转告邱清泉火速增援,并令空军加强支援。杜聿明飞 走後,黄即下令焚烧文件,枪杀俘虏。他在电话中对前沿阵地的一个团长说:“到现在 ?止,你不要希望我有一兵一弹之增援。黄昏後空军更是爱莫能助。共军由何处突入,你 就在该处死拼到底。”他已经完全绝望,不抱生还的希望了。[3]   到这天太阳落山,解放军并未对帝丘店发起总攻,枪炮声反而稀疏下来。原来西线 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在蒋介石、杜聿明的严厉促下,邱清泉孤注一掷,冒险开始了迂回 行动。华野阻击部队没有发觉5军的变化。到6日下午,粟裕才得到5军突破防线的报告。 此时,胡琏的18军已经到了太康,刘汝明部也从开封到了商丘。华野有被合围的危险。 粟裕看到部队连续战斗多日,确实已经疲劳不堪。他果断地于18时下达命令:停止战斗 ,各纵队向陇海路以北转移,豫东战役结束。   战斗结束後,黄百韬与邱清泉的部队会合。黄?大难不死感到庆幸,悲喜交集。蒋介 石召集高级将领开军事检讨会议,表彰黄百韬努力前进,顽强抵抗的功绩,并亲自?他佩 戴青天白日勳章。邱清泉则因作战不力,坐视区寿年兵团被歼而受到训斥。邱清泉一气 之下,请假回浙江永嘉老家“休息”一个月。   豫东战役是解放军同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上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战。直接参战的部 队有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冀鲁豫地方部队20万人,国民党军约25万人。解放军20 天里连续作战,攻克开封,歼灭区寿年,重创黄百韬,削弱了邱清泉。解放军以伤亡33 000人的代价,歼敌94000人。粟裕精心组织了这场包括城市攻坚战、运动战、阵地防御 战在内,被他称之?“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取得 了辉煌的胜利。豫东战役显示了解放军高度灵活的战略战术,善於集中兵力,创造战机 ,把握战役的主动权。在城市攻坚和阻击作战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豫东战役是一个转 折,标志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3   陈毅、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主力转战鲁西南和豫皖苏的同时,   留在山东解放区的许世友、谭震林率七、九、十三纵组成山东兵团,担负山东战场 作战任务。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兵团切断济南至青岛间国民党军的联系,将胶东、鲁中、 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支援陈粟主力在中原的作战。3月,山东兵团集中优势兵力攻坚, 连克张店、周村和潍县。解放了鲁中地区十几个县,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 成一片。解放军控制了山东主要的粮棉?区,还控制了200公里的胶济铁路,济南、青岛 国民党军的联系被切断,成?孤立据点。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6) ------------   不利的态势使困守济南的王耀武受到极大震动。他感到分散兵力,处处设防,早晚 会被各个击破。5月15日,王耀武飞往南京晋见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将他的部队撤到 兖州,与徐州“剿总”的部队连成一片。蒋介石一口拒绝。并对王说:“你不从大处着 眼,我们必须确保济南,不能放弃。”他指出:济南是山东省会,华东战略要地,?了不 让华东、华北“匪区”打成一片,不让他们掌握铁路交通大动脉,就必须守住济南。蒋 介石?王耀武打气说:“济南如果被围攻,我当亲自督促主力部队迅速增援。只要你能守 得住,援军必能及时到达,我有力量来解你们的围。打仗主要是打士气,鼓励士气,首 先自己不要气馁。你要知道,我们的失败是失败於士气的低落,你们如不奋发努力,坚 定意志,将死无葬身之地。”王耀武怀着悲观失望的心情离开南京,他明知守济南是一 步死棋,却不得不服从蒋介石的命令。[1]   山东兵团结束潍县战役後,5月挥师南下,发起津浦路中段战役。连克泰安、兖州, 解放了曲阜、蒙阴、邹县、泗水等一批县城。50天内,山东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解放军完全切断了济南与徐州的联系,也切断了华北傅作义集团与中原国民党军的铁路 交通。山东解放区则连成一片,并与华北、中原解放区打通了联系。   [1]   王耀武:《济南战役的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   解放区人口和经济实力大?增强,?支援华东野战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可靠的後方 。   毛泽东对华野的战绩非常满意,并认?应该不失时机地连续作战,争取更大的战果。 华野指挥员认真考虑下一步的作战方针。8月10日,他们给军委发出长电,提出攻济打援 等三个作战方案。12日毛泽东复电,同意攻济打援,并预计了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1. 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既攻克济南,又歼灭5军等大部援敌;2.打一个大的但不是极大的 歼灭战,攻克济南,又歼灭部分援敌;3.济南既未攻克,援敌又不好打,形成僵局,只 好另寻战机。毛泽东强调指出:“你们第三方案之目的,是?了争取第一种结果。其弱点 是只以两纵占领飞机场,对於济南既不真打,而集中十一个纵队打援,则援敌势必谨慎 集结缓缓推进,并不真援。邱、区兵团之所以真援开封,是因?我们真打开封,敌明确知 道我是阻援,不是打援,故以十天时间到达了开封。如果你们此次计划不是真打济南, 而是置重点於打援,则在区兵团被歼,邱、黄两兵团重创之後,援敌必然会采取(不会不 采取)这种谨慎集结缓缓推进办法。到了那时,我军势必中途改变计划,将重点放在真打 济南。”[1]   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攻济打援”战略决策,?华野指挥员树立夺取济南的信心。粟裕 等华野指挥员于8月20日前往曲阜,与山东兵团指挥员研究济南战役的作战方针。这是自 1947年“七月分兵”以来,华野两大集团领导的重新会合。华东局情报部门和中共济南 市委广泛搜集情报。编写了《济南蒋匪部队调查》、《济南工事情况研究》等四个文件 ,供与会的指挥员研究。有如此详尽、准确的情报,对华野部署济南战役提供了可靠保 证。   与此同时,国民党统帅部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鉴於1948年上半年国民党军在 作战中损失多达70余万人,丧失了洛阳、开   [1]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566页。   封、四平、兖州、临汾等一批中等城市,蒋介石感到他的“分区防御”战略是失败 的。主要原因是大小城镇都要分兵设防,无法集中兵力与共军作战。在进行战役时,一 个军或一个师的机动兵力经常被共军几个纵队包围,救援不及而导致被歼。蒋介石决定 修改战略,裁并“绥靖区”,扩编新的机动兵团,每个兵团配备少则五六个旅,多则十 几个旅,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使共军“吃不掉,啃不烂”。济南是国民党的山东省会 ,它与北平、天津、青岛、太原等大城市构成蒋介石支撑华北局面的重点。蒋介石意识 到,共军要在中原与国民党军决战,就一定要先拔掉济南这个“钉子”。国民党军则必 须死守济南,维持这个政治、军事、地理上都十分重要的据点。   1948年8月间,王耀武获悉华东野战军粟裕的主力已经由豫东返回鲁西南,他认?共 军十有八九是冲着济南来的,迅速开始了备战行动。他请求蒋介石将苏北的整编83师空 运济南,并向济南大量空运弹药、粮食,可供济南守军支援两个月。他命令各部增强工 事,在千佛山脚下修筑飞机跑道,以防西郊机场失守後应急使用。将城北小清河水闸加 宽加高,待共军攻击时开闸放水,将城北变成泛滥区,阻挡共军攻击。将城中居民百姓 编?壮丁队、纠察队、担架队、输送队等,协助国民党军守城。   这时,王耀武掌握着正规军三个师九个旅,非正规军五个旅,加上特种兵和保安团 队共11万人。这些兵力守一个济南城,不能算少。济南市区分?内城、外城和商埠三部分 ,构成基本防御地带。周边分?东、西两个守备区:73师师长曹振铎担任黄河铁桥至千佛 山一线的东区防御,96军军长兼84师师长吴化文担任泺口镇至马鞍山一线的西区防御; 对济南郊区制高点鹊山、白马山、茂岭山、燕翅山、四里山、千佛山、黄台山?重点设防 。在市区沿商埠和外城挖掘宽深各六米的壕沟,?第一阵地;外城墙?第二阵地;内城墙 ?最後一道防线。城墙上修筑了子母堡和?多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易守难攻。王耀武 认?周边能坚守半个月,城区至少能坚持一个月。他与刘峙达成默契:如果共军进攻济南 ,王耀武负责坚守,刘峙指挥邱清泉、黄百韬、李弥三个兵团北上增援,以南北27万人 的兵力夹击华东野战军,来一场决战。[1]   华野曲阜会议开了五天。指挥员们认真研究济南的敌情,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粟裕设想了几种方案,与中央反复交换意见。毛泽东对济南战役可能出现的情况也作 了多种估计。8月26日他致电粟裕,强调指出:“我们要求你们的是以一部分兵力真攻济 南(不是佯攻,也不是只占飞机场)而集中最大兵力於阻援和打援。济南是否攻克,决定 於时间。而取得时间则决定於是否能阻援与打援……因不真攻济南,则援敌必不来。攻 城使用兵力太大,则打援又无力量。在此种形势下同意你的意见,第一阶段以足够攻占 机场及吸引援敌之力量用於攻城,其余全部用於打援。依情况发展,如援敌进得慢,而 攻城进展顺利,又有内应条件,则可考虑增加攻城兵力,先克城,後打援;如援敌进得 快,则应以全力先打援,後攻城。”[2]   毛泽东强调一定要真攻济南,华野指挥员们共同商定战役部署,将部队分?攻坚和阻 援打援两大集团。攻坚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分?东、西两个集团:以三纵、十纵 、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西线集团,由十纵宋时轮司令员统一指 挥,担任主攻济南任务;以九纵、渤海纵队和渤海军区部队组成东线集团,由九纵聂凤 智司令员统一指挥,担任助攻。攻打济南的总兵力?14万人,占华野参战总兵力的44%。 阻援集团由粟裕统一指挥,于运河以西的巨野、金乡、嘉祥和运河以东的邹县、滕县地 区阻击北上国民党军。阻援的总兵力?18万人,占参战总兵力的56%。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7) ------------   [1][2]南京国防部报告:《济南会战》。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580页。   济南战役河   渭   渤海军区部队   1948年9月16日-24日   小   卧牛山   河   冀鲁豫军区部队   黄   北洛口   国保6旅   渤纵   国19旅   历城   国保8旅   洛口   周官屯   (王舍人庄)   东   齐河   国保4旅   ●2绥靖区   国15旅   敌特   务旅   辛店   集   国73师   玉   济南   茂岭山   团   筐李庄   国155旅   国96军独立旅   (起义)   砚池山   国77旅   国211旅   国84师   (起义)   千佛山   回龙岭   9纵   马鞍山   府   陵沟桥   东   山   西   国161旅   郭庄   国213旅   10纵   长清   河   集   3纵   大涧沟   东泉卢村   王府庄   崔马庄   13纵   国57旅   团   图例   两广纵队三个团   野司警卫团   仲宫镇   解放军行动方向   解放军攻城行动方向   解放军歼敌地区   解放军围困敌军地区   国民党军集结地域   国民党军行动方向   国民党军退却方向   国民党军阻击阵地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8) ------------   济南战役   河   渭   1948年9月16日-24日   小   卧牛山   国211旅   国84师   (起义)   千佛山   回龙岭   9纵   马鞍山   府   山   郭庄   国213旅   10纵   长清   集   13纵   国57旅   团   图例   两广纵队三个团   野司警卫团   鲁中南纵队四个团   济南战役地图   9月1日,华野发布《攻济打援政治动员令》,提出响亮的口号:“打到济南府,活 捉王耀武!”华东局在曲阜成立支前委员会,调集冀鲁豫、鲁中、胶东、渤海根据地的 五十多万民工,出动数万辆小车、担架,?部队运送维持三个月作战的五千多万斤粮食以 及弹药、柴草、蔬菜、麻袋等物资。这样大规模的支前工作,在山东解放区历史上是前 所未有的。   战役开始前,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王耀武以飞机场?防御重点,集结了五个旅的兵力 。华野以原来的兵力部署攻占机场有一定困难。是以西集团?主攻,还是改变计划以东集 团?主攻,指挥员意见不一。9月11日,毛泽东指示许世友:“攻城部署应分两阶段,第 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此点甚?重要,并应迅即部署 。第二阶段则依战况发展,将主力使用于最利发展之方向,如果东面利於发展,则应使 用於东面。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1]   8月下旬,南京国防部判断共军有攻打济南的?象,命令王耀武加强济南防务,并指 示徐州“剿总”在共军攻打济南时,派邱清泉、黄百韬、李弥三个兵团北上增援,与华 东野战军决战。遵照南京方面指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飞到济南,与王耀武 等商量协同作战的问题。王耀武认?:共军力量强大,要想守住济南,必须调74师或83师 来增援,否则没有把握。杜聿明不以?然,说:“如若打起来,只要你们能守住十五天, 我指挥的部队一定可以到达济南,?你们解围。”王耀武不相信,说:“增援部队必定受 到共军截击,我看十五天绝对到不了济南,所以必须增加防守部队。否则济南守不住, 增援部队再多,也无济於事。”王耀武的部下七嘴八舌,都要求增加守城部队,杜聿明 遭到?人反对,感到大丢面子,很不高兴地离开济南。因?意见不合,徐州对向济南空运 部队一直很不积极。   王耀武见援军迟迟不到,非常着急,15日亲自到南京向蒋介石告急。蒋介石答应王 耀武的要求,调74师增援济南,同时指示王耀武:共军的战法是猛打猛冲,只要头几天 稳得住,他们的攻势就会受到挫折。已经准备了强大的部队增援济南,如果共军一旦攻 济,援军会迅速前进;待援军到达兖州时,济南方面要抽出两个师出击,以南北夹击打 败共军。王耀武得了指示,稍觉定心,匆匆飞回济南。就在他回到济南的当天夜里,华 野部队就在周边打响了。   [1]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1948年9月16日,正值阴历中秋节。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根据攻城指挥部的命令, 进攻济南的战斗从午夜时分开始。华野西集团的主攻方向是济南机场,力求尽快切断济 南与徐州的联系。王耀武接到郊外守军的告急电话,17日紧急命令总预备队第19旅向机 场增援。这时,华野东集团也发起了猛烈进攻。指挥东集团的九纵司令员聂凤智虽然担 负的是助攻任务,但他决心积极进攻,打开局面。在向师团下达作战命令时,他把“助 攻”改成了“主攻”。师团指挥员纷纷打电话问是不是写错了?聂凤智坚定地说:“不 错!”他向大家解释说:助攻不是佯攻,是真攻而不是假打。你能先攻进济南不是更好 吗?东面攻得紧,对西线部队的攻击就更有利。[1]九纵25师经过一夜激烈战斗,连续攻 克了东郊的茂岭山(今五顶茂岭山)、燕翅山两个国民党军重点守备制高点。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9) ------------   王耀武得知倚?屏障的茂岭山、燕翅山失守,大?震惊。一怒之下,命令将丢失茂岭 山的朱营长枪毙。17日白天,他一面指挥向茂岭山、燕翅山反扑,又判断解放军主攻方 向在东面,紧急调遣守卫机场的预备队增援城东,并将守卫机场的部队收缩至城西的商 埠区。两天之内,王耀武把预备队调得东奔西跑,表现出兵力不足和捉襟见肘的窘迫。 部下也是怨气十足,参谋长罗辛理被俘後说:“在周边作战上,我们处处都在顾虑机场 的得失。假如我们根本没有援兵与粮弹来,把机场作?一个独立守备点也就算了,然而我 们在部署上却要坚守这个不能守的地方,因此我们深感飞机场是个累赘,守它不但没有 好处,反而成了我们的包袱。”他还说:“我们原来预计在济南周边至少能坚持七、八 天,不料解放军战斗发展太快,茂岭山与燕翅山未怎样打,很快的被占领了。使得预备 队过早投入战斗,从而牵制了整个兵力的布置,这是影响战局的主要关键。”[1]   占领飞机场後,华野西集团迅速推进,使防守济南西区的国民党整编第96军吴化文 部的阵地,完全孤立和暴露在解放军面前。在此之前,中共地下工作者早已打入吴化文 内部,对其进行争取。吴一直犹豫不决,脚踏两只船。当解放军的炮火打到他的阵地上 ,他才感到已经没有退路。面对强大的军事压力,在解放军联络员的争取之下,吴化文 於19日晚率部起义。   争取吴化文部起义,?济南战役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谭震林1948年10月9日给毛泽东 的报告中指出:“吴部起义,我即攻入商埠,十纵机动攻入车站,迅速攻至普利门以北 ,造成了提早攻击外城的有利条件。使整个战役中各个阶段形成连续作战,陷敌无喘息 机会,迫敌处在由吴部起义所引起的部署缺陷无法调整的恶劣条件下作战,这也是迅速 解决济南的重要条件之一。”   当吴化文部起义的消息传到城里王耀武的司令部时,国民党军内部陷入慌乱之中。 王耀武紧急向蒋介石和刘峙发报,请求突围。南京方面很快回电,要王耀武退守旧城, 仿照去年陈明仁守四平的办法,死守济南。19日夜里吴化文部移交阵地後,华野三纵、 十三纵迅速接近商埠。与国民党军争夺一座又一座大楼。三纵8师师长王吉文身先士卒, 督促部队迅速前进,不幸被炮弹击中牺牲。22日拂晓,三纵9师突击“绥靖区”司令部以 西的银行大楼。国民党军居高临下猛烈扫射,解放军不顾伤亡,以爆破开路,前赴後继 ,终於占领了银行大楼。随後,突击部队从两面包围了王耀武的“绥靖区”司令部大楼 (原德国领事馆),国民党军六百多人在这座混凝土三层楼房内拼死顽抗。不断从楼里往 外扔手榴弹,战斗中有人伤亡,活着的士兵就把死屍从窗子扔出来。9师把大炮推到楼前 抵近射击,   [1]   许世友:《攻克济南》,《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重要战役资料丛书——济南战役 》,第443页。   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连续爆破。将大楼里面炸开一个个缺口,後续部队冲进大楼, 与国民党军展开逐屋争夺,战斗到黄昏结束。当晚,商埠被解放军完全占领。[1]   20日,济南东郊国民党军放弃黄台山、全福庄、洪家楼等周边阵地,向城里收缩。 我军步步紧逼。这时,东郊还有两大据点:一个是历城,一个是千佛山。历城据点位於 王舍人庄北,守卫的是保安部队一千五百多人。这些人原来都是?军和土匪,凭藉外壕、 碉堡、鹿砦构成的坚固工事,死命顽抗。聂风智得知历城战斗的情况後,指示留下两个 团围困历城,主力绕过历城,直接向济南城推进。这时,千佛山还有国民党军一个营把 守。是先攻城,还是先攻千佛山?有人担心绕过千佛山直接攻城,可能腹背受敌。聂凤智 认?千佛山国民党守军孤立无援,不敢贸然出击。决心置千佛山於不顾,抓紧时机攻击外 城。许世友完全同意东兵团的部署。[2]   商埠被解放军占领後,王耀武还有四个旅集结於外城和内城。他判断解放军可能要 休整三天才能攻城。?了不给济南城内国民党军调整部署和加强工事的空隙,许世友、谭 震林决心连续进攻。22日黄昏,东、西集团同时向济南外城发起攻击。九纵25师进攻东 面的永固门。聂凤智调来4辆坦克协同作战。这些坦克是15吨重的美式轻型坦克,鲁南战 役中从国民党军快速纵队缴获的,性能良好。王耀武只有12辆日式坦克,还不如解放军 的坦克好。当坦克怒吼着向国民党军阵地冲去时,对方目瞪口呆,有的高喊:“别误会 !”有的从工事里爬出,调头往城里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战斗,永固门外国民党军工事 基本被摧毁,跟进的战士一拥而上冲进城内。西兵团的十纵占领火车站和天桥後,也突 破了普利门。十三纵攻占外城西南最坚固的建筑群——红万字会(今山东省博物馆),盘 踞在齐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解放战争战史》,1952年初稿。   聂凤智:《充满活力的人民军队必胜——回忆解放济南战役》,《全国解放战争时 期山东重要战役资料丛书——济南战役》,第487页。[1][2]   大学的国民党军被十三纵包围缴械。22日夜,九纵与十三纵会师,攻击外城的战斗 仅用了一天。[1]   这时,王耀武只剩下最後一道防线——济南内城。他不断向南京和徐州方面呼救, 蒋介石焦急万分,一面严厉督促杜聿明率邱清泉、黄百韬兵团北上,一面命令空军司令 周至柔出动空军轰炸。23日白天,国民党空军轰炸机对济南商埠、外城狂轰滥炸,许多 民房建筑被炸塌起火,无辜百姓惨遭杀害。这天上午,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在空军 副总司令王叔铭陪同下飞临济南上空,与王耀武通话。刘峙说:“你们的困难我知道, 援军进展很快,几天就可以到济南。你们必须坚守待援。需要什?可以空投。”   国民党的援军在哪里呢?按照杜聿明的计划,他打算在济南作战开始五天後——当 共军强攻济南不下,受到重大伤亡,攻势减弱之後再率军北上解围。并以声东击西的办 法,扬言从津浦路北上,实际从微山湖以西北上,以邱清泉兵团?先锋,冲开共军防线。 但是济南战役刚开始,蒋介石就发觉形势不妙,严令杜聿明迅速北上增援。杜聿明匆忙 集结部队,命令邱清泉兵团自商丘北上,黄百韬、李弥兵团自徐州北上。偏偏又赶上阴 雨天气,部队前进缓慢,一天只走20公里。 ------------ 从豫东之战到济南战役(10) ------------   在粟裕指挥下,华野主力在兖州、邹县地区严阵以待,准备打援。邱清泉等得知华 野主力集结的消息,深知北上凶多吉少,有意拖延,济南战役结束时,邱清泉兵团才到 达城武、曹县一带,未与解放军接触即迅速後撤。有人认?粟裕把敌情估计得过於严重, 预定的阻援计划实际上没有实施,济南就解放了。粟裕认?:“虽然,在豫东战役中,我 军一度攻克当时河南省会开封,但是,济南守城的兵力和构筑的工事,都比开封?强,打 这样坚固设防的省会,我们还是第一次。毛泽东同志以攻打临汾费去72天的事实,告诫 我们谨慎从事,这是正确的、必要的。尤其是战略决战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攻济能否 成功,与战略决战关系很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次是战略决战阶段的序幕,必须谨 慎从事。在以往攻城失败战例中,有些是正当守敌已经精疲力竭,再经受不住最後一击 之际,可是各路援敌已蜂拥而至,我军背後受敌,以致只得被迫撤围,这种‘?山九仞, 功亏一篑’的事情,决不允许在战略决战即将到来的时刻重演。必须谨慎从事,以最坏 情况作根本的出发点。徐州地区的敌人正是慑於我军打援集团兵力强大,才不敢贸然进 犯。敌人增援部队不敢前来,正说明军委、毛泽东同志攻济打援方针的正确。”[1]   解放军攻占外城後,连日作战已十分疲劳。许世友决定不给王耀武以喘息之机,连 续作战。指示九纵由东南角攻击,十三纵由西南角攻击。九纵担任主攻的是73团,济南 内城城墙有14米高,城墙上有三层火力网,东南角城墙上有一坚固建筑物——气象台, 是全城的制高点。护城河宽5米,水深2米。大家看了地形,都感觉从这里突破十分困难 。可是这里护城河比较窄,便於架桥。一旦登上城墙,占领气象台,就可以控制全城。   23日18时开始炮火准备。一小时後,突击队开始行动。王耀武的主力部队以密集火 力封锁和反突击顽强抵抗。前两次攻城都失利了,而且造成73团重大伤亡。聂凤智调整 了部署。24日淩晨1时30分,九纵的全部炮火向内城东南角猛轰。73团7连突击队迅速登 城。第一突击组刚登上梯子,就受到城上侧面火力的射击,大部伤亡。这时,2班长李永 江奋不顾身,率领全班再次登城。云梯比城墙矮了一截,李永江扒住墙砖,飞身跃上城 头。占领了气象台,控制了制高点。当7连全部上去後,国民党军开始反击。伤亡过半的 7连与数倍的国民党军殊死搏斗。在这千钧一发之际,8连、9连也登上城墙,投入战斗。 73团经过三小时的战斗,终於巩固了东南角突破口。[2]   与此同时,十三纵攻击济南内城西南角的坤顺门。37师109团于19时10分登城,首先 突破。国民党军实行猛烈的反击,企图封闭突破口。109团大部分牺牲在城墙上。面对不 利形势,110团在炮火支援下奋力登城,城墙突破口处到处是牺牲的我军战士和敌军的屍 体,他们来不及搬运,踩着屍体向上冲。经过四个小时的战斗,到24日拂晓,37师控制 了坤顺门近100米长的城墙,实现了突破。九纵、十三纵像两把尖刀,冲开了王耀武的最 後防线,插入了济南内城。[1]   九纵73团和十三纵109团的英勇战斗,?济南战役的最後胜利开辟了道路。战役结束 後,73团打得仅剩三个连,109团也是“建制破坏甚大”,十三纵37师师长高锐也在战斗 中负伤。?了表彰九纵73团和十三纵109团的功绩,山东兵团首长于1948年10月10日颁布 嘉奖令,授予73团“济南第一团”,109团“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建国後济南进行 城市改造,拆除了旧城墙。惟独保留了73团战斗过的内城东南角,并在气象台的旧址上 建起一座雄伟的建筑。陈毅元帅亲笔题名“解放阁”,以纪念济南战役中的英雄们。   9月24日晨,济南城内的国民党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王耀武在大明湖的北极阁指挥 部里,和各旅的通讯联络都已中断。解放军四个纵队与国民党军展开巷战,向大明湖畔 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逼近。眼看大势已去,王耀武把指挥权交代给参谋长罗辛理,自己 带领卫兵于11时由北极阁通往城外的坑道向北突围逃跑。   在内城最後的战斗中,面对丧失斗志、慌乱逃窜的国民党军,解放军的政治攻势发 挥巨大作用。在战前兵团政治部就指示各纵队,对战斗中俘虏的国民党士兵,要实行“ 边打边补充”的政策,动员他们就地调转枪口。把俘虏立刻补充进部队,省去了看俘虏 的人员,解放军越打人越多,越打士气越旺盛。一个指导员说:“当时补充了一个小夥 子,经过简单的教育後,他便告诉我们敌人的警备司令部在哪里,从哪里打合适,里面 的兵力布置等,给我们的指挥以很大的便利。”渤海纵队攻入东关後,在围墙外壕捉到 一个班的俘虏。这些人原是挖战壕的,战斗打响後国民党军关闭了围墙出口,把这一班 人扔在外边不管了。他们只好在散兵坑里躲避两边的炮火,渤海纵队攻上来,他们就缴 了枪。解放军马上把这些俘虏补充到各班参加战斗。24日攻进内城後,国民党败兵满街 道乱逃。这些刚解放的战士到处喊话,宣传政策。这对瓦解国民党军斗志,迅速解决战 斗起到了极大作用。[1]   24日14时,解放军四面包围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省府地下室的国民党第二绥靖 区参谋长罗辛理等绝望之下,派人出来接洽投降。黄昏时,内城战斗结束。城外马鞍山 、千佛山的守军也於26日放下武器。历时八天的济南战役结束。   9月22日战斗尚未结束,毛泽东就指示华野首长:“?预先准备在我军攻入城内王耀 武率其死党突围而出分路逃窜时全歼该敌勿使漏网起见,你们应在其主要逃路及次要逃 路,近距离及远距离布置多层堵击力量。”[2]23日,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命令鲁中、渤海 各分区的地方部队、干部、民兵在济南周边的各交通要道布置警戒,搜捕王耀武和外逃 的国民党残兵。9月28日早晨,寿光县委机关驻地屯田村民兵刘金光等三人正在值勤,从 西边公路上来了两辆大车,车上坐着五男二女。民兵查问他们的来历,说是济南逃难出 来的。化名乔坤的王耀武躺在车上装病,用白毛巾盖头,棉被遮身。民兵见他们说话不 是济南口音,形?可疑,便将他们扣留,送到县公安   王耀武被俘局。审讯干事王洪涛挨个盘问,见王耀武脸的上部皮肤很白,很像戴军 帽的痕?,於是认真盘问起来。王耀武自称开饭馆,却说不出饭馆的字型大小。与其他人 的关系,口径也不一致。到下午提审时,王耀武表情恐惧,态度失常,刚问了几句,他 就说:“我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乾脆就说了实话吧。我是王耀武呀!我要找县长谈谈。 ”听说捉住了王耀武,张县长马上赶来。王耀武交代:24日中午他从济南北门出城後, 在周边的一道工事里隐蔽到天黑。当夜下雨,他们在村子里化装成商人,25日走到周村 。在周村雇了大车,27日到益都,当夜赶路想逃往青岛,没想到28日一早就被抓住。此 後,王耀武被送到华东局驻地,又转至华东军区高级军官教导团。[1]   济南战役,华野全歼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共84000人,俘虏王耀 武等将级军官23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并策动吴化文部20000多人起义。华东野战军在 济南战役中伤亡26991人。济南战役後,驻烟台、临沂、菏泽的国民党军先後弃城逃跑, 至此,山东境内除青岛外,均获得解放。   济南战役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攻克有国民党军重兵防守和坚固设防的大城 市。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动摇了国民党军企图依托大 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济南战役中,解放军连续作战,在城市攻坚、步炮协同的战术和 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粟裕在1948年10月4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中指出:济南 战役的胜利“证明蒋介石的任何防御,皆挡不住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人民解放军能够攻 占任何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人民解放军不仅能够在运动战中,於很短的时间内歼灭大量 敌人,而且在攻坚战中,於很短时间内亦能歼灭大量敌人。仅就此次济南战役来说,歼 灭敌人的数量就比战争初期全国各战场一个月歼敌的总数还要多”。   [1]   寿光县公安局:《捕获王耀武经过情形》,1948年9月28日。 ------------ 战略决战前的运筹(1) ------------   1到1948年7月底,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的运动战中大量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并继续 在内线作战,收复失地。经过洛阳、襄樊、晋中、豫东等一系列战役,国民党军由战争 初期的430万人下降?365万人,其中用於一线作战的正规军只有174万人,分布于东北、 华北、华东、中原、西北五个战场,在战略上已处於被动地位。解放军从战争初期的12 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在正规化建设和技术装备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具备了进行大规模 运动战、阵地战和城市攻坚的能力。同时,收复与解放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使解放 区面积达到235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700余万,使解放区总人口达1.68亿,占全国总人 口的37%。解放和收复县以上城市182座,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7座,使解放区的 城市达604座。从当时的版图看,华北、华东解放区已连成一片,东北除少数大城市外, 绝大部分地区已获得解放。东北解放区的巩固与扩大不仅摆脱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不 利战略态势,并使东北野战军获得了巩固的後方。中原解放区在大别山、皖西、豫西、 陕南、桐柏、江汉、江淮(即皖东一带),创立了七个军区,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使中 原地区由原来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後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西北解放区也在巩固逐渐扩展。这些变化,?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提供了必 要的条件。[1]1948年9月8日到13日,毛泽东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 议,历史上称之?“九月会议”。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3卷,军事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1页。[1]   “九月会议”是?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而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进 行战略决战的动员会。毛泽东在会议上作报告。他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打倒国民 党,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 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如何消灭国民党军主 力?毛泽东算了算账:“第二年的好处是把临汾打开了,徐(向前)兵团变成有战斗力的兵 团,许谭兵团加强了,陈粟的情况变了,刘邓已开始壮了,东北虽少打一个仗,但现在 壮得厉害。今年还有四个月,再搞三十六个旅是有可能的。”毛泽东在报告中还提出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加强经济工作,加强训练干部,准备接管新解放区和大城市,学 习工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新中国的雏形,已经在毛泽东的胸中勾画出来了。[1]会议结 束不久,华东野战军就发起了济南战役。而东北战场的大会战,则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 。?什?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进行呢?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攻克四平,结束了冬季攻势 後,东北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东北野战军由战争开始时的 11万人,发展到100多万人,装备改善,士气旺盛,牢牢地掌握了东北战场上的战略主动 权。东北国民党军虽然还有50余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渖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 区内,陷於十分孤立的境地。长春与渖阳的铁路交通被切断後,全靠空运补给。卫立煌 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後,采取了“固点——连线——扩面”的方针,即第一步收缩兵 力固守大据点,第二步在时机成熟後再打通各点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扩大占领区,但在 解放军的打击下,做到第一步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谈不上第二步第三步了。这时 ,摆在东北国民党军面前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继续固守长春、渖阳、锦州几个 据   [1]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   点,一是撤出东北,将数十万“精锐之师”撤入关内。早在这年3月,驻华美军顾问 团团长巴大维即向蒋介石提出撤退东北军队的建议。他分析东北形势後认?,“继续据守 被孤立的满洲城市是徒劳无益的”,渖阳和长春两座孤城,“不能永无止境地由空运供 给”。因此他坚决敦促蒋介石,利用解放军冬季攻势後休整的机会,“渐进的撤出满洲 ”。巴大维的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一个可行的方案。当东北解放军的冬季攻势正猛 的时候,蒋介石心中十分焦虑,他有过作“破釜沈舟”打算,即以积极的行动,从东北 撤退,保全东北50万官兵不致成?瓮中之?。但当时正要召开“国民大会”的背景和国统 区舆论反对放弃东北的压力,使蒋介石不敢作出这样重大的战略退却决定。4月9日,他 在国民大会上作施政报告时,还说今天东北的战略,“不必要求作全面的控制,但必须 守住几个重要的据点如长春、渖阳和锦州——以象徵我们国家力量的存在”。?了空洞的 “国家力量的存在”,蒋介石不惜几十万大军困守孤城,陷於被歼的境地。东北将领的 态度也制约了蒋介石。4月初他将卫立煌等召到南京商议。蒋介石提出:长春、渖阳交通 断绝,单凭空运无法维持,   卫立煌   还是将主力部队撤到锦州,渖阳、长春只留少量部队防守。卫立煌坚决不同意,说 部队尚未整训完毕,不可能打到锦州,有中途被消灭的危险。其实卫立煌心里明白,他 手里只要有实力,就有地位。大军撤入关内,谁知道结果会怎样?老蒋惯会嫁祸於人, 丢了东北,追究起责任来,他卫立煌还不是要当替罪羊?所以卫立煌力陈坚守渖阳、长春 的必要性,并向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要了四个师的装备。卫立煌用这些装备补足了四 个师,编成两个军。[1]既然卫立煌坚持守东北,蒋也不能不让他守。6月间,他电令锦 州守将范汉杰死守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声称:“东北之战略要求在於固守目前态势,使 不再失一城一兵,即有利於关内作战。”7月19日,蒋介石在总统官邸召开作战会议,参 加者有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等人,对东北作出如下决策:“暂取守势,待 秋收後作以大吃小之远端奔袭,长春仍固守,北甯路暂不打通。”8月初,蒋介石在南京 召开军事检讨会,卫立煌提出:维持东北至10月底,以观时局变化,原则上不放弃渖阳 。这次会议决定:集中兵力,确保辽东、热河,以巩固华北。半年来在东北弃守上,国 民党内部争论不休,迁延时日,而占上风的始终是固守东北。这个错误的战略方针?解放 军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2]与国民党蒋介石在 东北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样,在毛泽东和林彪的面前也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封闭国 民党军在东北予以各个歼灭,一是将国民党军赶出东北。关键是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作 战定在哪个方向,如是前者,就要将作战方向定在北宁线,重点是锦州;如是後者,就 要从长春打起,步步推进,迫使国民党军主力向关内撤退。在这两个不同的方案中,毛 泽东和作?东北主帅的林彪之间,既有一致,也有分歧。将帅协谋,各抒己见,经过反复 交换意见,终於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震撼世界的辽沈决战。1948年2月7日,毛 泽东给林彪的电报中明确提出了“对我军的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 个歼灭?有利”的设想。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有许多具体的问题要商量。先来看一下 当时双方的态势。东北国民党军的情况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副总司令廖耀湘 率两个兵团、八个军、二十四个师又三个旅约30万人防守渖阳、铁岭、抚顺、本溪、新 民。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两个军、六个师又三个旅约10万人防守长春。副 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一个兵团、四个军、十四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山 海关、葫芦岛,维持着与关内的铁路和海上交通。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野战军此时 已发展到十二个纵队,加上一个炮兵纵队、一个铁道兵纵队和十七个独立师,共五十三 个师,75万人。 ------------ 战略决战前的运筹(2) ------------   加上地方部队,总数已过百万。经过冬季攻势後的大练兵运动,部队的军事素质和 政治思想觉悟都提高到新的水平。东北野战军从数量到质量都已形成优势,具备了彻底 消灭东北国民党军事力量,解放全东北的实力。冬季攻势结束後,东北局和野战军领导 就在考虑何时、何地与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的问题。当时东北已经没有小仗可打,只 能在长春、渖阳和锦州这三个地区中选择一个。偏偏卫立煌又采取保存实力,坚守不出 的策略,在运动战中歼敌的机会很难找到。这就需要解放军主动出击,打大城市攻坚战 。东北局领导人经过反复研究,1948年4月18日联名致电中央,提出先打长春的战略部署 。?什?要打长春,而不是锦州或其他地方?林、罗、刘的电报强调了决策的理由和多方 面的考虑:   如我军攻锦州,则所遇敌人更较长春强大。如我军等候敌人打通锦、沈线,则不知 要等到何时。且即令敌人出来打通,但我主力一向锦、沈线前进时,该敌必自动收缩, 使我军扑空。如我军向锦州、唐山之线或冀东、平绥前进时,在敌目前采取放弃次要据 点、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方针下,则必到处扑空或遇到四、五个师兵力守备的城市。 且大军进到那些小地区,衣服、弹药、军费皆无法解决。同时东北战士入关,经长途跋 涉,士气必降,逃跑必发生。在我主力南下情况下,长春之敌必能乘机撤至渖阳,打通 锦、沈线。如我军以小部兵力(如三个纵队)入关,沿途仍不易求小仗打;遇大的战斗(又 攻城又打援)则又吃不消。而留在东北的部队既不能打大仗,又无小仗可打,陷於无用武 之地。故目前只有打长春的办法较好。[1]虽然这个决策与毛泽东2月7日电报的意图不合 ,但4月22日毛泽东复电东北局领导人,同意先打长春,并准备派华北的杨得志等三个纵 队到承德以东地区配合东北的行动。但毛泽东以批评的口气告诉东北局领导人:“我们 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先打他处特别不利 ,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渖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锦榆段之 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实际 的困难,在你们打开长春南下作战时会要遇着的。特别在长春万一不能攻克的情况之下 要遇着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 ,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於被动地位。”[2]194 8年5月,东北野战军开始了攻击长春的作战。防守长春的郑洞国?保证飞机场的安全,并 尽可能多抢些粮食运回城内。21日派新7军新38师主力和暂61师出西门,由大房身机场向 西北方向进攻,占领了小合隆镇。林彪得知长春城内国民党军出动,认?机会来了,立即 下令一纵、六纵出发,夺取大房身机场,并切断新7军的退路。5月24日一、六纵队赶到 长春西北郊区,乾脆利索地全歼守卫机场的国民党军,占领了大房身机场。[1]郑洞国听 说大房身机场失守,极?震惊。下令新38师反击,夺回机场。25日中午,新38师师长史说 指挥两个团向机场发起进攻。双方酣战之际,一纵主力突然从侧翼杀来,在右翼担任掩 护的暂61师当即被冲垮。国民党军招架不住,师部官员都劝史说下令後撤。史说考虑如 果自己跑了,前方进攻机场的两个团必遭歼灭。只有硬着头皮顶住,或许还有希望。他 喝令炮兵还击,让後卫团跑步前来增援。部下还是想跑,史说又气又急,命令卫士就地 打开铺盖,躺在上面怒吼:“我就睡在这里了,看你们哪个要退?!”这才把部下镇住, 大家返身抵抗。待後卫部队赶到,史说才收拢部队,匆匆撤回城内。这场恶战,国民党 军暂56师约两个团被歼,暂61师也损失了两个营,只有新38师基本保全。粮食没抢着, 反而把机场丢了。从此,长春与渖阳之间的空中交通彻底断绝,只能靠空投接济。[2]林 彪听取了一纵、六纵关於长春周边战斗的汇报,眉头紧锁。看来长春的国民党军队并非 想像的不堪一击,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如果硬攻长春,目前没有绝对把握。他与东北局 领导人商量研究,於5月29日给中央军委写了一个报告,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 ?对长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长围。准备乘其撤退时在途中追歼该敌,而使我主力转至热南 承德、古北口一带作战的方针”。毛泽东看了这份报告,感到林彪反映困难太多,对进 攻长春的信心不足。6月1日早晨他给林彪发出一封电报,一口气提了十个问题:对长春 是否已展开全力攻击,周边工事是否均已夺取,是否实行了军事民主,你们指挥所在何 处等等。最後列举徐向前指挥攻克临汾的战例,说明敌军顽强的防御也不是坚不可摧。 6月3日,毛泽东又提出三个问题要林彪回答,中心内容还是能不能攻坚。林彪与罗荣桓 、刘亚楼等经过认真的研究,6月5日复电军委,提出了东北野战军行动的三个方案:一是 目前即正式进攻长春,但无把握,成功的可能性较小。二是目前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 封锁粮食,主力到北甯线、热河、冀东一带作战,但南下作战可能到处扑空,粮食极?困 难,同时长春之敌又可能乘机逃回渖阳,可能造成两头都无战果的结局。三是用二到四 个月时间,对长春实行较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後攻城的办法。他们的意见认?“目前以采 取第三个方案?好”。“估计敌人被困饿到极点时,渖阳敌也有可能被迫增援,因而我们 以长春?钓?就可能求得打运动战的机会。”毛泽东6月7日复电同意了围困长春的方案。 但他只是“基本上同意”,并要林彪“主要应从攻城方法方面与打援的兵力配备及作战 方法方面着眼”。也就是要他们立足於打,而不是围而不攻。经过一番争论,围困长春 的决策算是定了下来。[1]   2光阴如流水,一个多月很快过去了。关内的华东、中原战场打得热火朝天,东北战 场静悄悄的没有战事。围困长春两个月了,一时还看不到大的变化,卫立煌守在渖阳死 不动窝。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7月中旬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常委会,决定放弃先打长 春的计划,大军南下作战。7月20日,林、罗、刘向军委报告:“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 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我军仍以南下作战?好,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长春。”这符合 毛泽东的战略意图,7月22日毛泽东复电林、罗、刘:向南作战具有各种有利条件,我军 愈向敌人後方前进,愈能使敌方孤悬在我侧後之据点被迫减弱或撤退,这个真理已被整 个南线作战所证明,亦?你们的作战所证明。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 停止这个计划,改?提前向南作战的计划。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我们即告知你们, 不要将南进作战的困难条件说得太多,以致在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失去主动性。现 在你们已经将注意力移到向南作战方面,研究南面的敌情、地形、粮食等项情况,看出 其种种有利的条件,这是很好的和很必要的。并且应向全军指战员首先是干部充分说明 这些条件,以鼓励和坚定他们向南进取的意志和坚定他们的决心。[1]虽然林彪同意南下 作战,但在总的战略意图上与毛泽东仍有相当的差距。林彪的意图是打辽西走廊北宁线 上的几个小城市,但是长春、渖阳、锦州这三大据点怎?打,林彪没有说。1947年四平攻 坚战失利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心。 ------------ 战略决战前的运筹(3) ------------   因?城市攻坚战斗对部队的损伤太大,林彪打仗一向算计很精,战役打起来他会命令 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但在战前的筹划时他总是算计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 大的战果。毛泽东认?,林彪现在有百万之?,武器装备又是最好的,在这关键时刻,必 须要给林彪压担子,要他敢於去同东北国民党军决战。毛泽东把南下作战的目标,定在 了锦州。7月30日他指示林、罗、刘:   关於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 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後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 。如果你们不打范汉杰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将以大力集中锦唐线,卫、范协力向西援 傅,那时你们可能处於很困难地位。毛泽东的指示使林彪感到?难,他没有理由拒绝毛的 指示,但也不愿意直接打锦州。那些天的往来电报,林彪一会儿要求华北兵团先出动, 他们才能决定行动时间。一会儿又说华北敌情有变化。8月11日的电报中又说南下大军的 粮食没准备好,铁路桥梁又被洪水冲坏,总之一句话:“目前对出动时间,仍是无法肯 定。”这下可把毛泽东惹火了,8月12日他起草一封电报,严厉批评林彪:   关於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 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据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月 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而你们所以不能决定出动日期的原因,最近数 日你们一连几次来电均放在敌情上面。你们六日十九时电,虽曾提到粮食问题,但是你 们说“如杨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你们八日十七时电, 则全未提到粮食问题,但说敌情严重,并作出结论说:“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 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当着我们向你们指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於严重,尤 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动作?你们行动的标准,并且同时即确定了杨成武的行动时间以 後,你们却说(相距不到三天)“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标准”,而归结到了粮食问 题。对於你们自己,则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於杨成武部则似乎一切 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而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 大力援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边来对付杨罗及你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於战 局有何利益。你们对於杨成武部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对於北宁线上敌情 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轻率。?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 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1]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 很少用这样严厉的口气批评一个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与林彪密切的关系,说话可以 无所顾忌。但也反映出毛泽东对东北野战军寄予极大的期望。林、罗、刘研究了毛泽东 的电报,感到事情严重。?了向毛解释清楚,他们於8月13日给毛泽东发了一份长电,委 婉地说明了情况。主要的原因是洪水冲垮了铁路和桥梁,使大军不能按时出动。但他们 表示:“只要雨势不继续上涨能逐渐下降,则仍可能做到按时出动。”毛泽东看到林、 罗、刘态度明确,心情才平静下来。考虑到这是一场大战,林、罗、刘认?必须亲临前线 指挥。8月7日请求中央军委将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机关正式分开,各司其职。14日军 委批准他们的报告,林彪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任 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後方军区机关工作交给高岗、陈云、李富春、伍修权等负责。8月29日,林、罗、刘、 谭向各纵队、各师首长下达了战斗动员令:“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而以最大主力南下 ,向北宁线前进,以奔袭的动作,坚决歼灭分散于北宁线上守备的各处敌人,切断与摧 毁东北敌人与华北的联系,使两处敌人彼此完全陷於绝望的孤立中,并求引出长春之敌 突围,而在突围中歼灭该敌,由此求得加速全东北解放之早日到来。”这个仗怎?打,林 彪有自己的考虑。他预测解放军进攻北宁线和锦州之後,渖阳的国民党军一定会出来增 援。那时候就可以在广阔的辽西平原上与国民党军决战。9月3日他向军委报告了预定的 作战计划:以十一纵和热河三个独立师进攻北宁线的昌黎、绥中等地,切断卫立煌集团 与傅作义集团的联系,防止华北国民党军北上增援。以三、四、九纵攻打义县,二纵也 到北宁线作战。以一、七、八、十四个纵队在新民以西地区,监视和准备打击渖阳西进 的国民党军。以五、六纵在长春、渖阳之间,防止长春守军突围。以十二纵和六个独立 师继续围困长春。从以上部署可以看出,林彪的重点是摆在锦州与渖阳之间的地区,准 备消灭渖阳出动的国民党军,而锦州方向反而成了配合作战,反映出林彪不愿倾其全力 去打锦州。这与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不一致。9月7日毛泽东给林、罗发出指示,明确提出 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他指出:“你们应当使用主力于锦州、山海关、唐山一线,而置 长春、渖阳两敌於不顾。并准备于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锦、榆、唐 三点及其附近之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毛泽 东要林、罗确立两个决心:“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 、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於同他作战。 ”[1]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商讨,毛泽东终於一锤定音,确定先打锦州,与东北国民党军队 展开前所未有的大决战。历史实践证明: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 进程。在大战之前下这样大的决心,是需要非凡的胆略的。   39月初东北铁路运输是一片繁忙景象。当时铁路运输线主要有两条:主线是从哈尔 滨经齐齐哈尔、白城子、郑家屯、通辽、彰武、新立屯到阜新。另一条线是从哈尔滨经 吉林、辽源、四平、郑家屯到阜新。在政委罗荣桓和东北局领导指挥下,东北军区後勤 部部长李富春同志总抓运输工作,军工部部长何长工负责调运军火弹药,铁路总局局长 吕正操负责组织车辆调度。野战军後勤部在阜新车站设立前线指挥所,後勤部参谋长李 聚奎负责将火车运到的物资用卡车、大车运往前线。?了隐蔽我军的战略企图,铁路运输 兵员物资都在夜间,白天则是空车回返。?了保证运输油料和军火的安全,运输车队拉开 距离,一辆油车後边跟一辆军需车,再跟一辆弹药车,照此顺序一字排开行进,避免在 空袭时引起连续的爆炸或燃烧。从9月下旬起,国民党空军发现辽西地区铁路夜间运输繁 忙,白天也有大量人员运动现象。但是这些并未引起国民党方面的高度警觉。卫立煌对 长春的前途极?忧愁,但对锦州却是十分放心的。   [1]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 战略决战前的运筹(4) ------------   锦州是交通枢纽,一旦有事渖阳、北平都可以出兵救援。1946年初国民党军占领锦 州後,就陆续修筑城防工事,构成了环城十余里的土城墙。卫立煌上任後,命令增修周 边工事和地堡群。1948年8月卫立煌到锦州视察,满意地说:“在江西和共军作战的时候 ,哪里有这样的水泥工事?那时都能打胜仗,现在有了这样的工事,更没有问题了。”那 时锦州是一片太平景象,范汉杰上任後,还把家眷接来,打算长住下去。8月下旬,范汉 杰从南京开会回来,召集部属开会讨论锦州前途。有人认?锦州是关系东北全局的要地, 可能会成?共军的主攻目标。锦州一旦陷落,东北全局就会瓦解。但范汉杰不这样想,虽 然早在6月间蒋介石就给他发电报,警告他共军即将进攻锦州,要他早作准备。范汉杰以 ?老蒋神经过敏,锦州有关内和海上的增援,渖阳还有30万大军可以西进,共军缺乏坦克 ,炮火也不甚强大,攻坚力量还不足拿下锦州。如果共军越过渖阳,远来辽西,交通补 给不易,顿兵於坚城之下,必定陷入困境。他料定林彪断不敢走这步险棋,肯定还是先 打长春。所以锦州国民党军上上下下都沈溺于和平气氛之中,谁也没想到辽沈战役的重 拳会首先砸在他们的头上。[1]1948年9月10日,林彪、罗荣桓下达命令:以三、四、七 、八、九、十一纵、二纵5师、炮纵主力出击北甯铁路锦州至唐山段,切断东北国民党军 与关内的联系。以一、五、六、十纵和独立2师集结于彰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渖阳 出动的国民党军。十二纵和五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9月12日,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的 十一纵及三个独立师在北宁线上首先打响。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并包围兴城。秦皇 岛港与锦州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四纵、九纵於16日包围了锦州以北的军事重镇义县。几 天之後,乘火车赶来的三纵、顾祝同二纵5师和炮纵主力到达义县周边,接替了四纵、九 纵的任务。四纵、九纵挥师南下,在锦州周边打响。9月24日夜,九纵奇袭锦州东北帽山 屯。锦州周边北部的亮甲山、白老虎屯等阵地也被解放军占领。此时,国民党统帅部才 如梦初醒,明白了解放军的主攻方向是锦州。9月26日,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飞到渖 阳,向卫立煌、廖耀湘等传达   他的命令:一、立即空运49军增援锦州。二、由渖阳派出得力兵团向锦州攻击前进 ,以解锦州之围。卫立煌答应第二天就开始空运49军援锦,但对第二条持有异议。他说 :“根据情况判断,目前共军主力部队在辽西走廊的彰武、新立屯一带集结。如果渖阳 出兵,中途必遭覆灭,正中了共军的围城打援之计。现在由渖阳空运一个军援助锦州, 已经是迫不得已,再把渖阳主力拿出去,置渖阳於不顾,这是失策的。希望华北增兵葫 芦岛,由锦西增援锦州。”廖耀湘则建议乘共军集中力量攻锦州,辽南空虚,抢占营口 ,将长春和渖阳主力一起撤往关内。顾祝同断然拒绝了廖耀湘的建议,说:“总统的命 令,主要不是如何安全撤退渖阳主力的问题,而是要你们出辽西,东西对进,夹击锦州 地区的共军,以解锦州之围的问题。”廖耀湘指着地图对顾祝同说:“我渖阳主力单独 出辽西,背三条大河,远出锦州,确实有被节节截断、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的危险。” 卫立煌也说:“按照总统的办法做,很可能锦州之围未解,先送掉渖阳的主力。总统早 就答应我抽调军队增援东北,以打通锦沈交通,现在正是时候。”顾祝同见他们不肯出 兵援锦,只好答应把卫、廖的意见报告蒋介石,听候指示。一天时间就在扯皮中浪费掉 了。27日下午蒋介石回电,仍然要渖阳主力出辽西。卫立煌把廖耀湘找来说:“总统一 定要我们立即出辽西增援锦州,你看怎?办?”廖也不同意单独出辽西,要锦州、葫芦岛 方面配合行动才行。卫立煌自言自语地说:“不能单独出辽西,这是真理!”然後愤懑地 说:“我宁愿不干,也决不愿再使渖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说完他就拉上廖耀湘一同去 见顾祝同,一见面卫立煌就激动地说:“我们两个是多年同事和共患难的好友,我的事 情就像你自己的事一样。我这次遇到平生以来从没遇到过的困难,无论如何希望你帮忙 解决。我们不是不愿执行总统的命令,也不是不愿意行动,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如何配 合的问题。我们只是要求葫芦岛与锦州的部队会师後,东西两方同时并进,以避免被共 军各个击破。”顾祝同一口拒绝说:“我已经把你们的意见电告总统,但总统考虑後仍 然要你们执行他原来的命令。我是奉命来监督命令执行的,不能再向总统说话。”卫立 煌着急地说:“因?你代表总统,所以我再一次请求你负责向总统进言,采纳我们的意见 。这是关系几十万人命运的大事,你我都有责任,要很好地商量。”顾祝同见卫立煌逼 得紧,也火起来,说:“这是总统命令,不能违背。”卫立煌高声说:“我们不是不愿 意执行命令,只是要求葫芦岛与锦州会合後,再东西对进,共同行动!”顾祝同也提高调 门说:“但总统命令你们立即行动!”卫立煌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站起来厉声说道 :“单独出辽西,一定会全军覆灭!你不信,我两个打赌,画十字(意?写军令状画押)!” 说完,彼此不欢而散。28日早上,顾祝同单独召见廖耀湘。因?廖是蒋介石的忠实门廖耀 湘生,又比顾祝同低一辈,总是好说话一些。他对廖施加压力,说:“总统比任何人更关 切东北部队的命运,总统要你们经辽西出锦州,就是要把你们救出去!你们反而坐着不愿 意行动,企图回避战斗,这是不行的。我已把你们的意见电告总统,总统仍要按照原命 令执行,我不能再代你们打电报。你们已经耽误了好几天时间,这样贻误战机,我不能 再代你们负责任。你们必须服从命   令,先开始行动,才能再说话。”廖耀湘不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又不敢冒险出辽 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建议先令部队向巨流河、新民地区集中,作出准备出动的样 子,再请顾祝同回南京向蒋介石进言。卫立煌感到这样僵下去也不是办法,同意这样做 。宝贵的三天时间,又在扯皮中消耗掉了。[1]如果卫立煌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放弃 渖阳,集结大军出锦州,林彪尚未部署完毕,很难挡住国民党军。东北国民党军一旦入 关,与华北傅作义会合,战争的进程就很难说了,至少解放战争的时间会延长。但是地 方将领?了各自集团利益,置大局而不顾,使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一次又一次落空。就在国 民党军将领们?西进锦州争来争去时,解放军却在北宁线上不停顿地进攻。9月27日,七 纵攻占了锦州以南的高桥和西海口。四纵进占塔山,二纵5师、三纵和炮纵主力完成了对 义县的包围。29日,四纵再克兴城。北宁线唐山至锦州的要地都被解放军占领,切断了 东北与关内国民党军的陆上联系。关内与锦州的联系,只剩下了一个葫芦岛海军基地。 要打锦州,必须先打下义县。义县是锦州北面的交通要道,解放军南下攻锦州,主力部 队和後勤运输都要经过义县。拔掉这颗钉子,才能免除攻锦的後顾之忧。10月1日上午9 时,对义县的总攻开始了。解放军的大炮怒吼起来,密集的炮弹把义县打成一片火海。 短短四小时,战斗结束。 ------------ 战略决战前的运筹(5) ------------   4战场情况瞬息万变。9月30日,林彪决定将野战军指挥部迁往锦州前线。他与罗荣 桓、刘亚楼、谭政及精干的前线指挥部机关乘火车从哈尔滨以南的双城出发,10月2日到 达郑家屯。在郑家屯车站,林彪要刘亚楼通知参谋人员下车隐蔽,架起电台与中央军委 、各部队联络,收集新情况。很快,一条重要情报送到林彪手中。原来,顾祝同回到南 京後,向蒋介石汇报了卫立煌等不肯出兵辽西的情况,蒋介石极?愤怒,决定亲自出马调 兵遣将,与共军在锦州决战。9月30日,他带领空军司令周至柔、海军司令桂永清一行飞 到北平,与傅作义研究抽调华北兵力增援锦州。蒋介石命令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华北 的62军、92军一个师、独立95师由塘沽海运北上,守卫烟台的39军两个师也渡海北上, 在葫芦岛会合原驻那里的54军共十一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在海军、空军配合下由锦 西登陆,增援锦州。傅作义从唐山召回侯镜如,要他作好准备。塘沽、烟台港一艘艘军 舰升火待发,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士兵列队上船。看到华北动起来,蒋介石於10月2日飞到 渖阳,召集师以上军官开会。声称:“我这次来渖阳是救你们出去,你们过去要找共军 主力找不到,现在东北共军主力已经集中在辽西走廊,这正是你们?党国立功的机会。我 相信你们能发挥过去作战的精神,与关内部队协同动作,是一定可以成功的。万一你们 这次不能打出去,那?,来生再见。”会後,蒋介石单独接见了廖耀湘,训斥说:“你是 我的学生,?什?你也不听我的命令!”不容廖耀湘辩解,蒋就下了命令:“这次渖阳军队 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你负责。如有贻误,也惟你一人是问!”蒋介石架空了卫立 煌,直接命令新1军、新3军、新6军、71军、49军主力和三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 由廖指挥,向彰武、新立屯攻击,切断共军的後勤补给线後,再向锦州前进,与华北兵 团夹击锦州的共军主力。蒋介石告诉廖耀湘:“现在的问题不纯粹是撤退东北主力的问 题,而是要在撤退之前与东北共产党进行一次决战,给他一个大的打击!否则华北就有问 题。当大将,一定要顾虑全局,你应该考虑到整个局势,好好努力完成这一次任务。” 廖耀湘服从命令,表示一定尽力。蒋介石与他研究了行动细节後,象徵性地见了卫立煌 ,便飞回北平去了。卫立煌对蒋做法极?不满,向部下发牢骚说:“委员长的用人,人人 可以通天,谁也无法统一指挥。东北局势恐难收拾!”[1]华北国民党军增兵葫芦岛的情 报,在10月2日送到林彪手中,情报不是非常准确,只说是增兵四个师。这个消息使林彪 感到压力很大,准备的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办?他还一直担心後方补给的问题, 部队南下的时候,只带了单程的汽油,後方运输线太长,万一傅作义兵团北上,锦州打 不下,大量汽车、坦克、重炮会因?没有汽油撤不出来,那样的後果就不堪设想了。林彪 越想这些不利因素,就越不安,翻来覆去下不了决心。考虑到夜里,林彪把秘书谭云鹤 喊来,口授给军委的电报:军委:   一、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後,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 。   二、估计攻锦州时,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 在战斗未解决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 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 则该敌有与守敌会合的可能。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   三、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   四、长春之敌经我数月来围困,我已收容敌逃兵一万八千人左右,周边战斗歼敌五 千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八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 ,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增加,但须多延迟半月到二十天 时间。   五、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罗、刘谭秘书记录後,将电报稿交给罗荣桓、刘亚楼阅过,22时以特急绝密电 发出了。深夜,东总列车继续向锦州方向开去。在列车上,罗荣桓再三考虑,觉得发这 封电报不合适。作?政委,他在大政方针上一贯尊重林彪,作战的具体问题他基本不干预 ,而且千方百计地配合工作。但这一次是关系到解放全东北的大决战,攻锦计划已由中 央军委批准,南线攻势已经全面展开,部队士气正旺。临时改变计划,不仅违背军委意 图,大部队往回返,也可能影响士气、造成混乱。事关全局,他不能再保持沈默。3日早 上,他与刘亚楼一起去找林彪。罗荣桓委婉地说:“打锦州的事,这是主席、军委坚持 的意见。葫芦岛敌人虽然增援了四个师,但我们还是有办法阻击敌人的。估计锦西方面 我们再增加一个纵队或再加一两个独立师即可,是不是打锦州的决心还是不改的好。” 刘亚楼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林彪也觉得那份电报不合适,想要追回。但电报已经发出 ,这时估计已经送到中央首长面前了。罗荣桓建议:“?了补救,是否重新给中央发个电 报,还是继续打锦州。”林彪同意,於是三人坐在一起,共同拟定了电报稿。东总列车 到达彰武以北三十里的冯家窝堡,停车後机要人员于九时发出了林、罗、刘的第二封电 报。[1]   一、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然後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 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且不攻长春,该敌亦 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   二、我们拟采取如下的部署:以四纵和十一纵及热河的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 岛方面敌八个师;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 共四个纵队对付渖阳增援之敌;以大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林彪10月2日 夜里的电报,到3日上午才译出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一看林彪想回头打长春,非常生 气。这天他连续起草了两封电报,于十七时和十九时发给林、罗、刘。   3日十七时的电报说:   一、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渖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 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在义县、兴城、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 葫芦岛、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你们 可於攻锦州之同时,部署必要兵力於两锦交通线上,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 ,然後打下锦州。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 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 、滦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 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这是很不妥当 的。 ------------ 战略决战前的运筹(6) ------------   二、你们指挥所现在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 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 ,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迁延过久,你们有处於被动地位之危险。3日十九时的 电报说:   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後,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你们完全不 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 了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 ,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渖阳之敌因?有长春存 在,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在目前十天至二十 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渖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 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对於你们攻锦 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你们应集中精力,力 争於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於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 。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 ,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复。林、罗、刘3日 九时签发的电报,中央军委的电台直到晚上20时十五分才收到。译好交到毛泽东手里已 是半夜。这个时间差使毛泽东着急上火。但这两封电报中,更清楚地体现了毛泽东?何从 一开始就坚持打锦州的战略意图。後来的战争进程表明,毛泽东是正确的,抓住了要害 。“文革”中曾把这场争论作?林彪历史上反对毛泽东的罪证,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 度。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确定大的战略方针时,中央领导人与战区指挥员反复讨论 、争论的事,时有发生。这正说明中?共产党人是团结一致的,有争论表现了共产党在政 治上、军事上的民主作风。与蒋介石的独断专行、不与将领商议就下命令的作风,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当毛泽东看到林、罗、刘3日九时的电报後,顿时转怒?喜。一切烦恼、 焦虑都烟消云散。他4日六时致电林、罗、刘:“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你们决 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 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这是完全正确的。你们这 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 有重点的错误(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 事实上未发生影响)。”“在此之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 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後 再攻锦西。”[1]毛泽东的三封电报,也使东罗荣桓北野战军指挥员坚定了信心,打消了 顾虑,对迅速打下锦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在重大决策过程中,中央与战区指挥 员之间?生不同意见的争论,也属正常。但罗荣桓心里总是感到不安。辽沈战役结束後, 他在渖阳起草给毛主席、东北局的《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中,就这个问题 作了自我批评:“後由蒋介石飞平、飞沈亲自指挥,从华北抽调独95师、62军全部、92 军之21师,陆续经海运葫芦岛登陆,加上葫、锦原有之四个师共九个师,企图由锦西向 北驰援锦州。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之决心一度发生顾虑……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 确定仍坚持原来之决心不变。”後来毛泽东知道了这些情况,对罗荣桓在辽沈战役决策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病逝後,毛泽东写了《吊罗 荣桓同志》诗一首:“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大 问题。”诗中的意思是:1935年9月,张国焘要求越过草地的右路军南下。在一、四方面 军面临分裂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决定率中央和一方面军先行北上。罗荣桓当时任红三军 团政治部代主任,担任後卫警戒,保护中央的安全。但那毕竟是党内的斗争,所以“不 是难堪日”。而辽沈战役则是国共双方大决战的第一战,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举足轻重 的意义。当我们读了以上的情节,就能够理解毛泽东诗句的深刻含义了。 ------------ 辽沈战役(一)攻克锦州(1) ------------   1948年10月4日早晨,东总列车到达阜新。因前面的铁路尚未修通,林、罗、刘与大 家下车,乘汽车前往锦州。   攻锦的决心既已确定,林彪等详细研究了敌情,对攻城和阻援作出具体部署,上报 军委。报告中说:“1.锦西敌阵地北至塔山东南之大小东山,锦州敌阵地南至松山街附 近村庄?止,故两锦间空隙地区只三十余里。我军决以第四纵和十一纵在此地区,采取攻 势防御(不是运动防御),顽抗和消耗敌人。并控制主力准备在阵地前反击和消耗敌人, 乘胜尽量扩大战果。另以两个独立师在锦西、葫芦岛向敌侧後面进攻,以拖住敌人。估 计敌在我未正式攻锦以前,不会向锦州前进。我十一纵目前已到兴城附近,我四纵明日 即可转至两锦之间防御。2.渖阳之敌,目前有四个军到五个军的兵力在新民以南、辽河 以东地区集结,大约亦必在我正式攻锦以後,才会出动。我军拟以第十纵及第一纵的一 个师担任抗击该敌,以我六纵两个师,及五纵、十二纵全部担任策应十纵之作战。采取 运动战方式,从敌侧後歼灭敌人和争取时间。”这个东、西两头阻援,主力攻锦州的方 案,很快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四纵打下兴城後,10月5日下午,吴克华司令员和莫文骅政委接到总部命令:“四、 十一两纵队及热河两个独立师,阻击由锦西向锦州增援之敌。四纵在塔山、高桥地区布 防。”四纵的三个师经过一夜行军,第二天早上到达塔山。   塔山不是山,它是锦西和高桥之间的北宁铁路上一个百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南有一 条乾枯的河滩,宽约30米,叫饮马河,北宁铁路经过处有个铁路桥。塔山村地势低洼平 坦,有公路通过。从东海岸到白台山脚下,整个防御正面有8000米宽,看上去无险可守 。东面紧靠渤海,岸边有个小山包叫打鱼山,涨潮时就是个小岛,退潮後中间露出大片 沙滩。塔山村以西地势渐高,有个海拔二百多米的制高点叫白台山。白台山连接虹螺岘 山,就是连绵的丘陵地带了。塔山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必经之路,先头部队 已经到了距离塔山很近的营盘车站。   进驻塔山村的是四纵12师。江燮元师长把34团摆在塔山村,35团在白台山,36团与 师部在稍後一些的潘家屯。师、团首长到前边看地形,大家都皱眉头。这样平坦的地方 ,一点天然障碍都没有,怎?防御兵力和火力都占据优势的国民党军呢?师首长根据经验 ,决定把防御重点设在白台山。占住这个制高点,就能用火力封锁塔山村一带。如果国 民党军攻进塔山,解放军可以居高临下,从两翼包抄消灭他们。所以塔山村不准备重点 防守,摆上两个连,而把主力放在後面。[1]   此时,林彪心里也在考虑塔山的防御。国民党军队增兵锦西、葫芦岛,对他?生了很 大的压力。东边的廖耀湘离锦州还远,暂时不会构成威胁。而西边的侯镜如兵团离锦州 近在咫尺,万一顶不住将对整个战局极?不利。他对罗荣桓和刘亚楼说:“攻击锦州最重 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军挡住。据报告,葫芦岛方面又增加了五个师,我们的 饭菜只够请一桌客,现在突然来了两桌客人,两锦相距约五十多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 ,攻锦部队就要受到很大威胁。”   回到指挥所,林彪立即口授电报给第二兵团司令程子华和四纵司令员吴克华:“锦 西以北大、小东山,锦州以南松山街皆?敌阵地,两锦敌仅距三十里,我军绝对不能采取 运动防御方法,必须采取在塔山、高桥及其以西、以北部署,进行英勇顽强的防御战。 必须死打硬拼,死守不退,抵抗敌之飞机、大炮、步兵的猛烈冲击,利用工事沈着地、 准确地大量杀伤敌人,使敌我阵地前屍横遍野。”林彪以严厉的口气告诉他们,塔山阻 击战“完全是一个正规战,绝对反对游击习气,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与缴获 计算胜利,而应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胜利。”[1]   林彪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10月8日,程子华、吴克华来到塔山视 察阵地,看了12师的布防情况後,程子华坚决地说:一定要守住塔山村,要以塔山村、 铁路桥和刘家屯北侧高地?防御重点。他强调“守山必守村”,说这是毛主席的指示。江 燮元师长命令把34团最强的1营摆在塔山村,把炮兵向前推进,连夜在塔山村前的河滩地 上抢挖工事。   ?了解塔山防御准备,向四纵交代清楚总部的意图,8日林彪、罗荣桓把参谋处长苏 静找来,派他到塔山去走一趟。林彪说:“锦州地形有利於我发扬火力,攻取锦州看来 没有问题。关键在於能不能守住塔山一线阵地,挡住援敌。你告诉四纵的领导,希望他 们死打硬拼,坚决地守住阵地,创造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防御战例。”罗荣桓叮嘱说:“ 塔山这个方向很重要,有的部队打仗对部队伤亡大了会有些顾虑,但这次不能怕大的伤 亡,要坚决挡住。有些同志过去打这种防御战经验不多,你要去四纵和他们研究,并告 诉他们这个仗要打好,有什?情况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苏静向吴克华、莫文骅传达了 林、罗的指示。四纵首长表示:四纵一向猛冲猛打惯了,这次奉命来守塔山,打防御战 ,确实很多同志感到不习惯,但是四纵已经提出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我们准备 以牺牲一万人的代价,决心打好这一仗。[2]   在战前政治动员中,四纵党委发出了《告全纵指战员书》和《告全纵共产党员信》 ,要求指战员坚决贯彻林、罗首长的指示精神,在紧急关头不负党的嘱托,以自我牺牲 的精神执行任务。全纵普遍进行了阵地宣誓,纵队提出了“死守阵地”,“寸土必争” ,“与阵地共存亡”的三大口号。战士们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机关干部和民?搬运枕 木、铁轨,帮助部队构筑工事。经过两昼夜的紧张劳动,塔山村和高家滩阵地初具规模 。   10月6日,蒋介石率领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周至柔等高 级将领,乘“重庆”号巡洋舰来到葫芦岛,在国民党54军军部布置援锦行动。蒋介石对 团以上军官训话:“这一次战争胜败,关系到整个东北的存亡,几十万人的生命,都由 你们负责。你们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这次集中美械装备的优势部队,兼有空军助战和 海军协同,是一定可以消灭共军的。”他命令侯镜如马上去唐山调动部队,塔山前线先 由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海军配合用重炮摧毁塔山阵地。部署完後,蒋介石又与锦州的 范汉杰通话,告诉他援军马上就到,让他放心。下午,蒋介石登上“重庆”号返回塘沽 。[1]   担任主攻的54军军长阙汉骞是黄埔毕业生,在山东战场还没吃过大亏,骄横自负。 他说:“总统亲来葫芦岛,比增加十万大军还强。”蒋介石的督战官罗奇也认?他们的兵 力比共军多两倍,拿下塔山不成问题。不等侯镜如的援军到达,他们就决定10日提前发 起进攻。   10日天色微明,塔山大地在猛烈的炮火声中剧烈地颤抖起来。54军数十门重炮向四 纵塔山、白台山前沿阵地猛轰。国民党军的炮火几乎摧毁了四纵前沿所有的工事。地堡 掀掉了,掩体炸塌了,铁轨飞上天,枕木碎成片。54军打了几千发炮弹後,见解放军阵 地上静悄悄的没了动静,阙汉骞便命令步兵开始冲锋。8师向塔山村正面,暂62师向铁路 桥和高家滩,62军的151师向白台山的刘家屯、泉眼沟阵地,气势夺人地冲过来。 ------------ 辽沈战役(一)攻克锦州(2) ------------   守卫刘家屯前沿阵地的是12师36团警卫连的2排,仅有43人。当炮火袭来时,排长机 警地招呼大家疏散到阵地後方的坟地里隐蔽。等炮火打向纵深,大家一跃而起,进入阵 地。不一会,约一个营的国民党军分成几批冲上来。排长让大家保持镇静,直到国民党 军到达阵地前二十米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国民党士兵在开阔地上找不到隐蔽的地方 ,死的死、伤的伤,後面的只好趴在地上。排长命令两个班从侧面迂回,一串手榴弹扔 出去,炸得国民党士兵掉头就跑。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就这样反反复复,解放军依靠 近战,拼手榴弹和刺刀,这天一共打退国民党军九次进攻。[1]   暂62师这天以三个营的兵力轮番冲击铁路桥和高家滩阵地。吴克华司令预料到塔山 村和铁路边的平坦地区将是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将纵队炮兵团的110门大小火炮都对准 了这里。下午国民党军开始冲锋时,解放军用密集的炮火打向他们的身後,将国民党军 第一梯队和後续部队隔断,前沿的轻重机枪也一齐开火。国民党军进不得退不得,只好 趴在地上。34团组织队伍从侧面迂回包抄,在阵地前俘虏暂62师二百多人。国民党军对 塔山的第一天进攻失败,伤亡1100多人。解放军第一天伤亡319人。   第一天战斗结束後,四纵战士们最深刻的教训就是工事没搞好。地堡不结实、战壕 太浅,阵地前障碍物太少,国民党军的炮火一来,把四纵的工事几乎全破坏了。从那天 起,白天作战,夜里积极修工事,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有 了坚不可摧的工事,才能守住阵地。四纵的老战士很少打防御战,开始不知道工事怎?搞 。一些新解放的战士原来在国民党军里经常挖工事,显得很有经验。一个新战士在交通 壕边上挖个洞,敌人炮击时就躲进去。只要炮弹落不到交通壕里,就伤不着他。大家深 受?发,把单人掩体都挖成“烟斗式”,炮一响,每个人都进洞藏起来,大大减少了伤亡 。交通壕要挖到一米五深,地面上看不到部队运动。地堡上盖两层枕木,蒙上一米多厚 的浮土,就可以防御重炮。就这样,打了六天防御战,修了六天工事。根据战斗的具体 情况,形成了白台山、塔山村和铁路桥头堡三处重点防御体系。   阙汉骞第一天攻击失败,11日以四个师的兵力再次向塔山进攻。从早晨七时起,国 民党军的大炮把塔山打得浓烟滚滚,足足倾泻了几千发炮弹。海军司令桂永清坐镇“重 庆号”巡洋舰,用152毫米的舰炮向塔山轰击。舰长邓兆祥是位爱国将领,对打内战十分 厌恶。他藉口军舰吃水深,不能靠近海岸,距离远得看不见目标,只能依据地图上的标 志打炮。桂永清感到效果不佳,下令停止射击。国民党海军的配合实际上没起作用。   炮火准备後,两个营的兵力向塔山村34团1营阵地发起冲锋。解放军待国民党军接近 到二三十米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打得对方溃退下去。阙汉骞又集中几十门重炮,对 塔山村轰击了半个小时。这时国民党空军五架飞机也来助战,向塔山投下一串串炸弹、 燃烧弹。34团前沿工事大部被毁,阵地上硝烟弥漫。国民党军一个营再次冲锋,解放军 坚守不退,但因伤亡过大,国民党军冲到塔山村边占领了几座房子。在这危急关头,1营 副营长鲍仁川冒着炮火冲进塔山村,把1连零散人员组织起来拼杀。团政委带领预备队也 冲了上来,形成优势兵力,在34团反击下,经过二十分钟的搏斗,国民党军在村边站不 住脚,败退下去。战後清理部队,34团1营1连由战前的170人仅剩下了7个战士。国民党 军对铁路桥、白台山和杨家洼阵地的进攻也被一一打退。   两天进攻均遭惨败,阙汉骞变得垂头丧气。11日下午,侯镜如从唐山到达葫芦岛。 来自华北的独立95师也已到达。侯镜如召开会议,听取阙汉骞两天来作战的汇报,研究 下一步行动计划。身?东进兵团的司令官,侯镜如对作战有自己的想法。会上研究了两个 进攻方案:一个是54军提出的,以主力攻击白台山以西的山区,那边地形广阔,工事稀 少,可以迂回到塔山背後,突破共军防守。另一方案是兵团参谋长张伯权提出的,仍然 按前两天的打法,从正面推进,依靠优势兵力攻下塔山。张伯权的建议实际是侯镜如授 意的,侯对他私下说:“按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和锦州是不能打进去的,若打进去 也出不来,如果不打进去还可以多维持几天。”表现了侯镜如保存实力的意图。卫立煌 这天也飞到葫芦岛,见到侯低声说:“你这个兵团解锦州之围,并率部与廖兵团会师是 不容易办到的。”再三嘱咐他要谨慎。卫的观点与侯镜如不谋而合,这样侯镜如就更不 愿意冒险了。[1]   54军提出的迂回塔山是惟一正确的方案,这是阙汉骞他们用两天血的教训换来的。 但是侯镜如的方案通过了,阙汉骞的方案被否决。如此奇怪的结果是督战官罗奇决定的 ,他以?有这?多兵力,又有自己的老部队——号称“华北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前来参 战,还怕拿不下塔山!罗奇坚持正面进攻,并且自告奋勇,要亲自指挥95师从正面主攻塔 山。其余部队则由62军军长林伟俦统一指挥。   10月13日清晨,国民党军的炮火开始向塔山猛烈轰击。独立95师与8师从两个侧面向 塔山铁路桥和高家滩阵地冲来。95师使用“波浪式”的冲击战术,每个营?一波,轻、重 机枪集中火力,掩护步兵连前进。第一波受挫,第二波接上去。更少见的是他们的营、 团军官走在队伍前面,很有一股“敢死队”的味道。四纵28团等待国民党军前进到阵地 前的障碍物,各种火器突然开火。95师一个连打光了,又上来一个连,但28团没有一个 人後退,宁肯成班成排战死在阵地上,与塔山共存亡。95师的进攻终於被遏制。   95师朱师长向罗奇报告:他们的第一拨部队几次冲到共军阵地前,都被共军火力阻 止,头都?不起来,伤亡很大,进退不得。林伟俦在白台山方向也打电话告急:62军各师 进攻受挫,营长以下官兵伤亡很大,死的没人?,伤员没人救,非常影响士气。罗奇要9 5师不惜一切代价,再组织进攻,今天非拿下塔山不可。 ------------ 辽沈战役(一)攻克锦州(3) ------------   更残酷的厮杀又开始了。国民党军如黄色的潮水一般涌上来,解放军用机枪、手榴 弹把他们一排排打倒在阵地前。在铁路桥和高家滩之间有片坟地,守在这里的是28团2连 1排,由指导员程远茂指挥。他们在这里构筑了五个地堡,摆上一挺重机枪和三挺轻机枪 。13日早晨国民党开始炮击时,这个阵地并没有被发现。天亮後,95师像羊群似的涌上 来。程远茂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国民党士兵成片地倒下去,两次进攻很快被 打退了。   第三次攻击开始後,95师的炮弹向冰雹一样落在这个小小的集团工事上。中心地堡 被打塌了,惟一的重机枪被打坏,排长也负了重伤。程远茂重新组织了队伍。当国民党 军前进到离阵地30米远的地方,程远茂下令开火。机枪夹着手榴弹,又把国民党士兵打 倒一片。这时95师的督战队提着冲锋枪,驱赶着士兵掉过头来继续往上冲。经过几次拉 锯式的战斗,程远茂他们的弹药快打完了。後方弹药运不上来,怎?守阵地呢?程远茂让 大家从牺牲和负伤的同志身上把弹药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在战斗中节省子弹。黄昏前 ,95师发起了最後一次进攻。程远茂已经两次负伤,他高喊着:“同志们,守住阵地! 援兵快来了!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他和仅存的几个战士拿起石头,准备作最後的拼 杀。在这危急时刻,增援部队上来了。国民党士兵惊惶失措,开始向後撤退。这一天程 远茂和1排一共打退了九次进攻,自己也付出巨大的牺牲,连程远茂本人在内,1排阵地 上只剩7个人。[1]   [1]   四纵司令部编:《锦州战役塔山阻援战斗典型战例》。   10月13日是塔山阻击战最残酷的一天,四纵表现出极其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绝大多 数阵地被炮火摧毁的情况下,前沿一线阵地的部队顶住了国民党军四个师一次又一次的 疯狂进攻。许多阵地都像程远茂他们一样,一个连、一个排打得只剩几个人,但是没有 一个阵地被主动放弃。这天解放军共毙伤和俘虏国民党军1245人,自己伤亡1048人,可 见战斗之激烈。看到10师28团伤亡很大,吴克华命令28团当夜撤下来休整,由10师30团 接替他们的阵地。28团的顽强战斗,当夜得到林、罗的嘉奖。   四纵的浴血奋战,?总攻锦州提供了坚强保证。此时,攻锦部队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 备工作,总攻即将开始。林彪知道,越到这个时候,塔山就越显得重要。?了保证总攻锦 州战斗顺利进行,他甩出了最後一张王牌——将最强大的一纵调往高桥、杏山地区,作 四纵的预备队。就在四纵最艰难的时刻,吴克华接到一纵李天佑司令员的电话。他告诉 吴克华:“我们奉野战军首长命令来做你们的预备队,现在高桥一带。你们什?时候需要 ,我们随时可以支援上去!”吴克华非常激动,表示感谢一纵的支援。   国民党军那边却是一片垂头丧气的景象。13日晚上侯镜如、罗奇召集师以上军官会 议研究对策,独立95师朱师长发言时,与早晨那种骄横自负的形象判若两人。他说:看 地形的时候,塔山没什?动静,以?共军兵力不多。但炮火延伸射击後,步兵进入共军的 有效射程内,共军突然集中火力向我们射击,打得部队?不起头来,只有白白牺牲,这是 在华北战场从没遇到过的。其他各师师长也纷纷抱怨,有的骂海、空军支援不力,有的 要求调坦克来。罗奇站起来严厉地说:“开会前接总统来电,锦州战事非常激烈,这一 战关系党国存亡。我奉命前来督战,如有执行命令不力者,将报请严办。”见大家沈默 不说话,罗奇又自作主张,要95师进行夜间偷袭。54军的人表示反对,说夜间战斗将使 我海、空军优势全部失去作用,只能与共军拼刺刀和手榴弹,很难占到便宜。但罗奇根 本不听,固执己见。   14日淩晨,天还一片漆黑,95师两个营的敌人经过长距离匍匐前进,悄悄接近塔山 村34团1营阵地,挖了一夜工事的战士们正在休息,一个战士沿着交通沟到後面去取子弹 ,迎面发现戴有帽徽、扛着机枪向前爬的敌人。他冲上去掏出手榴弹砸在敌人头上,夺 下机枪跑回阵地。这时阵地前传来低沈的“冲啊”的口令声,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开始 了。铁路桥头堡被95师偷袭得手。天色渐明,95师占领了铁路两侧阵地和地堡的全部顶 盖,34团仍然坚持战斗。危急关头,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将国民党军打退,解救出困在 地堡里的战友。   当罗奇得知已占领铁路阵地和接近塔山村时,连声高呼:“突破了,突破了!”命令 後续部队发起集团冲锋。这时解放军炮火开始反击,95师接近塔山村的部队又被打了回 来。几个回合之後,95师已经伤亡惨重、疲劳不堪,难以继续进攻。朱师长向兵团司令 部求援,要求把预备队21师派上来。62军军长林伟俦不愿拿自己的21师去送死,竟命令 已经开始向前运动的部队停下来,由151、157师向塔山右侧和常家沟发起进攻。这个损 招使95师关键时刻得不到增援,陷入孤军作战的悲惨境地。而151、157师的迂回进攻, 也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失败。   13、14日的战斗,国民党军独立95师损失最?惨重,三个团打得只剩下三个营,基本 失去了战斗力。迟至14日黄昏,国民党的坦克才海运到葫芦岛。罗奇建议15日休战一天 ,16日用坦克一定能把塔山攻下来。然而这一切都?时已晚,15日锦州的一个国民党军副 团长逃出重围到了塔山,报告了范汉杰集团全军覆灭的消息。   大家顿时精神紧张,现在不是东进增援锦州的问题,而是锦州方面的共军主力会不 会乘势西进来打锦西和葫芦岛。侯镜如下令各部队巩固阵地,转攻?守。   16日蒋介石从渖阳乘专机来到葫芦岛,锦州的惨败令他极?震惊和沮丧。当听取罗奇 汇报进攻塔山失利的经过时,蒋介石大骂道:“塔山如此靠近,敌人怎?能够这样快就修 了这?多的坚固工事和障碍物呢?阙军长驻在葫芦岛,早就应该发现这些情况,?什?不进 行破坏呢?”他痛?阙汉骞不是黄埔学生,是蝗虫,声言要枪毙他。吓得?将领都立正低头 ,谁也不敢出声。过了一会儿,罗奇才慢慢地说:“将士是用命的,独立95师打得只剩 下三个营,此次作战海陆空军得不到协同,战车又赶不到,部队已经伤亡很重。”蒋介 石这才转移了话题,研究锦西部队下一步的行动。在离开葫芦岛的时候,蒋介石紧握拳 头,眼含泪水,低声自语:“我和他们拼了!”[1]   塔山阻击战至今还是军事家们研究的话题。国民党军有九个师的兵力,以五个师集 中进攻守卫塔山的一个四纵,激战六天,从人数上、装备上、海空军支援上,国民党军 都占有绝对优势,但付出了六千多人的伤亡,却未能拿下一个小小的塔山,原因何在呢 ?应该指出:作战不仅是人数和武器数量的对比,最重要的是谁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而战斗力是由指挥员的战术、士兵的士气和各部队的协同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国民党 军在进攻塔山过程中数易主帅,互不配合,更谈不上齐心合力了。正如一位国民党将领 所说:“现代化的军队必须是协同一致,才能发挥出战斗力来,这是人所尽知的。但他 们进攻塔山,在最紧急关头,头两天侯镜如还没有来,阙汉骞指挥不了林伟俦,罗奇又 妄加干扰。即便以上诸人能够和衷共济,试问有谁敢对海空两军那批骄兵悍将发号施令 。当时的海军头子桂永清、马纪壮,空军头子王叔铭等买过谁的账!”[2]54军挨打“塔 山英雄团”战士在阵地前之後,提出迂回塔山的合理建议。罗奇?了让95师立功,仍然坚 持从正面硬攻。结果再次遭到惨败,把95师也断送掉大半。62军?了保存实力,不肯派2 1师增援95师。致使95师已经突破正面,又被解放军打了回来,前功尽弃。国民党军尽管 有兵力和火炮的绝对优势,但却形不成合力,这就是?什?攻不下塔山的原因。 ------------ 辽沈战役(一)攻克锦州(4) ------------   四纵在塔山阻击战中,充分表现出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防御战他们过去没打过 ,但在战斗中无论炮火有多猛,冲击有多凶,他们都拼死守住阵地,只要还有一个人活 着就决不後退一步。34团2连一个通信员把坚守的命令错传?撤退,一位班长立刻指出: “你传错了,我接受任务时,只有守,没有撤!”战士们斗志高昂,干部身先士卒,党员 冲锋在前,这种精神甚至感动了国民党军俘虏。36团5连坚守泉眼沟,10月13日连续打退 国民党军七次进攻,并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战。一个刚被俘不久的士兵看到解放军这样 勇敢,也积极投入战斗。他准确地打出几十发迫击炮弹,?打退国民党军进攻立了大功。 在战斗中各部队互相支援,一个团一天战斗下来伤亡很大,另一个团立即顶上去,轮番 战斗。前方部队在浴血奋战,後方机关干部、兄弟部队和地方群?源源不断地把弹药、饭 菜、修工事的木料运往前线,把伤员及时送往後方。当四纵撤离塔山後,国民党军官来 到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看来看去。只见堡垒星罗棋布,障碍物纵深,交通沟连贯。他们环 顾四周,几十里内树木很少。实在想像不出解放军怎?能在短短十天内筹集运输这?多木 材,建造如此牢固的阵地?塔山阻击战後,12师34团被东总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3 6团被授予“白台山守备英雄团”称号,10师28团被授予“守备英雄团”称号,四纵炮兵 团被授予“威震敌胆”锦旗。仅12师就有2026人立功,鲍仁川、程远茂成了全军闻名的 战斗英雄。塔山阻击战作?四纵战斗历程中最光辉的一页,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 中。   2   说完塔山再回头来说锦州。1948年10月7日,东北野战军总部到达锦州北郊的牛屯。 在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刚刚安顿下来,林、罗、刘就急着要看地形。他们在攻锦部队首 长的陪同下,徒步登上四百多米高的帽儿山山顶,观看着锦州的情况。   锦州城,背山面海,坐落在小淩河、女儿河的北岸,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华北与东北 的咽喉要道。北宁和锦承两条铁路在这里交会,使其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这里原是一片 荒凉的土地,明末满人在关外兴起,成?与明朝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了阻挡满族骑兵 冲入华北平原,明朝在辽西走廊锦州至山海关一线部署重兵,层层设防,建起一座座军 城要塞。锦州是双方角逐的前沿,也是明军最重要的据点。1641年,清太宗皇太极亲率 清军主力与洪承畴的明军主力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十几万明军的惨败导 致形势的剧变。清朝极?重视锦州,称其?“山海要冲,边关锁钥”。   三百年後的历史竟然也如此相似,锦州又一次成?大会战的焦点。正如范汉杰所说: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解放军要把这条“扁担”从中 砸断,堵塞东北几十万国民党军的退路,将其彻底消灭在关外。   日本人占领锦州时期,构筑了不少工事和坚固的建筑物。国民党军来後,又经过几 年经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城北的亮马山、大疙瘩,城东的大、小紫荆山, 城南的罕王殿山(就是清军与明军会战的松山)等制高点是周边阵地,山顶上修了工事。 以女儿河、小淩河?天然屏障,以锦州老城和环绕新市区的土城墙?骨干形成了环城阵地 。城墙下有二丈宽深的壕沟,壕外又有铁丝网、鹿砦、地雷。城墙上布满了明暗火力点 。范汉杰的指挥所设在锦州铁路局大楼上,守军有卢浚泉的第六兵团所属93军、新8军等 七个师、冀热辽地方武装约十万之?。无论从兵力和防御体系的坚固性来看,锦州都远远 超过了四平。   林彪在帽儿山上拿着望远镜一边看一边想,锦州这个仗该怎样打。他看着地图琢磨 选择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的问题。回到牛屯驻地,听取参谋处长苏静汇报义县攻城作战经 验。当苏静说到攻城部队?了减少伤亡,采取近迫作业,大挖战壕、交通沟时,林彪立刻 重视起来。问道:“要用多少兵力挖?”苏静答:“据二纵5师汪洋参谋长说,除尖刀连 外,要用绝大部分的兵力日夜抢挖,多挖几条交通沟,直到冲锋出发阵地前。”林彪马 上叫来参谋,口授电报发往攻锦各部队:   一、每个师需以六个营的兵力(三分之二的兵力)全部用於挖交通沟,只留下担任尖 刀部队在後面进行充分的突击准备。绝不可只依靠少数部队挖交通沟。   二、挖交通沟时,要有不怕伤亡、不怕疲劳的精神,大胆进至距敌五六十米处,沿 途摆开由前向後挖,前後同时挖。   三、每个师要挖五条或三条交通沟。   四、每条沟须高宽各一米五。   五、挖沟时先须以卧倒姿势挖卧沟,然後逐渐挖成站沟。要不怕疲劳,只要我肯挖 交通沟,则不管敌火如何激烈,工事如何坚固,都将使其大大丧失作用。   六、以上指示必须坚决执行,不可懒散怕疲劳不执行。今後东北全军的基本任务是 攻大城市,故各部须在此次挖沟中,在思想上与作风上,打下坚固基础。这样,今後作 战就增加了重大的必胜因素。[1]   电报指示如此之细,口气是如此坚决。东总《阵中日记》10月9日记录:“攻锦部队 今晚开始挖交通沟。”解放军的步兵一下变成了工兵,黑夜里连刨带挖,分段包乾,战 士们一个个干得挥汗如雨。到第二天天亮时,平坦的田野上已经布满了纵横交叉的交通 沟。国民党军大吃一惊,眼睁睁看着共军挖到他们阵地前沿,说话声音都听得见,就是 打不到人。总攻开始後,这些交通沟就变成了突破国民党军阵地的尖刀。可以说,锦州 攻坚战的胜利是挖沟挖出来的。   在锦州周边战斗中,八纵出现失误。10月6日淩晨二时八纵68团打下城东南小紫荆山 後,团长下山吃饭去了。不料上午国民党军来个反冲锋,把阵地丢了。八纵想马上夺回 来,就没向总部报告。国民党电台广播“紫荆山大捷”的消息,总部才知道此事。紫荆 山是城东南的制高点,林彪大发脾气,罗荣桓与刘亚楼在8日夜里赶到八纵指挥部,严厉 批评纵队司令员段苏权和政委邱会作。罗荣桓说:“毛主席专门来电批评了这件事,指 出‘大军作战,军令应加严’。这不是件小事,你们要作深刻检查。”[1] ------------ 辽沈战役(一)攻克锦州(5) ------------   最深刻的检讨就是马上夺回阵地。邱会作翻身上马赶到紫荆山下的68团,当着全团 的面宣布将团长和副团长撤职,那个丢失阵地的连长被当场枪毙。这样严厉的处罚在解 放军中是极?罕见的。10日6时,23师向小紫荆山发起猛烈进攻,战士们个个死打硬拼, 仅用一小时就夺回了阵地。完成任务之後,邱会作回到指挥部向罗荣桓报告,罗才离去 。?了充分吸取教训,保证总攻锦州的顺利,林彪就此事向各部队发了一个通报。   根据东总的部署,攻锦各部队从8日起陆续开始周边战斗。经过两天战斗,七纵和九 纵11日打到锦州城下的小淩河边。八纵收复小紫荆山後不停顿地进攻,10日早晨攻占城 东南的百官屯和北大营。锦州城南的国民党军也退缩到锦州城内。在这紧急关头,范汉 杰居然想不出任何办法来挽救败局。当初他对解放军进攻锦州缺乏思想准备,当解放军 出现在锦州城外时,他向蒋介石和卫立煌连连呼救。10月6日他就想弃城突围。8日卫立 煌来电严厉制止,如果锦州丢了,东北国民党军就断了退路,这也是蒋介石绝对不允许 的。范汉杰只好临时召集军官会议部署防御。长官如此消极,下级就更无信心。当10月 10日塔山方向传来隆隆炮声时,范汉杰尚存一线希望,等援军来给他解围。   毛泽东密切关注锦州战局的发展,10月10日他致电林、罗,要他们集中精力打好锦 州这一仗。电报说:“这一时期的战局,很有可能如你们曾经说过的那样,发展成?极有 利的形势,即不但能歼灭锦州守敌,而且能歼灭葫、锦援敌之一部,而且能歼灭长春逃 敌之一部或大部。如果渖阳援敌进至大淩河以北地区,恰当你们业已攻克锦州,使你们 有可能转移兵力将该敌加以包围的话,那就也可能歼灭渖阳援敌。这一切的关键是争取 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 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 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   林彪把攻击重点放在城北。三纵负责进攻配水池、大疙瘩这两个国民党军最坚固的 阵地,二纵从城西北方向进攻。在这两大主力的後边,林彪又调来一个强大的预备队— —号称“攻坚老虎”的六纵17师。   配水池位於城北二里处一个高地上,与东边二里远的大疙瘩形成呼应的两个制高点 ,作?城北的屏障。配水池是日本人搞得钢筋水泥建筑,守在这里的是暂22师1团的一个 加强连。他们自称“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要把配水池当作“第二个凡尔登”。 ?了拿下这个小小的高地,三纵派出了战斗力最强的7师20团,并配备了炮纵的9门野炮、 11门山炮,突击营集中了12挺重机枪。   12日8时解放军开始攻击,猛烈的炮火打得配水池小高地一片火海。但是国民党军的 火力点修得很隐蔽,炮火未能将其彻底摧毁。当20团1营发起冲锋後,国民党军的暗火力 点突然射击起来,解放军战士遇到地雷和铁丝网的障碍,在密集火力下遭到伤亡。第一 次突击没有成功。解放军的炮火向配水池再次进行猛烈轰击,20团1营冲上高地,占领了 一个独立房子和西部的大地堡,但是核心地堡群没有拿下来。国民党军在团长带领下, 乘两辆装甲车冲过来,想把解放军从配水池上挤下去。双方展开了硬碰硬的对攻战。一 辆装甲车被炸毁,国民党团长当场丧命。20团1营也遭受重大伤亡,在赵兴元营长“一人 一枪,战斗到底”口号激励下,打退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冲击,到最後全营只剩下二十 多名负伤的战士,终於保住了阵地。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   7师于黄昏时再次发起强大攻击。炮兵集中火力射击国民党军地堡群,四发命中。2 0团3营如猛虎出山,向地堡冲去。国民党军战斗一天,伤亡严重加上弹药不继,终於丧 失了战斗力。3营冲进地堡,俘虏二百余人,坚固的配水池终於拿下来了。韩先楚司令员 立即将他的指挥所移到配水池,炮兵也将阵地推进到这里,占据了总攻最有利的阵地。 [1]   8师打大疙瘩也极?艰苦。12日一天发起多次进攻,伤亡很大。13日早晨,距离总攻 的时间越来越近,这个大疙瘩还拿不下来,韩先楚也着急了,他亲自指挥进攻大疙瘩。 三纵集中炮火朝大疙瘩猛轰,24团1营发起进攻,发现地堡群下面有条盖沟,国民党军就 是从这条沟里对地堡群进行支援。几个战士冲上去炸塌了盖沟。到下午二时,大疙瘩顶 上的地堡群终於被24团攻克,锦州周边最後一个钉子被拔掉了。   几天的周边战斗,国民党军被全部压缩在锦州城内。林彪看到范汉杰的部队战斗力 并不像原来估计的那样强,更加胸有成竹。11日夜里他向军委汇报情况,坚定地说:“ 阻住锦西援敌和打下锦州均有把握。”12日,他下达了总攻锦州的部署:以二纵、三纵 、六纵17师?北突击集团,统归韩先楚指挥。以七纵、九纵?南突击集团,统归邓华指挥 ,由南向北并肩突破。八纵?东突击集团,由东向西进行辅助突击。总攻时间定?10月14 日上午十时。   ?了总攻的顺利进行,林彪调集了最强大的炮火。炮纵主力加上各纵的重炮(山炮、 野炮、榴弹炮、加农炮)共三百多门,再加上各部队的小口径炮多达六百余门。特种兵战车团的15辆坦克,也从後方千里迢迢运到锦州前线。用这样多的重武器攻打一个城市,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锦州周边的国民党军队退入城内後,陷入一片混乱状态。?多官兵食宿无着,在城内乱抢乱闹。范汉杰构筑的工事主要在周边,城内尚未形成体系,各部队就在驻地附近修建临时工事。炮兵团退入城内後,拥挤在邮电局大楼的第六兵团司令部旁。由於城内楼房的遮蔽,炮兵没有合适的观察所,等於失去作用。炮兵指挥官怕卢浚泉把他们赶往城边,隐瞒不报真相。卢浚泉下 令开炮,他们就朝城外漫无目标地乱打。范汉杰、卢浚泉 望眼欲穿,侯镜如、廖耀湘的援军就是来不了。锦州城内国民党军士气低落,人无斗志 。   14日九时三十分,总攻开始。解放军的炮火齐声怒吼,打得锦州城内烟雾弥漫,火 光冲天。范汉杰?了安全,把自己的指挥部迁移到中央银行地下室,与卢浚泉的兵团指挥 部相隔几十米远。此刻,他感到共军的炮弹都倾泻到自己头顶上,虽然这是心理作用, 可见解放军的炮火之猛烈。30分钟炮火准备後,各路攻城大军同时发起突击。九纵因炮 火支援少,未等炮火延伸射击,突击部队两个连就从交通沟里冲出,涉过齐腰深的小淩 河,冲到城墙下,打开突破口。76团5连战士朱万林第一个登上城墙,刚刚竖起红旗,就 中弹牺牲。班长赵洪泉负伤,忍痛爬上突破口,第二次竖起红旗,一个手榴弹在身边爆 炸,旗杆炸断,赵洪泉再次负伤倒地。排长刘金第三次举起红旗,召唤战友们前进。当 他又负伤倒下,战士李玉明第四次举起红旗。三分钟内九纵战士四竖红旗,成?锦州战斗 中感人的英雄事?。七纵与九纵并肩突破,杀入城内,与国民党军展开巷战。七纵沿大淩 街、小淩街前进,攻克中央银行、陆军医院等重要据点。在锦州电影院,一个营的国民 党军依托工事拼命抵抗。七纵几次攻击没奏效,决定采用重量爆破。战士们冲到电影院 墙边,一包又一包码上六七百斤炸药。一声巨响,里面300多国民党官兵全被炸死或震昏 。[1] ------------ 辽沈战役(一)攻克锦州(6) ------------   总攻的主要方向在城北。二纵5师14、15团不到十分钟就突破了城垣。当15团10连冲 到铁路路基北侧时,受到火力封锁,前进受阻。10连两次爆破均未成功,2排5班战斗组 长、共产党员梁士英挺身而出,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地堡前,将爆破筒从枪眼塞进地堡。 里面的人拼命向外推,梁士英拾起冒烟的爆破筒再次塞进地堡,并用身体死死顶住。排 长急得高喊:“梁士英快回来!”话音刚落,一声巨响,国民党军的地堡被炸上天,梁士 英壮烈牺牲。他虽然比董存瑞炸碉堡晚了一百多天,但他舍身?部队铺开前进道路的英雄 行?被人民永远怀念。[1]   在二纵、三纵的攻坚战斗中,解放军的坦克大显神威。14日十一时,炮火延伸向锦 州纵深,配合二纵进攻的坦克从隐蔽的草堆中吼叫着钻出来,分成两路向城里冲去。其 中一路顺着洼地向大铁桥开去,步兵看到坦克?他们开路,士气大振,抱着炸药包紧随其 後。有一辆坦克是解放军在东北接收的第一辆坦克,因样式老旧,大家叫它“老头坦克 ”。驾驶“老头坦克”的董来扶是个机灵的年轻人,坦克速度不快,他乘着烟雾行进, 躲避炮火。前边一辆坦克被炮击中出了故障,董来扶时进时退,在运动中寻找目标。炮 手李群瞄准桥洞两侧的碉堡,几炮把它们打烂。後续部队在“老头坦克”带领下,勇猛 地攻进市区。在城里激烈的巷战中,坦克因?没有无线通讯设备,不能统一指挥,只能依 靠坦克兵的机智勇敢,主动配合部队单车作战。“老头坦克”沿着大街向前冲击,机枪 手武佩龙站在炮塔上向前面的国民党军工事猛烈射击。打得国民党军纷纷逃窜。在进攻 锦州老城时,因?事先没有机会侦察地形,有三辆坦克不慎掉进城边的壕沟里,退出战斗 。“老头坦克”沿着壕沟边缘,一边消灭地堡工事,一边寻找进入城内的突破口。炮弹 在坦克身边爆炸,震得车内的人眼冒金星,耳朵都聋了。但大家仍然坚持战斗,?步兵开 辟前进道路。战斗结束後,“老头坦克”被上级命名?“功臣号”,今天还静静地安放在 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大厅里,让人们一睹它当年的风采。[1]   解放军像多把尖刀,从四面八方刺入锦州市区。中午,韩先楚见一线攻击部队疲劳 ,放出“攻坚老虎”六纵17师。17师49团于十五时攀登城墙突入城内,担任突击的3营一 边爆破,一边前进。20分钟消灭21个地堡。到黄昏时,各纵已突入锦州城内五个师的兵 力,他们分割穿插,不停顿地进攻。正如林、罗10月18日向毛泽东报告的那样:“先头 部队与主力不顾一切,横直向敌纵深猛插、猛进。对坚固据点,以後续部队进行有组织 的进攻和爆破。”“不少连队原有人数一百三四十人,打得只有二三十人,但仍继续攻 击。有的师、团长、副团长全部伤亡,营级干部伤亡更大。突破後,部队不顾侧射,拼
档案过大!部分文章无法显示
迫蛇回头的打法。傅作义要保护与绥远老巢的联系,就来不及从海上逃跑。西线的攻击 可以掩护东北野战军主力在平津地区的展开和分割包围行动,到时候傅作义部队既不能 东逃,也不能西窜,就达到了解放军的战略目标。後来的战役进程表明,从西线打起, 是一着绝妙的好棋![1]?了稳住傅作义集团,完成战役的部署,毛泽东命令东北野战军 主力加速向平津地区推进。在两个星期内,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以便吸引 平津国民党军,不好下从海上逃走的决心。对平津、通县等地之敌则是隔而不围,隔断 傅作义诸部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以待部署完成後各个歼灭。遵照上述指示,东北野 战军於12日开始行动,第三、第四、第五、第十一纵队和华北军区第七纵队分别由顺义 、怀来和涿县地区出发,至17日先後占领海淀、门头沟、南口、通县、南苑等地,完成 对北平的包围。第一、第六、第十纵队由蓟县地区南下,至20日先後进抵宝坻附近和廊 坊等地,隔断了平津之间的联系。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则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并隔断 了津塘联系。至此,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东起乐亭,西至张家口的600公里战线上, 完全封闭了傅作义集团西逃和南逃的道路,将其分割於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 塘沽五个地区,傅作义集团从“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战役第一阶段的目的 顺利达到。[2]12月16日左右,北平国民党军总部得到惊人的情报,已在颐   [1][2]王道平等:《震撼世界的大决战》,第216页。   胡哲峰、於化民:《毛泽东与林彪》,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7页。 ------------ 东北野战军入关(5) ------------   和园附近发现东北野战军的前锋部队。傅作义怕解放军从西山插过来袭击他的司令 部,便紧急决定总部立即撤入北平城内。这次是轮到傅作义的部队“逃情况”了,北平 城里城外所有能动用的汽车,都开到了公主坟。大家你争我夺抢着上车,乱成一团。大 官的家属住城里,不用着急;狼狈的是那些小官的家属。她们住集体宿舍,突然通知搬 家,车子一来,大人喊小孩哭,好像大难临头。由於仓皇撤离,笨重东西几乎全扔了。 就是警卫部队,除了武器弹药随身带,所有粮秣被服全丢了。当晚,解放军就进占了公 主坟。傅作义总部撤入北平城里,在中南海原国民党北平行辕办公。但是几百家属却无 法安置。大杂院里人满?患,深宅大院虽然空房很多,但多是阔人的府第,不让住。军官 们拖儿带女到处乱碰,大街小巷行李乱堆,吵吵嚷嚷,一片混乱。傅作义军队进入北平 城内以後,首先要加强城防工事。北平城郊没有坚固的永久性工事,除了古老的城墙外 ,可以说无险可守。?了扫清射界,总部勒令将紧靠城墙附近的房屋全部拆除,引起城外 居民的强烈反对。起初答应折价赔偿损失,或战事结束重新修盖,均遭居民拒绝;後来 乾脆施用武力,强制拆除,引起百姓的极大愤慨。西直门外居民自动组织起来把守家门 ,坚决抵抗,引起冲突,还有死伤的。最难解决的是给养问题。此时北平内外隔绝,二 百多万军民,每天要吃要喝。百姓买不到粮食、蔬菜、煤炭,贫苦市民眼看处於绝境。 每天各城门拥挤着大批市民,要求出城。当局最初一律不准出城,後来看到如不让出城 ,不仅粮、菜、煤的问题不能解决,城内治安亦成严重问题。最後确定只许出不许进。 部分居民固然可以用这个办法解决,军队补给就成了大问题。几十万军队只好靠空运解 决。起初南苑机场可以使用,自解放军合围後,南苑机场已被解   放军占领。飞机不能着陆,空运受到很大限制。?了摆脱这一困境,乃开辟了天坛机 场,参天古树损坏了几百棵。机场跑道刚修成,就遭到解放军的密集炮火轰击,飞机不 敢降落。不得已又开辟东单机场,利用柏油马路作跑道,勉强让小飞机起落。但是不拆 除东单牌楼飞机是无法起落的。这个牌楼是明清建筑,非常宏伟壮丽,是北平有名的古 建筑。傅作义不愿承担破坏文物古?的罪名,於是他想了个两全之策,决定招商拆除。合 同规定拆不许损坏一砖一瓦,战事平息之後照原样修复。东单机场虽然修成了,可是问 题又来了。这个临时飞机场只能起落轻型飞机,重型运输机则不行。最後只好采取空投 的办法,在城里选了几个空投场,可是满载大米白面的运输机一飞临北平上空,就不敢 低飞。只能利用降落伞投掷。由於空投技术很差,一袋一袋的大米白面投到北海中喂了 鱼。傅作义的官兵痛?空军是孬种,不负责任。[1]   412月21日,平津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开始,解放军先打“蛇尾”,消灭新保安、张家 口之敌。?了吸引傅作义主力,华北军区第3兵团於11月底包围了张家口。傅作义错误判 断形势,认?这是华北解放军继察绥战役之後的又一次局部行动。他决心乘东北野战军尚 未入关,华北解放军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以主力第35军驰援张家口,集中兵力给华北 解放军一个“歼灭性打击”,回过头来固守平、津。於是命令驻丰台的35军主力与驻怀 来的104军一个师星夜赶赴张家口解围。35军军长郭景云受领任务後对部属们说:“总司 令要我们去救援孙兰峰,我想不会有什?麻烦。不过你们要注意,北   方正之:《平津战役记略》,《平津战役亲历记》,第20—24页。   平没有我们35军,总司令是不放心的。所以他要我们快去、快打,打了快回来。” 11月29日下午,35军分乘400余辆汽车出发,30日下午全部抵达张家口。35军出来後,华 北解放军主动撤离。就在35军等候傅作义命令时,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攻克密 云。国民党中央系的13军抵挡不住,狼狈溃败下来。傅作义听说林彪主力来了,大惊失 色,命令35军火速撤回北平。这时,杨得志、罗瑞卿、耿?指挥的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正 由涿鹿向下花园急进,阻截35军。双方的机会相等。如果郭景云不轻敌,不恋战,完全 可以突围回北平。但是他舍不得丢弃400辆卡车,还是走大路东返。12月7日晚到达新保 安城,郭下令休息一夜,犯下致命的错误。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热   河   察哈尔   淩源   北   张北   东北1、5、6纵   绥   远   岳   承德   部   赤城   东北野战军   队   张家口   冀热察军区部队   1、2、6纵   华北3兵团   东北4纵   古北口   柴沟堡   宣化   新保安   延庆   密云   天镇   康庄    涿鹿   华北2、3兵团   东北4、11纵   喜峰口 ------------ 东北野战军入关(6) ------------   东北3、8、   9、10纵   怀来   辽   宁   阳高   河   怀柔   滦   东北4纵   华北野战军   镇边城   昌平   顺义   蓟县   东北7、2、   12纵、特纵   南   口   北平(北京)   三河   迁安   临榆   桑   干   白   羊   城   通县   国华北   山   玉田   (山海关)   4、3、8纵   华北2兵团   良乡   宝坻   “剿总”   国35军   国92军   唐山   国87军   昌黎   西   国101军   武清   河   涿县   永   廊坊   国94军   宁河   华北7纵   河   杨村   芦台   定   天津   河   国86军   杨柳青   北   塘沽   国17兵团司令部   国87军   渤   图例   保定   静海 ------------ 东北野战军入关(7) ------------   解放军围困敌军地区   解放军第一阶段进攻方向   解放军第二阶段进攻方向   解放军第三阶段进攻方向   解放军歼敌地区   国民党军集结地区   国民党军第一阶段开进和退却方向   国民党军第二阶段海上逃跑   子   渤   海   湾   牙   冀中8分区部队   青县   河   海   山东   黄   河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热   河   察哈尔   淩源   绥   远   岳   平津战役地图   杨罗耿兵团与35军相差一日的路程,毛泽东担心抓不住35军,将对未来战役形势?生 不利影响,7日下了严厉的命令:“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 责。”[1]杨罗耿兵团日夜兼程,终於在8日拂晓到达新保安以东,包围了35军。傅作义 闻讯万分焦急,一面向35军空投粮食,一面命令怀来的104军西进解围。没想到强大的东 北野战军四纵向西猛进,12月11日堵住了104军,将其全歼。军长安春山等幸免逃回北平 。待四纵前进到张家口,与围城的华北第3兵团会合後,解放军统一发起了歼灭张家口、 新保安之敌的总攻。郭景云突围不成,绝望自杀,35军被歼灭。守卫张家口的11兵团司 令孙兰峰23日弃城逃往绥远,105军等部被全歼。短短几天内,解放军连续歼灭傅作义嫡 系部队三个军10万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傅作义西去绥远和南走海上的道路都被堵死 ,华北国民党军变成一盘死棋。是战还是和?傅作义日夜思考,下不了决心。他环顾左 右,没有替他排忧解愁的人。他认?胡适能够替他出主意,把胡适接到怀仁堂秘谈,事後 有人透露,傅问计于胡适,胡送了八个字,即“和比战难,坚持待变”。而胡博士自己 并没有“坚持待变”,几天後就坐上南京教育部派来接华北“名流”的专机飞到南京去 了。[2]傅作义对胡极?失望,命令守城门的岗哨不放胡适出城。胡适费了半天口舌,说 自己是送陈寅恪教授去南京,才得以脱身。[3]傅作义又与身边亲信商量。他提出几个问 题:1.和谈是不是投降?2.不讲道德还能做人吗?3.咱们过去的历史就完了吗?多数部 下认?打肯定是没有前途的,但是谈能谈到什?程度,共产党会怎样处置他们,谁也说不 准。这时,北平地下党通过多种渠道,对傅作义进行说服。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 刘仁指示北平地下学   [1][2][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   方正之:《平津战役记略》,《平津战役亲历记》,第29页。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65页。   委书记佘涤清找到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要她出面试探,看傅作义的反应如何。当 时傅冬菊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由王汉斌领导。佘涤清向傅冬菊交代任务:“现在解 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你父亲有接受和谈的可能,希望他能放下武器,与共产党合作, 和平解放北平。”傅冬菊当即去找她父亲,向他转达共产党的意思。傅作义怕是“军统 ”特务的圈套,问女儿:“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你可别上当!要遇上假共产党, 那就麻烦了。”傅冬菊说:“是我们同学,是真共产党员,不是‘军统’。”傅作义又 问:“是毛泽东派来的,还是聂荣臻派来的?”傅冬菊一下答不出,又去问佘涤清如何回 答。佘明确告诉傅冬菊,叫她说是毛泽东派来的。傅作义表示可以考虑。12月15日,他 派《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和记者李炳泉秘密出城,找到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阵地,会 见贺晋年司令员,说明来意。贺立即将情况报告林罗刘,并转报中央:   (一)由北平地下党南方局支部关系人李炳泉来接头称:他们经过李腾九(傅之联络处 长)、傅冬菊(傅的女儿,系准备吸收的党员)劝说傅作义投降。八日开始,十日傅答复条 件:(1)参加联合政府,军队归联合政府指挥。(2)一定时间起义,要我?他保密。(3)要 求林彪停止战斗,双方谈判。十四日晚的条件:(1)军队不要了。(2)两军後撤,谈判缴 械。(3)由傅发通电缴械。上述过程已於十三日晚由电台报告了华北中央局。   (二)参加此事的还有傅之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该员已与李炳泉到了我部,他们 带有电台(留在城内)、密本与傅通报(报务员、译电员与李、崔均已到我部)。[1]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平津战役》,第177页。 ------------ 东北野战军入关(8) ------------   中共中央认?,傅的基本立场是对等谈判,组成联合政府,这是不能接受的。16日中 央军委答复林罗刘:“对傅作义代表谈判内容以争取敌人放下武器?基本原则,但是达到 这个目的可以运用某些策略。”“具体策略现在不作决定。”12月19日当崔载之再次来 访时,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代表解放军明确表示: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以放 下武器,解除武装?前提,绝不允许保存其反动武装力量,更不允许通电全国建立华北联 合政府。如对方同意我方条件,可以保障傅本人及其部属生命安全和私人财?免受损失。 蒋系顽固军官反抗,可先将其逮捕。[1]12月22日新保安战役结束,35军被歼,给傅作义 以沈重打击。?了表示自己的和平诚意,他於23日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   毛先生:   (一)今後治华建国之道,应交由贵方任之,以达成共同政治目的。   (二)?求人民迅即得救,拟即通电全国,停止战斗,促成全国和平统一。   (三)余绝不保持军队,亦无任何政治企图。   (四)在过渡阶段,?避免破坏事件及糜烂地方,通电发出後,国军即将停止任何攻击 行动,暂维现状,贵方军队亦请稍向後撤,恢复交通,安定秩序,细节问题请指派人员 在平商谈解决。在此转圜时期,盼勿以缴械方式责余?难。过此阶段之後,军队如何处理 ,均由先生决定,望能顾及事实,妥善处理。余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张及政治风度,谅能 大有助於全国之底定。   傅作义12月23日[2]   [1][2]苏静:《回忆北平和平谈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平津战役 》,第626页。   张新吾:《傅作义一生》,第315页。   毛泽东不?所动,25日,中共中央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傅作义名列其中。这使 傅大受刺激。他对参谋长李世杰说:“你好好准备打仗吧,两方条件相距太远,根本不 能谈。”[1]事情本来就是这样,不在战场上见个高低,和平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 双方都没有把路堵死,还是明里准备打,暗中继续谈。在双方相持过程中,中共地下党 的情报工作十分出色。北平城里各方面的动态,特别是傅作义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 中。崔月犁同志回忆:“我作?共产党代表与傅方谈判後,给傅冬菊的主要任务则是了解 傅作义的动态。那时我和傅冬菊见面是在东皇城根李中同志家里,我们几乎每天见一次 面。那时她还是一个青年知识份子,每次见我总是高高兴兴,满面笑容,不慌不忙地把 她父亲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我。傅作义有时思想斗争激烈,唉声叹气,发脾气,咬火 柴头,甚至想自杀,对他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我们都很清楚。有时头天晚上发生的事 情,第二天一早就知道了;上午发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这些都及时写成电文,刘仁 同志及时转给前线总指挥部。”解放後,有一次刘仁同志谈起这事,说:“聂司令员(聂 荣臻同志)还表扬了你们的情报工作。聂司令员说:‘你们对傅作义的动态了解得可真清 楚,在战场上,像这样迅速、准确地了解敌军最高指挥官的动态乃至情绪变化,在战争 史上是罕见的。这对我军作出正确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进行正确的部署,具有重要 的作用。’在我们和傅作义谈判过程中,傅冬菊是一个好情报员。由於对傅作义的情况 了解得准确及时,中央在组织解放北平的工作中,在军事进攻与政治争取的配合上,结 合得非常紧密,在用武力解放北平已毫无问题的情况下,掌握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放 北平的主动权。”[2]   [1][2]李世杰:《北平和平解放中我的经历与见闻》,《平津战役亲历记》,第27 0页。   崔月犁:《争取傅作义将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华北军区敌军工作史》,第54 0页。   5解放军兵临城下,北平解放只是时间问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关头,何去何从,不 仅是对傅作义集团官兵的考验,也是对北平?多高级知识份子的考验。从11月开始,南京 方面就预感平津不保,蒋介石指示“中央研究院”院长傅斯年将北平的一批名教授接到 南京来。并策划北大、清华等学校南迁事宜。并派曾任北大训导长、教授的国民党青年 部长陈雪屏飞到北平承办此事。事关重大,各校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清华校长梅贻琦 约了冯友兰等几位教授请陈雪屏吃饭。陈当场宣布,南京派了专机来接诸位先生,如果 愿意走,可以同他一起出发。在座的人反应冷淡,不置可否。几天後,梅贻琦在家里召 开了最後一次校务会议。散会後他对冯友兰说:“我是属牛的,有一点牛性,就是不能 改。以後我们就各奔前程了。”梅贻琦已被孙科内阁任命?教育部长,不走不行。而冯友 兰等教授都看清了局势,决心留下来。梅走後,冯以校务会议主持人身份管理清华,等 待解放。[1]北大接到国民党“抢救”教授的名单後,秘书长郑天挺觉得事情难办,於是 公开徵询意见。结果名单上的教授大多数不想走。当时大家最关心校长胡适的态度。因 ?12月17日是北大五十周年校庆,胡适没有说要走。一天,季羡林教授到办公室找胡适说 事,忽然有人来告诉胡适:昨天夜里解放区广播电台有专门广播,劝胡适不要走,并说 将来仍然让他当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而胡适微笑着反问了一句:“他们要我吗 ?”季羡林感觉胡已经胸有成竹,要跟国民党跑。但又不能说他对共产党有刻骨的仇恨。 在政治上,他有时候想下水,但又怕湿了衣裳。胡适的立场与北大教授学生不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同,使他作出了投奔南京的决定。[1]北平是文化古都,还有大量珍贵文物。南京行 政院下命令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故宫的珍贵文物装箱运往南京。这时,在故宫工 作的朱家接到中共华北局城工部的密信,要他坚守岗位,保护文物。当马衡指示他“抓 紧准备,但不要慌”时,他与同事商定,尽量拖延。其实当时装箱的器材很充裕,几天 就可以将文物装妥。然而朱家他们登记目录就用了好几天,马衡也不催问。当行政院再 次催促起运文物时,马衡表示飞机场不安全,文物暂时不能运,以後派专人押送。到北 平解放,这件事也没办。後来朱家问马院长:“是不是有意拖延?”马笑答:“会心不 远。”原来他也接到了地下党的通知,要他保护文物,留在北平。但是抗战胜利後从重 庆迁移到南京的2972箱国宝(其中大部分是故宫的珍品),则在南京解放前夕,被国民党 政府运到台湾。[2]在城里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也接到南京要他们迁校的通 知,并汇来一笔“应变费”。徐悲鸿召集校务会议,在会上第一个发言,提出不迁校的 主张,得到吴作人、叶浅予等多数教授的赞同。虽有少数人反对,在表决时赞成不走的 占了压倒多数。於是徐悲鸿将南京汇来的钱给全校教职员发了生活费,并留下一部分钱 给学生会,购买一批粮食,预防围城期间可能出现的饥荒。徐悲鸿不仅自己不走,还动 员齐白石等艺术家也不要走,大家一起迎接解放。[3]当解放军的炮声在北平城外响起的 时候,乘飞机离开北平的只有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师大校长袁同礼、北平研究院院长李 书华等极少数人,国民党“抢救”名单上的教授绝大部分都没走。梅贻琦等搭乘的第二 架飞机到了南京,教育部官员到机场去接,以?有许   [1][2][3]蔡德贵:《季羡林传》,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0页。 ------------ 东北野战军入关(9) ------------   朱家:《遵照党的指示完成保护故宫文物的任务》,《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 线的文化斗争》,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474页。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多名教授过来了。不料大失所望,下来许多不相干的人。因?飞机有空位,袁同礼的 老妈子也上了飞机。傅斯年一怒之下,通知停派飞机。[1]胡适的出走是临时决定的,家 中的藏书、信件、日记全都扔下了。12月15日下午飞机到达南京後,教育部长朱家骅、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和蒋经国等都到机场迎接,蒋介石还设宴款待他 。但这些礼遇都没让胡适感到高兴。17日是北大校庆,在南京的北大校友举行纪念会。 胡适致辞时痛责自己是“北大的逃兵”,“而且是一极不名誉的逃兵”。他在台上声泪 俱下,在座的也神色黯然。[2]与此同时,北大也在举行校庆。原本准备大操大办的盛事 ,因胡校长的飞去而告吹。城外炮声隆隆,城内惶惶不安。大家都在猜测,学校会不会 受损失,还有谁会飞走。主持学校行政事务的秘书长郑天挺教授对学生发表谈话,表示 他绝不走,一定和大家一起保护好学校。他说他平生注重“敦品”,即信守诺言,不会 说不走而又走了。郑天挺的表态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学校照常开课,行政工作井然 有序。?了表达对郑先生的敬意,校庆那天,学生自治会向郑先生赠送一面锦旗,上面写 着“北大舵手”四个大字。[3]在南下的少数教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史学家陈寅恪。1 2月12日,浦江清教授去拜访他,陈已表示南下之意。陈说:他不反对共?主义,但不赞 成俄国式的共?主义。一旦形势变化,“那时左右分明,中间人难於立足。”[4]当天夜 里,清华园北面炮声隆隆,陈寅恪一家迁入城内中央研究院宿舍躲避。两天後傅斯年来 电话,说有专机接他们去南京。15日晨,陈寅恪、胡适两家在中南海勤政殿前上车,去 南苑机场上飞机飞往南京。[5]他在南京只住了一夜,便乘火   [1][2][3][4][5]浦江清:《清华园日记》,第265页。   《申报》,1948年12月18日。   张守常:《怀念郑天挺先生》,《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 年版,第21页。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第223页。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43页。   陈寅恪   车到上海,再乘轮船南下广州。如果说陈先生是回应了国民党“抢救教授”的号召 ,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陈先生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早已看透。1940年春,他到重庆 出席中央研究院会议,蒋介石宴请各位学者。这是陈第一次与蒋接触,“深觉其人不足 ?,有负厥职”。在《庚辰暮春重庆夜宴归作》诗中写了“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 高楼”之句。[1]1948年金圆券风潮後,一向言行谨慎、很少评   论时政的陈寅恪在1949年夏写了长诗《哀金圆》,辛辣地讽刺“睦亲坊中大腹贾, 字画四角能安排”的王云五(王曾发明“四角号码字典”,大发其财)和“指挥缇骑贵公 子,闯户掘地搜私埋”的蒋经国。他以历史学家的春秋笔调写道:“金圆数月便废罢, 可恨可叹还可。党家专政二十载,大厦一旦梁栋摧。乱源虽多主因一,民怨所至非兵灾 。”[2]陈寅恪一生久经战乱的颠沛流离,渴望过上安定生活。1948年夏,他接受岭南大 学校长陈序经的聘请,已经决定离开清华,到广州执教。所以他事先就将书籍等物托运 南下,可谓是有备而去,不像胡适仓皇出走。但是离开北平之前,他还是充满了伤感。 在《戊子阳历十二月十五日于北平中南海公园勤政殿前登车至南苑乘飞机途中作并寄亲 友》诗中写道:   临老三回值乱离,北平卢沟桥事变、香港太平洋战争、及此次   [1][2]《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   同上书,第59页。   蔡威泪尽血犹垂。   ?生颠倒成何说,残命维持转自疑。   去眼池台成永诀,销魂巷陌记当时。   北归一梦原知短,如此匆匆更可悲。[1]既然如此,非走不可??陈寅恪矛盾心情是很 复杂的,他写的一份自述中说:“当广州尚未解放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傅斯年多次来电催往台湾。我坚决不去。至於香港,是英帝国主义殖民地。殖民地的生 活是我平生所鄙视的。所以我也不去香港,愿留在国内。”[2]但是对新中国,他又感到 陌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1950年3月广州解放後,他写了《庚寅元夕用东坡韵》:   过岭南来便隔天,一冬无雪有花妍。   山河已入宜春槛,身世真同失水船。   明月满床思旧节,惊雷破柱报新年。是夕有空袭。   鱼龙寂寞江城暗,知否娥换纪元。[3]在“换纪元”的历史时刻,陈寅恪却表现出一 种失落,如同船离开了水。当中国进入一个新纪元的时候,就是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士也 会?生分化和动荡。有的兴高采烈,有的黯然伤神,还有的虽然感到了变化,还想置身在 外,静静地观察一下,陈寅恪显然属於最後一类。梅贻琦、陈寅恪走了,清华留下来的 ?多教授学生却在兴奋的心情中等待解放。12月16日早晨,国民党军队全部撤到城里,解 放军还没有到,清华、燕京大学所在的海淀镇这一带成?“真空”地   [1][2][3]《陈寅恪诗集》,第55页。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第147页。   《陈寅恪诗集》,第63页。   带。可是社会秩序很好,人民安居乐业。清华校内,也很平静,师生们生活照常。 过了几天,解放军才开到海淀。他们没有进清华,只在校门口设置了一个岗哨,有一个 解放军在那里站岗。清华的师生都出去欢迎解放军,同他们谈话,很是亲热。冯友兰的 夫人也出去了一趟,回来对冯说:她看见在校门口站岗的那位解放军同志,是赤着脚穿 鞋,她打算送他一双袜子。冯说:“你去送试试,恐怕他们不要。”她拿了一双袜子, 去了不久,回来说:“他果然不要。”冯友兰想:“常看见书上说,某某军所到之处‘ 秋毫无犯’,以?这是溢美之词,未必真有那样的军队。可能过去是没有的,解放军可真 是‘秋毫无犯’。我还想到,不记得什?书上说的一句话:‘王者之师,有征无战。’这 次解放清华,不就是‘有征无战’吗?後来才知道,称解放军?‘王者之师’还是不恰当 的,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1]12月19日,国民党的飞机打破了西郊的平静。那天下午 ,清华和燕京大学都遭到空袭。国民党飞机一共扔了十几个炸弹。虽然没有人员伤亡, 但大家都表示了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愤恨。中外教授联名写了抗议信,送到城里去。与 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8日晚上,张奚若教授带了两位解放军干部来到梁思成、林徽因 教授家里,他们向梁思成、林徽因行着标准的军礼,自我介绍说;“梁教授,我们受解 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来向先生请教,城里哪些文物建筑需要保护。请你在这张地图上 标示出来,以便我军攻城的炮火能够避开。”梁思成和林徽因激动了,他们顾不上多说 什?,在两位军人带来的那张军事地图上一一标出北京市重要的文物古?和建筑群落,那 是他们视?生命一般宝贵的文化遗存。临走时,一位军人对他们说:“请你们放心,只要 能保护文化古?,我们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那天,梁思成、林徽因久久不能入睡 ,他们感到:这样的政党、这样的军队,是值得信赖和拥护的。[2]   [1][2]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第123页。   张清平:《林徽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 ------------ 将革命进行到底(1) ------------   1当国民党政权在军事上全面溃败,在经济上全面崩溃的时候,蒋介石把挽救败局的 最後希望寄托在美国的援助上。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向国民党 政府提供总数?4.83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其中3.63亿美元是商品援助,包括农村和 工业的重建专案。1.2亿美元是赠款,用於总统认?可行的“中国政府所决定的任何用途 ”,就是军事援助。这些援助将在15个月内陆续给予国民党政府。[1]蒋介石急切盼望这 些援助能及时到位,但是美国政府却像一个吝啬的施舍者,迟迟不肯兑现自己的承诺。 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顾维钧感到:“1948年初,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美国政府似 乎对中国政府本身所处的困境已毫无同情的地步。他们勒紧钱袋。不肯对中国扩大军事 援助与经济援助。对中国政府处理中共问题的态度和政策存在着明显的不满,对军事情 况更加不满。在压力之下,美国政府最後决定对中国扩大经济援助,但绝不扩大军事援 助。就是在经济援助方面,也好像仅着眼于纾解人民所受的苦难,而不愿?减轻政府及共 国库的财力重负而提供经济援助。”[2]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博士亲眼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 失败,他认?中国的问题不是给几个钱就能解决的,关键是国民党必须革除腐败,实行民 主改革。美援就是他迫蒋改革的一张牌,中美关系史专家邹谠先生写道:   在华的美国官员们与国民党政府之间在政治目的上有矛盾,可   [1][2]《顾维钧回忆录》第6卷,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28页。   同上书,第331页。   能这是在援华法令下装运军火到中国发生迟滞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一个时期内,司 徒雷登大使企图用美援?工具对蒋委员长施加压力,促使他任用适当的人担任关键职务, 并执行改革的方案。最高统帅的手腕比司徒雷登大使更高明,他呼吁美国国会内支援他 的力量对政府施加足以迫使它重新考虑对华政策的压力,迫使它提出对蒋的经济援助方 案。正如司徒雷登在5月10日给国务卿马歇尔的一封公文   司徒雷登   中   所灰心地论述的:“当国会通过了1948年的援华法令之後,一切能与中国政府讨价 还价的有利地位和回旋余地,全都消失了。”但司徒雷登大使在执行这个法令的过程中 ,不是没有希望对蒋施以一定程度的压力的。按法令条文,美国经济援助的使用应按两 国政府签订的协定进行管理。因此,司徒雷登在同一公文中对马歇尔说:美国应利用双 边谈判援助协定的时机,压迫中国政府采取某些自助的和改革的措施。司徒雷登建议说 ,美国政府在谈判时不要急於求成,至少先要知道他们委派哪些人在直接有关援助方面 的各部委任职,并使谈判期限延长,以便运用美国的压力。[1]司徒雷登运用各种努力, 在国民党内扶植反对派。他不止一次劝蒋介石交出军事指挥权,不要使已经很不利的军 事形势继续恶化下去。他在6月24日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   我曾一直希望,任命了何应钦将军?国防部长之後,军事调度的实权将交托给他,巴 大维将军可以与他密切合作。我曾力劝总统这样做,他也确切表示同意。不料总统恰恰 发布了一个命令:一切调度均须按照他自己的指示,通过参谋总长——不称职的顾祝同 来执行。   白崇禧被解除了国防部长的职务,大概是因?他在选举中帮助了李宗仁。其後他被指 派担任指挥黄河长江间五省军队的重要任务,在犹豫许久之後,他接受了这个委任,但 是他又获悉不准在该地区组织民团——这是他一贯强烈主张的事情——并且某些地区, 如武汉周围,将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他因此不愿就职,并怏怏赴沪。总统并无遗憾之 意,并说这无关紧要。他似乎怀疑桂系阴谋反对他,因此疏远了那些久经考验的忠实於 他自己和国家利益的人,或者至少是正在失去他们的有效合作。[1]面对司徒雷登不断施 加压力,蒋介石因?有求於美国,表面上认真听取,但实际却不实行。当7月份司徒雷登 获悉中?共产党即将举行会议,组建新的联合政府,16日他紧急约见蒋介石,要他认真团 结反对派,并明确点出了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傅作义的名字。但蒋依然不予考虑 。蒋介石的态度使美国朝野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军援所以迟迟不落实,是因?谁也不愿将 大批的武器弹药交给一个不可信任的军事统帅。司徒雷登与美军顾问团自作主张,把部 分武器装备给了华北的傅作义。8月30日,司徒雷登、顾问团巴尔将军与何应钦在一次会 上议定:从美国运来的全部装备的60%送到上海,30%送到傅将军指挥下的华北的天津 ;10%送到青岛,供山东半岛的防务之用。这是第一次越过蒋介石,把美国军援直接交给 国民党战区指挥官。[2]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顾维钧天天在华盛顿游说,催促军援。但他 不止一次地遭遇这样的尴尬:美国朝野对蒋冷嘲热讽,对中国共   [1][2]《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318页。   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第416页。   ?党人倒是印象不错。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美国官员不止一次说过,中共并不那?坏嘛,他们不是俄国式的共产党人,他们是农 业改革者,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中国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农民的利益的政府。另一方面,他们也屡屡发现,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某些或大部分治 国之策,并非良策,同美国民主政府、民主政治的概念相去甚远。这是不幸的一面。共 产党人是很善於宣传的,他们利用了美国的这种思潮。当我出使法、英、美三国期间, 在新闻报道和记者采访中遇到许多对国民政府很不利的宣传;它们不仅出自像中国共?主 义事业杰出代言人之一——孙中山夫人这样富於辩才的宣传家,而且也出自像埃德加· 斯诺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1]马歇尔国务卿也是这种态度。7月15日顾维钧拜 访他的时候,他强调了民主政治和联合政府的问题。“国务卿说,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 家,具有古老的文化。但缺乏民主政治的经验。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建成民主政府。 但作?开端,需要有几个反对党对执政党进行监督,监督其政策,制止其极端行?。他在 中国时建议把共产党纳入中国政府,其故在此。有共产党在内的联合政府会给中国树立 一个有效的对立面,有助於实行民主政治。……马歇尔断定,就中国而言,他仍然相信 把共产党纳入政府中使其在会议桌上争论问题,比将其留在外面,?实现其目的而诉诸武 力要好得多。”[2]1948年4月批准的1.2亿美元军援,到9月底尚未交到国民党政府手里 。这时,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已经展开。9月29日,顾维钧收到蒋介石要他转交杜鲁门总 统的急电,请他采取紧急措施,加速军用物资的采办和运输。但是这件事办得极不顺利 。装运军火武   [1][2]《顾维钧回忆录》第6卷,第314页。 ------------ 将革命进行到底(2) ------------   器到中国的计划,在美中两国的官僚烦琐手续的迷宫中,两国官员们互相矛盾的意 图中,缓慢地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耽搁了一个月的时间。11月16日,美国援助国民 党政府的首批总值约200万美元的1200吨的轻武器和弹药,才运到天津。规模最大的一批 价值1600万美元的武器弹药,於1948年12月1日抵达上海。但这已经来得太迟,无法扭转 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颓势。所以,尔後运往中国的军火,应蒋介石的要求被转送到台 湾。在美国批准的1.2亿美元的军援中,1948年内支付的只有6090万美元。美国政府在军 援问题上的消极,是因?他们对国民党的腐败已经看得太多,不相信军援能起到什?作用 。美国驻华的外交官和军事顾问团的军官一致认?:即使军援能提前几个月到达中国,仍 不可能避免自6月开始执行援华方案以後的七个月内,国民党军连续的四个大败仗。济南 战役、辽沈战役及淮海战役都不同程度地暴露了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共同原因——缺乏斗 志和士气。巴大维将军在1948年11月16日报告说:“自我到任以後,没有一仗是由於缺 乏军火装备而被打败的。按我的看法:他们的军事败绩完全是由於世界上最拙劣的领导 及其他许多败坏士气的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导致了战斗意志的彻底丧失。”当魏德迈 将军在听证会上被问到他认?什?是中国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的原因时,他回答说:“先 生,我在军事上的看法是:缺乏意志。主要是缺乏意志,而不是缺乏装备。”当它的政权 的政治基础已被侵蚀掉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又怎?能有战斗意志呢?[1]11月6日,在巴黎 的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蒋廷黻将国民党外交部长的一封信交给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这封信提出了四点要求:1.美国是否同意任命美国军官以顾问名义实际指 挥中国军队?2.美国可否任命一高级军官领导特别代表团,主要?对於紧急   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第416—419页。   情况提出意见及计划?3.美国是否将加速军火之供应?4.中国因苏联训练并装备日本 军人与朝鲜人而向联合国提出呼吁一事是否可行?马歇尔和美国政府断然拒绝了国民党政 府的要求。马歇尔表示:“派遣一位高级美国军官赴中国是不合时宜并不起作用。即使 无中国政府在过去屡次不接受美国劝告之情形,当此中国政府在民政和军事两方面的权 威分崩离析之际,美国从事如此荒唐不经之冒险,实是勇而无谋之举。”[1]美国政府的 严厉态度,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低声下气,运用各种方式向美国乞求援助。当辽沈战役败 局已定,淮海战役形势恶化的时刻,蒋介石派夫人宋美龄赴美求援。1942年,宋美龄曾 应罗斯福总统的邀请正式访问美国,呼吁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她以生动的演讲和频繁 的外交活动,倾倒了美国朝野。但是时过境迁,美国政府拒绝了宋美龄以第一夫人身份 公开出访的要求,而是让她以“马歇尔夫人的朋友”身份作私人访问。并且规定了苛刻 的条件。[2]非正式的身份和低调的接待,使宋美龄的美国之行充满了辛酸和屈辱。当她 到达华盛顿的时候,马歇尔国务卿称病住进了医院。宋美龄只得去医院看望马歇尔,这 种做法不符合正常的外交礼仪,引起了新闻界的议论。当宋美龄去医院与马歇尔进行了 45分钟谈话後,出来沈着面孔一言不发。她要顾维钧代她向记者发表一个声明:她来美 国未经两国间正式商量,因?只有尽心报国,心神才得安宁。她特别强调:“我访问的後 果由我个人负责,而且由我一个人负责。”[3]宋美龄到华盛顿後,就等待杜鲁门总统的 接见。但是美国官方一再拖延,不定具体日期。除了少数的社交活动外,美国国会的参   [1][2][3]《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900页。   《顾维钧回忆录》第6卷,第560页。   议院外交委员会和?议院都未要求宋美龄去发表演讲。12月10日,在宋美龄到华盛顿 的第十天,杜鲁门才会见了她,宋美龄渴望商谈美援大计的会谈只不过是一次礼节性的 会见,短短时间就结束了。当等候的记者们围上来问有何结果时,宋美龄表示无可奉告 。白宫新闻秘书打着官腔发布消息说:“蒋夫人陈述了中国的情况,总统同情地予以倾 听。”[1]尽管国民党官方舆论还在那里遮遮掩掩,《申报》在12月15日发表了驻美记者 发来的通讯《蒋夫人美国行》,披露了真相。文章说:   蒋夫人的内心是伤感的,比二千多年前的楚国大夫申包胥更要难受,申包胥当年在 秦国痛哭,对他个人,还是有生以来第一遭。蒋夫人今天?了祖国而来华盛顿承受各种各 样的难堪,虽说出发点跟申包胥当年相像,但就她个人的际遇来说,不是一个平常的女 性能胜任的。时光仅相隔短短六年,六年前的同一天日子,同一个飞机场上,蒋夫人被 美国朝野像宝贝一样前呼後拥。六年以後的今天?还是同一个蒋夫人,却遭遇到这样难堪 的冷遇。   全美国的报纸,都用“冷淡”一个字描写蒋夫人的“秦廷”之行。杜鲁门平常万事 都含含糊糊的,惟独对中国问题,斩钉截铁,态度非常倨傲。杜鲁门全力支援援助欧洲 的“马歇尔计划”,亚洲呢?费用太大了,暂时冷观吧。就这样,杜鲁门发表了一连串对 华政策的声明,借款不借,麦克阿瑟不派,侨民撤退,甚而至於发表声明“官方没有邀 请蒋夫人”!   勇敢的蒋夫人,她跑去医院找马歇尔,作了两次长谈。内容还没有发表,ABC广播电 台报告说:马歇尔态度之傲慢,如若接见德国和日本的人民代表。WBC电台幽默地报告说 :杜鲁门这几天正忙於重新安排美国的宝藏,让勇敢的蒋夫人找不着美国的金银何在。   宋美龄访美的失败传达了一个资讯,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不再支援蒋介石。国民党内 议论纷纷,司徒雷登感到应该表明立场了。蒋介石12月13日派张群约见司徒雷登,想打 听一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司徒雷登直言不讳地告诉张群,大多数美国人确实认?,“广大 人民群?感到蒋委员长是结束战争的主要障碍,应该削除他的权位。而中国人民的思想和 要求是美国制定政策的主要因素”。12月17日,司徒雷登又对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表示 :“如果劝告总统放弃他的紧急权力,并将更多权力委托给行政院,那对於总统是有好 处的。要是这样过於难堪的话,则将权力委托给一个他所信任的而能真正地代表或至少 是表达人民的意志的一小群人。”[1]美国政府摊牌了,要蒋介石下台。没有美国的援助 ,国民党的战争也打不下去了。12月31日晚,蒋介石召集李宗仁、白崇禧、孙科等开会 ,多数人认?蒋应当下野,把权力移交给李宗仁。在国民党内反对派和美国政府的双重压 力下,蒋介石被迫在1949年1月宣布下野。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承认“ 戡乱”的失败,转而呼吁和平。他表示:“只要和议无害於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於 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 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 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中正毕生革命,只知?国效忠,?民 服务,实行三民主义,从而履行一革命者之神圣任务。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 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2]?了表示“诚意”,1月4日,蒋介石来到 李宗仁的官邸,宣称自己要引退,请李出面与共产党谈判。李宗仁坚决推辞说:“现在   的局面,你尚且干不了,我如何能顶得起?!”蒋说:“共产党绝不同我讲和。你出 来,最低限度可以变一变。”李说:“我出来,共产党一定要我无条件投降!”蒋说:“ 你谈谈看,我做你後盾!我做你後盾!”第二天,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傅泾波就 找到李宗仁,说:“美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巴大维将军闻悉蒋总统有放弃大陆经营台湾的 计划,巴大维?此事曾与司徒大使商议。 ------------ 将革命进行到底(3) ------------   司徒大使愿知道李将军的意思。”傅氏的话使李大?吃惊,美国大使馆的情报远比他 灵通。原来蒋介石要李宗仁在前台当替死鬼,自己已经在安排後路了。[1]那些天,南京 政府的“和谈”之声高唱入云,一些“第三方人士”也随声附和。继张申府的《呼吁和 平》之後,1949年2月12日,梁漱溟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敬告中?共产党》一文。 表示:“好战者今天既不存在,内战不应该再有。任何问题要用政治方式解决,不要用 武力。”他“郑重请求中?共产党,你们必须容许一切异己者之存在”。他“承认今日国 内腐恶势力仍然遍处都是,终须加以铲除。但武力却用到今天这样恰好,不可再用”。 他表示:“我对於中共之滥用武力,却一直是不赞成。”他援引1938年1月在延安对毛泽 东讲过的话,指出中共“过去最大错误”:   一是(民国)十六七年北伐时,革命军的武力不知小过那时全国军阀的武力多少倍, 而北伐卒能成功。这成功全是在政治上适合当时大势需要,并非成功於军事。对照来看 ,过去十年间(1927—1937)共产党革命之无成,甚且党命几乎不保,即证之其在政治上 失败了——政治路线错误。若在政治上是适合时势需要的话,那配合你们的军事早当成 功了。   又一是自抗战前夕到现在(指谈话时),共产党博得国内大多数   的同情拥护和期待,声光出於各党之上。试问这何尝靠武力得来,只?倡导团结抗日 ,放弃了对内斗争,适合人心要求,政治路线上走对了,所以就成功。对照来看,则过 去十年之劳而无功,仅恃军事维持一条党命者,显然是政治路线不对可知。   2面对这些言论,共产党人如何应对?毛泽东胸有成竹,於1949年1月1日发表了新年 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开门见山地宣告: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後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 不怀疑了。毛泽东回顾了人民解放战争走过的曲折路程,总结了1948年战争的特点:   战争在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已经消 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的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和北线都由防御转入了进攻,国民党方面 则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人民解放军不但在东北、山东和陕北都恢复了绝大部分的失 地,而且把战线伸到了长江和渭水以北的国民党统治区。同时,在攻克石家庄、运城、 四平、洛阳、宜川、宝鸡、潍县、临汾、开封等城市的作战中学会了攻坚战术。人民解 放军组成了自己的炮兵和工兵。不要忘记,人民解放军是没有飞机和坦克的,但是自从 人民解放军形成了超过国民党军的炮兵和工兵以後,国民党的防御体系,连同他的飞机 和坦克就   显得渺小了。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战争第三年的头 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 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人民解放军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城市,而且能够一 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精锐兵团。   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 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 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後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同军事战线上的胜利同时,中国 人民在政治战线上和经济战线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这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 国范围内的胜利,现在在全世界的舆论界,包括一切帝国主义的报纸,都完全没有争论 了。   毛泽东笔锋一转,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和平”阴谋,表示了将 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他写道:   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 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 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 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乾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 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 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   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工业国的先 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 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 创伤的机会,然後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现在的问 题就是一个这样明白地这样尖锐地摆着的问题。两条路究竟选择哪一条呢?中国每一个民 主党派,每一个人民团体,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都必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都必须表 明自己的态度。?了说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必要性,毛泽东生动地引用了古代希腊的一段 寓言:   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 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外国和中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 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共产党,中国的一切革命民主派,都像这个农夫一 样地怀有对於毒蛇的好心肠。但是中国人民、中?共产党和中国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却听 见了并且记住了这个劳动者的遗嘱。况且盘踞在大部分中国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 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蛇,虽然它们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威胁,但是还没有 冻僵呢!毛泽东豪迈地宣布了中?共产党1949年的任务: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   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 将革命进行到底(4) ------------   一九四九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 生?和工业生?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部恢复。人民解放军主力兵团 的作战将要摆脱现在还存在的某些游击性,进入更高程度的正规化。   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共产 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1]毛 泽东的这篇文章,揭露了南京政府和美国方面的“和谈”阴谋,澄清了民主人士的模糊 观念,鼓舞了战斗中的中共党员、解放军官兵和广大群?。在另一个意义上,也是说给史 达林听的。抗日战争胜利後,史达林由於过高估计美国直接卷入中国内战的可能和危险 ,过低估计中?共产党的力量,主张在蒋介石的“领袖地位”下实现中国的统一,不赞成 中?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推翻国民党的武装斗争。史达林直接打电报给中共中央,要中共 不要反对蒋介石,不要打内战,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这种立 场当然给中?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带来了困难。在得不到苏联任何援助的情况下 ,中?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粉碎了蒋介石的进攻。1 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之前,毛泽东曾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谈话,要 她把中?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各国共产党。斯特朗到了苏联後,却 发现苏联人都认?中国革命已经失败了。斯特朗一有机会,就向苏联人宣传毛泽东的战略 战术,但是很少有人相信她的话。她丈夫前妻的女儿也说中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2—1379页。   共“已经失败了”。并且说,“他们不会战胜的。他们没有工业,没有无产阶级” 。[1]毛泽东一直希望有机会向史达林介绍中国革命的情况,求得苏联的支援。在解放战 争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几次提出访问苏联,都被史达林拒绝。1948年4月,毛泽东到达河 北阜平县城南庄,打算亲自访问苏联,就解放战争胜利後的一些重大问题同史达林商量 。他对秘书叶子龙说:“太阳出来了。我要与史达林同志谈谈东方日出的问题。”?此, 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当电询史达林的意见时,史达林认?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处在关 键的时刻,毛泽东同志不能离开指挥作战的岗位。同时也考虑到安全问题,再次谢绝了 毛泽东的要求。毛泽东把电报扔在桌上,说:“随他去吧。”直到新中国成立後的1949 年12月,毛泽东才踏上了访问苏联的路程。在火车上他看到一轮初升的红日,若有所思 地说:“这个太阳在延安没看到,在西柏坡也没看到呢。”[2]毛泽东憋了一口气,他要 让史达林看看,中?共产党人是怎样凭着自己的力量,凭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 打败了美式飞机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建立了一个新中国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是 战斗的号令。几天之後,淮海战役发起最後的总攻,彻底消灭了杜聿明集团。傅作义还 打算固守天津。他指示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你们打好仗,就好办,要能打才能和。 ”1月13日他派邓宝珊与林、罗、聂谈判,再次提出解放军让出南苑机场和成立联合政府 等条件,遭到林彪、聂荣臻的严词拒绝。邓宝珊问:“你们要打天津了?”林彪说:“是 ,我们已经下达命令了。”邓宝珊问:“你们打天津准备打几天?”   [1][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回忆录》,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4页。   《叶子龙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页。   林彪说:“三天。”邓宝珊笑着说:“恐怕30天你们也打不下来。”傅作义、邓宝 珊根本不会想到,林彪给部队下达的命令是30个小时拿下天津。1月14日,东北野战军主 力以排山倒海之势总攻天津,陈长捷还没来得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当了俘虏。天津战 役仅用了29个小时。在解放军强大威力震慑下,傅作义终於接受了和平改编的方案。人 民解放军整齐列队,从前门大街进入北平,群?夹道欢呼,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了。[1]19 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对周恩来说: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 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了。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把红旗插在“总统府”上。南京政府如鸟兽散, 李宗仁逃到广州,蒋介石则乘军舰逃往台湾。毛泽东兴奋地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再次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1949年10月1日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 照耀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人们欢呼万岁之 时,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还在紧张地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进军,?扫荡国民党在中国大 陆最後的残余势力,将革命进行到底而奋勇作战。   [1][2]苏静:《回忆北平和平谈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平津战役 》,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632页。   《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9页。 ------------ 徵引文献(1) ------------   一、文献、日记、档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新华通讯社编:《新华社评论集(1945—1950)》,新华通讯社1980年编印。   《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组编:《中国 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 版。   陕西省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辑》,三秦出版社 1989年版。   季星如等主编:《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丛书——财经工作资料选编》,山东大 学出版社1989年版。   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革命历史档案史料丛编——城市工作》,1987年内部 版。   《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阵中日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卜广恩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後勤史资料选编》,金盾出版社1992年版。   高恩显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资料选编》,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0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政冶(一)、(二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军事(二),江 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编:《批判中国资产阶级中间路线参考资料》第4辑, 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印。   《王恩茂日记——解放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9月版。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三联书店1987年版。   叶圣陶:《旅途日记五种》,三联书店2002年版。   二、文集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邓小平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刘伯承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   《陈毅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景晓村纪念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   《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2,(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 印。 ------------ 徵引文献(2) ------------   三、报纸、刊物   《解放日报》(延安)   《东北日报》(哈尔滨)   《大公报》(天津、上海、香港)   《申报》(上海)   《中央日报》(南京)   《民主》(上海)   《观察》(上海)   《时与文》(上海)   《群?》(香港)   《群?》(中共中央东北局编)   《大?文艺丛刊》第1辑,香港生活书店1948年版。   四、回忆录、口述历史   胡乔木着:《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师哲着:《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一氓回忆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杨得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   《陈再道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   《秦基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李德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   《王世泰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伍修权着:《回忆与怀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陈士?着:《天翻地覆三年间——解放战争回忆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   郑维山着:《从华北到西北》,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薛暮桥着:《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团结出版社1992年版。   《杨伯涛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叶子龙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回忆录》,三联书店1982年版。   《徐铸成回忆录》,三联书店1998年版。   《顾维钧回忆录》第6卷,中华书局1988年版。   谭云鹤着:《见证历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李新着:《回望流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赵俪生着:《蓠槿堂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李新农着:《书生革命》,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 徵引文献(3) ------------   程思远着:《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赵荣声着:《回忆卫立煌先生》,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冯友兰着:《三松堂自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董竹君着:《我的一个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版。   《从名记者到幕僚长——陈布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谢泳主编:《追寻储安平》,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美)舒衡哲着:《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美)司徒雷登着:《在华五十年》,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五、综合资料   红旗飘飘编辑部编:《解放战争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回忆史料》, 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回忆史料》, 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重要战役资料丛书——济南战役》,山东人民出版1988年 版。   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徵集委员会等合编:《辽沈决战》,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辽沈战役纪念馆、《辽沈决战》编审小组合编:《辽沈决战》续集,人民出版社19 92年版。   《中?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淮海战役》,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平 津战役》,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辽沈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平津战役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文史资料选辑》上海解放三十周年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中共大连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大连建新公司兵工生?史料》,《大连党史资料丛书 》之五,1988年印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第5册,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中?共产党七十年图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上海人民革命斗争史画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老照片》,山东画报出版社。   《老战士摄影》,辽宁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美)杰克·伯恩斯摄影,吴呵融译:《内战结束的前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六、传记、年谱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1989年版。   刘树发主编:《陈毅年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李烈主编:《贺龙年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刘少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朱德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任弼时传》,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罗荣桓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   《黄药眠口述自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程中原着:《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穆欣着:《陈赓大将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郑建英着:《朱瑞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李辉着:《萧乾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江南着:《蒋经国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   杨者圣着:《胡宗南这个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杨者圣着:《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泰栋着:《陈布雷传》,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张新吾着:《傅作义一生》,群?出版社1995年版。   蔡德贵着:《季羡林传》,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廖静文着:《徐悲鸿一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张清平着:《林徽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王成斌主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 徵引文献(4) ------------   七、专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 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 史》第2卷、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道平等着:《震撼世界的大决战》,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第2卷,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   袁德金:《西北解放战争纪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袁德金:《华北解放战争纪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胡哲峰、於化民:《毛泽东与林彪》,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何晓环等着:《淮海战役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美)邹谠着王甯、周先进译:《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周雨:《大公报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王芝琛、刘自立编:《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王芝琛:《百年沧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费正清主编:《康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版。   韩丁:《翻身》,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年版。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八、工具书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星火燎原编辑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军事 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姚夫等编:《解放战争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转折年代   ——中国的1947年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183.93.190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Tech_Job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