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empurna (sempurna )
看板Insurance
标题<分享>聪明买保单 I
时间Sat Oct 15 00:40:27 2005
盲点一:闭着眼签约 国人保险IQ不及格人数高达三成
支艺桦说,她在买保险时,会设想自己遇到最坏的状况时,她需要什麽保障?好比说,当
她生病时,要住头等病房,要有看护,让自己的病情不受隔壁病床的干扰,也不会打扰到
家人的生活,在清楚自己需求後,再依据自己预算规画自己需要的保单。
为何许多人会不清楚自己的保险?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保发中心)执行副总梁正
德表示,由於保险合约太过艰涩难懂,以至於让消费者不去或懒得翻阅条文,最後沦为只
听保险员的片面之词,也因此,保发中心拟推动「口语化契约」,让大部分没有学过法律
的人都看的懂。
究竟国人对保险的认知有多少?保发中心委托世新大学作了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国人的保
险IQ居然只有六十二分,而低於六十分不及格的人数更高达三成,至於九十分以上的高
IQ者,只占一三.八%,满分更只有三.二%,显示国人对於保险常识仍有待加强。
保发中心接着针对调查的数字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保险低IQ的特徵
,大部分是男性、五十岁以上、学历在高中以下、没有收入、非都会区,而相对高IQ的
族群,却是以女性居多,普遍集中在三十至四十九岁、专科以上学历、中高收入,而且大
部分集中在台北及台中等都会地区。
在保险低IQ的族群里,有四成的人不花时间搜集资讯,如果要获得保险知识,他们都是
单方面听从亲友的意见,连购买管道也大都来自亲友;反观高IQ族群,每周接触保险资
讯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购买保险时也都会细心考虑自身健康险和寿险的需要。
盲点二:拿保险捞本 强调保障功能的险种反而乏人问津
一位南山人寿主管表示,过去银行在财富管理服务未兴起前,台湾民众的理财除了投资股
票外,就是买保险,而这些保险几乎都是年金险、储蓄险,「去问问你爸爸妈妈那一代,
就知道本土保险公司的储蓄险卖得多泛滥,」而这种盛况,也造就早期国泰、新光、南山
等保险公司「怎麽卖怎麽赚」的奇特现象。
这种「捞本」的想法,直到现在,仍充斥在年轻一代的脑海里,只要有报酬率,只要拿回
来的比缴出去的多,每个人都趋之若鹜;反而那些寿险、医疗险、意外险等强调保障功能
的险种,却乏人问津,或者只是意思意思买一点,等於是将保险与投资画上等号,原本应
有的保障条件却变成附加的功能。
三商美邦人寿执行副总张财源就指出,早期许多保户缴了几年保费後,发现保险公司「怎
麽愈开愈大间」,自己却什麽都拿不到,一气之下都骂保险业者是吸血公司,甚至要求解
约,而为了安抚这些保户,保险公司只好推出投资型保单、分红保单等商品,来满足消费
者的需要。
此外,银行保险的崛起,也为储蓄险和附加投资功能的保单销售推上高峰,近年来银行凭
着通路和客户的优势,要求保险公司如果要将商品上架销售,必须符合佣金高、产品简单
、核保率高等三项条件,而投资型保单和储蓄险,正好满足这些要求。
一位保险业者形容,为博得银行的青睐,拚出长红业绩,「保险公司在银行面前几乎脱光
光,」只要保单卖不掉或不好卖,就设计更诱人的商品,并牺牲掉保障的功能,「某个程
度来说,已经变成定存的替代品,」这位业者无奈指出。
对许多消费者而言,只要能结合投资,就是一份好保单,然而保险的目的应是在於分担和
转移风险,而不是获利,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只看有没有投资机会来
决定要不要购买保险,等於是拿保费来赌博,失去保险原本应有的初衷。
盲点三:无风险意识 二一%民众不知投资型保单会亏损
看过投资型保单DM(广告传单)的人都会发现,里头塑造出的高报酬率数字,着实让人怦
然心动,但这却是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实践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同时也是金管会
人身保险商品审查委员的彭金隆表示,许多投资型保单强调第一年可以给一○%以上的报
酬率,远远超过现在银行定存利率,「但如果真的那麽好赚,为什麽银行和保险公司自己
不去赚?」
彭金隆指出,现在银行体系烂头寸太多,连存款利率调高一码(○.二五%)都很计较,
如果这些投资型保单获利可期,为何银行不提高利率吸收存款再转投资呢?既然银行自己
都找不到好标的来引导多余资金,如今却来卖高报酬率的商品,「在逻辑上实在让人想不
通。」
至於刊载在DM上的风险标语,更让人匪夷所思,主要是很多风险标语都故意将字写得很小
,这是不是代表销售者感到心虚?
彭金隆曾经在一次偶然机会以访察员身分去跟银行理专接触,在谈到投资型保单时,他发
现这些理专只懂卖商品的「投资报酬」,但只要涉及保险的部分,比方除外责任,理专的
概念就很模糊,甚至问到後来一律「莫宰羊」回应,让人不禁对银行的训练捏一把冷汗。
彭金隆强调,他不是贬低银行理专,而是提醒大家对投资型保单要有风险意识,「不要陷
入高报酬的迷雾中。」保发中心的研究调查也显示,有二一%的民众仍不知投资型保单会
产生亏损,尽管投资型保单这两年申诉案件不断,但还是有民众不了解它的风险。
盲点四:追热门商品 七成民众不知道保单红利来自何处
根据南山人寿委托世新大学有关分红保单的调查结果,由於受到电视广告强力促销,受访
者有高达五三.五%听过分红保单,购买者也有三成之多,但对於分红保单的红利是如何
产生的,却有七成的人不知道,而有购买的人,也有五成四的人不清楚。
世新大学财金系系主任郭乃峰认为,这是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国人对於分红保单这项保险
产品,仍处於似懂非懂的阶段,不过这分调查可能仍高估了国人对分红保单的常识,因为
过去曾有「强制分红保单」,但与现在的「分红保单」完全不同,调查时难免有民众混淆
,让数字偏高。
过去的强制分红保单,只要保险公司预定利率低於四家行库(台银、一银、合库、中信局
)的两年定存平均利率,差额就要分派给保户,而现在的分红保单,则很像传统保单加上
一个买权,这个买权,就是来参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也因为如此,分红保单的保费比
传统型贵上一至二成。
分红保单的红利来源为何?举例来说,有家保险公司经计算分红保单资产所产生的盈余为
一亿元,公司精算人员视外在环境决定拿出其中的五千万元交与董事会,而董事会再视情
况决定分派多少红利给保户,依法令规定,董事会最多只能保留三○%,也就是最低分派
金额不得低於七○%。
然而这样的流程,却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彭金隆指出,分红保单的资产与公司资产混在
一起,公司声称分红保单产生的盈余是一亿元,成本分摊是否合理?其次,交与董事会的
五千万元金额是如何决定?最後,七○%的最低分派比率是法令规定,并非公司「坚持的
」,消费者投保前必须先认清楚这些。
不过南山人寿商品部副总黄淑芬表示,虽然很多人质疑分红保单的内容透明度不够,但由
於该保单是采用虚拟的帐户计算,除经会计师查核签证,还受主管机关监督,层层关卡,
消费者只要找商誉良好的保险公司,就不必担心透明度的问题。
--
☆★☆★快乐的南山人寿理财专员★☆★☆
简 玮 谊
0926057037 0982282250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9.5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