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原标题太远,换个有"争议性"的题目(不过重点在我的point)
: 推 welly:理论竞争什麽?相信的人数? 61.228.62.196 02/23
: 推 welly:还是对某个现象的解释权? 61.228.62.196 02/23
: → welly:多元要落实在社会层次还是个人层次? 61.228.62.196 02/23
my point:学术分工是必要的。训练有素的狗很有用。
多元与分工有互补作用。不是所有人都要多元,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必多元。
p.s.我不是指现在的教学与研究状况令人满意。
再p.s.上述多元指的是"了解不同基本假设下对同一问题的研究",
如果我理解错误请指正。
(我认为)问题是,怎样的分工程度比较好?
另一个point:若将一套社会理论(比方说新古典经济学)理解为一种理解社会行为的观点,
包含一堆原型(寓言),术语,假设,命题,说理。
若已花了不少成本学了一套理论,可能理解的还算深入,
现有另一套理论,是否还要重新再来一次学习的历程?
还是想办法在已习得的架构下对此理论做理解?
我相信这里面有trade-off
p.s.但请自觉此为不得已,不必画地自限。
最後但非最不重要: 研究者所持的态度与教学者应有不同。
特别当听众为非学术研究者时。
许多社会理论遭到的批评,
毋宁说是遭到轻率使用而不加以考察其预先假设的结果。
e.g.要求开放市场而忽略对外部性与交易成本的考察。
忘了CE效率性架构在无外部性的假设之下。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8.58.54
※ 编辑: welly 来自: 61.228.58.54 (02/24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