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enxy (果然是狠角色)
看板Geography
标题[知识] 全球暖化带来的新灾难(By 徐晃雄教授)
时间Tue Nov 2 00:12:25 2004
本文刊登於中央通讯社「2004年世界年监」
全球暖化带来的新灾难
许晃雄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制造与排放温室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工业革命前
(1750年 )的280 ppmv,上升至目前的370 ppmv,在短短二百多年中增加了约1/3。目前的
含量是42万年来的最高值,也很可能是过去二千万年中最高的。快速增加的还有甲烷、氧
化亚氮、氟氯碳化物等温室效应更强的温室气体。顾名思义,温室气体的作用就是拦截地
球往外放射的红外线辐射,暖化地球。温室效应是一种自然现象,亘古以来即存在於地球
与其他星球(如,金星、火星)。由於地壳变动、火山爆发、生物演化、生态变迁等因素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变化不定。温室气体一旦进入大气层,驻留的时间从数十年至一
、二百年不等, 造成长期且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约摄氏0.6
度,主要发生於20世纪初与20世纪末至今的两个时期。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在2001年出版
的气候变迁报告明确指出,虽然20世纪初的暖化可能是自然变化,非人为影响,可是1970
年代以来的快速暖化,则明显是人为影响造成的现象。
近百年来的暖化并非是全球性的现象。有些地区气温明显上升,有些地区(如,北大西洋
)则明显下降;大部分年代气温上升,可是在 1950-1970年代,全球平均气温则明显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温室气体含量在20世纪中虽然急遽上升,人为温室效应的影响仍旧无法掩
盖气候的自然变化。在21世纪初,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管制措施迟迟无法落实,人类排放温
室气体的速率毫无减缓的趋势,地球大气的温室气体含量势必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值。由南
极冰蕊取得的资料显示过去40多万年来,温室气体含量高的年代也是高温的年代,殷监不
远。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推估,无论采取何种措施,二氧化碳含量在2100年仍可能
高达540-970ppmv,是1750年的1.9-3.5倍。因此,人为温室效应可能增强至没有任何自然
气候变化可与之匹敌的程度,成为主宰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已经不是一种忧虑而
已,而是目前所有气候模式模拟出来的未来气候情境。
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预测21世纪末的全球平均气温将比 1990年的气温高出摄氏1.4-5.8度
。此一气温上升幅度比二十世纪高了许多,而且很可能是在近一万年中史无前例的高峰。
更令人忧心的是,全球各地将无一幸免地显着增温,而且陆地暖化程度高於海洋。热浪的
发生频率也极可能提高。一个炎热的未来似乎已经不是一种情境,而是机率极高的可能。
如果地球存在某种可以有效抑制人为温室效应的冷却机制,全球暖化则有可能不如预期严
重。化石燃料与生质燃烧产生的悬浮微粒(也是人造污染物)具有冷却作用。可是,吾人
对悬浮微粒的了解有限。目前的研究皆显示,悬浮微粒的冷却效应仍不足以抗衡全球暖化
,反而可能使未来的气候变迁更难捉摸。
相对於气温预测,雨量预测的可信度较低。对於较小区域的雨量预测,不同气候模式的结
果经常南辕北辙。即使如此,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也作出下列结论。他们预估二十一世纪
的全球平均雨量可能会增加。雨量增加的区域包括北半球中高纬度与南极。低纬度陆地的
雨量则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大致而言,在雨量增加的区域,年与年间的雨量变化的幅度也
会比较大。
在极端天气方面,下列现象在陆地上极可能发生( 机率为90-99%):较高的气温、较多
的热天、较少的冷天或结霜日、较小的日夜温差、较高的热指数(依据气温与湿度定义的
舒适度指数)、较高的豪雨发生频率。中纬度内陆地区乾旱的发生频率可能升高,而热带
气旋(如,台风)的最强风速与最高雨量可能加强( 机率为66-90%)。至於,台风发生
频率是否升高,则无定论。
地球暖化的另一个显着的影响是海面上升。海面上升有百分之六十是因为海温升高,海水
体积膨胀,另外百分之四十则是因为极区冰层、冰川融化,淡水流入海洋。跨政府气候变
迁小组预估,北半球的雪与海冰覆盖范围将继续变小,冰川也将持续退缩。南极冰棚则可
能因为雨量增加反而变厚。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 0.09-0.88公尺。海平面
上升间接地强化暴潮与海水倒灌对滨海地区的冲击。海滨之地原本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的地区,由於海平面的上升,许多这样的地区可能为大海吞没,人民与城市,甚至国家被
迫迁移。
今年夏季最受瞩目的天灾莫过於长达几个月之久,又乾且热的欧洲气候。法国夏季的平均
气温比平均值高出将近摄氏4度,创下百年来最高温的纪录。全球平均气温仅次於 1998年
,是有纪录以来的第二高温。台湾的夏季高温也是史上排名第二。1998年是有纪录以来最
强的圣婴年, 如果扣除圣婴现象的影响, 今年夏季可能是真正最热的一年。全球气温自
1970年代以来节节上升,至今仍未有稍歇的迹象。在此一背景之下,世界各地旱涝频传。
美国中西部已经连续几年的乾旱,至今仍无缓和的迹象。 2001年的台湾遭受7个台风的侵
袭,水灾频传。纳莉台风之後,台湾却发生持续二年的乾旱。面临这些极端天气与气候,
人们不免怀疑这是全球暖化的後果。可是,对气候科学家而言,全球暖化的影响只是可能
的因素之一。气候学家未能预测欧洲高温的发生,截至目前为止,仍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气候年年不同,变化的程度远大於长期气候变迁的幅度。最怕的是,全球日趋暖化,气
候变化的幅度也跟着变大,导致极端天气与气候的发生频率升高。根据跨政府气候变迁小
组的报告,这样的情境并非不可能发生。
许多报导经常引述,因天气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快速增加的趋势。有些研究却发现,如
果同时考虑人口、经济发展等因素,飓风在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没有增加的趋势。也就
是说,风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是因为飓风增加或变强,而是因为人类虽然越富有,却
有更多人居住到容易发生灾害的地方。一但发生天灾,受灾程度当然远高於昔日。台湾近
年来,不雨则旱,一雨成涝,天气与气候灾害频传,也是相同道理。
我们常问气候暖化是否造成了更多的异常天气与气候,导致灾害更频繁、更严重?其实,
这个并不是问题的核心,而且有避重就轻、推卸责任的嫌疑。最重要的是,地球的环境在
人纇作为的影响下,已经变得更脆弱。即使,气候运作一如往昔,毫无明显变迁,天灾(
如,水患与水荒)的影响仍然会更加严重。何况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加强的全球暖化将
造成显着的气候变迁,对地球环境的冲击也将日趋严重。
--
被诅咒的天使折了双翼
坠落在最深的夜
守候着最真的爱恋
看不到现在未来
能拥有的
只有破碎的过去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6.3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