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alArts 板


LINE

活把棍与死把棍 ———蔡智忠《壳子棍研究序》 马明达 一 棍是当代武术的器械之一,人们对它非常熟悉。这不仅因为在大大小小的武术场合总能 见到「棍术表演」,也因为在古典小说和当代戏曲中也频繁地领略到它的风采。 棍有着非常久远的发展历史,在中国武术器械发展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品种,是一个 曾得到充分发育的技术体系。如果寻根溯源,探颐索隐,详尽地论证棍发展演变的历程 ,我以为差不多可以写成一部独立的「棍史」。正因为如此,它一直是我兴趣所寄的研 究对象,是我最喜欢的武术器械之一。 棍兼备有长短兵器的特点。又因为它无刃而不易造成严重伤害,一般不在封建国家的 「禁兵」之列。所以,至少在自宋元时代起,民间不但出现了表演性质的「使棒」,也 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打棒」,就是棍的格斗比赛。这在宋元话本小说和元明杂剧中多有 反映,在史籍中也能得到印证,尽管材料很有限。元明时代,作为一种可供观赏的竞技 活动,「打棒」甚至深入到达官显宦之家和神圣的皇家宫掖之中。军人出身的明太祖朱 元璋,就很喜欢看打棒,当时有个叫蔡玺的江都人,时常给朱元璋表演打棒,朱元璋亲 自担任裁判以定胜负。这种棍的竞技活动在我国民间一直传存着,至少我这样的年龄和 武术经历的人,还能有些影影绰绰的记忆。可惜的是,50年代以後,官方颁定的「规定 套路」独霸武坛几十年,所谓的「竞技武术」,包括其中的「棍术」,实际上是以套路 表演取代由来已久的对抗性的比赛,这造成当代武风的虚华浮躁,造成武术发展方向的 失迷和歧异。相当长的时间里,花拳绣腿之类春风得意,风光占尽,传统的武术竞技活 动,包括「打棒」,便渐渐的销声匿迹了。 比之其他器械来,棍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在军旅训练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古时军中 的武艺训练常常借助於棍,以棍代用各种兵器,并作为基本训练——古人称之为「习手 足」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棍既不容易造成伤害,又具有技术上的某种综合性。对此, 明代俞大猷曾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比拟,他说: 「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若能棍, 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明末,以棍法擅名的程冲斗说:「凡武备众器,非无妙用,但身手足法,多不能外乎棍 。」武艺家军事学家茅元仪也说:「而棍者,所以习夫手足,为短器之本。」这些论说 反映了棍在军中的地位,对民间武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年,许多武术家都强调习练 器械必练棍入手,他们以棍为学习各种武艺的捷径,甚至是必由之径。我和我的兄长们 就都接受过这样的训练。 棍的综合性,除了其形制所具有的特点外,还有一点就是它在长短粗细上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有着因材因人的灵活性。以明清古典棍谱的记载看,棍子或长或短,或有刃或无 刃,至少有三四种以上的样式,称呼也不一样。然则从本质上讲,它们又都是「棍」, 技术上自然有基本的共同性。正如先君子马凤图生前时常所说的:「棍之长短轻重并无 定制,长短软硬各因材质,各有法度,然终须因人所宜,因艺业之传授所宜。」正因为 如此,棍的发展空间就很大,千百年来,它逐渐成为中国武术器械群体中适应性最强的 一种。古代武谚有云:「棍是百艺魁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二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的区域性差别很大,武术也是如此。就是缩小到棍这个单一品种上 ,也同样存在区域间的不同,差别相当明显。 明朝是棍法篷勃发展的时代。那时,从总体上说,棍大致分成南北两大块,南方称棍, 北方称棒或白棒,技术上不相同,连基本的持棍姿势也明显不同。一般说来,北方主要 是以所谓少林棍法为代表的活把棍法,以现存的《棍棒体式》、《麻杈棍谱》、《少林 棍法阐宗》等棍谱为其典型;南方则主要是流行於闽、粤、浙、湘地区的死把棍,也叫 硬把棍,以俞大猷的《剑经》为代表。如果从最基本的技术差别上区分,北方的活把棍 多用枪法,故其中一支干脆就叫「条子」,如边拦条子、跨虎条子等,见於明代文献者 不一而足。条子明清时代枪或花枪的江湖称谓,这有明确的文献记载,暂不具引。南方 死把棍则以击打为主,双手执棍,右把右足在前。戚继光《纪效新书》卷12《短兵长用 说》中的插图就是当时的南方死把棍法。在当代武术界,首先注意到这一重要差别的是 已故的唐豪先生,30年代末,他在那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武艺图籍考》中曾经谈 到这一点。遗憾的是,自他以後迄今没有人再谈起过此事。现今所谓「棍打一大片」之 类,那是旧时代街头把势们的顺口溜,用之於当代花派「棍术表演」倒也恰当,但它与 中国传统的棍法之间真正风马牛不相及也。 南方死把棍至今在闽、粤民间仍有传存,我曾经多次见到。最近,在华南师大郭裔同志 的帮助下,请来两位佛山的民间拳师,一位叫潘顺遂,另一位叫布福强,承他们专门为 我演示了两人对练的十八点对拆套式,还慷慨地赠给我《十八点阴阳棍对拆》棍谱。所 谓「十八点对拆」,是两人对接对打的一个练习程式。两个人一甲一乙持棍接打一十八 点,然後转换甲乙位置,再接十八点,合起来便是三十六点。我不清楚十八点对拆的传 承历史,这需要深入研究。但,凭着我的直觉,再根据棍谱上一些未经改变的古老术语 ,我相信这是一个渊源有自的好东西,与当代「竞技武术」那些胡编滥造的「规定棍术 」、「自选棍」之类直如金玉之与粪土!这说明真正的文化遗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绝 不是外行和庸浅的行政干预就可以决定其命运的,真古人所谓「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 江河万古流!」 至於北方的活把棍,涉及问题比较宽广而复杂,允我以後另做讨论。 三 在古代,尽管落後的交通制约了区域间武艺的交流,但交流却一直都在进行着,交流的 方式自然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交流对武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 自古高层次的武术家们都非常重视交流,重视在参照比对中获取新的感悟,提高技术理 念。百多年来,太极拳的产生和迅速传播就是交流的成功,这应该是尽人皆知的例证。 大西北各省,特别是曾经包括青海、宁夏在内的甘肃省,自来交通不发达,经济文化相 对落後,但民风强劲,百姓尚武,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将领。在武术上,甘肃人最喜好练 棍,棍的种类很多,可谓长短粗细应有尽有。当地人十分幽默地将各种棍统称为「柴火 」,把练棍叫「耍柴火」,实际棍是甘肃武艺的标志,拳家对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有趣的是也许正因为交通闭塞,文化积淀相对稳定,故甘肃竟保存下一些内地已经消失 了的古老的东西,例如棍里面的「条子」这个类别。民国十六年先父一到甘肃,就发现 甘肃有雄浑古朴的天启棍,有棍中寓枪的琵琶条子、陆合条子,还有「把法」精巧别致 的鞭杆。地方拳师在「棍」这门学问上,传授严,讲究多,一着一势,饶有古意。这引 起他浓厚的兴趣。以「条子」而言,这个词在明代武术资料多有所见,但在清末民初的 南北武术传派中已不见踪影,没有多少人知道「条子」这个名称,更谈不到它的内涵。 所以先父曾在题咏武术先贤常燕山的诗里写道: 天下武艺似云烟,半依僧道弄虚玄。陇上拳家存古意,犹自高谈常燕山。 这是说甘肃的武术玄虚成份比较少,并且保存了不少古典内容。正因为如此,他在研究 甘肃棍术上下了大功夫,并且指派弟子王天鹏、罗文源,以及稍後的邸世礼、管其泰等 ,专心致志於地方棍法的调研与整理,这才提炼出了贯穿着「通备劲」的天启棍、纽丝 棍,及鞭杆的五阴七手十三法等精品。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是武术学术研究的重 要成果。 甘肃的棍,无论是兰州、河州、秦州的,虽然各有传授,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属於北 方的活把棍法系统。而唯独秦安高家□的「壳子棍」是一个例外。它的持棍方式,两人 对打对练的套数,都表明它属於南棍范畴。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我个人很早就注意到 「壳子棍」的存在,并一直鼓励当地武术界的朋友们深入研究其来源和技术构成。遗憾 的是我未能深入到高家□做实地考察,我对「壳子棍」的本来面目和後来可能出现的流 变了解得不多。这里仅凭录相资料和相关的文字资料,稍微谈谈我的一得之见。 首先,「壳子棍」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东西,它属於南棍系统,应该来自南方。是南方拳 师传过来的,还是有当地人从南方或南方人那里学来的,这无从考求,只好存疑。至於 「乾隆年间反清的少林寺和尚所传」一说,显然是民间附会之谈。乾隆以前的康、雍两 朝,地方政府都曾大规模修缮少林寺,这是有记载可查的。乾隆15年,乾隆皇帝曾亲自 游历少林,还写有游寺的诗。总之,乾隆年间的规模不大的少林寺诵经之声悠然,谈不 到有什麽「反清」活动。实际少林以「反清」出名,主要是清末民初之间的小说家们编 造出来的,并没有真实的历史依据。这类东西蒙蔽了许多民间武术爱好者,也严重地干 扰了武术史的科学性,它本质上是武术文化不断下移而不得不依托神秘主义的产物。 其次,南棍传到陇南,「壳子棍」不是孤立现象。80年代声势浩大的武术挖整工作中, 甘肃天水地区有刘公桓同志损献了一本叫做《二十八宿硬棍着》的棍谱,现藏中国武术 研究院科研部,编号155。我曾经看到这个棍谱,後来我自已也得到另一个抄本。这个 谱的棍法也属於南方硬把棍系统,我仔细研读後发现有些内容颇与俞氏《剑经》相合, 与普遍流传甘肃的活把棍相合处很少。我不知道这个谱与「壳子棍」有无关系,因今传 「壳子棍」没有谱书传世,我们便难以对照考察。《二十八宿硬棍着》说明过去的武术 交流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艰难,甘肃人好棍,四方棍法便源源不断传来甘肃,这是可 以理解的。兰州谚语说:「河里没鱼市上找。」正可以用在这里。 第三,关於「壳子」这个名称,当地人说「壳子」如同「模子」,是个方言词。对此说 我总有些疑惑,觉得缺少说服力。查了《陇右方言录》一类书,也未找到佐证。我怀疑 应作「磕子棍」,「磕」就是碰磕;磕子棍就是碰碰磕磕的棍。「磕」是死把棍最主要 的特色之一,在两人对练中尤其这样。这个特点十分瞩目,便约定俗成为棍法的名称了 。按,在俞大猷的棍法中,「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磕既是防守,也是进攻,关键 还在二人对练时一定要磕打出声响来,这标志着防守得力,所谓「千金难买一声响」, 就是指磕的干脆而响亮。俞氏在《剑经》中多处讲到「磕」,举几个例子: 先侵二三尺一打,坐身沉棍头,他必进杀。我就下起磕,一响,大进步打剪或丁字回打 剪,然扁身杀他。童教师曰:「弹枪则在下面横棒,亦起磕之法。但在下面横,则无不 响之理矣。」童教师曰:「一声响处值千金,彼失堤防我便赢」是也。 剪打急起磕,起磕复急剪打。剪打复急起磕,相连而进,彼人何处杀将来? 若他打来乱时,必须忍。略退回,坐足下中平。待少顷他来,即用磕手进法,自胜。总 是以静待动,以逸待劳道理。微乎微乎。 我看广东拳家对拆棍法,两人各自双把持棍,进进退退,硬打硬磕,不时发出清脆的碰 磕声,令人有跃跃欲试之感。这使人马上联想到李良钦、俞大猷以及童琰甫、刘邦协他 们所演练的棍法,感受到南棍的质朴和南北棍法的巨大差异。我只是通过录相看到高家 □的对棍,相比於广东教法,还是有差别的。这当然很正常,传代久了,必有变异,又 不可能不受当代风靡全国的花棍的影响,而高家□能保存「壳子棍」至今,这本身已经 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了。 天水师院体育系蔡智忠教授,从我学习通备武学已有多年,好学覃思,多有心得。工作 之余,智忠十分留心地方文化,从书画创作到乡间民俗活动,都能深入考察,有所探解 。时常听他讲陇南世情风俗,娓娓道来,令人神往。作为秦安人,多年来他对「壳子棍 」倾注了许多关注,终於能将其技术内容整理出来。这当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所以 ,以即将付梓前我乐意为之作序,并借此机会略陈我对棍法一知半解如上。如有失误, 请海内方家有以教我。 2002年3月於暨南大学说剑书屋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73.187.5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iOS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