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urue (purue)
看板MartialArts
标题[情报] 会功夫的哲学教授:人生就是一门要独立
时间Sun Nov 28 09:36:58 2021
会功夫的哲学教授:人生就是一门要独立完成的修行课 ─ Justin 教授专访
「Hey~大家好!Justin 教授又来了……」轻松活泼的台词,是来台三十年的 Justin 教授
向网友们打招呼时一贯的开场白。2021 年初,Justin 教授开设了个人 YouTube 频道《Jus
tin in Taiwan 我不是歪国人》,极度幽默又充满暗喻的谈话风格,让频道在短时间就获得
超多人气。
13 岁後便下定决心来台湾闯荡,至今已经把台湾视为自己的家园。作为研究哲学与文学领
域的 Justin 教授,同时拥有太极、武术教练执照,喜欢瑜伽和静坐,也持续探索着自己的
生命意义。
内容目录
从保守迈向民主,地大物博的南非老家
想当英雄的功夫小子,为了习武而来台湾
第一次在台湾坐机车,感觉自己要到人生终点
爱上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能武以後更要能文
对什麽有兴趣,我就会全心投入
当进步的目标非常明确,就不容易产生孤独感
人生有限,我们终究要做出选择与行动
懂得越多,就会有越多方向和视野去探索最後的答案
跟着 Justin 教授一起学英文
从保守迈向民主,地大物博的南非老家
Justin 教授的故乡是与台湾曾有邦交关系的南非共和国。在这片土地在成为共和国之前,
曾经陆续被荷兰与英国等外来政权殖民,除了拥有许多多样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现今在世
界上的种族与文化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
谈到小时候的记忆,Justin 教授忍不住笑说南非的家长「心脏都很大颗」。当时家里後院
就是桌山(Table Mountain,海拔 1,086 公尺),四五岁时每天下午回到家,教授的母亲
都会放心地让自己去外面玩。
南非的家长好像都不太害怕自己的孩子出事耶!每天下课後就和另一个朋友在山里面跑来跑
去、抓蛇、蠍子,狮子还是要去野生动物园才看得到啦(大笑)。平常就到处拿木剑打架,
我妈只跟我说五点回家就好。到了六七岁更是常常跟朋友去爬桌山到六七百米高的地方、坐
在大石头上俯瞰整个开普顿城市,看着海、看着云,也不需要大人在旁看顾,现在谁敢让自
己的小朋友这样,这对台湾的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难得的成长体验。
而在殖民历史的背景下,当时的南非还有许多保守的价值观,不同肤色的人种间也实行着种
族隔离政策,从小教育不同肤色的孩子彼此间「不平等却合法」的差别待遇。
幸好,Justin 教授的父母价值观念自由开明,教育孩子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对方的种族
、肤色与职业,因此 Justin 教授并没有跟着当时错误的社会规范去窄化自己的思想观念,
而这个法律也在 Justin 教授离开南非不到一年时正式废止,让南非逐渐迈向真正的民主化
社会。
想当英雄的功夫小子,为了习武而来台湾
Justin 教授与台湾之间的缘分,要从 6 岁那年看到日本汽车的武士主题广告开始说起,看
着电视中帅气的武士,深深被点燃武术家的灵魂,指着电视就对母亲说「我长大要当这个!
」开始自己的习武之路。
而当时的南非武术老师是师承台湾籍师父(师公),Justin 教授拿到空手道黑带的隔年,
刚好遇到师公随台湾军队来南非交流,抱着崇拜的心情,与师公随口立下以後要去台湾亲自
学习的约定,六年後就拿着当时一张写了一行中文地址的纸条与自己存的两千块美金,正式
前往台湾展开新的修炼冒险。
第一次在台湾坐机车,感觉自己要到人生终点
聊到刚开始对台湾的文化冲击,教授开玩笑地说「台湾人的敏捷反应是不是都靠过马路练的
?」交通问题、饮食习惯、传统华人思想上的价值观与文化差异,多少也让教授会有不顺心
、不想接受的地方。
又例如在台湾刚开始教书时,就对华人传统家庭观念印象深刻,亲人之间要住得近、家族人
数也多,彼此常常互相比较、花心力栽培下一代,更理所当然期望下一代的孩子应该「青出
於蓝」,而南非的父母价值观则比较偏向西方文化,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决定,也比较少
会过度干涉,因此孩子的自主性较强,发展上的自由度也相对较高。
虽然一开始很难适应,後来也逐渐体验到不同的文化与立场差异有各自的优缺点,开始懂得
去欣赏与包容和自己不同的的想法。
在 Justin 教授的频道中,也曾经以十分幽默的方式介绍过台湾文化中有趣的现象,虽然影
片以「不习惯」当作影片主题,但教授早已经能够把这些差异特色看成是台湾的可爱之处。
我认为自己是来台湾第五年,才开始感受台湾就像家。前五年虽然喜欢,但文化冲击的部分
也是有的,就算你很爱一个地方,你还是得花一点时间适应,不过到了第四、五年就开始能
接受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不会特别想要去改变,或是为此感到不舒服,发现自己产生了这些
感觉後,就开始逐渐觉得台湾是自己的家、自己就是一个「台湾人」。
如今来台湾第三十年的 Justin 教授,已经完全融入了台湾社会,教授自信地说自己的灵魂
「组成」大概有六成是台湾人,其余四成才是自己出生的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思想,而
台湾也早就成为了自己想要守护的家园。
台湾能够从外国身上学习的地方是,我们不见得一定要为了其他人而生存,当然我们要做自
己该做的,也给予他人爱与包容,但还是要有自己的目标与独立思考能力。台湾的最大优点
是友善、谦虚,有时候却是过度谦虚,甚至到低估自己的能力,台湾人值得对自己更有自信
,要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
爱上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能武以後更要能文
因为在习武的过程开始接触到东方的哲学思想,练太极、静坐,对人生与生命、世界和宇宙
开始产生各种好奇与兴趣,於是 Justin 教授在来台湾习武後的第一年尾声,便决定报名南
非大学的空中大学,当时网路还不发达,因此作业都要在台湾用邮寄的方式送到南非,本来
只是打算拿一个基本的文凭,没想到却越念越有心得。
陆续修了中文、心理学、法律、英文文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甚至会自己研究记忆法并融入
读书的过程,当时几千人的环境中长期维持约前五名的优秀成绩,不停累积的成就感,也让
Justin 教授对学习的渴望越来越大。
在台湾完成远距离的学士文凭、成绩也很高,因为不打算人生成就只停滞在这个成果,於是
又继续在台湾读英文文学的硕士。
对什麽有兴趣,我就会全心投入
虽然我本来就很有纪律与意志力,但远距离读书真的很辛苦,自己读需要自己规划时间,一
不小心就会因为忙碌而中断学期,最後终於毕业,没想到硕士和学士的差距更大。硕一时什
麽都看不懂,可是我的心态是无法接受自己做不到「自认有机会完成的事」,我就像一只狗
咬着骨头後绝不放弃的样子,用这个态度想办法让自己懂,尝试各种方法钻出解决之道。
後来逐渐进入状况、找回成就感,顺利从硕士毕业,同时拿到了南台的讲师资格。认知到自
己就是个热爱研究的人,马上又申请了台大的博士学位,每周都要不停地跑遍台湾南北进行
教书、读书,虽然十分劳碌,但也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最後只花了三年半就顺利获得博士
学位。
Justin 教授把学习能力分成两个方向,第一种是理解力:「我能懂、能应用」第二种是记
忆力:「我能记起来,让知识能够作为脑中背景资讯被使用」每个人擅长的学习力与技巧都
不同,大家要去寻找自己的能力与适合的方法,像是自己的脑就很容易记住声音,所以学语
言相对轻松很多。
对教授来说,记忆是一种联想的技巧,理解则是逻辑能力,而语言则是声音、经验和逻辑的
综合展现。一旦能够掌握这些学习能力,需要学习新的领域时,就能把自己现有的能力与技
巧轻松转换到新的领域上。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兴趣。如果真的有兴趣,就算多花比较多的时间,最终也还是能
够学起来,只是多或少的差异。
我觉得读书就是一句话:有兴趣。就像我现在的中文,基本的沟通都已接近精通程度,如果
想要继续突破,就会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因为我心里觉得自己不需要呀!没兴趣的话再怎麽
教都没有用。
当进步的目标非常明确,就不容易产生孤独感
教授也分享:「想要在学习过程中维持自己的意志力、持续获得进展与突破,一定要从自己
的渴望出发。」因为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不论投入到什麽样的情境中,都很难在里面
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你要走的路非常清楚时,就不会感到孤独。就像爬圣母峰,即使旁边没有人陪伴,但是知
道自己要爬到的目标、想要看到的风景,我就不容易受到其他人事物的影响。大家在这个世
界上的进退场终究都是一个人进行,没有人可以跟着我进退,所以我要很清楚自己要走去哪
、看到什麽光景,有人陪伴是很幸福的,人要清楚自己到底在找什麽,如果不清楚自己自己
真正的愿望,定性就容易不够。
教授说,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自己现在的年纪,要对什麽东西有意志力
,那就是看什麽东西能够满足到自己现在的愿望。只要我们对「进步後的结果」是有渴望的
,就会很难退步,因为一旦退步,情绪会提醒我们。
虽然我们都是人,不是机器,很难百分百一直做到,所以要有意志力,一定要先有一个梦想
、一个渴望:「我认知到我想要,就会开始推动思考自己该做什麽才能达成。」
我们各自都在追求自己的梦,即使每个人的梦看起来不一样,但终究都是在追求自我实现。
很多人会误解快乐就是享受(好的物质与生活),但我最快乐的时候不是享受的时候;是我
在练习、我在发展、我在进步。
拿到博士後如果没有新的目标,如果获得了一个成就後我就停住了,这样拿到博士又如何?
对教授来说,快乐是来自「自己有在发展,直到能理解自己为何而存在、理解人生的目标是
什麽。」
对我来说,所有我们正在学习的东西,都是在把我们推到这个结果,我们都会说人类最终的
目标就是为了理解为什麽存在,而经历各种训练去得到意志力,进而让自己快乐,所以读书
、感悟是一个让我追求快乐的手段。
2001 年时,教授为了寻求悟道上的进一步的突破,前往印度展开修行之旅。图为德兰修
女(Mother Teressa)在印度加尔各答为病人、贫困和垂死者所提供的招待所(Calcutta i
n Mother Teressa’s Home for the Dying)。在成为救助所之前,这个建筑是一座废弃的
古老印度教寺庙。(图 / Justin 教授提供)
为了进一步的人生修行,Justin 教授也曾到过印度待了半年,在当地为病人、贫困和垂死
者所提供的招待所做义工,也曾在台湾的青少年监狱做过三年的志工,看了许多生老病死、
贫穷与艰困环境,每一次经历都让自己有更多的人生体悟。
人生有限,我们终究要做出选择与行动
教授说,哲学是训练逻辑、教我们要更加理性,而理性对生活上很有帮助,包含我们选择「
要怎麽生活、对快乐的定义、对成功的定义、对感情与思想上的定义」,如果我们能用哲学
的观点去检视这些思想,我们最终会发现「理性」很珍贵,因为大部分的人常常都是非理性
的,我们是依情去判断事物的好坏,但哲学家会「理解情绪、用理性判断」。
我们可以去理性思考为什麽要选择花时间学习一个新领域,因为这个评估对自己的目标、想
成为什麽样的人,是相当有关系的。我个人会觉得只要能够让我们更开放、更有逻辑、更理
性,那它就值得学习,像学语言之所以这麽值得,就是因为它是开放我们能够和不同文化的
人沟通、互相理解不同的思想,让自己的想法变得更广。
5 岁开始就时常在桌山(Table Mountain)的 Justin 教授,分享从小让自己心灵保持平
静开放的故乡美景。到了 50 岁附近的年纪,看到的景色与体悟又有了更多层次。(图 / J
ustin 教授提供)
懂得越多,就会有越多方向和视野去探索最後的答案
Justin 教授也拿自己的 YouTube 频道举例,以前因缘际会开始接触剪辑影片的兴趣,无意
中累积了一些经验和练习,在今年初突然决定拍下第一支影片,没想到就这样小小爆红,莫
名的开启了 YouTuber 的斜杠生活,好像宇宙在告诉自己这就是下一个目标,而从一开始开
设频道就认识了胃酸人,直到现在已经超过五万订阅,还有机会在 Jella! 带给大家新课程
、增加了许多缘分。如果以前没有接触那些兴趣,可能就不会有这个结果,对教授来说,这
个频道就是开放了自己更多的世界。
我也建议同学,如果你有个梦想,比起说「自己没有能力、我做不到」我们更应该去讲出「
我要做什麽才能达成这个能力」,进而去达成自己的梦想,就算我现在想要当医生,我也有
机会成功,只是我会理性地认为我现在不适合,所以我会把梦想放在其他方向。
比起挫折或是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教授说自己会先问自己「这个目标对我的重要性?」如果
是对自己来说很重要,那即使得挫折也要继续,因为总有一天会突破,如果没有那麽重要,
那就放弃也没关系吧!
我也有很多兴趣,但我只有一个身体,人生的岁月也有限,我们不可能什麽都做。
现在我的频道是给我一个舞台,除了娱乐他人,同时也能让我表达我想要说的话、想要教育
的事情,我的每一支影片大部分都有他的意涵和哲学理念(即使我没有讲得那麽白),所以
我愿意花时间在这里,即使不是每次都有人看,也不太需要感到挫折,继续做新的就好了。
教授强调,好的经验(experience)」是无价的,就算最後结果是失败的,只要能够从中学
到什麽,那这个经验就是有意义的。
成功有很多方式,我不太会让挫折感阻碍我要走的路,我只会想着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那
我就做,会不会彻底地获得世俗所定义的「成功」,就不是那麽重要了。
专访的最後,Justin 教授想对大家说「什麽都是有可能的。」
不要害怕遇到黑暗,有机会进步时,就把握机会去进步;只要自己还有呼吸,就有机会改变
。
只要把它当成人生原则,不管做什麽、走到哪,回头看的时候都会觉得努力值得。
https://reurl.cc/Ok3z6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61.65.249.43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MartialArts/M.1638063420.A.A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