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deline1019 ()
看板FineArt
标题Re: [简介]美学的由来
时间Sun Dec 9 21:50:54 2007
感谢有人能把美学在板上介绍的如此详细
也导正了一些容易被误解的观念
看到这篇文章
让我想起上美学时老师提到的重点
1.「美是一种感觉」
感觉有很多种
其实不单只有漂亮、赏心悦目
2.「艺术的概念是随时代而变迁的」
每个时代的审美观皆有不同的标准
每个时代对於「艺术」是什麽、包含哪些活动
其实也不尽相同
好比古人曾将艺术分为劳心(自由的)和劳力(粗俗的)两种
前者如音乐、逻辑,後者如绘画、雕刻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1751年的法国大百科全书导论里出现的beaux arts这个词
将法文译为中文指「美妙的艺术」或「美术」
在当时beaux arts的项目有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
(每次念到此处我心中的OS:可是现在台湾的美术系,好像还是偏重绘画创作的教学)
3.「西洋六大美学理念史」
从原po的文章及上述第二点可知
如果真要去探讨美学是很复杂的事情
除非你真的很热爱哲学or思考
在此介绍有探讨美学发展史癖好的版友
有机会可以翻翻:
Wladyaw Tatarkiewicz着,刘文潭译(1989)西洋六大美学理念史。台北:联经。
你可以看到美学通史的发展是如何的诡谲多端 XDDD
※ 引述《RAYBO (睿柏)》之铭言:
: aesthetics,美学,中文念法发音如"艾斯勒替克斯",拉丁文"aesthetica"
: 根据剑桥哲学辞典的定义:哲学的一支,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经验的特质、
: 并探讨与自然环境有关之经验的特质。
: 不过这本辞典的翻译,其实是将艺术哲学与美学混为一谈,但也由於它们相
: 近的质性,因此大多数研究者在使用时,也懒得刻意去区分两者的差异。
: 「美学」这个词是翻自日本所译的「美妙学」(我们以往许多对西洋词语的翻译
: 都来自於日本,如"哲学"这个词亦然),然而其实「美学」这个词本身往往会引
: 起我们汉语使用者的误会,以为这仅是一门探讨「美」(beauty)的学问-即使,
: 美学与美有紧密的联系-「美」只是美学所探讨众多型态的一种。
: 美学的创始者-
: 「美学之父」包姆嘉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是一位德
: 国的哲学家,他的许多着作後来都成为了康德教学的课本,然他真正的成就是主
: 张将美学变成独立学科,并将它命名为「aesthetica」(英文则作aesthetics)。
: 在传统的区分上,人的认识能力有两种,一种是感官经验,一种是理性活动,也
: 就是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分为两种,为逻辑思维还有与直觉、想像等有关的
: 感性思维。
: 然而包姆嘉登无法忍受他那个时代将逻辑思维与感性思维绝然二分,并独尊清晰
: 的理性逻辑,却缺乏对感性的研究。由於当时的理性主义哲学盛行,他认为当时
: 的哲学系统有个漏洞,研究「知」之认识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然
: 而研究情感的感性认识却一直没有一门相应的学门。因此他认为应当建立一门
: 「aesthetica」作为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美学,正是融合了感官经验、理性逻
: 辑与感性思维的一门科学。
: aesthetica此字源於希腊字aisthanomai(感受,英文字aesthesia则为知觉之意)
: 而鲍姆嘉登即是从此希腊字中推衍出"aesthetica"一词,意谓研究「the aesthetic」
: -感觉经验的学问。
: 也因此假若按aesthetica的正确中文翻法,应该是叫「感知学」或「感性学」。
: 对於入门者要注意的是,在哲学用语中,「感性」并非指一般的说法如「这个
: 人很感性」,一般用语的「感性」往往指的是这个人情感丰富、情绪化,然而
: 在哲学用语中的「感性」则是意指「非逻辑概念的,感官所感觉、知觉经验的」,
: 简言「感性」也就是「感觉的性质」。
: 此外,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成为学科"的美学,因此在"美学史"的研究上,
: 还会上追到古希腊的哲学家是否谈到关於美的思维(重申,美学不是只有研究美,
: 但从研究中可以发现,美是古早以来主要的争执点),或追到东方或各地去探索
: 各地的历史上对美或艺术的思维。
: 若从美学学科之前的美学思维,到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之後的美学学科发展,
: 去探讨他们的转折,大致可以简述如下:
: 柏拉图将艺术与人对美的感受统一在善底下,在他的真善美理念中,善是核心。
: 他是最早谈论"美的本质"的哲学家,从他哲学架构"理念界"与现实界"的划分,
: 我们在现实界中认为什麽东西是美的,是因为它们从"理念界"里分有"美的本质"。
: 简单来说,就像吃东西,我们会觉得食物咸,是因为里面有加盐,
: 同样的道理,对柏拉图来说,我们会觉得某东西很好看、让人看了很愉悦,
: 是因为里面有"美的本质"在里面。
: (其实有点循环论证)
: 到了亚里斯多德,则是第一位将艺术视为可认识的对象。但他的文艺
: 理论不脱技术理论(就是在说明,怎麽做才叫好艺术,这点可见於他对悲剧的分析)。
: 美学的学科创始者-包姆嘉登,则将美学定义为一门科学,一门关於
: 感性认识的学问。
: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则是将判断力视为连结知性与实践的桥梁,
: 主要是分析人面对自然与艺术审美的问题。
: -假如康德所写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就代表人的
: 全部的话,那麽我们很难说明,人只有逻辑思考,以及只有在面对
: 行为活动时所要进行的思考,那麽,只存在逻辑思考的人如何连结
: 到行为活动上(康德把行为活动认为与欲求能力有关),人类还有很
: 多活动是与欲求能力、抽象逻辑无关的,也就是被称为"判断力"的东西。
: 康德的论点至为重要,他认为不存在客观上的美丑,美丑只关乎於人类的判断力,
: 而判断力虽是主观的,但也有一定的普遍性。
: 黑格尔的《美学》则是融合了辩证法与历史变迁的概念,并对过往艺
: 术史的探讨,使得美学学科开始没多久,便转向了艺术哲学的发展,
: 因此他的着作标题写的是美学,里面讲的却是艺术哲学。
: 这也是有人说艺术哲学有人说美学,两者相似又相异,其实可以这麽
: 说,美学的范畴稍微广泛一点,因为还包括对「自然美」的探讨,但
: 艺术哲学则是现在美学的核心,主要范畴是针对艺术所进行的探讨。
: 由於美学对於艺术以外的探讨都不及艺术哲学的探讨来得多(当代已经
: 很少有人在研究自然美了),使得艺术哲学几乎就是美学的内容,所以
: 很多人也都将这两者混用。
: 也或许可以这麽说,之前的美学偏重在美学本身的形上学探讨,不着
: 重在艺术的探讨,黑格尔之後,则使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於艺术品
: 上。
: 阿多诺则是以评论的方式对当下的艺术品进行探讨(尤其是前卫艺术),
: 使艺术哲学再次进行转折,黑格尔重新阅读过去,阿多诺则阅读当下,
: 将艺术品视为真理、知识实体看待。
: 中国刚开始接触美学时,亦是停留在「经院式的美学」,也就是不管
: 那些美学家争论的多激烈,都几乎与当时他们周遭的艺术环境无关,
: 不仅艺术家跟他们没有交集,他们也只在乎西方或中国的哲学思想与
: 概念上的论争。
: 不过现在不管是台湾或中国,都倾向於将美学的重心放在艺术品上,
: 与现实的艺术环境联系也比过往密切。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22.236.80
1F:推 idolater:真的吗?为什麽我觉得现在美术系都在训练演讲跟辩论?XD 12/09 23:36
2F:推 RAYBO:哈哈哈哈~~~~XD 12/09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