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Indie-Film
标题[新闻] 脸部捕捉技术获颁奥斯卡 马万钧突破虚实
时间Thu Oct 27 22:23:43 2022
脸部捕捉技术获颁奥斯卡 马万钧突破虚实打造数位人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1013insight003/
视觉特效产业不断进步,近年与脸部动态捕捉相关的技术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在以特效取
胜的电影和各种虚拟制作。
专长开发脸部生成工具的马万钧,参与过《哈比人》三部曲、《猩球崛起》系列和《玩命
关头7》等好莱坞卖座片,2019年与团队获颁奥斯卡科学技术成就奖,是台湾继李安导演
之後第二人。现居美国的他,来台与业界人士分享脸部捕捉技术的演进与制作过程,也表
达对本地视效产业的期许。
扫描细节 马万钧
台湾大学资工系博士、南加大创意科技中心博士後研究员,专长电脑绘图、电脑视觉。曾
任威塔数位特效公司研究员、苏黎世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动视暴雪资深研究员及谷歌AR/
VR部门资深软体设计师,2019年获颁奥斯卡科学技术成就奖,现为TikTok字节跳动智能创
作部门研究员。
电影角色回春、复制人题材、科幻片里的真人CG角色…这些大银幕上维妙维肖的数位人类
(digital human)或数位分身(avatar),随着人脸电脑绘图的技术日益精进,效果更
逼真,成本也大幅降低。
软体工程师出身的马万钧对视觉图像有兴趣而与好莱坞结缘。2005年,他考上台湾大学资
工系博士班,萌生出国念头,申请国科会奖学金,赴美国南加大创新科技研究机构(
Institute for Creative Technologies ,简称ICT)的视觉图像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在
指导老师保罗戴贝克(Paul Debevec)带领下,研发高解析度脸部捕捉技术。
制作数位演员前要先拍摄真人的脸部表情,马万钧加入团队时,戴贝克已研发出Light
Stage球体摄影装置,设有LED灯和摄影机。打在人脸上的光线经过巧妙设计,可拍下细部
表情变化和脸部特徵,演员陶比麦奎尔担纲的《蜘蛛人2》和《阿凡达》等片,都用到此
项技术,让戴贝克与团队於2010年拿下第一座奥斯卡科学技术成就奖。
为精益求精,他们不断改良技术。由於打光的方式或亮度涉及数学推演,马万钧加入後着
手开发相关软体。初期Light Stage设计较阳春,相关人员持续修改,调整软硬体,找到
最佳参数,扫描脸部时连毛细孔都可以捕捉,成为一大突破。马万钧说:「拍摄画面连唇
边细纹都不会遗漏,也可以保留皮肤颜色。」
新技术陆续应用於《钢铁人3》《班杰明的奇幻旅程》和《遗落边境》等数十部电影;大
型科技公司如Meta、Apple等为了制作虚拟资料,也打造自家专属的Light Stage;美国前
总统欧巴马想以3D列印技术取代历来白宫为卸任总统打造石膏像的传统,也是在脸部3D扫
描技术的辅助下完成。
2019年,戴贝克与马万钧等4人获颁奥斯卡科学技术成就奖,理由为研发「基於球体上偏
振渐层光源的脸部捕捉特写技术」,以及Light Stage X动态捕捉系统的设计和工程。本
届艾美奖也颁发终身成就奖给戴贝克,表彰他对视效产业的贡献。
演员受伤、或有不宜亲自上阵的动作,都可透过数位效果来解决。
马万钧日前返台参加北市电影委员会举办的国际动画视效讲座,他分析数位人类技术的另
一个优点,是万一演员受伤、或有不宜亲自上阵的动作,都可透过数位效果解决。比方他
参与电影《钢铁人3》时,主角小劳勃道尼不慎摔断腿,剧组不想延误进度,就打造数位
人类继续拍摄。
另一个知名「换脸」案例,是主演《玩命关头7》的保罗沃克在拍摄期间意外过世,剧组
找了他的两个弟弟担任替身,且以长相相似的卡莱沃克(Caleb Walker)为主。马万钧与
特效团队面临两大挑战:首先必须利用弟弟的皮肤资料重现数位保罗沃克的外观;其次在
换脸程序上,也花很多时间追踪镜头里卡莱的头部位置,再完美无缝衔接在数位保罗沃克
的头上。
拜科技进步之赐,如今换脸成本已大幅降低。马万钧透露,早在20年前迪士尼便有意拍摄
《双子杀手》,并研究让演员变得更年轻的方法。当年他们以石膏建模,再拍真人照片撷
取肤色,可惜成本太高而放弃。2017年,李安导演宣布开拍该片,相关技术已发展成熟,
才顺利搬上大银幕,马万钧认为该片的数位人类「做得非常好,没有破绽。」
马万钧拿到博士学位後,对数位演员其他的制作面向产生兴趣,於是赴纽西兰视觉特效公
司威塔数位(Weta Digital)担任动态捕捉研究员,最得意的作品是《猩球崛起》系列。
当时剧组去温哥华的森林实景拍摄,为了拍下脸部表情,演员在头上戴摄影机。但因天候
,不仅镜头沾有水渍,演员走路震动也影响画面,取得影像资料较差。为此他与团队想办
法修正,解算出来的结果依然让後制部门做出栩栩如生的猩猩脸孔。
好莱坞视觉特效技术日新月异,归功紧密的产学合作,他待过的ICT视觉图像实验室便是
一例。业界人士的努力耕耘也功不可没,例如乔治卢卡斯创立的视效公司光影魔幻工业,
以及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早期为了拍片不惜投入研发资源,「他们花3年开
发一项技术,接下来十年都用得到,累积不少经验。」长此以往,让美国站稳视效技术开
发者的角色。
马万钧目前在TikTok创意部门担任研究员,负责开发元宇宙相关技术。回顾过往的产学历
练,他体认到每个团队或公司都有独到技术,重点是提高能见度,让外界知道。例如戴贝
克为角逐奥斯卡奖持续申请、投稿,2019年获奖前被美国影艺学院退件两次,直到第三次
才认可他们的成就和贡献。
技术可遇不可求,要看天分与资源,但经营社群网络有助打入这个行业。
此外要参与国际专业社团。马万钧直言:「技术可遇不可求,要看天分与资源,但经营社
群网络有助打入这个行业。」他目前是好莱坞视觉效果协会(Visual Effects Society,
简称VES)的成员,该协会目前亚洲仅印度有分会,马万钧有意在台湾推动成立「东北亚
地区首个VES分会」,带动本地影像工作者接轨国际资源,企盼早日实现。
============================
好莱坞换脸技术番外篇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1013insight009/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1013insight010/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1013insight011/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1013insight012/
漫威严防剧透滴水不漏 他说少了「关键条件」别想合作
近年虚拟制作(Virtual production)在好莱坞蔚为风潮,知名视效公司光影魔幻工业(
Industrial Light & Magic,简称ILM)研发StageCraft技术,结合LED萤幕墙、Unreal
Engine游戏引擎和摄影机追踪器,营造真实的临场感,带来产业革新。
ILM把这个技术首度运用在美剧《曼达洛人》上,掀起业界跟风。日前上映的《龙族前传
》亦采用此技术。一场龙石岛桥上的戏,便是在剧组大手笔打造的虚拟摄影棚里拍摄,共
有2千个LED萤幕组成的面板墙和92个摄影机追踪器。演员站在彷佛位於半空中的桥上,云
雾四起,一旁矗立着城堡,全靠StageCraft技术完成。
对此马万钧说:「我觉得这个技术有好有坏,它用很大的LED萤幕投射数位场景,但如果
场景画不好,看起来就很假。」他推崇《曼达洛人》的制作,「做得很好,剧组很认真去
斟酌每个场景要怎麽做,相对来说,《龙族前传》里的城堡看起来就不够真实。
过往电影制作方鲜少愿意揭露後制秘辛,现今已愈来愈开放。马万钧认为,有些片子已经
上映许久,因此就算有些讯息揭露出来,也没有隐私上的问题。他透露,为避免影片制作
期间机密外泄,有些公司仍然管得很紧,例如漫威。
他说:「和漫威合作之前,他们会先审查资安,确保你不能拷贝他们的内容。」马万钧有
个朋友在扫描公司工作,就因为没办法通过漫威的资安审查而错失合作机会,「可能要买
一些额外的资安设备,如电脑、软体等,因此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和漫威合作。」
马万钧刚进视效公司威塔数位工作时,该公司刚开始做漫威的片子,「我们的员工需要很
多训练,公司得分内网、外网,production的东西不能流出去。要上网必须切到外网,看
完後再回来工作。」种种细节规定都在避免剧情或其他制作内容遭外泄。
目前马万钧在TikTok创作部门担任研究员,主要的工作内容与元宇宙相关,即制作数位人
。「现阶段做脸部,之後做整个身体,甚至连环境都是虚拟的,这样手机就像virtual
production的摄影机,跟LED萤幕一样,未来以手机拍摄影片时,可能里面都是动画,手
机的功能只剩下制作动态捕捉跟相机定位而已。」
视效人才超抢手 马万钧:从电影跳槽网路公司薪水倍数起跳
国际串流平台蓬勃发展、竞争激烈,几乎每周都有新节目轮番上阵。不仅剧迷追剧追不完
,无形中对视效从业人员也造成工作负担。
曾在威塔数位(Weta Digital)担任研究员的马万钧透露,影视作品产量大,但视效公司
「就那麽几家」,且全世界设立相关科系的学校并不多,他推测相关工作人员压力都很大
,因为太多节目了。他说:「以前只有Netflix,一年出一两部大剧就好。现在可能一个
月一出,也许视效从业人员的工作因此满稳的,但应接不暇并不健康;这些都是串流公司
如Netflix、Amazon等造成的。」
另一方面,视效行业竞争激烈,「且薪酬不是很好」,很多人会转行去网路公司。例如威
塔数位有一整个部门的人去Apple,从事与数位人相关的工作,主因是待遇比较好,「那
个差距不是一、两倍而已,是更高倍数。」
马万钧不讳言,很多人虽然有理想,到头来为了养小孩还是有所取舍。他对电影仍有热忱
,不排斥未来再从事与视效相关的工作,「但人生有很多事情要考量,要找到平衡点。」
对於有心从事视效产业或精进专业的人,马万钧表示,学校里的电脑视觉和电脑图学是一
定要修的课程。之後因制作面向很多,可依个人兴趣选择专业,例如从事模拟爆破或水流
,或烟的模拟等。「像我们是专精於动作角色的模拟,包括脸的动作或肢体动作,也有人
专精在描述材质如木头、塑胶、镜子或皮肤等。」
现今,还有像Midjourney这样的AI生图工具冒出来,堪称技术爆炸的时代,要跟上脚步是
很累的,但他强调,一定要尽力去接触与了解,以免与产业脱节。
每天追剧叹时间不够用 奥斯卡得主推荐2部必看电影
马万钧喜欢看电影、影集,每天至少看两出剧或一部电影。他前阵子已追完《西方极乐园
》,接着还要看《魔戒:力量之戒》(Rings of Power),《女浩克》(She Hulk)和《
龙族前传》(House of Dragon)等。也因此他感叹,一天不过24小时,扣除工作、陪家
人等,「这麽多剧到底要怎麽看?」
谈及近期看过的作品当中,是否有令他印象深刻的场景或视效处理,他首先推荐杨紫琼主
演的电影《妈的多重宇宙》。马万钧说:「这部片的视觉特效团队很小,只有几个人而已
,却做了一堆特效,我觉得满好玩的,这是一个例子,就是小团队也可以做出很好玩的东
西。」
第二部是奥斯卡得主乔登皮尔执导的《不!》,故事涉及一起神秘事件,视效团队不仅依
剧情需求打造CG云景系统;为了制作剧中的外星生物,也深入研究水母和鸟类,并开发出
新的技术。马万钧认为,不同於其他特效大片,《不!》仍是以剧情取胜的电影,是他今
年为止觉得最好看的,「尤其要在Imax戏院看。」
长期从事与视觉图像相关的工作,马万钧不讳言,漫威的超级英雄片「就是那样了,我反
而比较喜欢看特别的片。」近年他特别关注作品的艺术性,例如会观察一部电影的摄影风
格,「学习镜头怎麽走动、怎麽打光」,从不同视角享受观影乐趣。
李安之後获奥斯卡奖台湾第二人 他妙喻:像彩券有买有机会
马万钧於2019年与团队获颁奥斯卡科学技术成就奖,是继李安之後台湾第二人。他以买彩
券来比喻:「我只是买了彩券、并刚好中奖;如果没有买,就没中奖机会。」意味得先采
取行动,才有可能尝到成功的果实。
例如他们得到奥斯卡奖,是因为指导老师保罗戴贝克(Paul Debevec)持续向主办单位递
案申请,被退件过两次,第三次才成功。马万钧说:「一年顶多几十个申请案,他们一定
要(从中)选择,假设会选10个,那中奖机率就很高了。」
他认为台湾可先藉由成立影视相关的专业社团,接轨国际。例如他是好莱坞视觉效果协会
(Visual Effects Society,简称VES)的成员,该团体在世界各地设有分会,包括纽西
兰、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印度等。
马万钧说:「有些人讲技术接轨,但我觉得这是次要的事,技术可遇不可求,要看有没有
天才、有没有钱去开发,但social networking一定可以做,否则很难打入这个行业。」
他认为台湾一定有技术,只是欠缺人脉资源,未来国际社团若能在台成立分会,打好关系
,本地从业人员也可以提出申请各式相关奖项,「而且这个奖可能很好得。」
成立分会需要什麽条件?他以VES为例,只要当地有50名会员成员就可以成立,此後总部
会提供办活动的经费,例如试映会或聚会交流。此外,VES也会设立奖项,颁奖给优秀成
员,马万钧认为这代表来自同业的认可,非常重要。
至於申请入会者需要两封推荐信,且要提交作品。他相信在台湾凑齐50名会员不难,只不
过每人每年要付新台币6,000元会费,大家是否有意愿。毕竟协会运作需要经费,包括就
业补助等,也有其他福利。例如可免费看Netflix,「如此一年可省掉逾半的会费」,由
於需经过审查才能加入,申请者也要具备一定的资历,若获选也算是肯定与荣誉。
马万钧一心想在台推动成立VES分会,甚至天马行空发想:50个人的年会费总计新台币30
万元,假设政府初期愿意先补助2年、共60万元,让50个菁英申请加入,并顺利成立东北
亚第一个分会,与国际交流,「之後如果大家觉得有好处,就会(愿意自掏腰包)加入了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5.43.132.55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Indie-Film/M.1666880628.A.8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