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athertime (时间之父)
标题[转录][随笔] 搊筝杂谈-曲子的解构与再诠释
时间Tue Nov 22 02:18:38 2005
学了一阵子的筝了,不敢说入室,但初窥堂奥,却见宗庙之美,百官之盛,因此有感
而发,写些东西与大家聊聊。
我的老师都为了发扬古筝而十分忙碌,因此我的学习除了买教学VCD外,还有观看他人
的演出、以及研究理论等等,最多的则是放在随身听里,日以继夜的听,这也让我收益颇
大,学语言都没那麽认真。这样的行为造成了曲子的解构(deconstruction),以下就来
稍微谈谈这个现象。
写国字,大家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某个字写多了,越看越不像。这种现象在练字的
人身上愈发明显,因此总要经过一关又一关的瓶颈再脱胎换骨,这可说是我们将文字给解
构了,因此便会产生了与平常认知的离异(alienation)。文字如此,乐曲也是如此。对
於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来说,初听都是一种印象式的整体感觉,而再听之後就会明显分出乐
章或乐句,而倘若继续钻研的话,就会将音符的时值与音色、音高等诸多因素分开讨论,
至此,便可以说是解构了这首曲子。
在模仿阶段,或是分析阶段,这样的解构是必要的,甚至是在下意识中进行,但是筝
乐的表现,却不是仅止於此。重建(rebuild)主要依靠个人对於此乐曲的本身及相关素材
,甚至是对於宇宙的认知进行诠释(Meyer Howard Abrams,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Critical Tradition." ),因此魏老师提出的学筝三大要素:技巧
的钻研、心法的传承、形而上的涵容,确是涵盖了以上所谈。而第三点更为重要,要做到
艺术性(或狭义指音乐性),塑造个人风格,便是要照此而行,匠气与大师之别也在此。
比方广陵散一曲,在演奏前不妨先听听古琴原版,了解其故事背景(聂政刺韩王),以及
晋人风骨(与嵇康有关),还有广陵一带(今扬州)的风土民情,便较为容易掌握其肃杀
的曲意,其余的就是技巧问题了。
我学曲子是十分缓慢的,对於一首曲子,有时一再比较各名家的诠释,或斤斤计较於
乐句的合理性,当然现下都还是入门阶层,不过在这样的努力中,也得到了一个着力处,
足以让我开拓一片天空,乐此不疲。
禅宗有云三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初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次之;见
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终矣。第一个可说是初学,第二个可说是解构的过程,第三个则
是再诠释的诞生。冥冥之中,天地自有相契之处。
谨以此文,献给每个遇到瓶颈的人,并共勉之。
--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
成也。清浊大小,长短徐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
※ 发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6.52.176
1F:→ hlyw0124:感谢你借我转~推 11/22 01:13
※ hlyw0124:转录至看板 horntan 11/22 01:1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6.52.176
※ 编辑: fathertime 来自: 220.136.52.176 (11/22 03:04)
※ 编辑: fathertime 来自: 220.136.52.176 (11/22 03:04)
2F:推 Balto:不错的见解,推你一把! 11/22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