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garm (Fake Plastic Trees)
看板Easy
标题[转录][乐生]8/30(六)张翠容-替世界写下一页真实笔记
时间Mon Aug 25 13:20:05 2008
※ [本文转录自 AAAAAAAA 看板]
作者: news (浪漫就是一无所有) 看板: AAAAAAAA
标题: [乐生]8/30(六)张翠容-替世界写下一页真实笔记
时间: Mon Aug 25 10:44:19 2008
讲题:替世界写下一页真实笔记
主讲人: 张翠容
(独立战地记者。着有《行过烽火大地》、《中东现场》、《大地旅人》等书)
* 时间:2008/8/30(六) Pm2:30
* 地点:乐生院蓬莱舍(晴天在树下)(交通方式)
* 报名信箱:
[email protected]
* 部落格:
http://losheng-literature.blogspot.com/
替世界写下一页真实笔记---8/30(六)张翠容演讲简介
/by许惟豪
2008 年元旦当天下午,伴随着寒流来袭的是跨年夜热闹过後的寂静,
在牯岭街小剧场,有个身躯瘦小带着广东腔的女记者,神情激动地谈
着她从委内瑞拉农村带回来的第一手报导。现场有政大广电系教授郭
力昕、台湾古巴後援会的冯建三与早年译写《拉美地志,魔幻行脚》
介绍拉美左翼运动的作者舒诗伟,他们几个肆无忌惮地从委内瑞拉查
维兹的参与式民主,聊到古巴後卡斯楚局势转变……2008年的第一天
寒流来袭,观众吸进去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冷的,但这位女记者所带来
的对话,却让大家在西方美式民主与反恐旗帜的单一观点下,大口大
口地呼吸。
她是「张翠容」,一名独立战地记者。
翠容总是背着简单的行囊走遍各地冲突区。由於不依附媒体企业,她
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从事着艰难的采访工作,凭着一股热情和理想
前进。然而,到底是什麽支撑着她从事战地记者的热忱?或许她会告
诉你:是那位喀布尔大学一位立志当记者的十九岁少年,让她在采访
阿富汗充满挫折想放弃记者工作时,重燃对新闻的信念。或者,是那
位跑到巴勒斯坦当「人肉盾牌」,阻挡以色列坦克前进的日本女大学
生。
感性的翠容,如同所谓的「诗性的记者」(Poetic journalist)。
她对文学和电影充满兴趣,形容那是「记者必修的感性之旅,亦是新
闻触角的启发源头。」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一系列的巴尔干电影,
促使她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时,毅然走进巴尔干。并亲自访问
了许多阿拉伯作家、诗人与画家,包括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巴勒斯坦的流亡诗人马哈默.达维希(Mahmoud Darwish)。
介入式的观点
主流媒体的观点中,不乏种族、国家和阶级的自我中心思维,但是他
们仍然称此为「客观」。曾任职BBC World Service报导亚洲及国际事
务的翠容提到,BBC将「报导海外新闻必须以国家利益为依归」作为采
访守则。台湾媒体何尝不是呢?以两岸地缘政治为世界观早已根深蒂固。
从国内到国外,「伪客观」的幽灵不断盘旋新闻报导。翠容意识到「
当记者拿起笔来报导过这一切,她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一种介入,只是
介入的方式不同而已」而介入,是站在穷人的一边聆听他们的声音,忍住
悲愤的眼泪质问权力者。
寻找脉络,还原真相
许多主流媒体习以为常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简化事情本质的企图,是一
种对历史的失忆,又或逃避,逃避历史的杀伤力,然後再用某一种价值观
的美丽外衣包装起来,去合理化、去让人相信」。
从九零年代末东帝汶的大屠杀,到二十一世纪911之後美国对阿富汗与伊
拉克的石油战争,西方媒体一再尝试以信仰或文化冲突来「包装」事件的
本质。
因此,翠容以直接走入民间的报导方式,坚持无国界的人本价值,并且加
入更细致的政治经济分析尝试将事件还原到现实政治问题,一如萨伊德在
「遮蔽的伊斯兰」一书所做的努力。2002年出版「行过烽火大地」走访
东地汶、阿富汗、印尼并追寻西藏小活佛噶玛巴的流亡路线;2006 年美国侵
略伊拉克三年後出版「中东现场」,她以更沈稳动人的笔调,从埃及、以
巴、叙利亚、黎巴嫩到伊拉克,耙梳了泛伊斯兰地区国家的政治历史脉络
,并揭露美国新保守主义对中东的能源战略,从而粉碎了杭廷顿所提出二
元对立的「文明冲突论」。
翠容借用着名的战地记者约翰.皮尔格所说的「隐藏的议程」来形容主流
媒体那种「简化事情本质的企图」。率真而富正义感的翠容直言:「记者
的职责就是把这些隐藏的议程挖出来,拨开云雾,让读者更贴近真相」。
追求一种「被看见」,然後呢?
在上一次8/16的「乐生文学周末」,公视记者郭志荣由在地的媒体经验,
谈运动的可能性,他提到了现代人难以避免犯的错:「我们在看这个世界
的时候,常常是透过媒体在看……媒体没拍到的,那当然不存在」。
同样的,背着行囊走进伊拉克的翠容,也曾为遭受美国贫铀弹侵害的伊拉
克儿童大声疾呼:「难道只因为他们没有在萤光幕上与我们见过面?」
然而,这些战争控诉讯息,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情境下,代表的意义是什麽?
在追求弱势的「被看见」、平衡报导以及还原真相,之後呢?
我们是否「消费他人的痛苦」?
苏珊.桑塔格一书《旁观他人的痛苦》探讨人们如何看待战争暴力影像,〝
Regarding〞这个字带有许多意思:有关、观看或旁观。而中文译者陈耀成
选择了「旁观」这个字眼,因为该书关注的主旨在於『究竟影像充斥的现
代文化,是否令人越来越倾向「袖手旁观」?』同样的,关於战争的报导
是否也有这倾向?
面对媒体家常便饭的报导伊拉克炸弹攻击、美军误炸平民的死伤人数。量
化的军事战况恐怕只令观众日渐麻木,而非常肤浅的「真相报导」,很可
能只是满足了大众的「窥探」和「消费」的潜在慾望。桑塔格认为,即便
报导内容充满控诉,观者感到震撼,结果却没有进一步思考追究战争的政
治责任,那麽仍然是在「消费战争」。
从了解真相到思考社会行动,暗示了人们如何「去消费化」的可能性。
国际思维,在地行动
因此,另一方面,翠容也时常关注世界各地左翼运动的发展,以及两岸三
地的社会运动。在她的部落格「真实笔记」,可以时常看见最新的观察、
评论和报导。这一两年,她将焦点放在拉美左转的趋势,独自走进乡村民
宅近距离的采访,尝试还原委内瑞拉和古巴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
8月30日乐生文学周末「替世界写下一页真实笔记」,翠容将来到台湾的乐
生疗养院,承接第五季「在地发声」的独立媒体动能,与各位读者分享她
富涵生命力的国际采访经验!
--
※ 发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160.182.195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9.136.241
1F:推 phoebster:多看easy版多知识呢 08/25 15:11