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n33 (麻烦无暇)
看板FJU-ACCR93
标题[会计] 汇率政策的行政裁量
时间Fri Feb 9 23:32:39 2007
会计经纬》
汇率政策的行政裁量
陈伯松
2006年即将结束之际,泰国央行演出了一出「夕令夕改」的外汇管制戏码,国际金融市场给它的评语,可以用华尔街日报的标题「摇摆不定」(flip-flop)来形容,也就是自乱阵脚的意思啦。
各国的央行,尤其是一些像泰国、阿根廷、墨西哥这类的国家,可能要感觉到:自己愈来愈像一只羚羊,周围则虎视眈眈,一双双又饥又渴的狮、豹、豺狼、野狗…的眼睛,这些国家的央行随时都戒备着:是不是要祭出外汇管制来防卫自己?这种行政裁量措施的本质要素有三:时机、方向与幅度。
泰铢於2006年对美元升值达17%,这对泰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它的外贸竞争对手-中国大陆的人民币并未大幅升值,这使泰商出口竞争力大伤,此外,泰铢升值与外资涌入、股市飞腾互为因果,也互相激荡,逐渐引来国际掠食者资金的注意。
所以,当泰央行这只羚羊由狐疑而焦虑,再也忍不住的时侯,牠选择了在12月18日泰国股市收盘後,宣布两项措施:一、对短期(一年内)外资课10%托宾税,二、对新涌入外资,指定其30%部份须存入泰央行的无息帐户一年以上。前者曾在1991年智利实施过,而且,涌入的外资既能赚钱,对课以10%的税的冲击并不大;後者则形同冻结30%本金无法运用,它的杀伤力才大,故各方(当然是指曼谷的各方外资)群起反对。
尤其是,泰央行事前保密到家,并选择周一收市宣布,对外资而言,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所造成的市场心理重击,最容易导致市场崩盘。事实上,金融市场由多头转向空头的崩盘,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因市场内涵的动能,位置到了就是到了,牛市转熊市,二是政府措施的时机和力道都对,一拳击倒。前者的例子如1929和1987的华尔街股市,後者的例子如台湾的证所税风波(1988)。
另一方面,政府出手干预,通常是:「把它压下去」的措施有时会成功(而且是太成功了);「把它拉上来」的措施则大多有心无力,护盘常摃龟,市场它自己从谷底爬上来,而非被人拉上来的。
泰国股市在12月19日(周二)当天,最深跌20%,收盘已呈回升,仍跌15%,那一整天,泰国官员一定饱受压力与煎熬,央行行长显然不是铁娘子,因为在当天晚上8点,官员宣布放弃上述两管制措施。接着次日泰股市反弹11%,12月29日股市收盘在680点,距其历史高点780点已经不远,此外泰铢对美元回到35.48的汇率,也显示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一切都没改变,也就是泰国官员原来所忧虑的情况都还在:泰铢升值,金融市场泡沫化。政府并没改变什麽,官员历经12月19日的惊魂未定之後,此刻仍然重新回到狐疑与焦虑的氛围中。
如果泰国政府硬挺下去,而没有12月19日选择半途而废(毕竟,行政权遭受业者、市场上的交易商的压力就变,那以後岂不要形成裁判要比赛者同意才能执法?)结果会怎样呢?社会科学无法重新复制实验,本题的答案永远是谜。
这个案例显示,金融管制措施要拿捏得宜还真煞费苦心。首先,力道和时机,太轻和太早根本无效果,太重及太准却又一发不可收拾。其次,朝令夕改固然表示知错能改,政策转变有何不可?可是,那又何必当初(兴起要干预一下的念头)?何况,怎知道错了?(当天股市已开始从深处反弹。)政策既定,不坚持下去就没机会见到预定的效果出现。
羚羊并没有脱离掠食者的眼界,仍然在别人晚餐的菜单上。
(作者是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本专栏周四刊登)
【2007-01-04/经济日报/A13版/税务法务】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70.107.60
1F:推 Ricky14:可怜的泰国... 可是台湾居然被泰国欺负.. 可怜的台湾! 03/08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