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hamin (荒漠猫)
看板GuZheng
标题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时间Mon Sep 15 16:25:32 2008
※ [本文转录自 QIN 看板]
作者: ahamin (荒漠猫) 看板: QIN
标题: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时间: Mon Sep 15 16:16:49 2008
http://www.hanhuncn.com/Html/Clwm/20070603222041155.html
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
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於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
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其二,形制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
拴绕於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
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於筝面上
,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於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其三,音域、音色、表现力上的区别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
"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
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
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其四,曲谱上的区别: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後称「减字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典故:
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一曲,描写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兰
自喻,据今已有1400 多年。还有《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等,现存琴
谱约有数千首之多。我国史籍记载有俞伯牙和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以及"三国
"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司马十万大军的故事,说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筝。1977年
,美国宇航局为了探索外太空生命,发射了「旅行者号」探测器,探测器上搭载了一张
金唱片,意在向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传递人类的信息。金唱片中,就录制了我国已故
着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琴曲《流水》。当年管平湖先生所用的古琴,是一张
宋代古琴「凤鸣」。
古筝的古曲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
等。
古琴更详细的介绍:
古琴只有七根弦,故又名七弦琴,而古筝起码有十八根弦以上,常用的演奏型古筝
则多为二十一弦。古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据史载,古琴在西周初期已有,到
西汉中期时有了相当发展而具备了徵位(能产生泛音的音位)。三国魏时以善弹琴曲《
广陵散》而着名的嵇康,曾在他的「琴赋」中提到用锺山地方所产之玉来做琴徵(徵以
锺山之玉),并提到因琴弦长,故在徵位上易於弹出清晰的泛音。可见,远在一千七百
多年的古琴,其形体便与发现在大致相同。
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体造型颇有典故。琴体总长度为3尺6寸5分(折合约1225m
m),以象徵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以此印证「天
圆地方」之说。古琴共有十三个徵位,装饰以金玉的圆点来标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时以
指触弦,即十三音也。古琴的七根弦系进化演变而来,史书记载,最早期的古琴仅设有
五根弦,以象徵金、木、水、火、士,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
根弦武王在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
古琴的结构颇有分寸讲究,详尽分类有琴额、岳山、承露、起项、琴颈、琴肩、琴
弦、徵位、琴腰、龙龈、冠角(焦尾)等。古琴弹奏的时间越长,琴音会越圆润、淳和
,若长时间闲置不弹而一朝拾起,其声音会回生而黯然失色,所以有人说古琴善通灵性
,便是指此。
古琴常见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区别是依琴
体的项、腰形制而不同。琴漆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古琴由於长期演奏的振动
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断等,
有断纹的琴,其琴音清淳、明澈,外观美观,所以更显名贵。
古琴因弦长,故每单根弦的谐音异常丰富,可奏出13个泛音,且声音清澈、纯美而
有「弦长故徵鸣」之说,如此音色实在是奇妙无穷。因此中国人更喜欢在一弦一音中去
聆听那「绕梁三日不绝於耳」的天籁之声。
中国人传统上认为,七声音阶中的音音会使音程发生增减而具有不协和之感,而古
琴的五声音阶式定弦则更符合儒道两家所遵循的平和中庸、顺其自然的宗旨。这是东方
人的调式,也是古琴之雅。正是这种美和雅,孔子才要求当时的学士、绅士所必修的六
门技艺中包括「乐」,以弹古琴、唱琴歌而从中悟出「道」来。
古琴的奏法,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弹奏时,右手能够同时拨动两根琴弦作和音
。在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揉」和上滑音「绰」、下
滑音「注」等多种技巧奏法,从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的琴音有三类:散
音、按音、泛音。
古琴的弹奏有很多琴道、琴德的讲究,因此自古以来琴家们往往都操守五不弹之原
则。即:其一,疾风甚雨不弹。疾风声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弹。其二,於尘市不弹。
这是因为尘市喧闹,噪杂不静,俗气又重,故与琴文化精神相违。其三,对俗子不弹。
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识风情,难体琴道之妙,自然不为知音。其四,不坐不弹
。因操琴须气定神闲,不可有浮躁之气。所以琴家不能立而弹琴。其五,衣冠不整不弹
。琴家操琴时,须洁净身心而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古琴的演奏技法经多年洗炼及地域
各异,形成风格不同的流派,其中最着名的是浙江派、虞山派、广陵派。
琴之形
曾侯乙墓十弦琴、马王堆墓七弦琴与现在的琴构造相似,但无徽分。从史籍来看,
琴的形制,大约在汉魏时期,基本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琴,依人身凤形而制,有头、颈、肩、腰、尾、足,由两块木板斫合而成。常见的
有伏羲式、神农式、师旷式、子期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和蕉叶式等。以仲尼式
居多。斫琴选材用料极为考究,唐人即有「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之说。
琴面即指板,多用梧桐木、杉木;背板多用梓木;中空构成扁长共鸣箱。琴面「上圆而
敛,法天」为阳;背板「下方而平,法地」为阴,间有龙池、凤沼二音槽,象徵天地万
象;头广尾狭,法四时八节之数。琴面无品,於琴弦外侧镶嵌十三「徽」,以示音位,
「其十二法六律六吕。其一处中者,元气之统,则一阴一阳之谓也。」象徵一年十二个
月和一个闰月。
琴面之上,弦有七根,外侧为低音,依次向内渐高。弦定宫、商、角、徵、羽,法五
行。定弦方法多样,最常见的是将七根弦由外而内依次定为:徵、羽、宫、商、角、少
徵、少羽,即C、D、F、G、A、c、d,称为正调。弦分丝弦和尼龙钢弦两种。古用丝弦,
音量小而韵味足;今用尼龙钢弦,韵味逊而音量大。
琴制长三尺六寸五分(125CM左右),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岁之三百六十五日;
宽六寸(20CM左右),像六合;厚二寸(6CM左右),寓天地阴阳之气。
琴,周身饰以生漆,以黑色为主。琴历百年,始有断纹。断纹种类繁多,主要有:
梅花断、牛毛断、龙纹断、蛇腹断、流水断等。
琴,斫法特殊,可历千年而不朽。九霄环佩、飞龙等传世唐宋名琴,音韵极佳,具
有无与伦比的音乐价值。可惜此类极品,多藏於深宫,世人难得一见,难得一闻。
琴之音
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域宽广,多达四个八度。音色三
种,即散音、泛音和按音,象徵天、地、人和。散音浑厚如锺;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
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宏亮,变化异常。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
极具沧桑感。
琴依纯律定泛音,依三分损益律定按音。泛音多达119个,可以大段演奏乐曲,为中
外乐器所仅见。《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即用泛音演奏。
古琴指法非常复杂。右手指法主要有抹、挑、勾、剔、摘、打、托等。左手指法主
要有吟、猱、绰、注、进、退、撞等。各种指法结合运用,古琴从而获得丰富多彩的音
色,极具表情性。
琴人对琴对音要求极高,研究细致入微。琴讲「九德」:一奇、二古、三透、四静
、五润、六圆、七清、八匀、九芳。鼓琴则求「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
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1.130.48.82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1.130.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