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utfadein (咖啡因)
看板Indie-Film
标题[闲聊] 当我们讨论拍片
时间Sun Sep 25 11:42:41 2005
这篇文章想讨论的是「回收」这件事情。
电影是文化商品,但在台湾的现实条件下,
有能力「自偿」制作成本的作品并不多(作者电影除非已成气候,能藉国际版权回收);
版友们在拍短片或学生作品的时候,考虑过回收成本吗?
如果没有,下一部片靠什麽来撑?
列出一些我所知的作法,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1.奖金还债
金穗奖和台北电影奖(及其前身,中时非商业电影奖)居功厥伟,
後来金马奖增设创作短片。有不少作品是拿短片辅导金开拍,
剪接和混音费用一直欠,欠到得奖再还。
虽然比赛办法及评审口味变动极大,风险甚高,
但因为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应该还是会延续下去。
延伸思考:
如果金穗奖或短片奖项要奖励的是初生之犊(让没有条件拍电影的创作者先试身手)
蔡明亮的「天桥不见了」该不该报名金马短片奖?
当票房千万的「天边一朵云」和负债百万的纪录片同台竞逐台北电影奖首奖......?
2.上院线
成功将作品包装上院线的例子首推「纯十六影展」。
鸿鸿的「三橘之恋」先在敦南诚品作小型放映,挟艺文界人脉与话题性掀起涟漪,
其後鸿鸿、萧菊贞、小魏、郑文堂等创作者才群起合作,不但票房有所斩获,
也顺势将作品卖到有线电视频道,版权费成为微补拍片成本的管道之一。
延伸思考:
纯十六风潮的成立,和这几位作者把「短片当长片拍」有密切关系。
「明信片」、「七月天」、「三橘之恋」的长度都接近甚至超过六十分钟,
而支持他们这样干的,除了创作企图心,
就是那一年短片辅导金提高至百万,提供创作者「赌一把」的可能。
若影片长度不足以独立上院线,可能的作法是?
今年初何蔚庭的短片「呼吸」在华那威秀与「坏教慾」联合放映,
不知效果如何?短片搭长片的作法是否值得参考?促成此事的关键在发行商or戏院?
3.网路
比较早的例子似乎是戏弄电影网(戏弄还一度提供无力经营的纯十六网站频宽),
但很快就不更新了。
感觉这方面的可能性还很多,无论是反高学费运动的网路宣传影片,
或是透过网路卖DVD(如「神的孩子」、「神奇洗衣机」)......
---
以上在问的,不只是回收问题,也关系发行,观众如何能看到作品?
不只是短片,纪录片也得面对相同的问题。
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也想知道还有哪些可能的作法,谢谢。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0.85.216.38
1F:推 ringfan:这两部在网路卖DVD的推广性质感觉大於赚钱说... 09/25 19:26
2F:推 HaHaMilk:对啊根本赚不到钱...... 09/26 01:02
3F:推 selle:神的孩子借了四十万元,不回收难到要让他赔吗? 09/26 17:05
4F:→ loser1999:此文在问的不就是如何回收吗? 09/26 19:43
5F:推 HaHaMilk:对 不过基本上他卖DVD回收不了 只够DVD的成本 09/26 22:49
6F:→ HaHaMilk:而且借的不只40 09/26 22:49
7F:推 HaHaMilk:我想大部分上不了院线的独立制片还是得靠影展奖金 09/26 22:51
8F:推 loser1999:意思是说,不用卖版权,不用扩大发行, 09/27 20:38
9F:→ loser1999:只要继续去赌办法每年改来改去的金穗奖之类的吗 09/27 20:39
10F:推 HaHaMilk:短片很少人要买版权的 长片可能还有机会 09/28 01:26
11F:→ HaHaMilk:所以有很多三段式短片一起推 ex关於爱 爱神 09/28 01:26
12F:→ HaHaMilk:或许短片集结行销也是一个门路 问题在於有没有人要做 09/28 01:27
13F:→ HaHaMilk:另外国外有非常非常非常多的短片影展 或短片竞赛 09/28 01:28
14F:→ HaHaMilk:不一定是赌 也是一种让片子走出去的时机跟回收的机会:) 09/28 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