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gentala (真实ㄟ追求)
看板Headphone
标题Re: 对於APE、flac vs MP3的一点看法
时间Wed Sep 26 21:41:37 2007
※ 引述《filiaslayers (司马云)》之铭言:
: 不过mp3在压缩的时候,的确还是有砍掉一些频段
: 不然用近似的方式去逼进,也很难达到1/12的压缩率
: 最常见的还是遮蔽效应
: 同一个时间下,如果有某个频率的声音比较大
: 我们会听不到其附近频率的声音
: 但通常都是频率比较低的去遮蔽频率比较高的声音
: 所以才会说是砍掉一些高频的声音。
: CD在录进去的时候,已经经过LPF了
: 所以频率上限就是20kHz
: 说实在,要砍高频也没什麽效果
: 而且大部分的资料还是集中在中低频的地方
: 如果真的要砍,应该还是要所谓遮蔽效应的原理来过滤资料才对。
吃饱了.....
有兴趣的请务必看完以下这些文章
L大的 漫谈数位音效 cd这段真是经典
http://www.dearhoney.idv.tw/Audio/LukeLo20010705/
这篇基本、紮实的 2001年刊出的文章 我的基本观念都是由此开始的
应该可以比我简短的糊累累 能解更多的疑惑
http://www.dearhoney.idv.tw/MP3/Encoder/Tiberius20001119/
这篇则是谈lame 压mp3的细节设定(3.87版)
可以更进一步了解mp3或是压缩音乐会有哪些设定及影响
http://www.dearhoney.idv.tw/RMAA_Report/techtalk.php
RMAA的解释图 这可以让你有方向去了解底噪、动态、噪讯比到底是什麽
其中我对於遮蔽效应 有点个人的想法...
遮蔽效应能够在某频率声音很强的时候 去忽略掉这时「应该听不见」的声音
可以节省资料流量,但是
这个遮蔽效应是针对人耳的频率响应图去作判定....
而当我们用各种不同厂牌、特色的耳机
他们各有各不同的频率响应曲线.....
就好像会戴着各家不同的眼镜去看世界......
这时声音 会不会、该不该被忽略 就应该是由耳朵而不是程式来判别了...
所以个人在压的时候都是关掉那些选项 仅压VBR J-stereo 高流量
外出听 呵呵 无损就放电脑里
个人的一点小看法...
喔喔 话题扯有点远~~~
为什麽还是有很多人可以听到20khz附近的声音?
因为上面写的IMD 跟 THD .....可能是音效卡造成
20k hz 或许有声音 但是极微细 很多人都是一直转大音量来企图听到高频
但高频"音量"或许已经够大声 但是不容易被听见
而其他频段较低的互调失真 已经到达听觉门槛......
我能"感觉"的到19khz 但是是不是真的是19khz我也不知道
又为什麽有人听的出mp3不同流率或跟ape的差别?
mp3是一种 逼近运算 当参数越多(档案越大) 越接近源波形
档案越小 瑕疵也越多…… 当器材解析能力到一定程度
听过越接近真实的原音 就能发现瑕疵出现的地方...
就我而言都是用 声音密度 与 音场、乐器定位、空间感来区分
大致上128kbps 很最先听到声音密度不够、感觉声音有点像快破掉的肥皂泡泡一样
表面不是很圆透、而有破洞的感觉,不够饱满
192~256kbps 开始要用音场、空间、定位去判断…
再上去…就没有判断的意义了..要用压缩就别想太多(我听不出来也不想那麽用力听)
要好听就用cd咩......
VBR Q=2 外出用已经能满足我了,要好听用好player放cd才能真正体验音乐
而是不是传说中的高频 给了我们耳朵(或脑?)那些音场空间等资讯呢?
我也无法说的上... 改天做做实验看看...砍掉高频再播放比较
欧 从吃饱po到现在有没有扯....
谢谢收看我糊啜...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22.124.139.217
※ 编辑: argentala 来自: 122.124.139.217 (09/26 21:42)
※ 编辑: argentala 来自: 122.124.139.217 (09/26 21:43)
1F:推 DemonRing:push... 09/26 22:08
2F:推 Zenta:好资料 09/26 23:24
3F:推 decoyfan:推推推 09/27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