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pelco (supelco)
站内Gulong
标题古龙的三个阶段
时间Fri Sep 24 08:37:34 2004
古龙的三个阶段
古龙从1960年出版《苍穹神剑》开始,到1984年的《猎鹰,赌局》收场,
1986年因病逝世。他这一生当中,一共创作了68部武侠小说。其中《楚留香传
奇》包括3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分为上下,因此也有算作71部的。
民国六十八年(1979),已经接近古龙创作的尾声(在这之后他只有7部作
品),他受到金庸修改旧作的启发,开始对自己的早朋作品作些改写的尝试。
这一年,他写了《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我为何改写〈铁血大旗〉》,叙
及20年来的创作历程,曾将自己分为三个阶段:……写武侠小说,我也写了二
十年,在这段既不太漫长也不太艰苦的过程中,也可以分为三段时期。
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1960,按:括号内的年份是引者所加的,下
同)《剑毒梅香》(1960)《孤星传》(1960)《湘妃剑》(1960)《飘香剑
雨》(1963)《失魂引》(1961)《游侠录》(1961)《剑客行》(1963)《
月异星邪》(1960)《残金缺玉》(1962)等等。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1965)《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1965)
《情人债》(《怒剑》,1964)《浣花洗剑录》(《浣花洗剑》,1964) (
绝代双骄》(1967),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1967)
。
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再写《楚留香》(1970一1972
,1978一1979),写《陆小凤》(1972一1975),写《流星蝴蝶剑》(1970)
,写《七种武器》(1971一1973,1979),写《欢乐英雄》(1971)。
而一部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
刀》(1973)。
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的古龙,主要还是模仿,一方面与卧龙生、
诸葛青云、司马翎所谓台湾武侠小说界的“三剑客”交往,一方面又不安于作
他们的小兄弟,潜心悟道之后,得出必须求新求变求突破的结论,终于成为与
“三剑客”齐名的“四大天王”。但这时的古龙,还没有真正开出自己的面目
,他的武功也只不过是遍使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能摔打两下,却没有一样是自
己的绝活。
第二个阶段,古龙开始了自己的创造,但也还是以综合前人为主的初级创
造阶段。以他在1964年出版的《浣花洗剑录》(《江海英雄》)为标志,书中
有大量关于武学的讨论,如紫衣侯论锦衣侯周方能将天下剑法全部记往又全部
忘记;如周方唱“剑道理无穷,此心亦无极,传得心剑而合一,一剑扫群魔”
,又以江水和庖了解牛为喻,阐释无上剑道;这些都很明显地和金庸相似。同
时他又以天刀梅谦及日本白衣武士表现了日本武术的精华,创造出他后来多次
用到的“迎风一刀斩”精华,从此,古龙的“武功”在综合前人又借鉴他人的
基础上,开始形成了金庸所没有而古龙独有的特色。
第三个阶段是古龙开出自己面目别具一格的阶段。温润安称他的武功为“
气氛打斗”,江上鸥推他的手法为“迎风一刀斩”。这时的古龙武功,大致有
两个新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在武学哲理上“超武学”,古龙的武学,也许不像金庸那样
体系完整,也不像全庸那样有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归一的庞大传统文化作后
盾。相反,古龙的武功显得更加玄妙、更加不可思议,有时简直就是以美感遮
掩了哲理,让人屏息以观,从忘情和惊艳中体会到一种“至境”,另一方面,
古龙虽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借用了些禅理妙语之类的东西,但他也十分喜欢
将日本武学的玄奥和欧美文学如007那种“优雅的暴力一引入中国传统的武侠。
所以,古龙的武学,便不像金庸那样“纯粹”,它更是一种中西文化、中日文
化融合的产物,是武学与武学之外各种因素相混饨融合的产物。我们姑且将它
称为“超武学”。“超武学”的好处,在武学中显示深沉与惊艳的美感,又可
以避免再走金庸、粱羽生的老路,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又腾出笔墨来写人情
、心态,把男女之情、朋友之义写得淋漓尽致,为武侠小说之“武”开一新面
目。
第二个特点是武功招式的简略化。也许因为金庸、梁羽生写招式已经大多
,古龙的小说便不再写打斗的具体入微的过程,往往是只有结果,瞬息之间,
胜负立判。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留出大幅空白,给读者以神秘的体味。二是
这表示双方动作太快,快刀只是一刀,只见刀光,甚至连刀光也不见,像《风
铃中的刀声》,花错的人影奔跑着,忽然断成了两截,“他的上半身往后倒下
去的时候,下半身的两条腿还往前跑出了七步”。因为姜断弦的断弦三刀刀法
太快了,三是这样做绝无重蹈前人老路之嫌,而可以随时写出新意。
古龙武功的这个倾向,愈到他的后期,愈是明显,越是强烈。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4.59.9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