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thurLee (天空渐渐亮起来)
看板babybug
标题[转录] 寻找遗忘的心灵秘径 (沙韵之路)
时间Sun Mar 5 10:11:53 2006
转自:商业周刊生活专刊
寻找遗忘的心灵秘径
本篇文章摘自:商业周刊第 933 期
作者:马萱人
一段被遗忘的先民历史、一条地图上没标示的路、
一个孤独探险的专业经理人持续五年的探索,重现「沙韵之路」传奇
我选择了较少人迹的一条,使得一切多麽地不同。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不曾走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
美国诗人罗伯.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二○○五年,梅雨季前,宜兰南澳山区。
台证综合证券总经理林克孝,正在无路丛林中奋战。
一个踉跄,他在久无人迹的湿滑小道上突然跌跤,
太阳穴正好重摔在一颗石头上。
他慢慢站起来了,不吭一声。还好,血没有流出来。
这一跤让林克孝整晚不敢多牵动脸部肌肉,因为动就痛,
而往後还有五、六天的路要开。
这是林克孝第十度将他最宝贵的休假,献给南澳山区。
这片无人常居之地,属於大浊水溪及其周边河川流域,
前者即是登山家杨南郡所称的「台湾亚马逊河」。
到崎险山区「度假」,实在不像CEO的休闲活动,
尤其这儿无法顺便练习人脉学、谈谈好生意。
但是,任职金融界的林克孝说:「The rest of my life,我都要做这件事。」
「这件事」,源起於五年多前。他曾到宜兰南澳山区走走,
後来又偶尔在《台湾探险队》书中,看到南澳泰雅族聚集地旧武塔国小遗迹。
这片山区,藏了一个泰雅少女的真实事蹟:
远在一九三八年,一位十七岁的流兴社女孩沙韵.哈勇,
在从深山里为日籍老师背行李出来、送他到南洋当兵时,不幸被河水冲走。
泰雅族人为她写了一首歌,当时的日籍统治者则拿这故事当皇民教育题材,
还为沙韵拍了一部电影、铸了一口钟。
然後,这一切又随着台湾光复淡去,
只在苏花公路旁留下一座说明碑,以及那首「沙韵之歌」——後更名为「月光小夜曲」,
一首四、五年级以上的人大约听过、却多半不知其来由的抒情民歌。
余暇时间经常阅读今古地图文献、在纸上爬梳山林路线的林克孝,
却找不到详尽的旧武塔部落及其以西之流兴(辽很)社、
布萧丸溪及温泉、炮台山等地的路线。
因为国民政府来台,将泰雅族迁至山下、刻意打散各部落重组成新社区之後,
旧有宗族组织瓦解,泰雅人山上的老家和「日本路」
(当地人对古道的称呼,因在日据时代兴建)随之烟飞灰灭,隐入丛林。
再也没多少人记得这段过去。
其实,南澳南溪、大浊水北溪(和平北溪)流经的这一大片山区,
是泰雅族的历史大动脉。它甚至可能是部分泰雅先祖当年从西岸的新竹、苗栗一带,
迁徙至东岸的路线之一。
只是这沿途断崖、深河遍布,林克孝始终参不透到底他们如何行走其间。
泰雅族一路走来的智慧,少有人好好做文字纪录。
一股对未知自然与人文的纯粹好奇,
以及对山的热爱,
最後,林克孝心中召唤的声音还是响起了。
那是去走那条「不曾走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的声音。
他决意脱下西装,背起重装备,自己到山里找答案。
对林克孝来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去山上找路。
十七岁,就读台北成功高中的林克孝,就和同学创办了登山社,
每个周末几乎都在山上、而不是图书馆里度过。
当时仍然相当难行的新竹司马库斯古道,这群胆大高中生已全程穿越。
但这趟历险碰上寒流,一行人沿着棱线暗夜寻路,
「几乎每人都有抽筋现象,几乎每人都有坠崖纪录。」他在当时的高中校刊写道,
「其实根据地形和方向,我有把握没有迷途,只是时间太杂谱。」
在真正的山中找路的本领和欲望,林克孝近三十年前就展现了。
这位山上的老灵魂,後来考上台湾大学经济系,
在台大登山社社员最多最风光的八○年代初,
依然是风云人物(另一个校内职衔则是台大诗社社长)。
山下文状元,山上武状元,台湾的技术冰攀风潮,林克孝是启蒙者之一。
到了大三,他更和其他四位山友创下玉山东峰北壁的首登纪录。
北壁这条「路」(如果有的话)近乎垂直,非常人能行。
林克孝等人的第一次挑战挑在冬季雪攀,结果是完全上不去。
第二次攀登则是五个人在半山腰以绳索互相确保过了一夜,第二天才大功告成,
在台湾登山纪录中留下一笔。
甚至曾有山友形容,如果当时台湾要组登世界第一高之珠穆朗玛峰的探险队,
林克孝绝对是人选。
他承认,大学时读英文版《登山圣经》(Mountain Engineering,其时尚无中文版),
可比念经济学教科书还勤。
日据时代的博物学家、探险家鹿野忠雄,
高校、大学时期在台湾疯狂登山的影子,隐约在他身上看得见。
无论如何,随着学业、家庭和事业的发展,
山间岁月终究和林克孝渐行渐远。
留学去的林克孝,没走上台湾多数山友拚百岳、甚至国际名山的路。
近二十年过去了。没想到,现在吸引这位高手重出山林的,
竟是一般以登顶为主的山友不很爱爬的中级山。
为什麽征服高峰不再是他现在的目标?
原来,和山颠的三角点合照本就不是他的志趣。
「沙韵之路」及其身後被遗忘的先民历史,才是他今後最想去的颠峰。
不过,老天爷并没有在他第一次造访时就给对方向。
二○○○年春季,他好不容易请了假,
来到南澳南溪旧栴坛驻在所附近河床的登山口,
却百寻不得到底该从哪一段林间切上山。
从来也没有一份清楚的地图标示这些古道。
他最後只好回家。
奇妙的是,同一年数个月後林克孝再度来到这河床时,
幸运遇到一位泰雅族人指路。
确实的入口,竟就在上回他坐下来休息兼发愁的那块大石头之後。
但找着了路口,也不表示此去即是康庄大道。
平时坐在宽阔办公室里的总经理,
到了山上,通常得连续三、四天甚至一周过着极简生活。
睡的是睡袋帐棚,吃的是面条罐头。
能有间小猎寮栖身算是高档享受,
大部分时间他得找水源来回提水袋,
沿途还得眼观八方躲开原住民朋友设的吊子(捕兽陷阱),
免得路还没找着、人就先挂在树上了。
而废弃已久的「日本路」断断续续,碰到没路,就要开路。
一把刀子和能直上直下山坡的体力,就是披荆斩棘的工具。
即便路开出来了,模糊的线索也常将林克孝带到完全不同的方向,弄丢了古道。
有一回探勘,更是一场完全的「洗礼」。
资深山友林克孝误判情势,以为可以单日走完某段路回登山口,头灯就不带了。
结果是,月亮出来了还在丛林里摸索。
为了防止迷路,他只好跳进水深及颈的河里,凭着微弱的溪水反光往下流走出去。
就这样,连他初期非正式的探路,
林克孝总共去了十次左右,
前前後後花了近五年,
才终於在去年完成了他第一阶段的古道探勘,
在地图上正确的标明沙韵之路。
上河文化出版的《台湾高山全览图》便正式收录他的资讯。
故事尚未结束。
山是活的,开出的路,还会再度消失。
就算是初期探勘所到之处,再次造访也不一定寻得到。
我们这回跟着林克孝重访旧武塔国小,
就深陷於一整个下午的丛林迷宫中。
听说,从紮营地——林务局破工寮到这国小之间,曾有条古道。
但走出工寮放眼望去,哪有任何遗迹,举目所及尽是茂密林木。
林克孝凭一把刀,在完全无路的山坡左右挥舞,奋战纠结的杂草树枝。
不过,旧武塔国小迟迟不肯现身,
有些角落我们已经来回数次,但就是不见国小大门前的遗柱。
不时传出的惊叫声则持续增加,
因为,一下子有人被人般高的藤蔓打中,一下子有人跌坐在蚂蚁窝上……
挣扎好几个小时,就在一只飞禽低空掠过大夥儿头上时,
通往国小遗迹的幽境神秘出现了。
林克孝站在费了好大的劲才在古木之间找着的国小废墟前,
突然有点孤独的、自己说起话来:
「我实在很难跟人解释,我为什麽要来找这个遗址。」
走这条较少人走的路,的确注定寂寞。
但是,他已经说了:「The rest of my life,都要做这件事」。
而仅在几年间,这片山林回报他的皆是丰饶,且似乎没有尽头。
随着一步一步串起来的日本古道往深处走,
他陆续找着了一些小学及驻在所的遗迹,
其中尤以沙韵的母校——流兴国小遗址及其周边社区最为惊人。
一层又一层的石造驳坎(类似地基),证明当年这儿可是人丁兴旺。
林克孝惊叹过往人类在山间生活的辉煌,
有时候,他光看到一座破水泥桥就特别感动。
在沙韵之路之後,还有更想不到的壮观场面。
中海拔区多是绵密树林,视野比不上高山辽阔,
但他曾在和平北溪海拔一千公尺左右之处,
霎时见到一大片宛如飞机场的平缓草地。
这片世外桃源,让他看得呆掉,久久不能忘怀。
在山中和泰雅族朋友建立的友谊,更是林克孝最珍惜的。
事实上,泰雅族并不像外界想像般不回老家,现在山里活动多的很。
藉着问路,他逐渐认识了一群泰雅族大小朋友。
该族的历史,也从这群朋友口中越聊越多。
林克孝这一回上山,非常关心自族历史的国小实习老师小韦就告诉「林大哥」:
他曾听族中长老说,山上的哈卡巴里斯社是当年力抗日本军队最久的一支。
林克孝听了眼中简直要冒出火花,恨不得下回探勘马上就去。
而且他也真的即知即行,只要下个月一有假,林克孝就会再度出发。
「Story makes this place special.」
林克孝说,年轻时爬山,目的就是最简单的爬山。
他感叹自己当年走过八通关古道时看见几根老柱子,
连问都不会想问一声那是什麽,
「还没有那个sense」,林克孝说。
现在他爬山,「则是做一个区域的思考」,深究其中路线变化与人文活动的关系。
海拔高度、登顶与否,再也不重要了。
也许哪一天,他真能从东岸越过最深处的比亚豪,
抵达西岸,就像台湾的原住民。
他一点也不介意在破烂工寮、无人古道上紮营,
或是得在水中行走、林间砍路。
他知道山不会亏待他,每当他多找到一小段路或一小块驳坎,
都会获得一场灵魂深戏的赏赐。
*采访後记
「沙韵之路」的第二晚,
我们投宿一座只剩几根柱子和几片板子的烂工寮。
大部分木材早被原住民拆掉当柴烧了。
「旅馆」地面则颇似加州豪华海滩「圆石滩」(Pebble Beach),
但帐棚搭於其上、房客得整晚顺着凹凸的石头睡成S型,滋味不太豪华。
但林克孝说,这个露营地非常好。
不过还有更棒的:他曾经直接在这山区的古道上露宿,
想想一定不会有旁人要借过,就觉得真享受奢侈。
我们只能说,当林克孝踏入宜兰南澳这片山时,
还真有日本人一回到家就喊「我回来了!」的高昂感觉。
平常在山下访问他的金融本业,问题再尖锐他也一样语气平缓温文儒雅。
但一到了山上,一开始聊山的事,他的声音就终於有点起伏了。
林克孝主动兴奋说起当年首攀玉山东峰北壁时,
几个人得用绳子挂在山腰上过夜的惊险,
半夜还得极力劝阻想解手的上方队友、绝对不可就地解决的趣事。
接着,林克孝又想起从前在某山庄,见识过一位原住民在黑暗中徒手抓鼠的绝技,
他甚至还学起老鼠被抓时吱吱的叫声来了……
这是在都市中看不到的总经理林克孝。
他在山中完全释放,不只对山,也对山里的人。
他爱上了这片天地,也希望能和在这儿认识的泰雅朋友一起做点什麽。
认识了对原住民历史相当有感觉的小韦老师後,
「林大哥」回台北就寄上一大落相关书籍给他。
前阵子一听到小韦在山中被落石击伤,林克孝更是专程开车至南澳探望。
上个月底,他又前往南澳会见武塔村长及牧师等长老,
讨论筹组非营利协会的可能,以有组织且科学的方式全面探勘、纪录泰雅遗迹。
他真的打算花一辈子做这件事。
林克孝说,也许真有那麽一天,他能和当地人一起,
协助带泰雅小朋友回山中老家。
这条路,无论有形、无形都不容易走,但是,找路,永远是林克孝的最爱。
林克孝小档案
出生:1960年
学历: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职:台证综合证券总经理、袖珍博物馆董事长
登山经历:
17岁合创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登山社
21岁与其他四人首登玉山东峰北壁
40岁开始探勘宜兰南澳山区古道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1193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1193&p=2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1193&p=3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1193&p=4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1193&p=5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1193&p=6
--
Who can find the answer
to stop the answer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31.163.173
※ 编辑: ArthurLee 来自: 61.31.163.173 (03/05 10:26)
1F:→ ArthurLee:因为最近有人提到武塔和沙韵纪念公园 所以转贴上来 03/05 10:27
※ urchinchuang:转录至看板 NCHU-Mount 12/15 10:27
2F:推 h94:推 08/13 09:33
3F:推 PennyHughes:推 08/13 23:25
4F:推 emilyluvsptt:好感动... 09/07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