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k0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看板Education
标题[转载] 正己化人
时间Thu Nov 25 20:35:14 2004
正己化人
——德育古监「劝化类」学习引言
人是群性的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活,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就构成我们生活的基
本内容。与人相处,不论在古代或是现代,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德育古监」由孝顺、
和睦、慈教、宽下而进入劝化,生命的范畴由点而线而面,由家族扩及社会,由亲人延至
朋友、外人,基本上都不离「人与人之间互相对待」的问题。
传统社会一向重视家庭教育,社会结构又是以「大家族」为主,所以古人从小即已养
成:「孝悌为先、诚信为要;为他人着想、以他人为重」的习性,进入社会後,自然可以
很快的融入群体,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反观我们,基本的孝悌精神都没有掌握好,亦
未曾用心经营我们的家庭互动,即谓自家人最难沟通,平时只在意与外人的交际往来,如
此当然很难对外人产生劝化解难的功效,更遑论对社会产生移风易俗的效果。
德行内化 劝化真正内涵
传统的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互动上的特点是:「进退有礼,言语守分」。绝不是以一堆
大道理去教训人,要求别人也变得如同自己一样的有德行;而是将德行之理,内化到生命
中,要求自己确实做到,对方因为看到自己行为的改变心生感动,而发起效学之心,愿意
跟着改变,这才是「劝化」真正的内涵,也才是「德育」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说,古人和
人相处时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争「我是你非、我高你低」、「我要教你、你要改变」,而
是真正为了修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扩大自己的生命格局,一切都是努力地反求诸己。所以
往往在互动中,会因为他人提供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让自己的生命有所成长,而感激对
方。如此,不但自己的心灵在无形中提升了,与他人的争端当然也相对减少,甚至可达到
劝化世人的功效。
痛心的是,当今教育的教化功能几乎已快丧失。「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变成一个僵化
的科目,老师用教「智育」的方式来教「德育」,德育的成绩是用笔试「考」出来的;或
者常常是老师讲了一堆大道理要学生去做,但是老师本身却毫无实践这些道理的用心与体
会,这样如何「带动」德育?所以自然上行下效,大家都只会「说」道理,毫无实践的真
实功夫。
我们对待他人就常常是知道的越多,越以道理去压人。当我们在跟对方说:我告诉
你,你应该如何如何才是对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其实已先有了排斥之意。如果我们不是出
自真心的去关怀对方,衷诚的希望对方的生命有所改善,那我们所讲的任何道理都不会产
生一丁点感化的力量的。
古人行谊 身教重於一切
後汉人王列,就是一个以身作则、应机化人的智慧长者,由於他的德行高洁、与人为
善,感化众多时人。
当时有一个偷牛贼被捉,贼羞愧地要求主人将他送往官府,宁愿被砍头也不想让王列
知道。後来王列知悉,就派人送了一疋布给偷牛贼,并说:「他怕我知道他犯错,代表他
还有廉耻心,既知羞愧,将来必会改过向善;现在我送他布一疋,勉励他的向善之心。」
後来,有人在路上拾得佩剑,他在路旁久等不敢稍离,直至天暗失主方来寻获。失主
在欣喜、敬佩之余,四处宣扬这件美事,并表彰拾剑者的大名,听到的人都大为惊讶,因
为那正是原先的偷牛贼啊!
王列赠与一疋布,将偷牛贼的命运整个扭转过来!
还有,只要乡里发生争讼,都会请王列评理论断,但经常是:纷争之人,或是走至半
路,或是已抵王宅家门,或是才见王列之面,即羞愧有加,觉得是自己心眼太小、小题大
作而各自返家,所以很多争端因而消弭。
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德行高洁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一个可以努力达到的境地。而真
正高明的教育,绝非用语言教训他人,而是用行为去感化他人;「身教」就是教化他人最
好的工具!王列的例子,诠释了「劝化」的真义。
隐恶扬善 劝化最佳利器
圣人「舜」也是令人景仰的榜样。当时,舜住在靠河边的村庄,村民皆以捕鱼为生。
年轻人仗着年少力壮,都占住岸边安全处工作,年老者无地容身,只好涉水站到河中捞
鱼,河水湍急,真是好不危险。
舜见此情形,并未训斥年轻人不知礼让老人;他加入捕鱼的行列,用心观察捕鱼人的
一举一动,只要见到有人在发生争端时,有一点点忍让的行为,舜即大声赞叹:「某某人
真是有忍让的风度啊!」当有年轻人礼让出岸边的位置给年长者时,舜更是对他赞美有
加:「某人真是不简单,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人着想!」久而久之,年轻人争强好胜、
不知敬老的风气终於逐渐改善。
这就是古人的风范,对他人一言一行的好即赞美宣扬,尽量地「隐恶扬善」,当不断
彰显善的一面,大众体认到「行善」的功效与快乐後,就会效法学习,如此恶的行为自然
减少了。对比我们今天的情况,到处充斥着各种恶劣事件的报导,当我们看到这些「扬恶
隐善」的报导时,我们的心是何种状态?下沈、退缩、对立、不信任,不敢与他人互动,
最好是保持距离、以策安全。所以,似乎不是只要揪举出恶的真相,人们就会相安无事,
社会就会一片祥和了,老祖宗的行谊提供我们一个省思的空间。
现代人受困於当今社会的恶劣风气,常有消极无力之感,若我们能不沈溺在负面的情
绪中哀声怨叹,而对他人的善行生一念欢喜赞叹之心,并予以褒扬传播,我们便是在道德
沈沦的洪流中逆向操作,亦是种下与人为善的良善种子。
已获得同意转载
http://bwmc.org.tw/Tfr/tfr_12/tfr_12_02.htm
--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温暖的心,这才是生活原则。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8.2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