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MOO 板


LINE

终於把心得写完,为了完整性所以重发一篇。 本篇心得被写成完全的记叙取向,没有技术含量。因为编曲和录音毫不专业,加之久没 练耳朵听过的音色库,涉及乐器辨识的部分凭印象在写,希望尽量不冒犯到专业。 专辑发售一个半月,也听了蛮久,故会把一些个人喜好的心得写在此篇,也包含一些 主观认为有遗憾之处,若有介意者,先行说声抱歉。 原意仅是讨论我认为本张专辑可惜或可有精进空间之处,无任何贬低本张作品意思。 音乐制作与风格除了客观的技术问题以外,本就包含很多主观审美喜好,如果有任何 音乐上认知错误部分,还请大力指正。 收听设备蛮普通, 日常的使用MacBook(不接电源)直推Westone Um Pro 50,听专辑CD音档。 ========以下专辑依序曲目心得======== 01 I Know I Know I Know (Beyond) 作为专辑序曲,以及承载专辑核心概念Beyond的歌曲,I Know I Know I Know在旋律和 编曲上还是比较典型的呈现一个揭开序幕的画面感,但在旋律编制上又有属於丁辉人的 温和坚定。 首先intro的乐器reverb都开非常大,delay time很长,进到主歌後,低音频段存在感 比较强的给出节奏推进主歌,底层处偶尔会在句尾出现一两声吉他扫弦,还有一个音量 做比较小的「滴答滴答」类似敲击木头乐器的声音,呈现出主歌节奏虽慢,但其他乐器 的出现正要堆叠情绪的配置。 Pre-chorus用了琶音器音色单独配上辉人的人声,唱出「I Know I Know I Know」, 整体的旋律略微上行,进入副歌之後鼓点出现,但又节制的没有暴冲。配合歌词的意义 之下,reverb比较轰的低音乐器编曲也代表着外界混沌的局势,而人声的出现则准备冲破 迷雾,在Pre-Chorus这段把低音的乐器拉掉,则让人声有种找到自我的低语呢喃坚定感。 我个人蛮喜欢这首歌在副歌段落的旋律安排,原先听第一段主歌到Pre-Chorus这段, 以为进入副歌後人声就会给出比较力量的高音唱段,然而整首曲子的人声其实音区都没有 特别高,到第二段副歌的Post-Chorus「You ooh ooh」也不是给出特别大的胸声哼唱。 虽然歌曲的reverb做很轰,也用了很多低音来承载主要节奏,但不是为了呈现开场就惊艳 全场、声光效果十足的超级盃舞台;而是在三明三灭後,乐器缓缓导入,歌手登台、 大幕拉开,聚光灯一盏白灯打在歌手身上,而歌手用这首开场曲诉说:我已经找到自己, 现在要单纯的用音乐和歌声来唱我自己给大家听。 02 In The Mood 主打毕竟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是听丁辉人唱Live,後来因为有MV、舞台、电台Live, 大多数听这首的记忆都是配着影像,多少会略过一些音乐本身的细节。 写这篇心得的时候完全只听音源,反而发现很多有趣之处。 首先在歌曲的结构上,用了现在蛮主流的配置,歌曲开头30秒要快速进入Chorus→ 第二段副歌後加入Post-Chorus→Bridge後接最後一段副歌和Post-Chorus→Outro结尾。 虽然歌曲的结构很主打很流行,但必须要说这首歌是非常非常有趣的,首先第一段的 主歌押了e这个韵脚,辉人在唱的时候混比较多气音,句尾处理的比较黏糊,比较有旋律 流动的感觉。 副歌鼓点出现後,歌曲的节奏切分开始明显,包含第二段主歌的韵脚也换掉去跟上鼓点 出现後的groove,tone、breathe、beat在演唱时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吐气断点感,做出和 第一段主歌不同的层次。 第二段Post-Chorus出现也作为衔接入bridge的转折准备,bridge段落再把鼓点和低频抽掉 ,改用合成器音色配合旋律,一样做出不同层次感,也是最後一段副歌之前的转折沉淀。 而最後一段副歌鼓点回来,人声演唱上加了更多ad-lib即兴唱段来表现最後的歌曲高潮 段落,最後又用outro收回比较舒适流动的结尾。 可以说主打In The Mood整首歌的旋律动态变化做得鲜明,一直保持有趣和新鲜感,歌曲 结构流行但又不落俗套,能充分保持听众在多次聆听中的新鲜感,作为这张专辑的主打歌 可以说非常适合。 当然,辉人在Live的演唱也是值得关注的,尤其以这首歌的groove来说,我个人认为 进入第二段主歌後,演唱上人声稍微自然lay back一点会更加表现出歌曲律动,而辉人 最近几次的电台Live也开始有比较多自由一点的演唱,搭配着每次演唱给的气声比例不同 ,有舞蹈时需要维持气息、偏向俐落处理的节奏感,或是单纯Live演唱时气声给较多的 轻柔氛围,都让这首歌越听越有趣,也越听越多变。 03 17 (Feat. HwaSa) 非常典型的UK Garage曲风,大量的碎拍、较快的bpm、电子乐器编曲为主的音乐构成, 还有非常浓重的Park Woo Sang个人风格,作为属於2YG自己第一首正式的双人合作曲, 固然是值得纪念的作品。 我个人觉得华莎近期的作品,在唱腔上可以说是soul开到最大最满的状态,大致上是从 生日的Walk On By cover开始有这样的感觉(毕竟是cover经典灵魂乐之作XD), 到了I Love My Body也在第二段副歌的Post-Chorus有soul的呈现。 这首17里面同样如此,辉人开场用了比较重的鼻腔共鸣,而华莎用标志性的略带沙哑音色 去做音色上的配合,第一段副歌辉人把共鸣位置稍微下放,给稍多一点点的胸声去推进 副歌。中间出现的男声vocoder想做到ear candy的效果,完全是Park Woo Sang标志性的 制作手法。 第二段主歌副歌的主旋律由华莎负责,演唱上就加了一点soul元素,在英伦车库曲风中 还是蛮合适的诠释,而副歌则是给了比主歌多一点的气去演唱,也呈现出和第一段辉人 part的对比。 Bridge後开始让两人音色做出比较多穿插演唱的段落,让整首歌作为2YG合作曲,扎实表现 出两位在音乐上的契合,实在精彩。 丁辉人和安惠真在音乐上合作之所以让人期待,就是在於两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上的 处理互相都过於熟悉。多人合作的歌曲在演唱上要和谐的要件之一,就是歌手之间对於 歌曲的节奏掌握要一致,具体体现於唱句节奏的处理,每句的换气点是否合拍。 一般好的演唱组合可以透过大量练习达到这种和谐度,例如妈木四人随随便便唱任何 一首主打都能现场即兴和音。 可是竹马之间多年的熟悉已经超过练习的状态,可以看去年ILLELLA回归,妈木去音中的 投币练歌房时竹马唱的8282。即使是随便玩玩的练歌房,两人在唱歌时每句歌词的进歌点 、节拍和换气点是完全一样的。随时要换人唱段、要和音、要配旁白(?)、要玩乐闹事 都可以互相接上,和音时每句尾音要拉多长甚至不用对眼神,断的时机点也完全一致, 这就是竹马之间随便唱什麽歌都可以令人期待,都充分展现他们从小玩在一起、追逐 音乐梦想的历程展现。 而这首17虽然是录音室作品,也明显听得出来两人绝对是分开录音,再於制作时把音轨 合成的。即使是其中一人只单听另一人录完的音轨去唱,在最後副歌段落,透过歌曲 制作人对两人音色的理解,还是有把竹马声音和演唱的默契度呈现出来,初听时可能都很 难分清每一句是谁的声音。 要说可惜的话,分开录音仍然是我觉得这首歌不是最完美的遗憾之一,让这首歌在最後 那段交互唱段之前的部分,少了”一点点”竹马之间互动的灵魂和精采度。尤其这首歌曲 不如一般featureing的歌曲是由feat的歌手负责某个单一段落,在两位歌手有更多唱段 互相穿插的情形下,分开录音还是会让歌曲相较来说,好像比想像中可以达成的高度 更单调了点。 特别是比对着Live clip听音源,Live状态下两人在很多人声细节处理玩的更自由,辉人 在Live clip中给比较多气和面罩共鸣去处理歌曲,有些词句也唱的黏糊一点去catch背景 的鼓,歌曲前段做的共鸣选择让声音听起来像是个17岁的青涩少女,而华莎马上在第二段 主歌的唱词处理上放一点lay back去玩出节奏的切分,後面副歌的即兴段落也唱的更随兴 一点。这是录音室版本中,明显是听着demo发挥几句ad-lib後,再选合适段落剪上去混音 而成的作品有所不及的,以一位对两人理解如此透澈的录音指导和歌曲制作人做出这样的 选择与作品妥协,可能是期望较高,最後还是略感可惜。 04 Spark 其实这首歌的困难点不只在於连续密集的高音,而是在演唱连续高音时要保持咬字的清晰 、连续气息的稳定、吐气的收与放,以及句尾的尾音处理甚至是演唱口型要怎麽变化, 都是这首歌真正对歌手困难之处。 首先我认为Spark这首歌的混音处理在整张专辑里绝对是Tier 1的存在,明显是要突显 人声高音表现的歌曲中,鼓点声音做得不小且attack较长,却不会淹没人声, 适当的sidechain没有把重点抢走。和音放置的位置比较两侧比较远,合成器和键盘音色 的出现也都在pan位上做出空间,整体把主人声衬的足够清晰。 Pre-Chorus最後那句Yeah之後的高音以及最後一段副歌前的Tonight都把人声刻意放的 比较远,且加入较长的残响,在进入副歌前既能让听众准备集中,又不会过度抢戏, 让人声动态范围做出差异并聚焦。 再者人声演唱上,虽然录音时是可以分段演唱,但副歌这些歌词在连续高音时确实还是 不好发音。以前辉人在一些妈木歌曲演唱时,明显听得出对於英文咬字发音是比较 不擅长、或常使用韩式发音演唱(具体范例请见4x4ever),除去歌词写得难唱的问题 以外,当然也有可能是制作人的要求不同导致。 不过Spark这首歌不少英文的发音细节明显是有被强调,像Pre-Chorus的「Enough」在 长句尾端其实不好完整发音,Chorus最後的Because虽然做了Echo效果,却也可以听到 最後那个s的音节有被完整唱出来,Bridge的Slow和前面的音节不是能衔接非常顺畅, 但也唱得很清楚。除代表辉人本身人声气息比以往更稳定进步以外, 监棚的制作人Roydo对录音的要求也是功不可没。 整体而言,Spark是我认为全专在制作上Top 1的曲目,词曲和编曲上没有过度混乱, 人声录音时要求很细致,歌手发挥出色,混音制作把歌曲平衡把握得当,人声也足够 清楚聚焦,乐器音色乾净,整首歌的一致性很高,聆听重点明确,绝对是首好歌。 05 Bite me (Feat. HAON) 风格上比较Trap的歌,接在Spark这种vocal上比较容易让人惊艳、动态范围比较大的歌 之後,Bite me的出现显然是要让专辑的曲序有一点转折喘息空间,人声上保持在中低音 的音域,整体听下来比较慵懒一点,在全专聆听时有种可以舒服休息一首歌的感觉。 单就歌曲本身,HAON的feat.段落使用比较大的autotune做出曲目内的频率动态,让这首歌 在达到慵懒的喘息效果时也不至於太过平顺。 不过我个人的音乐审美还是觉得这段tune太大,特别第三段flow变化时tune的特别明显, 以至於在辉第二段Chorus衔接进来时,一瞬间觉得有点跳跃。 撇开十万伏特的个人喜好问题,这首歌的编曲混音也是用心之处,整首歌的kick drum在 compress处理上做的比较俐落短促(attack时间短),乘载歌曲节奏的同时,又不会有 打在耳膜上的轰炸感。人声靠前,编曲上使用同一个琶音器音色,利用音阶向上和向下 做出变化,同样做的比较靠後去保持人声的突出,整体维持着歌曲的放松vibe, 流畅、舒适且保持律动感又有点变化,可以说是专辑中段很好的衔接曲目。 06 Dance 4 you 如果不看歌词以爱情为主的叙述,我一直觉得这首歌在专辑此处出现, 搭配副歌的「I just wanna dance for you」,特别像是一首fan song, 有种辉人在对粉丝唱着just wanna dance for us的感觉。 回到歌曲本身说的故事。 Intro前奏的键盘长达13秒,算是让观众有时间从前面几首紧凑或碎拍多的歌,转换到 这首比较慢、比较暖的歌。另外这边加了一点像是环境噪音的声音在底层,配上一个男声 的谈话声音,猜测应该是想要配合歌词的情境,创造一种在人群中偶然巧遇对方, 而鼓点出现则代表瞬间被吸引住的故事发展。 我特别喜欢这首歌丁辉人在演唱时诠释的情绪,有种喝了点酒,走路的步伐已经有点摇摆 、视线稍微模糊摇晃,却又依着这种酒精驱使,而想晃到对方身边邀请跳一支舞的 微醺迷茫状态。 Verse 1的处理特别有趣,诠释出微醺和要上前邀请跳舞的紧张感,每句歌词开头时的 咬字都会稍微清楚,到了句尾则会有点微醺时讲话讲不清,而导致呼吸气息较乱、 吐气较松,加之紧张情绪而句尾自然拖慢且微抖的口气。 到了副歌段落则是呈现心中所想那个和对方一起跳舞的场景,就着些许醉意随情绪和 节奏自由摇摆的随性氛围,人声的节奏和鼓配合着,像是在副歌段默契的跳了一支舞。 Verse 2则是一段舞之後的情绪调节交流时间,此时的人声已经不是第一段主歌那个 醉意朦胧又有点紧张的氛围,随着歌曲的进展,要从完全的依着醉意行事中,提起精神 享受这支舞的时间与交流,人声表现上句尾的颤抖减少,尾音的吐气收得比前段乾净, 也比第一段主歌气息更加集中。 而第二段Post-Chorus里人声哼唱和单纯吉他弹奏旋律的段落,则像是电影结尾那种绕着 舞池中央的二人zoom out拉远的画面,配上最後人声与吉他较长的reverb收尾,美好且 有余韵的结束这支舞。 可以说光是Vocal的诠释,就能帮这首歌拍出一部短片。 大概是整张专辑里面,我认为人声演唱最精彩的一首歌。 如果要说可惜之处,我认为这首歌鼓的音色选择不太好。整体来说有点太电子, Hi-Hat和kick drum的音色和歌曲的氛围不是太搭配,给我一种明明人声要把我拉进 晚间气氛热闹、有着现场驻唱乐队的酒吧舞池里,但鼓组的出现却明白告诉我: 我正在听一首电子音效做出来的歌曲。 既然intro加入了环境噪音,在编曲与乐器配置上,选择实录的鼓,或是音色真实一点的 鼓组,可能会更加适合这首歌。 07 On The Island 不太确定是不是我耳朵的问题(?),这首歌在1:14之处有个明显是瑕疵的peak声, 换了几个平台的音源,也用不同播放设备和收听设备交叉测试之後都有听到, 应该是原始制作输出的档案本身就有问题。 从曲序安排来说,On The Island在专辑此处出现,揭示着专辑还未结束,重新染上一点 chill的氛围。歌曲本身描绘的故事比较像是假日午後的放松场景,整首歌走向不过於复杂 ,歌曲构成上也比较典型,主歌做的乾净简单,副歌则稍微把音场拉开,加入比较多的 鼓点、吉他和合成器音色。到了bridge则把鼓点去掉,玩了一点合成器的pan位变化, 稍微有点迷幻的氛围去呼应歌词中这座island是仅属於两人的paradise。 老实说刚开始听这张专辑,On The Island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属於那种因为过於流畅, 但又有点感觉亮点并不是太明确,加之旋律简单,听完全专後容易被遗忘的歌曲。 但这首歌正因为让人感觉到舒服的氛围,可能平时突然想听一点轻松的R&B,就会从 播放列表中选择这首歌。 在专辑中後段此处出现,就像是丰盛菜肴中一盘解腻小菜般的存在。 虽不是烹饪调味复杂的大鱼大肉,但整桌菜中如果去掉这首,主餐再丰盛也会觉得 有点遗憾,On The Island在整张专辑里正是扮演着这种隐隐发光的重要调节存在。 08 Aphrodite 对Aphrodite听完的感想就是:这首歌也太难唱。 全曲因为要呈现符合神话中魅惑的爱神形象,使用大量气音演唱,但很多主歌段落又把 人声写在中音区的段落,光是共鸣变化和衔接就非常考验歌手的功力。同时贯穿全曲的 口哨声算是歌曲的灵魂,除了表现旋律外,口哨声的突出也把整首歌带入轻巧的节奏, 人声则需要跟上这种灵巧的哨声变化诠释,算是现场演唱时会非常考验气息控制的歌曲。 而丁辉人在试听会现场唱这首歌时,人声的处理确实是表现很完美,演唱会时可以期待 这首歌的Live。 虽然人声的演唱是很优秀,不过单就歌曲制作而言,Aphrodite可能会被我排进这张专辑 的末段班。整首歌编曲比较混乱,在人声用比较多气音,还搭配着非常突出的口哨在引导 旋律的情况下,低音频段的鼓音色有点轰,加之整首一直出现、有点像电流声(?)的 效果音实在做的过大,导致歌曲在聆听时重点混乱,感觉高低频不断在打架。 想专注听比较轻巧魅惑的人声配口哨主旋律,却同时一直感受到鼓点同时用不小的音量 在攻击我的耳朵,而效果音则是一直抢戏。 外加副歌段落「Halo like Aphrodite」突然有点美式校园风格的和声出现,类歌舞青春 的流行元素也和歌曲的氛围不是很搭配,整体而言编曲有点大杂烩的感觉,对於人声呈现 的优秀来说,编曲确实令人感到可惜。 09 Breeze 这首若不是Chorus段落的人声全部复制贴上,可能会是这张专辑里我个人最喜欢的曲目。 Intro用了鸟鸣声搭配录音带倒带的声音导入,此处人声哼唱也配上Megaphone效果器把 低频去掉,并加入较重的reverb,营造出录音带播放出的声音效果,整体有种朴实温暖 的氛围。 除了搭配歌词里所唱被微风吹拂的温暖画面以外,接在前面几首比较电子、稍微有点迷幻 的歌曲後,Breeze用复古的鼓组音色,搭配较为磁性的人声,以及每段Chorus前出现的 录音带采样和时不时出现的鸟鸣,琴声则放在远处作为衬托,Bridge更是用了风铃声 pan在左侧,搭配同样被加效果器拉掉低频、如同旧式收音机略差音质播放出的键盘钢琴声 ,营造出像在乡村木造房子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假期的场景。 整首歌虽然bpm并不慢,却用Lo-Fi的制作混音美学,带领听众准备沉淀聆听的情绪 来迎接专辑的尾声,在曲序安排上是亮点一般的存在。 不知道为什麽在听Breeze时,总会让我有点想起Redd专辑里的springtime这首歌,同样 是做成Lo-Fi收音机般的音色,且整体比较温暖朴实的曲风,两首歌确实对比出辉人 这2年多来在人声演唱和音乐制作上的大幅成长。倒不是过往作品是否比较差的感悟,而是 作品即使都会存有遗憾或瑕疵,却也纪录每一个制作当下,属於那个时空的音乐人生轨迹 ,作为听众,单纯非常感谢在资讯爆炸的社群时代中,仍然愿意用完整制作的专辑表达 自我音乐态度并记录音乐人生的歌手。 10 Bittersweet Bittersweet应该是整张专辑里乐器配置最不丰富的歌,编曲也乾净许多,几乎只用了 原声吉他(Acoustic guitar)当作人声伴奏,偶尔加一点位置靠後的人声和音、bass和手铃 ,间奏部分才有合成器出现。人声演唱上仅使用较为低沉的中音区,而混音也把人声位置 做得比较集中且靠前,让人能确实的把聆听情绪放慢,并传达着: 专辑进展到此,请大家用2分半的时间整理前面听到的歌曲,并迎接最後的盛大结尾。 在一众非常电子的R&B歌曲中,Bittersweet虽然简单也肩负着情绪转折的作用,把歌手 人声突出也做得恰到好处。 唯一比较缺失的是这个吉他声,原先听起来有点像实录的吉他,因为弹奏力道的把握 不是太好......但歌曲制作列表上没有列,有可能是电子制作的,略为可惜。 再者是音色选择,个人觉得如果选择低音再稍微厚实饱满一点的吉他,应该会更符合 这首歌曲的调性。 最後则是这个吉他既然以刷弦声为主,主歌段落又把吉他的pan位不断变化,相比沉静 许多的人声和编曲走向,个人感觉稍微躁了一点,作为乘载整首歌最重要旋律伴奏的 乐器音色,确实稍微减分。 11 Here I Am 整张专辑中最流行的曲风,搭配丁辉人自己写的歌词,更是唱给粉丝们的歌曲, 当然是要开启无限溺爱模式。 整首歌都在营造一个演唱会现场结尾或Encore环节的画面,乐队一排在舞台後方现场演奏 ,台上整排的黄光和白光全亮打在场内,而聚光灯打在站在舞台中央歌唱的丁辉人身上, 台下观众专注聆听且欢呼着,简单却又盛大,情感纯粹却又饱满。 正因为歌曲的氛围,加之比较Britpop的乐器选择,难得使用了真实录音的音色,乐器 层次丰富许多。其实摇滚的编曲配置,尤其是Britpop的曲风里,乐器是非常抢眼的存在, 主唱的声音要自己想办法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这首歌也算是辉人比较少数的摇滚作品, 我认为是很好的尝试,未来应该可以许愿出摇滚专辑之类的。 既然要无限溺爱,那我就把对这首歌的众多意见吞回去XD 默默只写一句,整首歌在实录的乐器中把人声tune成这麽电,比例还变来变去,个人觉得 不是很搭这种情感上比较纯粹爆发的曲目。 - ========全专总结======== 就整张专辑而言,如果真的要做选择, In The Mood是我认为最好的歌曲,旋律优秀、可听性十足、演唱上也有诸多亮点。 Spark是制作最好的曲子,混音、演唱和编曲都属最佳。 Breeze是存有遗憾但个人偏爱的歌; Dance 4 you则是人声演唱和氛围搭配最为精彩的曲目。 当然Here I Am可能会永远被溺爱的列入全专Top 1歌曲。 人声上的稳定与成长我想不用过多言说,丁辉人做专辑的问题一直是有没有好的歌曲和 制作能配得上或发挥好她的人声表现,特别是近期辉在把嗓音状态管理好之後, 人声表现确实不用过多担心。 制作上而言,曲序的精心安排感谢辉人本身和A&R的用心。 整张专辑在词曲收录上,愿意去大量收不同来源制作人的歌曲,也是比以往专辑带有 更多不同的元素,且混音与母带都是找业界品质较好的Studio制作,让IN the mood专辑 在制作品质上保持一定水准。 如果要说可惜之处,除了个别曲目的个人喜好问题以外,我认为IN the mood这张专辑 好像少了一位总制作人,导致曲目之间的音乐与制作风格其实是随着单曲制作人的喜好 而变化。 同时,像153这样比较美式的音乐制作,常是多位制作人类似song camp一样的一起写歌, 容易导致歌曲本身虽然丰富,但也可能放在一张专辑时就变得混乱,此时就需要总制作人 负责在词、曲、编曲和所有後制上统整好专辑的风格。 在全专强调曲序和完整性之时,单依赖歌手本身和A&R两位实际上并不是音乐制作专业 的人去负责监督整张专辑的连贯,看来并没有发挥出特别好的效果,甚是可惜。 在写心得时一直会想到辉人以前的专辑或歌曲,IN the mood这张专辑不只是因为 收录曲目数多而成为第一张正规专辑,如同专辑的Beyond概念,无论是这几年辉人自身 对於心理与生理状态的管理、人声演唱上的大幅进步、与身边团队和音乐制作人们的互动 ,以及最重要的是丁辉人作为一名歌手和音乐人,对自身想做的音乐、想表达的音乐想法 ,都因为独立与成长而有更清晰的图像。 而这些成长的轨迹和作为音乐人的想法,甚至是未来想做的音乐风格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这张IN the mood专辑里可以说是很丰富的被呈现出来,也是这张专辑作为正规专 之所以完整的因素。 正如专辑第一首的I Know I Know I Know (Beyond)和结尾的Here I Am歌唱的内容一样, 这是一张承先启後的专辑,纪录着此刻丁辉人作为歌手的印记与脚步,总结过往的迷惘 与成就,揭示这几年来在音乐上的成长,并往未来迈出新的一步。 当前社群时代中,因为短影片的流行媒介,促使音乐市场为了迎合商业的考量,很多歌曲 的词曲可能走向破碎,或强调killing part为主,时长渐短,响度做大,强调重复性的 短瞬间记忆而把歌曲完整性的考量顺位後移。 然而IN the mood全专还是保持完整专辑的制作一致性和歌曲完整性,听得见歌手对於 专辑制作的坚持。 作为具有意义的第一张正规专辑, IN the mood专辑的用心与精彩,绝对值得长久且仔细品味。 - ========後记======== 拖稿一个月有余,差点写不出来全文XD 其实上个月去签售时,就已经把一份手写的溺爱夸赞版3000字全专心得信交给辉, 当时写完那封信,自己心里有种作业交完的感觉, 这份比较完整且有写我认为专辑遗憾之处的心得就一直拖着,不怎麽能下笔。 何况原先想说录音室专辑心得写一写,照例前两张专辑都有的全专曲目Track video 应该会陆续释出,有一些Live版本的人声表现可以讨论,结果错判情势, 一拖就拖了一个月。 好在还是在各种状态下有写完。 作为歌迷、作为听众,听全专时特别感谢丁辉人做出完整的正规专, 愿意继续用音乐和歌声与我们交流。 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能在音乐历史上留下鲜明的一笔,而让人持续品味多年。 专辑发行那天是歌手用作品在历史上留下音乐刻痕之时。 作为一名听众, 谨用一篇当下简短对专辑聆听的体悟心得,作为对歌手制作优秀作品的回馈。 最後感谢大家收看这麽长又这麽多自言自语的心得文~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8.167.17.252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MAMAMOO/M.1701423796.A.A9D.html ※ 编辑: hermit376 (118.167.17.252 台湾), 12/01/2023 17:55:55
1F:推 egghead1218: 推不专业的专业 12/04 01:27
2F:推 HorseHector: 谢谢分享,依然受益许多 12/04 14:34
3F:推 JDFc: 推推心得! 12/06 02:00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e-shopping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