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du (拔都)
看板MartialArts
标题现代拳术启示录
时间Wed May 22 13:34:49 2002
当喜玛拉雅的朝圣者花费两年的多时间爬向印度贝拿勒斯神奇的卡里加特时,他的每一次匍匐
都是趋近女神虔诚的苦行。无独有偶,在今天中国晨曦中的公园、广场、水边,那千万名习
武者,每一次踢腿击拳都是朝着自我心目中的“神”----一种由神秘和伟大编制起来的拳术
最高境界,勇敢地跨进和膜拜。
该神为何物?真实抑或虚幻?这历来是拳术界敏感的问题。有些拳迷深悔因未辨明这个神而
误入歧途,有些拳迷抱怨因认清了这个神而心理失衡,但我还想奉告那些已经醉心于拳术,
可尚未投身于拳坛的年轻人,假若你对武术的实质和终极进行了一番无成见的斟酌之后,仍
对其保留着热情和美感的话,那你才可望成为一名真正的武士。
●康泰尔效应
1918年8月至9月间,京津新闻机构《益世报》、《顺天时报》、《晨钟报》等以极大的兴趣
为一个身材伟岸的俄罗斯艺人康泰尔大贴广告,并冠以“世界第一力士”、“名震寰球”、
“周游四十六国、获金牌十一块”等广告语。原想别出心裁以扭转康泰尔在沪、汉、津等地
献技时受到的冷淡(黄药师注:观众不多,想通过广告扩大宣传力度),却不料刺激了中国
拳界脆弱的神经。中华武士会的掌门及其青年门徒怀着愤怒及宿命的心情赴京,并在当年的
中央公园五色土与东郊民巷六国饭店经历了一番围攻式的喧闹后,康泰尔便偃旗息鼓,销声
匿迹了。
但是,意味深长的是,正当康泰尔在京叫阵时,武士会以及各地的许多名家、拳师采取了躲避、
沉默的方式拒绝应战。而在康某人逃遁之后,“胜利者”们便情不自禁的去报喜、庆功、抢
夺金牌......,时至今日,报刊影视仍杜撰情节,并以“为国争光”、“弘扬国粹”的名义
进行宣传。甚至许多当年颇有影响的老拳师竟然声称,当初他们也曾击败过康泰尔,并拿出
了种种“证明”。这就是所谓的“康泰尔效应”。
试问:康泰尔是一个云游世界的杂技、马戏艺人,而不是正式提出挑战的海外职业拳手或拳
术团体。迎战他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紧张?战胜他(注:仅仅是假设)我们又何必那样的自豪
和欣喜若狂呢?再者,拳界及有关机构的组织能力令人不敢恭维,部分武师赛前的怯懦和赛
后的贪婪难道不是由于康泰尔的实力和历史缺乏信息(黄药师注:指正因为康的武功、战绩
缺乏资料,导致部分武师赛前怯懦赛后胡吹),没能建立起公平的比赛制度,新闻媒介的“
曝光系数”有限吗?由此推之,你我津津乐道的那些为国争光的民族英雄,他们慑服或打败
洋人的轶闻有些很可能是另一些“康泰尔效应”所产生出的神话传说。(注:指赛前不敢打
赛后抢功)
不客气的说,我们这个使成千上万的可怜人崇敬、向往的武坛近百年来已逐渐蜕变成一座辉
煌而又空虚的圣殿。通过传说和文学的夸张手法,“康泰尔效应”的神秘与虚幻已经引诱相
当数量的人,放弃自我,甘为拳术偶像的奴仆。他们深信“祖先留下了最深奥、最富有威力
的拳术,只是我辈无能继承罢了,但在某些鲜为人知的地方仍有奇人异术的存在,他们才是
真正的格斗之王”。所以,我真怀疑,我们这个“超级拳国”是走出国门,向世界拳坛宣战
,还是稳坐在“康氏效应”上自娱自乐?
●费厄泼赖的悖论
问:拳术有什么用途?
答:强身益寿,抗暴自卫,增进友谊。
问:仅有这些用途,拳术就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吗?
答:......?
尽管解答富于费厄泼赖精神(fair
play,公平比赛),但我对重复这类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已经
感到厌倦了.拳术真是依赖其防身健体的功能来维修生命吗?拳术真能强身益寿、抗暴自卫、
增进友谊吗?人的寿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拳术对寿命的影响还尚未定论。但在一定程度上
,拳术对健康是有益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仍迷恋这些“野蛮的”打人动作而不采用更“文明
的”方式来强健身心呢?对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业余爱好者,为了保卫自尊心免受有意无意的
轻视(赵老此言差矣,许多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肉身才练功夫的),为人处事需时刻保持高
度的警惕和压抑(谁挨几次海扁都这样),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只靠拳术套路舒展一下手
脚是得不偿失的。而以经济为目的的、具有“真功夫”的职业拳手更糟,他们拼命发展的某
些专有素质和技术都是以不惜损伤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的,其着名选手的平均寿命均低于常人
。他们需要的是名次(可引申为荣誉和金钱),身体只是本钱和牺牲品。
抗暴自卫,是拳术在冷兵器时代帮助人们攻击野兽和敌人的手段。而今,在人与人之间的纠
纷中,虽然格斗作为一种极端手段仍被普遍使用,但很难相信一个人练拳毕生只是为了应付
意外的袭击,一位不十分喜欢惹事生非的人,一生最多会遭到几次袭击?(赵老,你去学校
门口和火车站看看就知道了,坏人专找老实人下手)倘若果真遭到袭击,面对突发事件,面
对成群结队手持枪械、刀剑棒砖的狂徒,你是否对拳术仍具有信心和把握?值得注意的是,
惯于斗殴的青年人似乎对拳术并无热心。特种部队也不把拳术列为最重要的训练课程。一个
拳王在比赛期间,还需要大批的军警保护其人身安全。(泰森出场就是这个样子)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拳术的核心是对抗性的,它的最高目标就是在较量中获胜。然而,双方交
手只限于师徒间传授技艺或朋友间友善的切磋,还可能存在着友谊和交流。但是一旦事关声
誉,假如你的失败会使你个人、你师傅、你的门派或你的国家丢面子时,代替友好的将是最
残酷的本能发泄和仇恨。那么,人们为什么还没有放弃拳术?我们所赞美的尚武精神何在?
拳术的价值何在呢?
人,这个野兽!
拳术似乎没有必要存在,而今拳术的存在又恰恰证明了拳术存在的必要。在砍倒了强身、抗
暴、友谊这三面旗帜后,我想把拳术存在的基础建立在这样一块“顽石”之上。再随便说一
句,不是没有人受传说和轶事的诱骗步入武林的。可是他们在幻想与现实强烈的反差冲击下
,最终会失望地不辞而别。
●拳种大爆炸
当我第一次获悉“我国有上千个拳种”确曾得意了一阵,但直觉又告诉我这又是一个严重的
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回顾任何一种拳术的“妊辰过程”了。
竞技比赛就是为了保障安全而对选手的行为加以约束的搏斗。例如,把拳打、脚踢、搓跌、
推挽互相隔离幵来。每一次交锋只允许使用一种技巧,与是便产生了拳击、跆拳道、摔跤、
相扑等拳种。拳术间招数、劲道和心法的巨大差异皆取决于较量时护具的束缚与规则的限制
。对于同一性质的比赛,由于选手们的生理心理条件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进攻风格,但绝
不会产生另一种拳术。即使让多种拳术在某个规则下混斗,更适应规则的拳术会迅速淘汰掉
其他拳术,最后也只会有一种幸存的拳术唯我独尊(自我陶醉),总之,拳术体系与比赛系
统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是否我国上千个拳种也对应着上千种比赛方式呢?这不可能。除了
那个朝令夕改的散打试行规则外,我国至今仍未确立大家公认的竞赛程序(和制度),因此
我们的大多数拳种是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检验、没有淘汰优选的情况下“近亲繁殖”的产物。
他们只是拳师们精心雕琢、色彩斑斓但经不起磕碰的工艺品。传统拳家喜欢把追求“高、难
、美”的新派斥为“花架子”,而传统拳术能保留着多少“真功夫”呢?如今,中国拳术中
发泄攻击性的功能已经退化,我真想知道:那些温文尔雅的散打、推手、套路表演究竟能唤
起观众多大的热情呢?
●拳术的危机
拳术虽为一种安全泄欲的手段,但至今没有一种拳术能使人在绝对安全的保证下充分泄欲,
因为安全与泄欲两者尖锐对立,泄欲就意味着伤害对方,拳术中一切技术都不外乎以破坏对
手的安全为目的,这种要么“血肉横飞”要么“不过瘾”的局面始终困扰着世界拳坛。这是
拳术要摆脱危机,走向未来所面临的中心课题。
其次,很多人因惧怕挨打而学习拳术的,然没有一个人不是在饱尝老拳之后而成为优秀拳手
的。拳王阿里曾挨过约18000拳的重击。一个人应怎样逃避挨打呢?这仿佛也是一个矛盾。另
外,许多人还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超凡脱俗的侠客,这一夙愿的实现,就意味着他在任何情
况下都能轻而易举的战胜所有对手,然而,一头大象决不因为他踩死一只蚂蚁而感到骄傲。
水平悬殊的战斗是不会满足攻击欲念的,而水平相当的苦战又会使选手对拳术丧失信心,这
又是一个矛盾......
面对种种不可逾越或回避的困难,人们只能寄希望与未来了。或许未来的物理学家能制成斗
士们的全息模拟,用形象化的声光效果来代替真实的搏斗﹔或许未来的材料学家能推出一套
毫不妨碍人体动作又能保护人体免受外力损伤的护具﹔或许未来的生物学和化学家能适当的
改变人类的基因,增强格斗能力或抵御和修复伤害的能力﹔还可以想象造出其他用于搏斗的
生物﹔或者把“野兽的精神”从人体中枢彻底清除出去。
一旦这些理想变为现实,我们所颂扬的奥林匹克精神、人类的进取心和创造性都将不复存在
。到那时,一切值得敬畏的拳术也该自然而然的寿终正寝了。
(赵道新口述,黄积涛整理摘自北方网)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1.74.5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