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ishing8888 (您的保险经纪人)
看板Insurance
标题携手共创保险业未来荣景[保发中心周国端]
时间Mon Jan 30 13:32:50 2006
http://www.tii.org.tw/fcontent/research/research03_01.asp?A3b_sn=31
翻开台湾寿险业最新的统计资料,今年(2004年)截至第三季止,寿险业的初年度
保费收入(First Year Premium,以下简称FYP)总计为新台币3,247亿元,其中传
统型年金险的FYP为970亿元,占总FYP的29.9%,而趸缴型投资型保单的FYP则为732
亿元,占总FYP的22.6%。单单这两种商品的FYP就占了全体寿险业FYP的一半以上(
合计52.5%,去年仅36.9%),因此说今年台湾的寿险市场被这两种商品所主宰实不
为过。
目前热卖的商品有潜在风险
照理来说,保险公司所销售的商品,必需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并能同时维持公司本
身的财务安全。然而,目前国内寿险公司所热卖的商品,似乎却与前述原则有所抵
触。正如我多次在公开场合所呼吁的,不论是利率变动型年金(占传统型年金险的
绝大多数)、或是连结连动式债券的投资型保单(占趸缴型投资型保单的大宗),
都让保险公司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以利变型年金为例,由於承诺给保户过高的「宣
告利率」,再加上国内金融市场找不到可匹配的投资工具,一旦未来利率开始上扬
,该商品将曝露在极高的利率风险下,对保险公司的财务安全极为不利;而连动式
债券投资型保单则是面临另一种风险:由於在销售时常过度强调投资报酬率,未清
楚揭露客户所承受的风险与应负担的费用,一旦利率反转,极易产生纠纷,并冲击
社会大众对保险公司的信任,这种「诚信」风险对保险公司而言甚至要比财务风险
更具杀伤力。
过度强调市占率造成保险公司短视近利
既然这些商品的风险这麽高,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究竟是什麽样的原因,让保
险业者愿意不惜成本,大量贩售这些高风险的商品?追根究柢,业者过度注重市占
率的排名是可能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各界在解读保险业统计数字时常以「保费收入」的多寡做为评判保险公
司经营绩效的依据,长期下来,不仅造成社会大众常误解保费收入高的保险公司才
是好公司,连带也使得保险公司的经理人不得不以增加「保费收入」为第一优先。
然而,由於保险契约的性质特殊,不但经过期间可能很长,其成本往往也无法事先
确定,所以保单销售的损益必须经过一定期间(可能是数年甚至十数後)才会完全
决定。换言之,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与「长期获利能力」不但不成正比,如果保
险公司是藉由杀价竞争手段来取得保费,保费收入愈高甚至可能导致未来更钜额的
亏损。
因此,未来有关单位在公布保险业统计数字时,应审慎思考公布的方式,以避免让
不恰当的统计发布方式误导社会大众对保险公司的正确认知,进而扭曲保险产业的
长远发展。
董事会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
另一个造成保险公司短视近利的可能原因,恐需归究於保险公司董事会(主要为大
股东)与专业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在台湾,寿险公司总经理更动异常频繁,根据统
计,两年之内已有十多家(将近半数)的寿险公司曾更换总经理。会有这样的现象
,除了因为部份外商公司实施轮调制度外,与保险公司对专业经理人欠缺一套合理
的绩效评量机制不无关联。由於寿险契约对保险公司财务的影响是非常长期的,董
事会若未具备足够的保险专业,却企图用市占率或当年度的EPS来评估专业经理人
的经营绩效时,不仅不利於保险公司吸引真正的专业人才,更可能让保险公司因为
不当的经营策略而损害本身的体质。
让签证精算师与财务长善尽把关者角色
为避免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危及保户权益,势必需要有专业的公正人士能适时从
旁提醒保险公司或主管机关潜在的风险,以确保保险公司的清偿能力。我国自去年
(2003年)1月起所实施的「保险业签证精算人员管理办法」,目的就是希望能藉
由签证精算师的专业,负起把关的责任,当保险公司的准备金不足或是部份商品危
及保险公司的清偿能力时,能随时的提出警告。
除了签证精算师外,保险公司的财务长必须负责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的控管,其职掌
与保险公司的体质与财务健全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长在保险公司亦扮演举足轻重的
角色。然而,在目前的「保险业签证精算人员管理办法」中,却将保险公司的投资
决策评估、清偿能力评估完全委由签证精算师办理,用意虽佳,但恐怕对签证精算
师而言要求太高,况且对专业分工精细的保险产业来说,公司财务评估属於财务长
的工作范畴,将其责任交还财务长也应合理。
因此,主管机关若要保险公司真正落实公司治理,首要之务即为加强签证精算师与
财务长的独立性与公正性,让专业人员能以客观、超然的立场据实评估保险公司的
财务状况,并适时针对保险公司的问题提出专业意见,以确保保险公司能实现对保
户的承诺。
结语
忠言虽然逆耳,但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对保险业提出这些建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
台湾的保险产业能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走向。倘若部份经营者的观念再不导正,未
来保险市场势必会产生劣币趋逐良币的现象,不但好的保险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一
旦让社会大众对保险业失去信心,保险公司的社会功能将丧失殆尽。在这里也期待
相关产业公会,能持续加强产业的自律,不要让少数害群之马,扼杀全体业者的商
机。相信在自律精神的充份发挥下,保险公司将更能坚守「专业」与「诚信」,让
保户愿意安心地把保费交给保险公司,这样保险事业的发展才会可长可久。(本文
刊载於93年11月15日经济日报周国端专栏,本文作者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董事长)
--
小醺醺的保险家族
http://tw.club.yahoo.com/clubs/Wishing_Insurance_club
小醺醺的无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wishing8888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228.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