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k0 (无尽的爱)
看板Education
标题[转录] 醒觉的爱
时间Wed Aug 4 19:39:19 2004
醒觉的爱
福智文教基金会董事 解典卫
德育课程跟一般属於知识性或技能性的课程最大的不同,是每位德育老师必须用心和
孩子互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
对於「爱」,大家都已经有相当多的认识跟体会,而我们现在要谈的是「醒觉的
爱」。推动德育时,能够在「爱」的手段、方法和心态上,注意到教育的本质,就更可以
把德育工作推动得更落实、更好。我们都知道,社会一直是需要爱的,我们的生命来自
爱,生命的成长当然也来自爱。我们都有被爱的经验,当我被爱的时候,内心会感到无比
的温馨和幸福。反过来,当我们去爱别人的时候,不晓得大家的体会是怎样?有一些人的
体会是:当我们用心去爱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呈现出一股活泼、丰沛的强大力量。
不管是学校或家里,我认为这个爱,是整个教育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推动德育的时候,更
需要爱,特别是「醒觉的爱」。
郑石岩教授认为爱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欲望和占有,「能力」能够在孩子成长过程
中给予指导和关心。的确,有能力的爱,它能使我们的人格特质透过心灵的开放,跟孩子
产生同理的互动,在生活上互相关怀、互相支持,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心智的成长。如果从
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就是透过老师内心的这一盏灯去点亮孩子内心的那一盏灯。
近几年,青少年的犯罪率不断上升,自我伤害、吸毒、暴力等事件层出不穷。师生之
间的冲突个案也时有所闻,还有很多青年学子,由於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关怀以及
正确的引导,对学习产生抗拒,所以中辍生愈来愈多。解决这些社会的问题,唯一的希望
是在老师的身上,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愿意不断学习,让自己对孩子的爱,比以前
更丰富,更有能力,那社会就会更有希望。
这个「醒觉的爱」,这种「有能力的爱」,不是天生就会的,必须透过不断的学习。
这种有醒觉的爱应如何来培养呢?个人认为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努力:
第一个角度,就是自我经验的开放。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我们的推
理、思考、价值观、情感,其实都存在自己的经验世界中,的确,经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
工具,这点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把经验开放出来,经验就无法超越,我们
个人的心灵发展就是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这里面有两个可能性:首先,有些人缺乏人生经验,所以视野、格局就比较狭隘。其
次,有些人虽然经验很多,可是他的经验并没有经过思考、消化的过程,在这样的经验世
界中,就形成一种过滤网,很多的资讯就因为这个过滤网而无法进入他的经验世界中,一
旦面临新的情境,就很难从开放的角度、开放心情,或者是比较有心的态度去处理、去面
对。因此,能通过此过滤网的,都是跟他原来所拥有同质性很高的经验,而一些比较新、
有用、有创意的,往往就被遗漏。这个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就打很大的折扣。
举例来讲:一个人一生当中,难免会受到挫折和伤害,这些成长中的障碍,会在他的
内心留下一个经验。如果他不能够开放这样的一个经验,将来能够通过他的过滤网的,都
是一些挫折、忧伤的经验。而真正那种喜悦、开朗的经验,就很难通过他个人经验的障
碍,所以他跟别人交往的时候,所感受到的都是一些消极面。这是我们在心智成长过程
中,非常需要去面对的重要课题。假设一个人没有办法突破这些经验,他的心智是很难有
效的成长。
身为老师真正需要去努力的,就是怎样把自己的经验世界扩大,这点非常的要紧。经
验的世界扩大以後,才有可能去看到孩子的优点,也才能够顺着他的根性、因缘去做最恰
当的启发。因为有些孩子,他的智育成绩可能不理想,可是他在工艺方面却表现出色,这
时候就应该在这一方面的潜能上,给予鼓励、肯定和启发。有一些孩子可能因为好打抱不
平而常打架,这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比较开放的经验去规劝他,先肯定他这颗为公理、为
正义的心,再告诉他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许可以建议他将来可以往警察这个职务去发
展。
培养「醒觉的爱」的第二个角度,是同理跟互动。一般人都知道,老师应该比其他社
会上各行业的人要更有同情心才对,可是光有同情心是不够的,盲目的同情心缺乏对情境
有清醒的回应能力,虽然同情心常令人为之动容,可是表现出来的爱,往往又缺能力。
什麽是同情心呢?比方,孩子忧伤的时候,我们跟他产生共鸣,安慰他;孩子恐惧不
安的时候,与他感同身受等等。这同情心,的确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互助互信的
安全感。但要注意同情心往往是一种移情的作用,当师生都陷入相同的心境,我们那理性
的智慧跟创意的发挥,就会显得薄弱。孩子忧伤,我们也跟着忧伤,这情况还好,但如果
是孩子愤怒,我们也跟着愤怒,这样问题就显得严重多了。所以同情心固然很美,但它更
须一种启发、教导的能力。
真正同理心是老师能明白事理,并能正确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理心有「情」的一
面,也有「理」的一面,同时都在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做生活的适应。所以,同情心
用在教育方面,大概只能产生小爱,而同理心却能产生醒觉的大爱。一般当老师或父母的
角色中,特别当父母的,就常犯这样的错误,在价值判断里,认为是好的或是值得学习,
往往就会严格要求孩子去学习,造成孩子的压力与抗拒,严重的还产生亲子之间的冲突。
这都是缺乏同理心所造成的。
有个很有名的例子:在陈之藩先生所写的散文「熊」里曾谈到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
父亲要求他背唐诗,当时他觉得很难背,常被父亲责备,有时候还被体罚。平常的时间住
校倒还好,一旦放暑假就紧张了,天天住家里,就必须面对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一
天,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的祖母就很技巧的说了一个熊的故事,从此,他的父亲对他
的教育方式就因为这样而改变了。
这个熊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中国的东北,有一种熊,牠跟人类一样可以站着走,牠特
别爱吃蜂蜜,一旦发现树里有甜甜的蜂蜜,牠就舍不得吃,赶紧回去把小熊一个一个背过
来。农夫就趁着这个时候,把树里的蜂蜜换成粪便,熊来的时候并不知道,牠觉得蜂蜜很
好,把这麽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绝对不会错。但是小熊尝过之後觉得很难吃,就拒绝再吃下
去,大熊看到这种情形,当然很生气,於是大熊就打小熊,想要试图强迫牠吃,到最後,
小熊还是吃不下去,大熊在越来越生气的情况下,就把小熊打死了。後来大熊自己去尝,
才发现不对劲,这不是原来的蜜,当然这时牠觉得很後悔,就想把那些被牠打死的小熊一
个一个弄活,可是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寓言,祖母告诉父亲说:「你就
是那只大熊!」
陈之藩先生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真正的教育需要的是同理心,它具有积极、启
发的教导作用,能给对方温暖、鼓励,也能使师生之间产生彼此交心的激励作用,使我们
与学生的互动,不会陷在情绪与问题当中。
现在的青少年,由於环境的影响,叛逆性较强,所以现在为人父母、老师者,更应具
有这同理的能力。我们环境充满了危机,这个危机是社会不断在教育下一代不讲理,开会
的时候,声音大就比较有利,不合自己的意思就开始抗争,讲道理的人变成一群沈默不语
的人。所以,老师的责任实为重大,现在的社会,家庭功能式微,社会带给年轻人的往往
是负面的教育,面对此一情况,身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
上个月,我去关怀一位临终的老师,跟他谈谈他的这一生,谈他这一生的丰功伟绩,
好让他走的时候可以非常自在、无怨无悔。结果我听到的,都是他这一生的忏悔,只是这
一生没有很认真的去爱学生、没有很认真的在教育上用心。他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跟策
励,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努力的为我们,也为别人的生命,特别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去
做无条件的奉献,给他们真正的爱、有能力的爱、醒觉的爱,而这才是我们推动德育计画
最根本的意趣!
已获得同意转载
http://bwmc.org.tw/Tfr/tfr_21/tfr_21_02.htm
--
「在下雪的地上走路很冷,但是我们可能把皮毛铺在所有的路上吗?
既然不能,那我们只有把皮毛穿在脚底下就可以了﹔
我们可能改变他人的行为,让每件事情都顺着我们的意吗?
既然不能,那麽我们只要战胜我们内心的恨意就可以了。」
「敌人就像空间一样无所不在,战胜内心的『恨意』就等於战胜所有敌人。」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8.2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